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罗清远犯了一个错误。白佑彬也犯了一个错误。
罗清远在第二封电报中没有提到突然失去联络的那艘轻巡洋舰。按照当时的情况,罗清远大概认为那艘轻巡洋舰没有被日本战舰击沉,应该是负伤,或者通信设备出了故障。电报才会突然中断。毕竟,任何战舰沉没都是一个过程,发送电报只需要很短地时间。当然,如果日本战舰的运气很好,还是有机会一炮轰掉通信天线,或者打中通信室。问题是,这样的几率非常小。
另外,罗清远在第二封电报中明确提到,第11舰队继续监视日本联合舰队。
也就是说。第11舰队不会立即南下支援第12舰队。并不是说罗清远的这个决策有问题,当时高野恐怕正希望第11舰队离开相模湾,然后联合舰队趁势杀出来。问题是,罗清远地这个决定对白佑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果,白佑彬认为溜出来的只是一支规模很小的舰队,根本不需要第11舰队出手。
如此一来,白佑彬手里有一艘主力舰,一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十九艘驱逐舰,即便杀来的日本舰队有十多艘,甚至二十艘战舰,也不见得是第1舰队的对手。
从排兵布阵上看,白佑彬也确实没有考虑过退缩的问题。
当时。他只是无法肯定日本舰队将从哪个方向杀出来。如此一来,他只能将配有雷达的两艘“主力舰”留在西南面,也就是背对着登陆场的海域。将三艘轻巡洋舰放到北面。将另外三艘轻巡洋舰放到大岛地南面。
如此一来,不管日本舰队从哪个方向杀出来,都将被雷达探测到。
雷达至少能够发现三十五公里外的战舰(驱逐舰),对大型战舰(重巡洋舰)的探测距离达到了四十五公里。而白佑彬坐镇指挥的两艘“主力舰”与北面的三艘轻巡洋舰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与东面的三艘轻巡洋舰也只有不到十五公里地距离。
也就是说,白佑彬有足够的时间强占有利的位置,甚至有足够的时间将舰队集中起来。
从这一点来看,白佑彬在快速战斗群的日子没有白混。至少,作为一名舰队指挥官(按照帝国海军的新建制。分舰队不设司令官。而且当时白佑彬还不是第11舰队的正式指挥官),他至少在最短地时间内对敌情做出了初步判断。并且迅速果断的做出了决策,完成了部署。
这一点,非常像祖寿清。
后来,很多人甚至说白佑彬是祖寿清的学生,认为白佑彬地很多战术思想都是从祖寿清那里学来的。
不管白佑彬是不是祖寿清的学生,此时他正面临着人生最大的一场考验。
二十四岁的海军上校即将以舰队指挥官的身份参加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甚至在很多通俗类海战史书中都找不到的海战。
也许,几十年后,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场海战。
可是对此时此刻的白佑彬来说,这场海战将成为他军人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准确地说,这场海战不但将证明他对海军未来发展趋势地判断,他引入海军的新技术与新战术地效能,同时还将证明他是否有能力,有资格成为一名真正的舰队指挥官。
对任何一名海军军人来说,从舰长到舰队指挥官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以往,绝大部分海军军官需要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飞跃,而白佑彬只有不到四年的时间,他能够利用这四年中获得的经验,总结的教训完成这次质的飞跃,成为一名合格的舰队指挥官吗?
也许,这还得问问他在这场海战中的对手。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十三章 … ~火中取栗~
“利根”号重巡洋舰上,近藤信竹中将并没有因为开始的突然袭击而有半分的得意。
相对而言,近藤信竹在日本海军内的名气很大,甚至有传言,其地位超过了同期的高须四郎,仅次于司令官高野五十六。只是,近藤信竹在日本海军的名声却不是很好,而且外界对其了解也不是很多。
这大概与他变化无常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吧。
与大明帝国海军一样,日本海军也有两大阵营分明的派系。一派以南云忠一为代表,认为日本有能力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霸主,甚至取代大明帝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另外一派则以小泽治三郎为代表,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大明帝国,应该主动与大明帝国改善关系,甚至与大明帝国合作统治世界。
相对而言,日本海军中的派系之争只限于南云忠一与小泽治三郎这些“晚辈”。
即便高须四郎这批比南云忠一、小泽治三郎高两界的海军将领也都有明确的主张,却不会轻易参与派系斗争,更不会明确表明态度。
相反,近藤信竹却是个另类。
很多时候,他根本没有派系主张,而是谁对他有利,他就倒向谁。
很多人因此认为近藤信竹有取代高野五十六的野心,因为在海军中,只有高野五十六能够使两大派系的将领心服口服。近藤信竹游走于两大派系之间,利用两大派系的矛盾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是想取代高野五十六,又是为什么呢?
