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资本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资本狂人-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因很简单,心高气傲的李晓龙,自诩混在好莱坞,虽然此时仍没打拼出什么实际的名堂,但毕竟层次不一样,进而来到和米国相比属于乡下的香江后,肯定要求最顶级的合作资源,结果,貌似只有一家独大的邵氏兄弟能给。

    当时下飞机后,高弦所看到的庞大媒体欢迎团,也反映出了李晓龙在香江的人气。

    就这样,在媒体的关注下,通过李晓龙好友小麒麟牵线搭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和李晓龙开谈。

    这个合作,可不取决于媒体在旁边一厢情愿地加油鼓劲,最终要用利益做衡量尺度。

    邵谊夫肯定不像那些被媒体忽悠得满心期待的贩夫走卒,真以为此时的李晓龙是什么国际巨星。

    在邵大亨眼里,小时候在香江做过童星,现在从米国回来的李晓龙,和其他演员没什么不同,自然也不会在谈判条件上,违反自己一向以来的准则。

    对于这一点,高弦能理解邵谊夫的想法。

    当下,李晓龙在好莱坞确实没发展出来什么真正的成绩,只是前几年参演的、在米国收视率并不突出的电视剧《青蜂侠》,被香江这边的电视台外购回来播放,才被没什么见识的香江媒体惊若天人,进而炒作起来。

    这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属于硬件范畴的经济开始腾飞,香江自然而然地需要在软件上,找到自豪感的寄托,能上天入地的大国光辉指望不上,也就只能相中恰好赶上这个节点。在米国打拼得“颇有建树”的李晓龙了。

    其实,李晓龙今年返回香江探亲,被香江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未尝没有默契配合的成分。

    在这之前,李晓龙被江湖中人开枪袭击,身中两弹,所幸那把手枪的口径,限制了子弹的杀伤力,没有伤害到当时穿皮夹克的李晓龙。

    毕竟已经娶妻生子、身负家庭重任了,于是李晓龙事后决定暂时离开米国,到香江避避风头,而和邵氏兄弟洽谈合作事宜,显然比探亲有面子。

    不难想象,心气很高的李晓龙,对邵氏兄弟开出的条件普通不了,其中包括:影片制作成本不能低于六十万港元,自己担任影片的武术指导,并有权修改剧本,以及由他邀请的外国演员要以美金支薪等。

    不说邵氏兄弟这样的大公司有自己的派头,李晓龙开出的这些条件,本身就直接违反了邵谊夫的经营准则。

    所以邵大亨根本没有和李晓龙讨价还价,而是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开列出符合邵氏兄弟风格的条件: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计划在七万美元左右,每部影片的片酬为两千美元,并且最好签订长期合约。

    双方如此不对盘,自然谈不下去了;各自又不愿意在媒体的关注下担当辜负万众期待的责任,于是谈判细节也就没有什么商业秘密可言了。

    现在,李晓龙算是“无主宝物”,能否取得,就凭本事了。

    明白高弦意图的马永达,恍然大悟道:“正在和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打官司的邹闻怀,害怕进一步激怒邵谊夫,而弦哥碍于邵谊夫在院线方面帮忙的情面;现在楚原被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横刀夺爱后,弦哥再去找李晓龙,谁也不能挑理。”

    高弦点头道:“这就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马永达雀跃道:“弦哥,你什么时候去联系李晓龙,我也跟着看看。”

    “在邵大亨面前,李晓龙只是小人物,最后他不得不失望地返回米国。”高弦微微一笑,“我们正好三顾茅庐,给足面子。”

    “我负责打听哪天有合适的航班。”马永达自告奋勇地去拿电话。

    这时候,外面传来隐隐的说话声,似乎有人问,“高先生在么?”

    公司本来就谈不上多大,高弦的目光,透过玻璃,掠过几张办公桌,望向门口,不由得一愣,方谊华怎么也不提前打声招呼,就直接跑过来了?

    深知方谊华在邵氏王国特殊地位的高弦,给了马永达一个眼色,连忙起身,迎了出去,“方小姐,这是哪阵香风,把你吹来了?”

    “这是《七十二家房客》第一个星期的票房分账。”方谊华递过来文件和支票,“邵氏院线那边预测,《七十二家房客》应该可以再上映两个星期,高先生愿意的话,就请过去商谈细节。”

    高弦当即恍然,对方如此殷勤,肯定也想跟着赚一笔,但票房分账比例肯定不能再是自己拿六成、邵氏院线拿四成了。

    高弦对此并不反感,做生意不可能“吃全鱼”,反正已经赚得够多了。

    不过,高弦没有猜对方谊华不请自来的全部目的,只见她一转话题,嫣然问道:“我注意到,《七十二家房客》的编剧叫‘不是女人’,也不知道,哪位才高八斗的才子,取了如此有趣的名字?”

