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苗家的资料:“苗氏集团是以苗世厚(得卿)、苗世远(杏村)、苗世德(星恒)、苗世循(海南)四堂兄弟为首形成的,他们数十年间先后创办过十几个企业,如恭聚如粮栈、恒聚和粮栈、公聚和粮栈、同聚长粮栈、成丰面粉厂、成记面粉厂、西安成丰面粉厂、成通沙厂、成大沙厂、文德铁工厂、南记普丰面粉厂等。苗氏兄弟来济南之前,世居山东桓台县索镇。1894年,苗家与索镇的油店大户荣仲森合伙开了一家聚恒油坊,到1898年即获利3000两白银,两家各分红利1000两白银。这时,索镇流传着“要发大财还得去济南”的说法,苗世厚、苗世远颇为心动,于1899年与郑金声、杨育轩各出银1000两白银,有苗世厚、苗世远道济南泺口开设粮栈。当时,两人还怕来济南“人生地不熟”,立不住脚,遂与荣仲森商议,从聚恒油坊拿出200两白银,托郑金生到山东巡抚衙门走动,“纳票人捐”苗世厚捐了个例贡生,授六品衔,候补直隶州州同;荣仲森也捐了个例贡生,授六品衔,候补直隶州州判。随后,苗世厚与苗世远到泺口开设了恭聚和粮栈。粮栈经营6年后获利7000两白银。

    受第一个粮栈成功的鼓舞,1906年,苗世厚和荣仲森决定以索镇恒聚油坊6年的红利4000两白银作底金,在泺口再开一家恒聚和粮栈,由苗世厚任经理,苗世远任副经理。从此,两个粮栈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位置,几年间苗家又获利5000两白银。1910年,又以这5000两白银作底金,在泺口开设了苗家独资企业公聚合粮栈,由苗世远任经理。这是正值辛亥革命前夕,时局不稳,合资的荣、郑、杨三家怕粮栈遭受损失,要求分伙或退股。经协商,索镇的油坊归荣家经营,济南的粮栈归苗家经营,同时退还郑、杨两家的股金和分红。为了便于经营,苗家撤销了恭聚和与恒聚和粮栈,只保留了泺口的公聚和粮栈,同时于1911年在济南火车站附近开设了恒聚成炭栈。这是,济南的交易中心已经从泺口转向了商埠,苗家抓住这个机会,于1912年在经一纬四路建了30间营业楼,又将炭栈改为粮栈。由此,苗家的粮栈生意进入了辉煌期。两年后,苗家的粮栈获利近50倍!苗氏由此登上了济南粮栈业霸主的地位,并在长达22年中独揽广帮生米生意。

    据说,苗世远擅长经营,他先遍告业内,到恒聚成存面不仅分文不收还将妥善保管。许多实力弱小、仓库狭窄的粮栈业主听后,十分高兴,变把苗世远这个当成了自己的仓库。广帮客商到济南,苗世远领着他们到仓库一转,如山的麻袋堆把广商们看的目瞪口呆:济南竟有这么有实力的坐商!买卖一下子做成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粮食、油料作物出口激增,广东商人以及住广东的外商洋行买办纷纷北上寻求货源,苗世远主动同他们联手,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刚合作时,有一年天气异常,花生歉收,生米价格陡然上涨。而此时广东客商提前预定了期货,若按合同行事,苗家损失惨重。但是苗世远果断做出决定,仍按合同行事,损失由恒聚成全包!这笔生意是赔定了,细算下来苗家等于白干两年。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恒聚成在粮油业的口碑一下子就树起来了。此后,广东客商做生意已非苗家不成,生米生意彻底被苗家垄断。苗世远后来还创办了面粉厂、纱厂,其先租后买的鲁丰纱厂改名为成大纱厂,即今天的国棉一厂。

    苗世远为人厚道,颇善交游,工作十分勤勉,据说每天天不亮就坐着车到工厂巡视,逼得手下人不敢懈怠。他病逝时,送葬的队伍从纬十二路一直排到纬二路,在桓台老家也是同时出大殡,就连当时的政要汪副委员长、陈公博等人都送了花圈。

    这位苗四爷大概就是苗世循(海南)了,想到这,我一拱手:“原来是海南兄当面,不知小弟有什么可以效劳的?”“行啊,爷们,这就门清了”小厮乐得尖牙不见嘴。“啪”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无礼”苗海南也挺奇怪,按说自己是找了十来天才找到正主的,苗家在济南府也是初来乍到,要说老家索镇家喻户晓倒是正常,可是自己明明就是家里游手好闲的一个,二哥人面广,有人知道不稀奇,自己咋就有名了。我自然不会说破,两个人顿时熟络起来,聊了半天才明白,原来这位是从一个当铺的朋友那儿听说最近济南府当铺行收了不少好表,做工精致,价钱也不贵就是来路不清,倒手也卖不上价格去。所以动了心思,想看看源头有啥油水没,当然也不排除这位四爷纯属闲的蛋疼。

    “这么说是兄弟你自家出产的”苗四爷吃了一惊。“兄弟家有作坊了”

