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汇集来自通称为英镑区国家的美元收入。
经管这笔公共基金的是联合王国,它起了一个银行的作用,向各有关国家支付它们所需要的美元。加拿大由于其货币和经济与美元有密切关系,没有加入英镑区。南非联邦虽然参加了英镑区,但是有其单独分开的黄金储备。英联邦的所有其他国家,以及某些中东国家,后来都留在这个结合得很紧密的组织内,这个组织以后不仅在筹措战争经费方面,而且在战后的贸易结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英国参战时,有四十五亿美国的资产,其中包括美元现金、黄金和在美国可折算的投资。增加这些资财的唯一方法是:在大英帝国——当然主要是在南非——开采新的金矿,以及千方百计地向美国输出商品,特别是奢侈品,如威士忌酒、上等毛织品和陶瓷等。在战争的头十六个月中,用这种方法又获得了二十亿美元。在那个一艘战列舰仅需几千万美元、一架战斗机仅需几万美元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财产。在太初十七年,德国全年的军费不过34亿美元。
在工业方面,动员工作也在比较迅速地展开着。联合王国已经不能象在1914年那样,被看作是英联邦独一无二的大兵工厂。工业生产必须在英联邦海外的国家中迅速发展起来。英国派了有关键作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去管理海外的工厂,许多地区开始拟订扩大生产的计划。加拿大建立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造船工业。虽然失去了北方的山地领土,但是印度的工业生产能力发展得很快,所以到太初十九年底,就能供应本地区武装部队所需要的各类物资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三。尽管在战前印度所用的烈性炸药必须全部进口,同时也不能全面生产机动车辆、无线电收音机、动力机床或一般机器,而现在却有这样的成就。在南非,有一个名叫h。j。范。德。比尔博士的头面实业家,受权负责发展工业。到那年年底,南非联邦不仅已经建立起一个规模虽小但很有用的军火工业,而且还使自己成为一个给所有在中东作战的部队服务的大型维修基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发展了工业,前者开始制造飞机和坦克,后者利用本身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改为生产某些军火。
在太初十八年6月,眼见着英国要被德国捡肥皂了,美国方面终于松了口,同意英国把法国在美国的订货合同接手过来。除此之外,还向各方面发出了新的订货单,订购飞机、坦克和商船,推动了美国和加拿大兴建大规模的新工厂。截至11月,英国付清了所收到的一切货物的货款。此时英国已经卖掉了价值三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美国股票,这些股票是用英镑从英国的私人持有者那里征购来的。在此期间,英国总共支付了四十五亿美元以上的现金用于军事方面。考虑到战争的长期化,还保留约二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强大的财力帮助英国挺过了太初十八年下半年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英国虽然已经没有了空军的保护,但是皇家海军依然能死死看住雷德尔的公海第二舰队,德国人还是没有办法跨过那条小水沟,在德国空军用b6和啸鹰对本土舰队进行了一次突袭失败之后,德军从上到下都不再相信德国空军有能力独立对付英国皇家海军,保证海狮计划的实施。缺少了大胖子的德国空军虽然战绩不错,但是却不得不面对来自陆军方面争夺海狮行动主力位置的压力,没了戈胖子的大嗓门,缺乏存在感的德国空军不得不屈从陆军设置炮台封锁海峡的方案。
太初十八年8、9月间德国在英吉利海峡南岸开始设置炮台。炮台尤其密集的地方是加来和灰鼻角附近,很显然,其目的不仅要阻止英的军舰进入海峡,而且还要控制跨越海峡的最短的航路。到9月中旬,下列的大炮已经架设起来,专为这一地区使用:
(一)在灰鼻角之南,“齐格菲”炮台设有380口径的大炮四门。
(二)在布格涅之北“腓特烈—奥古斯特”炮台设有305口径的大炮三门。
(三)在灰鼻角,“大选帝侯”炮台设有280口径的大炮四门。
(四)在加来和白鼻角之间,“亨利公爵”炮台设有280口径的大炮二门。
(五)在加来东边,“奥登贝格”炮台设有240口径的大炮二门。
(六)在灰鼻角—加来地区,1,2,3,4炮台一共设有170口径的大炮十四门。
除此之外,到8月底,为了防御而沿法国海岸架设的德国陆军重型和中型炮台不下三十五座,另外,还用缴获的大炮架设了七座。鉴于多佛海峡最窄处只有36公里宽,这些火炮给英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仅可以对穿越海峡的船队进行远程炮击,甚至可以直接炮击多佛尔港一带的英国目标。但是这一个月时间的损失却让德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东风却真的起来了,来得还异常猛烈。
第五百一十七节 北极熊半岛之殇()