    眉头一挑的高弦,玩味地笑道:“我的这位朋友,喜欢清静,不愿意和生人打交道。实际上,‘不是女人’这个名字,未必贴切。”

    方谊华顿时被高弦的云山雾罩忽悠懵了,喃喃自语道:“不是女人,不是女人?”

    担心方谊华神经错乱,高弦连忙笑眯眯地打断对方思路道:“楚原不是去邵氏兄弟了嘛,他对自己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知之甚多,完全可以跟风制作出票房回报不错的类似题材电影。”

    被高弦点破最终目的,方谊华也不感觉难堪,甚至利用职场女性的优势,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道:“我抢先把楚原签下来,高先生不会怨恨我吧?”

    高弦朗声大笑,“人往高处走,如果我连这点人情世故都看不透,还不如趁早关张大吉。”

    “我就知道高先生雅量。”方谊华恭维了一句,“正如高先生所说,《七十二家房客》票房表现如此惊人,确实值得业内深思和借鉴。”

    对于跟风这种事情,高弦早就看开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共享单车不就是一个例子嘛,不怕人多拥挤踩踏而死的话,你们尽管跟风吧,我先数数钱。

    高弦在《七十二家房客》上,前前后后总共投了不到二十万。

    因为这是尚华文化的第一部作品,从零到一的过程,有些开销实在避免不了,稍稍高一些也正常。

    何况,票房早就将近十倍地赚回来了。

    用马永达的话形容就是,“弦哥,原来拍电影比炒股还赚钱!”

第0120章 哥哥也不放过,真不厚道啊() 
“拍电影比炒股还赚钱”的形容,未免有些夸张,因为这是专属于高弦的特例。别人很难复制成功。

    而且,要知道,票房几乎是这个时代的电影,唯一的投资回报来源,但制片方不可能独享这块蛋糕,光是不会白忙乎的院线,就会分走相当可观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炒股所得,都是自己的!

    更为重要的是,港府现阶段还没有对这项收入,开征利得税的迹象。

    另一方面,剧院看起来稳赚不赔,但现在还要交娱乐税。

    再过个二十年,香江民众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了,式微的剧院,就不值得港府浪费成本征缴娱乐税了;但现在嘛,剧院要按照票款的百分之十,老老实实地纳税。

    再来说《七十二家房客》,经过四个星期的上映后,最终票房突破了三百五十万港元,比原来的香江票房记录,多得拐了好几个弯,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有人分析说,《七十二家房客》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因为戳中了香江社会的痛点,正府是时候下定决心,治理随处可见的贪污风气了。

    还别说,港府居然作出了回应,我们没有闲着,立法会正在辩论,反贪污工作,是应该由警务处自己负责执行,还是让独立机构负责执行呢。

    好吧,继续辩论个三年两载。

    还有人分析说,《七十二家房客》的大获成功,标志着香江已经完全从前几年的动荡中恢复过来,进入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期,电影行业应该继续推出诸如此类被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不用提醒,已经有很多人在琢磨,如何制作针砭时弊的跟风喜剧了。

    高弦不知道的是,跟风者当中,除了所谓找到灵感的邵氏兄弟这样的大公司之外,还有吕齐这个他已经忘记的独立制片人。

    甚至,本身就在《七十二家房客》里客串过的许贯文,也在多次观看这部电影,想要从中得到真正的启发。

    这个年代,还谈不上高科技手段的盗版,像许贯文这个级别的有心者,只能反复多次买票入场研究。

    许贯文也不心疼钱,反正高弦给的车马费和红包,足够这项开销了。

    当不知道第几次走出剧院后,许贯文看到弟弟许贯杰等在外面,朝自己招手。

    许贯文连忙问道:“家里有什么事么?”

    “家里能有什么事。”许贯杰摇了摇头,“高先生找你,都打听到我这里来了,我一猜,你就在这里。”

    许贯文疑惑地继续问道:“高先生找我什么事?”

    “好像找你写电影剧本。”许贯杰叫了一辆出租车,“走,我们一起去见高先生吧。”

    许贯文大学没毕业时,就加入了btv,在《欢乐今宵》当当主持,写写脚本;大学毕业后,则去了一家广告公司正式上班;但在兴趣驱使下,还是割舍不了btv这边的工作。

    因此,当听说高弦找自己写电影剧本时,许贯文既觉得情理当中,又感到受宠若惊——这可是电影剧本啊!

    ……

    《七十二家房客》的大获成功,足以让很多人干一票就知足了,但这只是尚华文化的一个良好开端而已。

    按照高弦的规划,尚华文化在电影方面,初始阶段,就是取一个“省事”和“赚钱”的平衡点,走“轻资产”的路线,反正嘉禾那边正力求做大做全,以提供全套的电影拍摄服务。

    李晓龙的合作,当然要拿下,但这一块能否稳定和持久,犹未可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