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5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区的31个入侵印军据点。

    巴里加斯位于西藏阿里噶尔县西北,为狮泉河河谷,距传统习惯线18公里,河谷宽200-300米,河谷有公路往东提通列城,两侧为高山。印军第一廓尔喀旅第七营入侵该地,建立据点6处,企图长期占领并作继续蚕食其它地区的基地。23日,班公湖地区入侵印军据点全部肃清后,我西线新疆边防部队奉命挥戈南下阿里,歼灭巴里加斯地区入侵印军。受领任务的部队不顾几天几夜连续作战的疲劳,以惊人的意志挥师南下,对阿里之口、约山口、巴里加斯等地的入侵印军进行反击。转移中,我边防部队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夜以继日地连结行军1400里,有的分队两次徒步齐腰深的冰冷剌骨的噶尔河。工兵分队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上架桥,保证部队开进。部队吃不上熟饭,喝不上开水,吃冰雪,啃干粮,忍饥耐寒,于26日赶到甲岗——狮泉河一带集结。尔后,分兵两路:右翼由甲岗——且坎——拉干赫尔方向迂回印军侧后,断其退路;左翼沿狮泉河谷实施主攻,围歼印军于卫里加斯——卡日果之间地区。以阿支、且坎、扎西岗守卡分队配合主力作战。27日,反击部队一部抵达山口与印军打响。机枪连班长司马义买买提在汽车上为掩护战友下车,用冲锋枪向印军猛烈射击,吸引印军火力,他两次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掩护战友,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国防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和“南疆之鹰”称号。这次战斗毙、俘印军多人,占领山口。27日,阿支、且坎分队攻占约山口。同日,攻击部队对巴里加斯之印军形成合围。28日,打退入侵印军的进攻后,收复了拉多和碟木绰克等地。又收复了卫里加斯、卡日果等地。卫里加斯地区作战遂告结束。新疆边防部队在环境、气候异常恶劣的情况下,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

    仅仅三天时间,从20日开始,印度殖民军几乎是一溃千里,不仅大部分在中国境内的据点丢了个精光,而且连传统边境线都似乎无力防守了。国际社会上,英美法都一直呼吁中国印度立即停火,接受国际调停,不过他们面对的却是已经崛起的巨龙,他的爪牙一旦沾上血腥,还会有机会让巨龙继续吃素的可能吗?

第四百八十四节 二次战役打英帝() 
“目前第十集团军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态势。但是,帝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英印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太初13年8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中国外交部组织的记者招待会上,周仲辅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照会似乎印证了中国想息事宁人,英国也从一片惶急中摆脱出来,虽然张伯伦首相的支持率继续一路走低。

    “请问周先生,贵国政府宣布的重大胜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中国凭借武力对印度军队驻防的地区进行了武装入侵并获得了成功?还有中国*政府是否承认首先挑起这次武装冲突?”一位澳大利亚记者的问题火药味浓的几乎呛鼻子。

    “我们应该尊重事实,而不是臆想。刚才这位记者先生并没有遵守严守中立的新闻准则,以带有偏见的提问开了个不算愉快的头。但是为了让公众了解真相,我还是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先说这第一枪是谁放的问题,且不说印度军队入侵到中国固有领土上本身已经构成了对主权国家的侵略行为,就在我们的边防部队一再保持克制的情况下,也是印军首先开枪射击我军官兵,导致50多名军人的伤亡,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进行自卫还击,难道还要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去做亡国奴吗?我想按照这位记者先生的理论推理下去,如果有一天,外**队在西南威尔士设立哨所,枪杀平民,抢占土地的时候,澳大利亚军队如果反击就是入侵别国,就是挑起武装冲突了?这样荒谬的道理不需要多做评价了吧。”周仲辅的话语让澳大利亚记者无言以对。不过一位英国每日镜报的记者又一次抢先站起来。

    “周先生,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六大国之一。现在却叫嚣印度入侵中国,中国是自卫反击,那么请问周先生,印度作为一个尚未摆脱贫困的小国弱国,如何敢侵略一个比他强大的多的国家?这是显然违背逻辑的。”

    “记者先生,且不说您所谓的弱国小国就不会入侵强国大国,是否是一个真理。就说印度如何使一个弱国?印度人口比英国少吗?陆地面积比英国小吗?历史比英国短吗?都不是吧,如果我们把印度列入小国弱国,那英国是不是还不如印度呢?”

