《重生军工子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军工子弟-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这东西这么关键,咱们就买一套呗。”郑宇成漫不经心地说道。

    谢凯顿时就跳了起来,“想都别想!”

    老家伙还真敢说。

    65000吨的模锻机,一台的价格都是上亿,美元!

    整个404基地把所有家底都卖了,也买不回来一台。

    “不就是一台机器嘛,你反应这么大干什么?”郑宇成无法理解谢凯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马凤山本来就没报希望,一直都注意着谢凯的反应呢。

    “法国飞机配件制造商AD公司为了向空客提供合格的关键结构件,在76年时向苏联新克拉马托重型机器厂订购了一台65000吨多向模锻液压机,附加条件有些什么不知道,不过价格超过了两亿美元……”谢凯知道郑宇成不清楚这东西的价格。

    “啥?一台机器值两亿美元?还是76年?”郑宇成吓得站了起来。

    在他的认知中,一台机器顶天也就几百万美元了。

    谢凯并不鄙视郑宇成。

    404基地以前没有跟航空航天相关的项目,即使有,也不需要郑宇成解决,不知道航空航天产业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就是大压机情有可原。

    “你以为呢?”谢凯看着郑宇成,“即使把我们404给卖了,我们也买不起。全世界,加起来估计也不会超过40台……”

    郑宇成有些尴尬。

    苏联即使愿意卖,他们也真的买不起。

    “其实我们的运十飞机,45000吨大压机就能达到要求。”程不时退一步说道。

    他们是希望404能搞一套这种大压机回来。

    “别想了,暂时我们没有资金去搞这些设备。哪怕45000吨的,也得上亿美元,还得看人家愿意不愿意卖。”谢凯摇头打消了他们的想法。

    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进一台大压机。

    现在别想。

    谢凯无比怀恋自己的那个时代,中国拥有世界上三台八万吨以上的模锻机,两台4万吨自由锻水压机,其中一台还是属于私营单位……

    华清大学甚至有16万吨模锻机的全套图纸,只要有需要就能开工建造。

    “现在咱们跟欧美的关系不是挺好?跟苏联关系也大为改善了,这些东西,找相关部门跟有这些锻压机的国家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愿意帮咱们制造不!”为了改变运十只有200小时安全使用寿命的问题,大型结构件是必须得想办法解决的。

    国内提供不了,只能利用跟国外的关系,想办法让国外帮忙给制造。

    “等我们有钱了,也想办法搞一台出来。”郑宇成安慰着马凤山等人。

    现在他买不起,缺钱。

    以后有钱了,国外如果不卖,就自己找人设计。

    郑宇成第一次记住了这世界上有这样的东西。

    “先进行改型设计,这工作不能停。秦飞如果不合作,咱们就找成飞,他们虽然不是生产大型飞机的,也比我们重新建设要好。”谢凯咬牙说道。

    他就不相信了,没有了张屠夫,他们得吃带毛猪。

179 脉动式生产线(求月票)() 
国内重工业最集中的有三个地方,东北老工业基地、秦岭周边地域、西南腹地的战略大后方。

    大飞机在沪市,并不是因为那边重工业基础好,而是当年沪市条件等比较好,比起其他地方的重工业配套,这边实际上并不符合生产大飞机。

    很多零配件都是从秦岭周边及东北运输过来。

    如果没法跟秦飞合作,谢凯只能选择西南腹地的蓉城。

    东北实在太远,各种大飞机的配套单位,也不如西南完善。

    当年国家三线建设为了国防战略安全,把很多重要的核心单位安排在西南腹地,这里更安全。

    “我觉得咱们先问问他们每年生产多少,是否会影响我们的生产跟改进。这样的合作机会,一旦错过,就难再遇到。”欧阳绍修不希望失去这样的机会。

    苏兴国也点了点头,“是啊,哪怕他们每年生产一架,在我们这边,很多配套我们可以做,一年也有上千万的经费。”

    “他们如果生产数量太多,就会严重挤压到运八的生产跟改进工作。”孙道乾担心影响他们的项目,“运八改型工作必须继续下去,他们科研人员不足,装配技术人员不足……”

