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和平崛起- 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林那边已经开始收敛了,巩固了和阿斯塔纳的联系之后,整合西北军区和北方派遣军的任务就能让他一两个月不会有大行动。等入了秋,我们可以再往前拱一拱,争取把鄂木斯克地区掌握在手里,冬天来临之前清理出五百到八百公里的隔离带,脱离和俄军的直接接触,争取在今年冬天不发生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张建元总参谋长的话听上去似乎很平和,但是在坐的都明白,这是要在冬天来临之前,争取能获得攻击俄国西部核心地域的空中基地,到时候地面上阻止俄军的反扑,通过空中打击来消耗俄国的战争潜力,来年开春就和德国会师乌拉尔地区,当然如果德国人的能力能做到的话。

    德国人已经陷在第聂伯河东岸的争夺中,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用到了极致,而为了争夺乌克兰,中央集团军的主力装甲部队也被抽调过去,曼帅手里没有了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航空兵也不能全力支援,他不得不放缓了进攻的势头。唯一的好消息是英伦战区,因为美国被日本偷袭的缘故,罗斯福也没有办法说服国民先在英国发动反攻,而面对在北太平洋上攻城略地的日军无动于衷。失去美国全力支援的邱胖子只好在贝尔法斯特指挥英军残部继续收缩防线已经放弃了英格兰的绝大部分领土,而德军的主力东调后,在英国前线的仅仅有一个航空队和24个德军步兵师(包含四个意大利师、一个罗马尼亚师和一个土耳其师)以及2个装甲师组成的英伦集群,这样的兵力是没有办法肃清龟缩在苏格兰的英军残部的。双方在英伦三岛上打起了一战的堑壕战,冷枪冷炮打的不亦乐乎,却都无力改变现状,英伦三岛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战场。正是因为这样,英国人从太初二十年开始终于品尝了本土抗战的滋味。赫斯也慷他人之慨,将大量的文物和英国政府物资交给中国标准集团在土伦和西西里岛的贸易公司,用来偿还中**火和军事物资的货款。丘胖子除了看着大量的维多利亚金币换成的炮弹用来帮助英国人搞爆破拆除之外,也没有办法,还得从已经快见底的国库里抽调资金去买美国市场上被犹太财团炒高的紧缺物资,这部分收益都用来抵偿中国从德国党卫军系统里“收购”犹太族裔的债务了,谁让英国人空有几十块殖民地而没法给犹太人提供帮助呢。

    德国东线的稳定,让赫斯元首有机会整理国内的政局,虽然没有在8月份取得攻入莫斯科的硕果,但是中国的参战足以让德国人都对未来的对俄战局表现出乐观的态度。而且从新任党卫军全国领袖卡纳里斯元帅的口中得知德国自己的“尤纳斯”计划已经取得了突破,不久的将来,德国还将掌握一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超级武器,这让得位不正的赫斯元首更是信心十足,他甚至在工人党的全国大会上公开宣布,工人党承诺的让“每个德国家庭锅里有一只鸡,车库里有一辆汽车,每年每一位勤劳的德国工人家庭都可以去度假”的愿景,不再因为战争而拖延,明年就让十万名德国工人前往被德国占领了的俄国海滨城市敖德萨度假,训练有素的红俄军女战俘将是他们的服务员。

第五百三十七节 被遗忘的珍珠港() 
相比德国、英国、红俄和日本的全国动员,中国和美国虽然也参战了,但是似乎没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中国是因为仅仅采取了二级动员就已经有500万以上的训练有素的军人可以调动,而美国直到被日本人爆了菊花才发现自己的国家除了“强大”的两洋舰队之外,空军还比不上日本小矬子,而陆军更是和墨西哥人的水平难分伯仲,用来对付印第安人还算比较靠谱,十万人的规模,一战水平的装备和因为全民皆枪的自信没有组建的预备役,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一个强国应该有的水平。

    好在美国除了没有久经沙场的将领,没有历经生死的基层官兵,没有现成的先进装备之外啥都不缺,具有和中国相比都不逊色的工业能力的美国,这战争潜力上绝不是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可以媲美的,小矬子更是差着从郭店到大金庄这么远的距离,这跟一只耗子去咬一只犀牛差不了多少。但是这头犀牛现在却还没有把它沉重的屁股给调过来,耗子已经在拼命的往家里搬玉米了。

