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个底朝天,然后麦德森轻机枪掩护,手持冲锋枪的士兵打头,先是手榴*弹,然后是冲锋枪的扫射,步枪手进了院子后就把守制高点和门口,随时击毙敢于还击的匪徒。这些平时都睡到日上三竿的土匪们显然没有机会再翻盘了,除了几个机灵的躲在角落里举手投降的家伙,这些土匪都被打死在院子里和屋子里,虽然不少人已经抄起步枪,但是没有几个有机会发射他们的第一发子弹,当然即使发射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射击。

    看着满院子里衣衫不整手里拿枪的土匪,李维堂对于四分半钟清剿七十多名武装土匪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自己这一方面除了消耗了千八百发子弹几十颗榴弹之外连个轻伤都没有,在一处民宅内驻防的另外三十多名土匪听到枪声,不但没有前来增援还撒丫子往南跑了,可惜山地2连在山里忍饥挨冻的候了一夜,当然不会放他们一条生路,在一处垭口用轻机枪和掷弹筒一阵火力突袭,然后步枪点名,三十八个土匪无一漏网,尽数交代在这段山路上。

    第一山地团的武器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重量上远远轻于一般部队,连步枪的枪托都是钢条弯制的,“管道工”冲锋枪、50毫米掷弹筒和麦德森轻机枪成了他们的主装备,当然带着标准光学出品的四倍瞄准镜的精确秦弩步枪也配备到了排,这种八百米内精确射击的步枪往往能压制对方的小炮,用的好甚至能让对手的山炮都发挥不了作用。这一点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报告团长”一名炮兵排长给李维堂团长汇报,“我们的迫击炮射程不到四千米,对方的克虏伯75山炮射程超过六千,在这段地段我们无法压制对方的炮火。”

    原来这孟三春也不是一个莽夫,他搜刮的钱财除了享乐和收买人心之外都用了买军火了,从原来的四川新军和湖北新军那里捣鼓来不少好东西,像是这两门克虏伯的75山炮,就是陕西新军里都没有配备,也正是由于孟三春的军火强悍,所以周围的土匪也惹不起他。特别是他从云南讲武堂请来的几名炮手更是让他的炮兵有了傲视秦岭的资本。这不作为正规军的山地师因为长途奔袭,没有带火炮,单靠60迫的射程根本够不到对方的炮兵阵地。讲究不对称作战的国防军这次居然在火力上吃了土匪的亏,实在是让李维堂团长有些面子挂不住了,不过他也不敢用兵力往上推,要知道从枣林军校起,国防军就严禁将领们使用这种靠士兵血肉来换取胜利的办法。要知道国防军对于战果的考虑,从来都是先看自己的伤亡再算战果,像是剿匪这种准战争,如果伤亡比超过1:10,李维堂都有上军事法庭的可能。

    正在无奈中,一位作战参谋突然想到了山地部队内刚刚编入的山地狙击排。于是这个出身沂蒙山区猎户的苏排长被请到团指,看完地图的他沉吟了一下。“团长,我们需要俘虏对方的火炮吗?”

    “呃,没有必要,当然俘虏更好。”李维堂没想到对方第一句居然是这个,似乎对任务胸有成竹的样子。

    “哦,这就好。”苏排长一挺胸“请长官放心,狙击排坚决完成任务。”

    “好,苏上尉。你们立即出发,只要你们能压制对方炮兵十分钟,我军就能完成任务。”李团长其实也没有把宝全押在狙击排上面,这支部队本来属于何大壮手下的特种兵基地,不过现在已经开设了狙击学校,成批培养狙击手,所以各部队除了原来的神枪手之外,也开始成编制的接收狙击手。不过没有和他们合作过的李团长还是寄希望于自己的炮兵能进入射程后压住对手,毕竟只有两门山炮,自己的八门迫击炮只要进入四千米就足够钉死对方的。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这场不起眼的小战斗成为世界军事历史上第一次成编制投入专业狙击手的战斗,也成为首次狙击手与炮兵的正面对抗。

第二百七十八节 枪与火炮来对话() 
战场上一片沉寂,在两门75山炮的威胁下,刚刚还在推进的国防军已经停在了距离山阳县城十里开外的梯田边。这也让刚刚惊慌失措的土匪们松了一口气,看着刚刚还追着自己屁股跑的那些花衣服军兵(山地师采用的早期的三基色山地迷彩服)被两门大炮一阵狂轰,立马就消失不见了,似乎还有军兵被弹片击中不知死活。从五竹乡和葛条乡逃回来的百十号土匪才顾上跟老大诉苦。炮兵之所以反应如此之快,也是恰好有个走亲戚的土匪遇到了从上官坊乡出动分头剿灭五竹乡和葛条乡土匪的山地师的队伍,他一身乡民打扮,还扛着粮食袋子,所以没有被山地师的士兵当成土匪。这位还非常义气,绕过了行军队伍,抄近道赶回山阳报信,孟三春的炮兵队才有机会架起大炮来阻止山地师的追击,饶是如此,这两门山炮也没有来得及构筑炮兵阵地,仅仅是推到了平日里训练的城外的一块场院上,壮工们在土匪的皮鞭下背着炮弹箱子开始设立弹药堆积点,看着这每门炮50发炮弹的一个弹药基数已经达到,孟三春在城头上才觉得有了点底气。

