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自1941年7月25日起改隶南方面军,成为其右翼)接合部的情况极端复杂化。在中央防守的是第37、第26集团军(前者以基辅筑垒地域为基础组建,后者基本上由在基辅以南行动的各预备兵团组建)。
5月19—29日,第26集团军企图进行一个战役来破坏德军坦克第1集群的包围机动,但仅阻住该集群数天,随后在德军突击下亦被迫退却。德军突至基辅近郊彼罗戈夫、茹利亚内、梅舍洛夫卡、霍罗斯伊夫森林,以及林业工程学院和农业学院。但是,红俄军实施的反突击使沿筑垒地域外层围郭的战线在6月15日前几乎完全恢复。其中的主要反击有,驻守在茹利亚内机场的第5空降旅(由亚历山大??罗季姆采夫率领)在夜间对德军的突袭,将德军战线击退了2至3公里;以及新组建的第37集团军在6月上半月成功地击退了德军重兵集团为攻占乌克兰首都而从西南实施的强大突击。基辅市民及附近居民(主要是俄罗斯族)积极参加保卫城市。根据乌克兰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主席团和人民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短期内,有20万在乌克兰的俄人志愿参加了红俄军。
红俄军的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南方集团军群左翼的进攻受到长时间的迟滞,迫使德军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中央集团军群的一大部分兵力——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坦克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来对付西南方面军。德军的计划是,坦克第2集群从图比齐夫斯克以西渡过杰斯纳河向南挺进,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内;第2集团军从戈梅尔向南运动,掩护坦克第2集群的右翼;坦克第1集群则从第聂伯河河湾上的克列缅丘格向北进攻,与坦克第2集群在罗姆内和洛赫维察地区会合,把第聂伯河西岸的红俄军切断在大河曲一带;第17集团军负责把红俄军牵制在切尔卡瑟以北第聂伯河河湾,同时掩护坦克第1集群的左翼;第6集团军向东,渡过第聂伯河,进入基辅,并开始围歼这批红俄军重兵集团。6月21日,德军统帅部下令加强苏德战场南北两翼的攻势,并从北、南两面沿第聂伯河东岸对方面军进行深远迂回。
7月8日,德军坦克第2集群和第2集团军开始向斯塔罗杜布、科诺托普方向和戈梅利、切尔尼戈夫方向发展进攻。此时,红俄军识破了德军企图,于7月19日命令将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撤至第聂伯河对岸,沿东岸组织防御。在西岸,红俄军仅应坚守基辅地域的阵地。为了掩护方面军右翼,由其他地段撤下来的兵团重新组建的第40集团军,在科诺托普以北沿杰斯纳河展开。大本营责成布良斯克方面军防止德军从北面突向西南方面军后方。但该方面军未能完成所受领的任务和阻止德军的翼侧运动。8月初,德军进抵杰斯纳河,并在绍斯特卡、科罗普、维布利等地域进行了强渡。8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队在西南方面军后方夺取了罗姆内市(该市距离克列缅丘格据点足有180公里)。
8月11日,红俄军西南方向总司令红俄元帅布琼尼察觉到处境危险,向朱利什维克请求东撤,同样遭到朱利什维克拒绝,朱利什维克命令死守基辅(后来证明这是个传言,朱利什维克并没有固执己见,明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基辅,他只是对撤退提出了要求,他们必须沿第聂伯河一线保持防御,并对前进中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发起反击。而且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不得放弃基辅,也不得放弃任何桥梁)。13日,朱利什维克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红俄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但是这一临阵换将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而且中**队在东线发动进攻的消息让德国国防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现在陷入两线作战困境的换成了老毛子,德国人怎么会不让老对手爽个欲仙欲死呢?
第五百三十六节 最大包围战基辅()
在红俄军西南方面军南翼,德军于8月20日晚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克列缅丘格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后来被称作是克列缅丘格据点)。在此地行动的第38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该方面军)未能清除这个登陆场。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从该登陆场向卢布内总方向发起进攻。红俄军此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红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为保存红俄军有生力量,不顾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但这一命令却很快被红俄军最高统帅部给撤销了,红俄军最高统帅反而要求西南方面军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战术,对德军发起反攻。红俄军错过了最后时机。9月16日,由于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叶廖缅科未能实现他向朱利什维克作出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证,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在洛赫维察会师,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是,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即第21(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第5、第37、第26集团军,陷入了合围。
自9月16日起,德军以第2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为主,对被围之红俄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发起围歼作战。困守在袋形阵地的红俄军拼死抵抗,阵地上高音喇叭发出的朱利什维克那激动人心的讲话,传遍了整个战场。红俄军在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端起刺刀整营整营地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多次勇猛攻势,企图突破包围向东撤退。然而血肉之躯终究不敌钢铁,红俄军在德军坦克的炮击、扫射和碾压下,成千成万地死伤,除少数部队得以逃脱外,其主力仍处于围困中。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红俄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企图协助被困红俄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
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9月17日,朱利什维克让红俄军总参谋长红俄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9月19日,基辅陷落,第37集团军被迫向亚戈京地区转移。西南方面军在被合围中继续战斗。为其解围的尝试由于兵力不足而无结果。9月16日至20日,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分割成六股防御力量:驻守在佐洛托诺沙镇以北20到30公里处的第26集团军在奥尔日察地区坚守到9月24日;驻守在基辅东南方40到50公里处的第37和第26集团军坚守到9月23日;驻守在彼利亚金东南部的第21集团军坚守到9月23日;驻守在彼利亚金东部的第5集团军坚守到9月23日;驻守在基辅东北方10到15公里处的第37集团军坚守到9月21日;驻守在亚戈京地区的第37集团军坚守到9月26日。
仅部分军队得以分成小群向东*突围,共有2万官兵最后得以突出德军重围。9月20日,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9月26日,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9月27日,由红俄元帅铁木辛哥接替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第40、第21、第38、第6集团军),受领了在别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诺格勒一线组织坚固防御的任务。此战,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
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红俄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
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红俄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9月16日前后60多万红俄军被合围,被包围红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俄国人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的德国第17军团及第6军团与中央集团军的第2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红俄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红俄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最后,10日后的9月26日,最后一支红俄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600,000红军士兵,赫斯元首在柏林愉快的宣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战役就能歼灭如此多的敌人。”
“德军已经开始复苏了,他们以为我们在东线牵制了大量的俄军,他们就能一鼓作气拿下莫斯科。”吴宸轩仿佛自言自语的说道。张建元、朱云阶、周仲辅、李维常、邓先贤他们都在思考着,北方的战局看上去风平浪静,进攻的步骤似乎用卡尺量的一样准确,林怀青的指挥才能加上三个集团军和皇家空军第一航空队的武装力量,足以对八十五万东线红俄军队带来足够的压迫,战争开始了两个月,中国国防军的战线已经推进到托木斯克地区,面对西西伯利亚大平原,十五个装甲师、机步师的五千辆装甲战车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和精准炮火支援的支持下,特别是后勤补给充足及时,在这种近乎理想条件下能发挥的威力可不是仅仅有十几个装甲师(在中国国防军的标准里仅仅算是介于上一代机械化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之间的半机械化部队)的德**队能比拟的。
“我们是不是让小林先收一收,步子不要迈太大嘛。不然上赶着的买卖不好挣钱呢。”邓先贤先开口,这个外交部长更像个商人。
“小林那边已经开始收敛了,巩固了和阿斯塔纳的联系之后,整合西北军区和北方派遣军的任务就能让他一两个月不会有大行动。等入了秋,我们可以再往前拱一拱,争取把鄂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