    “作坊在海外”我赶紧堵上话头,万一这位爷要参观一下,他会不会被机枪塔打成渣且不说,光工作舱的自动生产线就够他发疯的。“我这回是回乡省亲兼顾着看看行情。”

    两个人貌似亲热的互相探着海底,聊了一路倒是更加投脾气了。

    “兄弟说的这个三转一响是啥意思”

    “三转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电唱机”

    “手表自然是兄弟家的,自行车我也见过,罗三爷家的二小子骑过,一大一小俩轮子紧蹬沓,倒也是个有意思的玩意,这缝纫机是个啥物件,莫非可以缝衣服。”

    “其实兄弟家的海外作坊都能生产,这次回来也带来点简单的设备像试试行情,要是好呢就在这济南府也立个铺面”

    “成啊,不说别的就你这手表,济南府,不就是整个大清朝也是独一份,原来都是洋人造的稀罕玩意,没想到兄弟家造的更见精细,不过家里头现在是我二哥说了算,要不我做东,咱兄弟铁公祠垫吧点荷叶包子,边吃边等,二哥陪老太太在北极庙上香,一会儿让小六去喊他,我给你说啊,我这二哥脑子活泛,一肚子生意经,就说他。。。。”

    “就依贤弟,正要向杏村兄当面请益。”

    “嗨,又酸上了吧,我二哥可是个生意人,不会拽文的。”

    书说简短,吃完大明湖的荷叶包子,我们几人有说有笑的来到北极庙前。

    “二哥,人我给你带来了,我给你说,这位兄弟家里的作坊真是没的说,就这个手表那比英吉利货都强,可惜是在海外,没能见识一番。”

    “四弟,休得无礼。还不为为兄介绍一下。”

    “好啊,二哥,啊哦,对了兄弟你贵姓?”

    我和苗杏村两个人面面相觑,都是满头黑线,感情这位南海兄称兄道弟的聊了半天,压根就没记住对方姓是名谁!

第六节 三转一响打名头() 
苗杏村身量不高,皮肤略显粗糙,像是个跑堂的,但是身上穿的蜀锦面料带暗纹万字不到头的长袍,暗金绣的对襟马褂,一身富贵装束。“让兄弟见笑了,在下苗世远,草字杏村,未请教兄台贵姓。”

    “杏村兄,在下吴宇汉,草字宸轩,今日得见桓台苗家的大掌柜,真是三生有幸啊”

    “啊,宸轩兄,久仰久仰。今日陪家母还愿,不知能否请宸轩兄与我弟先到舍下,在下愚钝,还有很多事情要向兄台请益。”

    “杏村兄客气了,在下也正有此意。”

    一行来到鞭指巷的苗家租住的宅院,这是一处三进的院落,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胜在闹中取静,也没有一般商贾之家在院内囤货的杂乱,一个个青衣小帽的下人各自穿梭不停,确很少听到话语声,看来苗杏村果然持家有方,生财有道啊。

    “杏村兄在泺口的生意兴隆,在下也是仰慕的紧啊”用过茶点,在客厅分宾主落座后,我先开口。

    “啊,看来宸轩兄对济南府的商业情况了解的很深啊,桓台苗家初到贵境,未曾拜会过贵号。”

    “嗨,在下也是今年刚刚从海外归来,刚刚还和南海兄聊呢,说大清朝的工商业实在是不敢恭维,此次归来,在下也想找点投资项目,把家里在海外的企业开到国内来。”

    “啊”一说到生意苗杏村的眼睛就亮了“刚刚小弟说的手表可是宸轩兄自家的产品,莫非兄弟要在济南府开厂子生产手表。”

    “岂止啊”苗海南已经装了半个时辰的乖宝宝,这会儿忍不住插嘴“宸轩的作坊可不光是能生产手表,就他说的那个三转一响都能自己制造呢”

    “三转一响”苗杏村显然也是头一回听说,一时间不知如何插话,倒是苗海南为他哥哥分说起来,苗杏村对自行车、手表都有所见闻,对于缝纫机也能大体上明白,但是电唱机已经超出了他的认识范围,毕竟在3年前的美国,爱迪生才刚刚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phonographpany),生产、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而到了今年,伯利纳才会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如果顺利我倒是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家留声机制造商。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我谦虚道。

    “啊,宸轩兄眼界开阔,志存高远,杏村佩服”苗杏村有点不太敢相信,还好由于是兄弟找来的,而不是我自己上门的,所以还没有怀疑我的信誉。

    “杏村兄,或许你觉得在下的言辞过于浮夸,这样吧,咱们眼见为实。今日咱们相谈甚欢,明日我取了样机和资料再到府上拜望,杏村兄不妨看过之后再行定夺如何”

    苗杏村没想到我如此干脆,倒显得自己有些小气了。不过毕竟是山东商界日后的大佬,这点气度还是有的,歉意的一拱手。并且再三要留下我一起用过晚饭,让小厮赶车送我回去。我也盛情难却,不得不逗留到太阳西垂才上车回家,骡子也栓到车后边,一起带回去了。骡子交代给乡老,我假装休息,关上院门。从卧室的夹壁出来,骑上全地形车,反正乡下睡得早,九点钟就不见人影了,

    我风驰电掣的赶到山上的基地。豹子姐妹倒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