英国自身的实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战胜德国,必需有强有力的盟友的支持。在当时,唯一能够指望的,就只有美国。但在大战的最初阶段,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非常严重,很多美国人认为,欧洲的事与自己无关。受中立法的约束,使得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在太初十七年9月3日颁布禁运令,禁止把武器运往任何交战国家。这种作法无疑是对急需军事装备的英、法致命的打击,没有美国的武器,英国和法国是不可能撑得过太初十八年的。所以,十日之后,罗斯福总统召开国会,举行特别会议,考虑撤销禁令,因为这项禁令表面上似乎很公允,实际上却剥夺了英国和法国在运输军火和供应品方面拥有制海权的优越条件。经过好几个星期的讨论和争执,直到11月底才撤销中立法,而代之以“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的新原则。这样,在美国方面,仍然保持着一副严守中立的样子,因为美国人既可以把武器自由地卖给盟国,也可以自由地卖给德国。事实上,在英法两国海军面前,德国的海军实力是极其弱小的,最多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破交作战,根本无法保卫本国的远洋航运。即使德国非常迫切的需要美国的军事装备,能够运输回国的机率几乎为零,德国人根本不敢冒这个险。而英国和法国则只要他们有“现金购货”,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运输”——虽然运输途中会受到德国袭击舰和潜艇的威胁。不过在中国打通了中亚、里海、土耳其航线之后,德国人用上了稳定高效的中**火,对于设计上并不先进的美国货也就没有多少兴趣了,而且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也可以代为采购一部分美国设备和弹药为德**队缴获的美国货来搭配一下,虽然不一定装备德军自身,但是给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仆从军还是很有用的,而且德国在中国的建议之下,与南美的几个亲德国的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援助协议,用缴获的法国和波兰的订单以及现金为南美国家采购军火,甚至无偿支援了墨西哥一大批陆军装备,以至于墨西哥军队的美国货比起美国南方各州的国民警卫队都强一些。
太初十八年12月16日,罗斯福总统在从加勒比海归来,翌日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明了他的计划。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的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在离他四五百呎远的地方有一条浇水用的水龙带。如果他能拿我的水龙带去接在他的水龙头上,那么我就可以帮他把火扑灭。现在我怎么办呢?在救火以前,我不会对他说,‘邻居,我这条浇水用的水龙带值十五块美元,你得给我十五块美元才能用。’不能这样作!那怎么办呢?我不要这十五块美元——在把火扑灭之后,我把水龙带拿回来就是了。”他还说:“无庸置疑,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最直接有效的防卫在于大不列颠之得以保卫其本身;因此,姑且不谈我们在历史上和在当前都对在全世界维系民主制度于不坠深感兴趣,就是从自私的观念和美国的国防出发,我们也应竭力帮助大英帝国去保卫它自己。”他最后说:“我打算消除美元符号。”
在这个基础上,“租借法案”立即草拟完毕,提交国会。法案一经国会通过,就马上改变了战争的整个局面。它使美国能够通过协定而无拘无束地为英国一切的需要制定包罗万象的长期计划。没有规定偿付的条款,甚至连以美元或英镑计算的正式帐目也没有。英国可以从美国得到所得到的东西,无论借的或租借的,都是完全免费的。因为英国对西塔拉暴*政的继续抵抗,被认为是和美国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按照罗斯福总统的说法,今后决定美国武器的去向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国的国防。当然这笔账最后会被偿还的,不是英国政府在胜利后归还,就是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给杜邦和春田兵工厂的股东们的年度报表上增添一笔可观的收入,无论如何,美国人想到了一个让他们能不用直接参战就获得战争收益的办法,当然中国早就这么干了,赚取的除了大批的中国文物的回归、硬通货的流入还有中国所需要垄断的行业人才之外,更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刺激国内产能的释放,这一点吴大官人所做的与轮椅上的老罗并无二致。
从太初十八年11月到太初十九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这段期间内,虽然英国的美元储备非常紧张,但为了帮助英国继续作战,美国政府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应急方法。美国政府买下了根据英国的定单在美国建立的几个兵工厂。他们把这些工厂纳入美国防务计划之内,将其产品大量提供给英国。美国国防部定*购了一些并非他们所急需的军需品,以便制成之后再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转让给英国。自《租借法案》通过以后,美国就成为了英国的“免费兵工厂”,规模巨大的军事装备被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