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5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的,吴泰乾少校,这些是昨天下午送到的,已经经过了翻译。您要的南部第七集群的情报在最前面,请你查阅。您还有什么吩咐吗?”那位少尉露出一丝羞涩的小女孩的笑容,这位少校可真年轻,长得也好帅气啊。

    “哦,很好了,谢谢丽萨小姐。如果您可以继续把送来的情报按照战区分类,我将不胜感激。”

    “一份奥登海姆的三色冰激凌。”那位丽萨小姐留下一个迷人的笑容转身离开“作为您的谢意,我会感到您的真诚的。”

    “哦,好的,当然可以。”那位少校苦笑了一下,显然被年轻的女孩们调戏不是第一次了。真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让在山东大学读书的他担任什么情报少校,还被派往德国战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明明自己是要继承父亲的帝位而自己的弟弟才是那个爱在家里舞刀弄枪的小战争贩子。一个月之前自己还在为硕士论文答辩做准备,一个月之后自己却穿上了国防军的军装,来到德国进行情报分析汇总工作,这和自己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根本就不是一个脉络嘛。

    “面对帝国体系的装甲部队正面冲锋,骑兵首轮伤亡率达到45%,基本上就会必然崩溃。而在追击战中,曼施坦因很好的发挥了高机动车辆的优势,组建的数十支机动巡逻队成为波军的噩梦,骑兵碰上高机动车辆就悲剧了,追击战的伤亡率高达76%以上。所以我军在今后的军队建设中,要适当加强军队机动能力的建设,否则打不过又逃不脱的窘境就会落到帝**队头上”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吴泰乾的笔触停下了,他的目光落在那一沓子照片上。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倒在泥地里,眼睛失去了光彩,曾经是骄傲的战场王者,面对更加坚固和迅捷的战车,毫无感情又不知疲倦的机械,屠杀的效率远远高于骑兵手里的马刀。波兰军队不可谓不英勇,但是落后的武装,僵化的体制,过时的训练和狭小的战略空间让波兰军队的勇敢变得毫无价值。

    德国人的空军虽然不够强大,但是在中国观察团里空军参谋人员的建议下,还是按照比较有效的计划在行事。首先就是夺取制空权,将波军那四百多架战机都歼灭在地面上。然后就是对指挥系统、交通枢纽、弹药后勤补给点和军队集结地的点穴式攻击。虽然德国战略空军缺乏,但是德国众多的机场和大批量的战术轰炸机面对波兰有限的纵深的时候,还是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憾。在空军的行动中,戈林虽然执掌空军,但是面对这种与一战完全不同的空战指挥,还是比较谦虚的遵从了中国皇家空军参谋的建议。

    虽然德国是欧洲第一个组建了装甲师的国家,但是除了装甲部队军官外的大部分高级军官,包括最高统帅部的官员们都对装甲兵*运用属于外行。他们都普遍认为,现代战争尽管有了新兵种的出现,但基本仍然同一战一样,仍是以步兵作战为主,装甲兵只是支援步兵的一个兵种,只能从属于步兵。这一点从德军只成立了装甲师和将装甲师隶属于步兵军而没有单独成立装甲军可以看出,这对发挥装甲兵的威力和加速战役进程相当不利。更何况德军此时装备的坦克多为轻型坦克,甚至有相当数量训练用的i型坦克,装甲和火力都很薄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大大增加了德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危险程度。整个战役中德军损失坦克217辆,而波兰宣布德军损失坦克和装甲车900余辆,损失数量较大与此有些关系。

    陆地上一南一北两支装甲集群的进攻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师虽然也算得上狂飙突进,但是脆弱的二号坦克面对波军的小口径火炮往往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甚至反步兵地*雷都能威胁到二号坦克的生存。所以战果不错但是损失也大的第二装甲师在抵达华沙郊外后就基本上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全副中国装备的曼施坦因的第七装甲集群却损失极小,先后全歼了波军波兹南集群的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还顺带击溃了一个步兵师,根本没有用德军第10集团军后续部队动手,自己保打整个波兰集团军。而罗兹集团军也被第七装甲集群盯上了,在干掉了波兹南集团军的同时,一个第七装甲集群的团级战斗队就从侧翼直插罗兹集团军的侧后,将罗兹集团军的后勤线路搅得稀烂,为左翼的第14集团军解决了大问题。就这样的高强度连续作战,全副中械的第七集群继续北上,第一个到达了华沙外围。曼施坦因成为第一名向华沙开炮的德军将领,而此时的古德里安还在德尔文察河地区和波兰的“维希库夫”战役集群在纠缠。