    夏威夷地区的防守原来是由陆军主管的,太初十九年夏威夷美国海军方面提出了强化防卫的建议,太初二十年1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对陆军部长史汀生提出了夏威夷海军基地极易受到突然袭击,为此需要举行旨在加强防卫的陆海军联合演习的建议。史汀生在2月7日回答的题目是《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内容包括夏威夷防守的地位和对夏威夷陆军指挥官和海军加强协作的指示。太初二十年1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有这样的内容:“日本军方似乎正在计划在美日失和的时候袭击珍珠港”,这个信息引起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袭击珍珠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月1日总参谋长马歇尔在情况判断中表明:“日本帝国在过去的战争行动中没有发布过宣战书,……,对夏威夷的袭击应该是由在高速巡洋舰支援下的航空母舰进行的高速入侵”。在此之前,根据2月7日史汀生的指示,夏威夷陆军司令官肖特中将和海军第十四军区司令布洛克少将在3月28日制定了《夏威夷沿岸前线共同防守计划》;4月9日,夏威夷海军航空兵司令贝林杰少将和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马丁少将也制定了《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这个协定所想定的情形是:进攻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六艘,时间在一个星期天的拂晓——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所以,珍珠港受到了袭击,对美国陆海军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预想到了珍珠港可能受到袭击。但是当日本人真的把这一切从纸面上搬到现实中的时候,美国人发现他们还是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其实从太初二十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12月3日,中国在琉球的电讯中心已经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中国的情报机关已经确定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当然中国此时非常乐于见到日本去挑战一个对自己在太平洋南下战略形成了重大威胁的美国,所以中国国防军并没有对此采取任何阻止的措施,相反,中国国防军海军的特潜舰队……“鲸鲨”特潜编队还在第一时间前往东太平洋,担任日本海军的补刀手,清理掉了美国的两艘航母,为日本打开了进攻阿拉斯加的道路,仅仅剩下一艘企业号实在不足以让日本海军知难而退。

    虽然中国没有给日军设置障碍,但是日军自己的表现却差强人意。首先日军错误地将航母定为攻击目标。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最先由日军飞行参谋源田实制定,由于他坚持攻击的重点是美军航母,于是在制定方案时,将90架轰炸机担当首次攻击主力。411架鱼*雷攻击机兵分两路分别攻击航母和战列舰的锚地。首次攻击的关键是达成突然性,在这之后,美军防空火力必将开始反应。第二波攻击将于一小时后发起,任务是伺机炸沉航母。但是,源田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航母根本不在港内。当然有了中国潜艇的补刀,这一点到没有多少实际的损失,仅仅是让日军的第一波空袭变得有些累赘。

    如果按照既定计划发起攻击,日本人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攻击舰队出发前夜,源田实发现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所有计划都指着对手坐以待毙。如果美国人有防备,怎么办?舰队离港后,源田实悄悄召集了一个背着长官的秘密会议。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由源田实到现场机动处理。这一最后时刻的重大调整引起不小的混乱——所有军官、高层参谋都不在场,现场拍板只是3个中级校佐。这导致突袭从开始就乱了套。

    于是在珍珠港上空,日军开始了毫无目标一通乱炸。按照预定计划,战列舰的鱼*雷攻击机分两队进攻。两队进攻间隔500米。可实际上,港内早乱成一团;攻击机队的动作严重变形,两队实际间隔1600米。后队看不见前队,僚机找不到编队长机。日军在一番轰炸之后,真正炸沉的只有三艘战列舰,如此一来,日军总体命中率是31%。如果不是中国潜艇无法进入珍珠港内偷袭,或许有机会将一半的美国战列舰留下来做岛礁。

    日本人将袭击时间定在了周日的早上。每周这一天,美军十有**的人都不在船舱里,而是在夏威夷的各处度周日,这当然有利于偷袭的成功,但是,美军的人员损失也变得并不太大,日军太过重视对海空装备的毁伤,而忽视了对人员,特别是美国海军官兵的杀伤,等美国的生产能力调动起来,日本将不得不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人只炸了船舰而没炸船坞。如果船坞被炸毁的话,美军仅存的船舰将无处停泊,大量毁伤的船舰也无处修复。这一点连返航途中进行情报汇总的情报参谋龟岛仙人大佐都觉得难以置信,而南云忠一对此的评价是“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