    对方绝不是一般的官兵,这一点孟三春从土匪们的汇报中已经非常清楚的感觉到了。一昼夜行军一百多里山路,别说是山外的官兵,就算是多年的老匪也未必能撑得住,可是对方居然还带着小炮机枪,而且边行军边作战,自己的五百多弟兄居然连一个照面都没撑住。说明对方的实力相当不俗。孟三春已经在回忆自己是不是得罪了什么硬茬子,不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至于动员如此精锐来剿灭自己,到现在孟三春他也没明白是那路神仙要收他这个孽畜。

    在远处的灌木丛里,突然一颗灌木的树枝有点拨动。这是一双十分老练的手,沉稳有力,黝黑修长的双手。此刻——一个美丽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大地一片金黄色。在阳光照射不到的一株灌木的根部,杂草中伸出一支7。62毫米口径的“精确秦弩”狙击步枪就托在这双手中,在清晨的草丛中缓缓移动,带十字线的瞄准镜跟随着一个在山炮前指手画脚还不停的操着炮队镜观察的人影,如同一个电视屏幕,将十字线墨印到一只硕大无比的头颅中间。手指慢慢扣紧,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了两声不该在此处出现的油葫芦的叫声,于是精确秦弩步枪欢快地跃动了一下,立刻,瞄准镜中一片血红……。

    从早上到现在,数不清这是第几位死难者了,也无法找到谁是杀害他们的元凶。但土匪知道这双手—甚至许许多多双同样的手,在这片看似宁静安详的土地上,在树林或草丛,田埂或水塘边,神出鬼没,只有死亡出现人们才能察觉到它们的行踪,因为它们代表死亡,因为它们是“战场杀手”——山地狙击兵。

    吴宸轩历来将狙击手视为“个人炮兵”,所以在山地师组建的时候,他希望经过正规训练的狙击手能散布到最前线的每一个步兵班里,只有如此才能使其发挥影响一场战役结局这样一种重要作用,而对于经常由于高速徒步机动而缺乏重武器的山地部队而言,远射程又隐蔽的狙击兵就是他们的重武器。

    在枣林军校里,教官就不断向配置狙击手的基层部队军官灌输这一观念,要求他们把狙击手视为个人配属的炮兵级长程火力:当你遭到敌人炮火围击时,你也许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可以呼叫空中或地面炮火支援,况且班排里的武器大都是有效射程200米或300米的枪械或掷弹筒,或许有些迫击炮,但是面对对方可能有的重机枪和身管火炮显然是鞭长莫及。因此你必须即时派出狙击手,寻找有利射击位置在800米或1000米外将敌军炮手或其它长程武器组员击毙,形成干扰与威胁性的压制射击,使敌军炮火受到牵制甚至停摆。因此,狙击手在某些特定战场上成了一种“长程求生武器”。

    举个实例来说,在当年的日俄东北战争中,完成穿插任务的武翼新军步兵排常遭到典型的俄军攻击形态为:敌军先用马克沁机枪从1000米外施以压制性扫射,将步兵排因在原地,使山炮或野炮有充分的时间轮番炮轰武翼新军的聚集地。而现在武翼新军的应付措施,便是派出排里的狙击手,以放大4倍的狙击望远镜找到敌机枪阵地和炮兵阵地,迅速干掉他们。即使没有命中,对方也会停止射击赶快掩蔽,并设法转移炮阵地。在这空档中,武翼新军被因的步兵排便可转至安全区域。

    假使对方也应用狙击手,(当然日俄两国还没有如此高大上的配置,他们有些自己培养的神枪手,枪法不错但是脑子不太灵光,经常成为躲在暗处的狙击手所猎杀)武翼新军也很有自信,经过了专门训练的狙击手原本就是用来猎杀对方的狙击手。这些专业狙击兵在部队遭攻击后,能于20秒内找到对方狙击手的位置,然后结束他的生命。接着再干掉对方的通讯兵或者指挥员,切断敌军呼叫外援的机会,让敌军连队与上级单位之间失去联络,互相无法得知或交换被狙击手攻击的情报。然后在敌军步兵有效射程两三倍距离外,一个—个“点名”。就这样,在日俄东北战争中,刚刚出世的武翼新军狙击手中曾经有过一个两组狙击手配合着“吃掉”俄军一个整排的纪录。

    由于他们在多次战斗和演习中成功地扮演了“炮兵”的角色,所以现在国防军步兵亲切地称他们为连队里的“迷你炮兵”。

    现在他们正在向孟三春这位土鳖展示什么叫狙击压制战术。首先被击毙的是炮兵指挥员和观察兵,这样的技术活可不好学,相信对方的专业炮兵虽然有七八人之多但是精通观测计算的不过一两个而已。在一个家伙被大洋鼓动着跑向炮队镜开始观察的时候,再次被一声两秒多才传来的枪声给击毙了。很快没有人敢靠近那个被血浆和脑浆染得乌七八糟的炮队镜了,然后他们发现火炮本身拉仇恨的本事也不小,靠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