    关于这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战争,后来的史学家都冠以“闪电战”的成功范例。德国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战法,使得空地协同第一次以强大的突击力量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为后来的一系列军事变革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只是,历史上对于德国占领波兰的过程的描述,往往倾向于德国人的成功,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波兰的军队做出了英勇的抵抗。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德国人,士兵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上至军队高层下至普通军官的思想僵化,这一点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德国人取得的巨大战果震惊了世界,当时的人们已经无暇去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大规模的溃败掩盖了局部的顽强抵抗。德**队以先进的战术理念迅速击溃了欧洲所谓的“军事强国”。人类的历史因此被改写,而波兹南集团军和罗兹集团军的四个骑兵师的被全部歼灭也成为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的波兰胸甲骑兵最后的哀歌。

第五百零一节 围困华沙的日子() 
其实说起来,波兰人对于战争并非没有准备。在波兰在和英法结盟后,在德国进攻的威胁下,波兰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由于在人数和装备上大为逊色于德军,波兰为抵抗侵略仅能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计有轻型坦克220辆、超轻型坦克650辆、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总兵力为约100万人,最高司令官为罗兹。斯米格威元帅。在战役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并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预定的防御地区仅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在战争开始初期波兰军队的展开还在继续。波军总司令部计划实施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的行动赢得时间并根据形势采取进一步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占领北部防线的是“莫得林”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指挥官是普谢德齐米尔斯基—克鲁科维奇将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3个步兵师)和“纳雷夫”战役集群(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为博尔特诺夫斯基将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库特谢巴将军),“罗兹”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鲁梅尔将军)担任罗兹和华沙方向的掩护。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采、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7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1个山地步兵旅,司令官希林格将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司令官法布里奇将军)担任。“普鲁士”集团军(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多姆布…贝尔纳茨基将军)为第2梯队,配置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拉多姆地域。

    但是德国国防军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战胜波兰军队也没有改变德国人的这种矛盾情绪。尽管宣传部门对闪击波兰的“包装”让人产生了另一种印象,但事实上,德军从未将波兰之战设计为新型战争乃至“闪电战”。

    德军将领当然知道己方的优势,尤其是拥有了部分仿照中国组建的装甲师和原装的中国装甲部队现代化装备,也清楚波兰军队在装甲战力方面的弱点。但除了海因茨??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艾温尔。隆美尔等为数不多的新型战争的理论家外,德国坦克部队看似毫不费力的推进令绝大多数指挥官感到惊讶。摩托化先头部队在第一周就推进了200多公里。尽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军的步兵也在几天内前进了65公里。

    9月14日,德军完成了对波兰首都的钳形攻势。德军谈判代表要求华沙军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华沙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8天后华沙被全面包围。华沙是波兰的首都,西邻维斯瓦河,在政治、经济、军事意义上十分重要。对于德军来说,迅速攻克华沙可以对波军士气以及抵抗意志予以沉重打击,有利于战役的速战速决。

    开战仅几天后,波兰政府和总司令部就不得不南迁,并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国的罗马尼亚。鉴于德国开动战争机器,罗马尼亚为安全起见宣告中立。于是,波兰成了孤家寡人,独自抗击强大的德国国防军,且从9月17日起在东边抵抗同样强大的红军——因为地格鲁吉亚大叔来取这个西塔拉在8月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协议中许给自己的战利品。

    尽管波兰陆军最迟从太初十六年9月22日德国和红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举行胜利阅兵式后就已宣告战败,但波兰民族没有屈服。更准确地说:华沙人没有屈服。他们知道,自己将面对残忍的占领政权。他们希望,在德国进攻波兰后立刻向西塔拉德国宣战的西方强国或许还是会出兵干预。

    首都决心不屈服,但是华沙却并不是战争堡垒。这座城市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工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