因此,近藤信竹在联合舰队的地位相当尴尬。
按理说,他的才能不在高须四郎之下,甚至比高须四郎厉害得多。结果。他却没有超过高须四郎,成了第二舰队司令官。
至于这是不是高野五十六的安排,那就不得而知了。
名义上,第二舰队也是主力舰队。与第一舰队一样,有四支战队。实际上,第二舰队只算得上是巡洋舰舰队,其四支战队都是巡洋舰战队,而不是战列舰战队。也就是说,第二舰队只是“绿叶”,第一舰队才是联合舰队地绝对主力。
即便在战争爆发前,第一舰队的第三战队被分给了南遣舰队,第一舰队的实力仍然远在第二舰队之上。而且两大舰队在联合舰队内的地位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此一来,近藤信竹只能屈居高须四郎之下。
对次,近藤信竹肯定非常不满。
“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之后,近藤信竹借机发难,指责高须四郎在舰队作战中没有发挥应有地作用,结果导致“扶桑”号、“山城”号与“日向”号战列舰,以及“衣笠”号、“加古”号与“古鹰”号三艘重巡洋舰战沉。
虽然近藤信竹没有将矛头对准高野五十六。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近藤信竹要对付的绝不是高须四郎。说白了,在“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指挥第一舰队作战的不是高须四郎,而是高野五十六。
相反,近藤信竹指挥第二舰队在达沃湾歼灭了敌人的巡洋舰编队,打击了敌人的登陆场(实际并无多大的效果)。并且在后来的“巴西兰海战”中成功掩护联合舰队撤退,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然,近藤信竹赢得了很多人。特别是一帮年轻军官的支持。
由此可见,近藤信竹确实有取代高野五十六的野心。
问题是,以他在日本海军中地“形象”,不但没有人支持他,反而导致几乎所有将领全部站到了高野五十六一边,认为近藤信竹在“无理取闹”。
最终,高野五十六主动向天皇请罪,并且自动降军衔一级。
随后,永野修身亲自兼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并且授权高野五十六代他指挥联合舰队。
说白了。高野五十六仍然是联合舰队司令官,近藤信竹也仍然是第二舰队司令官。
到此。事情也该结束了。可是近藤信竹并不想这么快就认输。随着大明帝国进攻日本本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近藤信竹开始鼓吹“海军必胜论”。“雾岛”号重新服役之后,近藤信竹更是坚定的认为,联合舰队拥有主力舰优势,应该主动寻找战机。当然,他说的主力舰包括了“次级主力舰”,也就是重巡洋舰。
近藤信竹的言论在狂热的年轻军官中很有市场。
相反,此时高野五十六却开始“闭关”,不但不怎么热心处理联合舰队的事务,甚至还谢绝见客,就连永野修身都很难见到他一面。
直到四月初,大明帝国开始在琉球岛集结军队与囤积战争物资,情况才出现了变化。
当时,日本大本营认为,大明帝国很有可能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攻打九州岛。不同地是,敌人这次不会仅仅炮击长崎港,而会在九州岛登陆,然后再登陆本州岛与四国岛,迅速杀入濑户内海,占领大阪湾,彻底破坏日本的造船工业基地,从而打垮日本海军,迫使日本投降。
当然,这种思路有点本末倒置。
如果大明帝国能够打到大阪湾,还会在乎日本联合舰队吗?恐怕,在大明帝国的地面部队攻到神户之前,联合舰队就被歼灭了。
相反,与近藤信竹为首的一帮年轻军官则坚信大明帝国将直接攻打东京。
这次,高野五十六不但没有反对近藤信竹,反而支持了近藤信竹的观点,认为应该加强房总半岛的防御,并且避免过早与敌进行海上决战。
当然,高野五十六对待海上决战的观点与近藤信竹是截然相反地。
按照近藤信竹的观点,要想拒敌于国门之外,就必须得在海上击败敌人,夺取制海权。不然,敌人迟早会杀入东京湾。炮轰东京。
只是,在高野五十六重新主持联合舰队事务之后,近藤信竹的观点就不那么重要了。
四月底,越来越多地情报证实。敌人地登陆作战行动即将展开。二十八日,高野五十六下达了舰队动员命令。当然,并不是主动出击,寻找敌人进行决战,而是做好防备突然袭击的准备工作。
三十日,也就在第一舰队离开那霸的当天,联合舰队进入了战备状态。
只是,当时“雾岛”号的维修工作进行得并不彻底,在做出港准备地时候。一根非常重要的高压管道发生爆炸,不但导致数名官兵伤亡,还将出港时间延迟了足足一天半,直到二日凌晨才做好了出港准备。
也正是如此,联合舰队没能抢在第一舰队到达之前离开东京湾。
实际上,当时高野五十六也没有打算率领联合舰队杀出东京湾。按照他的分析,联合舰队出击的目地是防止敌人在日本本土。或者本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