    “荒谬,周先生,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常识,英国比印度强大的多,印度还在我们的委任统治下呢。”

    “既然这样,印度是由英国在委任统治的,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我们面对的冲突另一方其实是作为老牌列强的英国和他统治下的印度才对?所以是英国政府要入侵中国了?”周仲辅质问英国记者,那位记者却不敢吱声,开玩笑,唐宁街都不敢认账,他一个小记者如果认下这场战争是中英之间发生的,他怀疑自己会不会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被记入历史了。

    “周先生,我想请问贵国凭什么说我们英印军队在贵国土地上设立哨所,据我所知他们都是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巡逻防御的,反而是中**队的阵地直接设置在锡金北部地区,入侵印度领土达270公里之远。请周先生解释一下,这种把军队开到别国领土上的行为算不算是侵略?”

    “这位记者先生,我先不追究你没有遵守提问次序的问题。咱们先说说你的常识性错误。”周仲辅冷笑一声“中国边防哨所都在传统边境的中方一侧,甚至连距离边防线低于5公里的哨所都没有,怎么就成了侵占别国领土了呢?另外你知道这些哨所设立的时间吗?最新的哨所是太初8年设立的,最古老的一个哨所设立时间是六十多年前,满清驻藏大臣设立的军屯,请问英印政府你方所谓的在印度国土上的哨所,是在我国边防哨所的南面还是北面?设立时间有超过五年的没有?”

    “可,可是,维维尔副王宣布英印军队有在麦克马洪线以北巡逻的权利,我们。。”那名记者的话让台下的各国记者一片哗然,连台上的周仲辅都几乎忍俊不禁。

    “呵呵,这位记者的逻辑实在令人难以恭维。按你的说法,如果法国总理宣布法**队有在英吉利海峡以北巡逻的权利,是不是唐宁街10号门前也可以设置上法军的哨所了。”

    台下一片哄笑,让那个每日镜报的记者几乎落荒而逃。接下来的问题就比较公允了,周仲辅的外交形象让整个世界的外交家们都看到了一名年轻的东方政治家的风采,当然今后他们还会更加习惯这位周先生的魅力的。

    中国提出的和平建议其最主要三点是,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遵照传统边界和边境对民间贸易无条件开放。周仲辅总理致函维维尔副王,希望英印政府对帝国政府的三项建议作出积极反应。三项建议,使全世界人民更加看清了中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中国边防部队遵照政府声明,东段于8月25日停止追击,在达旺河以北集并抢修机场,轮换部队,修整装备;西段于8月28日停止了对入侵印军的反击,在甲岗、日土宗地区集结休整。9月4日,周仲辅再次致函张伯伦,呼吁英国政府应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指出,中国的三项建议对双方来说,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的而不是屈服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方的,是友好协商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和停止反击的行动,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独立人士的热烈欢迎和赞扬,扭转了国际舆论,支持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敦促英印政府响应中国的建议。三项建议不仅再次表明中国的和平诚意,而且剥下了英印政府自我标榜的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衣,暴露了英印当局侵略的真面目,进一步揭露了印度和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对中国的诬蔑。

    英印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帝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太初十二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维维尔还大放厥词的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英印政府进一步掀起反*中国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成立了“应对紧急情况的”内阁,公开向美国法国等国家邀请结盟,从全世界英联邦属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帝国再作军事较量,与国防军一决雌雄。到11月中旬,英印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以及炮兵、装甲兵部队各一部,总兵力增至30000余人。其布势是:东段、以第四师4个旅部署在西山口——邦迪拉公路沿线;以第二理由之第十一旅部署在瓦弄地区;第五旅分布在“苏班西里”和“西安”两边区,第一九二旅布置于提斯普尔。西段,第七十旅部署在东堤及其以西地区;第一一四旅部署在楚郐勒及其以北地区;喜马拉雅第三师师部位于列城。维维尔满以为这样能有把握击败国防军甚至吓退国防军,可以不战而胜。在英印政府大吹大擂之下,瓦弄、西口山等地印军于11月14日和16日又向国防军阵地发动猛烈进攻。鉴于此,要取得一个有利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局势,创造用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必须再给英印军以沉重打击。因此帝国政府和决定再次反击入侵印军。

    面对英印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