    “我们以运八为主,他们改型运十,有能力时,承接一些他们的技术项目,或者跟我们技术差异不大的项目进行合并。”对于孙道乾等人的担忧,欧阳绍修之前同样也有。

    所以他们才希望运十团队参加到他们项目中来。

    经费方面能得到有力补充,技术力量同样可以增强。

    “再跟他们谈谈,只要不影响我们的项目,就可以合作。大家看如何?”孙道乾问着众人。

    其他人都认同这样的说法。

    他们不能为了跟运十项目团队的合作丢掉了目前的主业。

    运十技术缺陷众多,到时候大飞机技术没有,小飞机得不到突破,无法向军方交差。

    “贵方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架?”谢凯在苏兴国提出问题后,问着他们。

    运八产量不可能大,从80年定型到现在,五年时间,只生产出来了25架。

    空军对这样的飞机,装备也不会太多。

    一直到真正的运…9出来,运八装备数量也不过在一百架左右,其中还包括二十多架提供给民航以及出口的飞机。

    差不多每年的产量在五架左右。

    对于如此庞大的一家飞机生产厂,这数量实在是少得令人尴尬。

    “以最大产能,每年可以生产8架左右。”苏兴国在这事情上并不撒谎。

    现在几乎是以五架每年的速度进行生产。

    一边生产一边改型,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型号飞机的生产。

    “也就是说,你们闲置的产能每年为我们提供一架运十的生产都无法做到?”郑宇成问道。

    运十目前的状况,一年生产一架也没可能。

    但是改型工作,需要很多的实验,样机是不能少的。

    所以,至少得有每年一架的闲置产能预留出来。

    “差不多就是这状况。”苏兴国点头说道。

    秦飞庞大,规模甚至比404基地还要大。

    每年这样一点的生产能力,让人震惊。

    或许用来生产老式飞机规模不小,最主要的还是这家厂配套完善。飞机上的任何一个部件,从材料生产到加工,秦飞自己一家厂都能完成所有环节制造。

    国内很多企业都是如此。

    就连404基地同样也是如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家单位在建设时都追求全面,不为别的,就为爆发战争时所有一切零配件自家厂能生产,不会因为后勤运输问题影响生产。

    “诸位,现在成为我们双方合作障碍的是贵方的产能,可以如此理解吧?”谢凯问道。

    孙道乾看着他,“不是都说得很明白了吗?”

    “我们不需要每年生产一架,初期时,也就两年一架。”郑宇成说道。

    “你也说了,只是初期。”苏兴国提醒郑宇成。

    运…10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

    “不知道大家听过脉动式生产线没有?”谢凯开口问道。

    产能低下,自然就得提高生产产能。

    上午参观运八生产车间的时候谢凯就发现,每架飞机周围密布工装,设备,而不是后来飞机生产普遍采用的脉动式生产线。

    “脉动式生产线?有听说过,不知道具体情况。难道你知道?”苏兴国眼神亮了起来。

    郑宇成不知道啥是脉动式生产线,就连马凤山等人也不清楚。

    谢凯是如何知道的这会儿没人关注,他们关注什么是脉动式生产线。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以前老听说流水线生产,上次去香江那边见到流水线的生产。整个流水线上,每个工作岗位,只负责一道小工序……”为了不被追问,谢凯只能先说流水线。

    飞机脉动式装配生产线,其实也就是一条优化后的流水装配生产线。

    “当初在听到脉动式生产线的时候,更是不清楚怎么回事。当我们接手运十项目,了解到运十生产过程后,我就在想,如果运十需要大规模批量生产,以5703厂的生产能力,一年能生产几架……”谢凯慢条斯理地说道。

    他说了这么多,还没开始说什么是脉动式生产线。

    秦飞的人着急,没法催促。

    郑宇成就不同了,被谢凯这种说话吊人胃口的行为搞得极其不爽,当即就愤怒地打断了谢凯的话,“你直接说,别卖关子吊胃口。”

    “你急什么?我得从头说不是?”谢凯瞪了郑宇成一眼。

    所有人都无奈。

    “国内所有飞机生产,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以飞机为中心,工装设备围绕飞机布局,装配工人再根据总装工作任务采取固定站位来工作……整个生产过程中,大部分依靠人力。工人的工作强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漏装或漏检。运十的样机生产过程,进行了七次大规模质量故障排查工作,找出的问题多达数千处……”谢凯说这话,并不是打击运十团队。

    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都是脸色尴尬。

    谢凯说的是事实,这也是他们告诉谢凯的。

    七次的大规模质量排查工作才让他们逐渐形成一套质量检测体系,即使如此,依然难以确保质量稳定。

    “如果我们把飞机的生产过程划分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型零件装配成大部件,比如机翼部件的襟翼、副翼等安装测试工作,没有问题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

    谢凯的这番话一说出来,整个会议室都鸦雀无声,欧阳绍修,马凤山等人则是快速地记录他说的这些话。

    只要懂行的,都知道,如此一来,工作细分后,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工人的熟练度,还能从各个环节确保质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