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5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鸵衬罩猓旧厦挥懈**队带来任何麻烦。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中国手中,同时,泰国又与中华民主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而国防军很快到达下一个目标吉隆坡市,中国国防军于十九年1月11日没有遇到抵抗下进入及占领该城,不足200英哩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国防军的进攻。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国防军,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是整编制进入了中国在广西玉林设立的战俘营,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好歹给英国人增加了一点抚恤费的支出。

    1月14日,国防军已经到达马来亚南部省份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由亨利??哥顿??本尼特指挥的澳大利亚第8师,国防军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因为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御,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国防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60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英国人自己摧毁,国防军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修复了桥梁,这也是英国人从开战以来最值得骄傲的战绩,阻止中**队行程最长的时间纪录诞生了。

    当国防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国防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印度人一如既往的举着手中的李恩菲步枪寻着咖喱味就自己进了中国国防军临时设立的战俘营。

    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防线,孤注一掷的进行了4个小时的战斗,企图令其它大英国协的残馀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守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及发现桥梁已被国防军占领时,安达臣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伤的英军或澳大利亚士兵则落入国防军的手里,其中两名士兵在逃跑中被击毙,而安达臣本人则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国防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英**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一带全线面对国防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

    1月27日,帕西瓦尔接到英国政府的电文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1月31日,最后一批英军军队离开马来亚;英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尺(20米)的大洞(少数落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国防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在少于两个月的时间来,马来亚战役以英**队被彻底打败及彻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50;000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击毙。2月14日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国防军重重包围下,新加坡岛内的8万余守军斗志低落。

    2月15日,珀西瓦尔率部投降。此役,国防军以伤亡约百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英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从此新加坡这个‘狮子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属于中国人了。第17集团军司令官杜宇铭中将以伤亡9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则百倍于国防军,而投降的军人更是达到13万之多。这一胜利,是国防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他们再次戏剧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就连日本报纸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东南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攻下新加坡,证明我黄种人战力远远优胜于白皮猪们。”而中国国防部则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情况通报宣称:“中南半岛战事基本完成,我国防军已经解除该地区一切顽抗之敌的武装。第17集团军除部分留守部队维持治安外,其他国防军将逐步撤出并将防务移交所在国家合法武装力量,中**队不以占领他国领土为使命。”在各国惊讶的眼光里,伤亡不过百人的国防军真的开始了撤军行动,这也让英国人企图挑动当地势力发动针对国防军的游击战的企图彻底落空了。对于这块远东和南洋的十字路口,中国真的如此容易就放弃了吗?

第五百二十二节 摧枯拉朽夺狮城() 
让我们回到十二月份到来年一月份的战争中来,中国国防军用了不到四十天就从广西边境平推到了柔佛海峡的北岸边。在大英帝国的夕阳之下,稀松的几艘驱逐舰安静地停在狮城樟宜海军基地巨大的船坞中,不远处的高地上威严耸立着一群群的炮台,十五英寸的巨炮指向大海,充分显示着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实力。三三两两的水兵悠闲地穿梭在炮台之间,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炮无法转向后方。

    马来半岛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称为“远东直布罗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也是阻挡国防军夺取荷属东印度(现印尼)石油的天然屏障。大英帝国已经在新加坡经营多年,其樟宜海军基地更是规模不凡。但二战开战后,英国已无余力顾及这块属地,在新加坡的部署已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十八年下半年,丘吉尔决定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组成新太平洋舰队(z舰队)奔赴远东。12月4日,z舰队达到新加坡。z舰队也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军全部主力。这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陆军部队共有约8。8万,由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帕西瓦尔中将负责指挥陆军。空军有约150架老式飞机,如美国淘汰的f2水牛式战斗机。

    国防军的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夺取中南半岛也是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须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国防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是陆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进占泰国南部的第15集团军一部,从陆上进入泰国,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杜宇铭中将率领的第17集团军主力,分批从海上登陆。为了支援登陆行动,帝国海军以陈嘉斌海军中将指挥的“战龙”特混舰队负责掩护,辖有航母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2艘以及驱逐舰4艘、补给舰和潜艇等。

    “战龙”舰队到达新加坡的同一天12月4日,浩浩荡荡的第7登陆舰队从海南三亚启航,向马来半岛进发。12月6日登陆舰队转向西北,佯装开往曼谷,声称要切断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运输线。12月7日上午,英军侦察机发现国防军舰船,英军判断国防军将先在泰国登陆。其实,这支登陆输送队于7日12时已突然转向,分兵数路,驶往哥打巴鲁(马来亚)、北大年(泰国)和宋卡(泰国)。

    12月8日凌晨1时45分,登陆舰队的南路5千多名国防军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在哥打巴鲁登陆。两个小时后,国防军登陆部分击退了哥打巴鲁的守军,控制了中国的第一个滩头堡。随后宋卡和北大年的登陆部队也成功地守住了阵地。并且各地的登陆的陆军部队上岸后,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8日天明后,国防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尚未被其地面部队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大英帝国的空军已损失殆尽。

    12月8日下午,菲利普斯中将在没有空中掩护、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率领z舰队冒险出航。12月10,z舰队终于厄运难逃,国防军海军“战龙”“亢龙”两支航母编队的航空队85架飞机用半个小时干净利落地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击沉,远东海军主力不复存在了。

    由杜宇铭中将率领第17集团军的几个主力机步师均为国防军的全机械化部队。其主力从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陆,而后向马来半岛西南穿插,然后沿西海岸向南推进。牵制分队从哥达巴鲁登陆,而后从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两股国防军在陆战队的两栖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隆隆南下,国防军以车辆机动,将丛林中孤立的英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12月11日,由英军希思将军指挥的印度第十一师首先和国防军交火,尽管印度军队在数量有三比一的优势,但部队训练很差,装备处于略势,“军官与士兵的团结意识又几乎等于零”,所以这样一支军队与国防军对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国防军西路部队分队12月19日占领了槟榔屿上的英空军基地,消除了英联邦军队从印度、缅甸方向对马来半岛守军进行空中支援的可能性。西路主力沿西海岸急速南下。东路部队于12月26日攻占关丹,然后向柔佛州前进。西路部队于12月18日攻进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然后继续前进。

    “失败的阴影象瘟疫一样在英军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越来越多的装备落在国防军手中。中国皇家空军可以在英国的机场装上英国的燃料往英国的阵地上投英国的炸弹。中国国防军的机械化部队紧紧追赶撤退的英印军,他们坐在坦克和装甲车上,又说又笑,好像是去看足球比赛。数以百计的轮式和履带式车辆汇成嘈杂一片,溃退的印度军队惊恐万分,他们毫无应对坦克的经验,于是溃退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英国本土已经沦陷四分之一,德军的机械化师虽然被美国援助装备的英军阻止在伦敦以南地区,但是防御薄弱的威尔士地区多数被德军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