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北极熊有难了。德国的局势稳定了吗?”张建元上*将看看手里的情报简报,心里对贺敏寒这位元老还是敬佩非常的。他派来的这位白俄也非等闲之辈,正是刚刚回到国内的“海德里希。莱因哈特”阁下,虽然经过了微整形和一段时间的调养,身上的德国味已经淡了很多,但是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还是不好更改。

    “基本稳定了,卡纳里斯上*将很能干。目前总参谋部已经在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的指挥下筹划“号角”行动,估计会在冬春之交开始发动迅疾反攻,目的是消灭尽可能多的俄军有生力量,摧毁俄国再次威胁德国边境安全的能力,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先彻底解决英国问题还是一鼓作气打垮红俄。”

    “嗯,掌握德军的具体时间部署。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给予德军一定的配合,但是不包括地面的直接交火。”张建元上*将并不打算告诉梅瓦茨科普夫中国国防军的既定战略,而梅瓦茨科普夫也很晓事的没有问。“德军的行动初期估计会比较顺畅,毕竟德国东部和波兰的交通状况不错,适合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展开,但还是我很担心他们进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之后,会因为交通问题导致德军进攻脱节。”

    “根据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德军最远可以进至布良斯克—奥廖尔一线,保守估计应该可以完全占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全境,德军部署南线较强,估计可以推进至顿河以西地区。”朱云阶插言道,作为副总参谋长的他主持整个欧洲战场的推演工作。

    “报告参座,欧洲战区观察团消息。德军一个军四个寒带作战师通过瑞典、芬兰越境开始攻击卡累利阿地区,正与俄军第33集团军激战。此次行动保密程度极高,我方尚未获得具体战况。”一位参谋进来汇报道。

    “声东击西。”朱云阶和张建元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德军有可能提前发动反攻行动,北方的攻击绝对是一次牵制行动,但是红俄即使看明白了也不敢过于放松,毕竟彼得堡就在对方兵锋之下。冬季进攻俄国,看似疯狂,但是有了充分准备的德军比起已经兵困马乏的红俄而言,未必是不利条件。最重要的是明年开春,德国有了一整年的时间去好好给大胡子叔叔上一课,看来元首赫斯为了争取早日巩固位子,打算拿侵占了东普鲁士的红俄开刀立威。

    太初二十年12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红俄占领区。红俄在战前虽然预计到德国会反扑,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反攻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红俄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反攻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在太初二十年反攻红俄。而之前,红俄通过“大雷雨计划”已经获得了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计划通过谈判来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红俄军的军事部署是旨在线性防御而非弹性防御的。仅仅在开战前一天,红俄最高统帅部才通过德军调动的情报分析得出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但是为时已晚。

    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红俄占领区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红俄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战线迅速从德国东部边境推进到波兰中部的奥尔什丁—普鲁士库甫一线,华沙已经暴露在德军的炮火之中,两年内首都第三次陷落命运正在向可怜的中二波兰人逼近。

    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瓦尔米亚马祖里地区。两个星期内红俄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整个东普鲁士波罗的海沿海地区,红俄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加里宁格勒城下。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由于早就对红俄的统治有强烈不满,因此在德军入侵之时发起了针对红俄政权的暴动行为,进一步促使了红俄军的败退变成了大溃退。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在弗里茨。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红俄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红俄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红俄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红俄军30万人。

    南方战线上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红俄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当面为红俄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和敖德萨军区(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是红俄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在战争初期,由于红俄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但由于德军的素质此时远在红俄军之上,因而德军依然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由于西方方面军损失过大,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时转移。德军在乌克兰广袤的土地上一步步逼近的时候,天气帮助了红俄军阻止了德军的闪电攻势,因为天降暴雨,道路泥泞,德军的坦克履带被泥土粘住,无法快速移动,而空军在雨天的出动效率也大大下降,作为防御一方的红俄军得以发挥人数和炮火优势,在日托米尔和法斯托夫地区阻止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的进攻势头。

    极北地区的德军完成了对彼得堡的包围之后,完全无力占领彼得堡。北方集团军群为了稳定侧翼,发起了对提赫文的进攻,但是却遭到溃败。因此,德军对彼得堡采取了封锁战术。由于红俄军迅速在与德军的对峙中拥有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德军不得不在北方战线采取了被动的守势。同时,芬兰由于不愿意攻占除了冬季战争中被红俄割去的卡累利阿地峡以外的红俄地区,芬军一直都没有进攻彼得堡,但是却保障着德军的后勤补给线。

    为了使德军得不到占领区的物资,格鲁吉亚大胡子采用了当年国内战争时的方法。他于太初二十一年1月17日令红俄军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红俄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

    这一举动让乌克兰人更加仇恨俄罗斯的统治,而赫斯不是一个有煽动力的元首但是却是是个比较合格的政治家,他调整了德军的占领政策,积极策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反俄势力,成为轴心国的又一支生力军。

第五百三十三节 兵临城下莫斯科() 
太初二十年12月22日,工人党德国与其盟友发起了对红俄的大反击,使红俄及红俄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红俄领土。以中国装备为主的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红俄军的重兵集群。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彼得堡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红俄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太初二十一年2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3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中央集团军虽然不断向莫斯科外围突进,但是失去了突然性和速度的闪电战已经不能给德国带来多少惊喜。

    3月中旬,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红俄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彼得堡的攻势被遏制,始终无法突破红俄军在彼得堡接近地的防御,故将集团军群配属的大部分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调往莫斯科方向。)

    “台风”作战的计划,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曼施坦因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划都由元首赫斯亲自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红俄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红俄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红俄红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兵力相差无几。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从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摆在曼施坦因面前的任务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歼灭当面红俄军队。德军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条线在中央做为基准线兵分两路进行钳形包围,两军将在红俄军后方约八十英里的维亚兹马会合。

    自1月起,红俄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红俄从中亚和东方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由日本已经和美国开始死掐,中国正在全力南下,觊觎澳洲大陆,所以红俄方面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

    另外,红俄还使用坦克伏击战,这是由卡图科夫首次提出的,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进行的。实时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卡图科夫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