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和的75%,b组由发达国家组成,c组由经济不发达国家组成,d组则由特别指定的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组成。按规定,b组国家按照其正常预算分摊比例缴纳,c组国家按其正常预算分摊比例的20%缴纳,d组国家按正常预算的10%缴纳,而5个常任理事国除了按各自正常预算的比例缴纳外,还得承担余下的部分。
联合国下属机构很多都是依靠会员国政府自愿捐助开展活动的,其中最主要的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人口活动基金、儿童基金、难民署、工业发展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等。除政府捐助外,联合国发展署以及环境规划署等机构还从联合国正常预算中得到一小部分资金,作为它们的行政和管理开支。每年11月,联合国认捐会议都如期在青岛联合国总部举行。
中国除了在联合国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外,还积极的组织了几个圈子,比如阿盟和东盟就是中国主导成立的两个紧密型的地区国家联盟。在建立联合国之前,中华民主帝国的领导层就对战后的国际形势有了清晰的预判,虽然欧美都是这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英国和红俄都不复存在,但是底蕴深厚的欧美国家一定会在战后率先复苏,压制他们的重建并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毕竟中国已经膨胀的生产力需要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而亚非拉国家的贫困现状显然不是一个现实的倾销市场。中国发起组织的旨在复兴欧洲特别是爱尔兰、威尔士、法国、西班牙0度经线地区经济的“玫瑰线计划”以及投资加拿大、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等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经济的“邓先贤计划”都是为中国的富余资金和设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口,同时也造就了两个以中国标准为核心的发达经济带,不论其政权如何变化,经济都将和中国经济捆绑在一起。
中华民主帝国虽然地跨整个南北极(从西伯利亚北端到南太平洋南端),东西也有上万公里(从哈萨克省到夏威夷海外省),共同体国家也遍布了中亚、南亚、海湾地区和东南亚,甚至包括了在战争结束前加入共同体的苏里南和巴拿马两个拉美成员国。实际算上大西洋和南非、马达加斯加等海外托管地,中国已经称得上是新日不落帝国了,不过这么庞大的领地与属国,直接管辖必将带来无数的冲突与麻烦,而且会在欧美势力的挑拨和暗中支持下发送内乱,成为消耗中国这个巨无霸的伤口。所以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就在谋划成立一些地区联盟和组织来维护地区新秩序,而中国则在幕后通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手段控制与操纵这些组织的运作,从而让这些组织有了自己的免疫力和生命力。
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就是在阿拉伯联邦与伊朗共和国两个真神教不同教派的地区大国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联盟,吸收了中东地区几乎所有国家的加入,中国则在科威特海外省驻军,成为阿盟的定海神针。阿盟除了调处中东的内部矛盾之外,还担负着与土耳其这个深入西亚的欧洲强国对抗,并且制衡顿河平原上的新以色列国的任务。作为一个拥有3。4亿人口,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且处于亚非欧十字路口的战略要地,掌控世界石油输出资源的67%的政治势力,阿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建立联合国的时候允许国家联盟作为一个主体参加安理会,但在联合国大会时这些国家还可以以各自国家主体参加),担负着中国铁杆盟友的角色。中国还主导成立了非洲国家联盟、拉美国家联盟(巴西、委内瑞拉和乌拉圭除外)。
东盟几乎都是中华共同体成员国(菲律宾是托管地除外),囊括了整个太平洋的大大小小国家对中国更是俯首帖耳,这样在安理会中中国就拥有了三票,几乎对德意形成了压倒优势,之后美国和法国的加入才算平衡了这种形势,但是也无力改变中国通过联盟来控制很多地区的局面。
第五百九十三节 战后掠影敌友篇()
战后的太初四十七年、著名也是臭名昭著的日本民粹主义者、东京都知事石原省三,一直对美国为什么不对德国却对日本的大城市实行战略轰炸而耿耿于怀;更对美国驱逐、残害日本侨民的行径怨气冲天,但日本政府却不敢对同样曾经战略轰炸过日本的中国说半个不字。何者?二战之殷鉴不远,日本欺软怕硬之秉性难移之故也。二战后二十年过去,日本对中国的态度都可用一个词形容:恭顺。日本政治领导人,屡屡对美国、加拿大发表不当言论,发表对美国挑起战争(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说)进行追究的言论;但公开攻击中国对日本曾经进行战略轰炸的一个也没有。
知日本者,中国也。中国自建国之初就收复了琉球,并且占据了种子岛等日本岛屿,此后就一直“骑”在日本身上,至今如此。同为轴心国成员,意大利早已成为常任理事国,并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日本依旧没有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作为中国属国),处处惟中国马首是瞻,时时看湖山居(中国皇帝的别院,经常用来在此接见属国觐见)的脸色行事。在中国面前,今天的日本点头哈腰的角度与其前辈在春帆楼上鞠躬的角度,几无二致——战胜者和战败者的形象,六十年后,依然清晰如昨。中国人心里非常清楚,日本人这样对中国言听计从毕恭毕敬是为什么。所以,不管中国人多么郑重其事地表示支持日本成为非常任理事国,同意其军事和政治松绑——等等,都不会让日本真正从自己的胯下站起来。
新加坡裔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卓南生说,对于日本未来的演变,中国是有红线的:一是不许日本入常与自己政治上平起平坐,二是不许日本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反飞弹防御手段,否则日本将不再把中国放在眼里。中国笑眯眯地显示着“菩萨心肠”,但“霹雳”之手同时也揣在口袋里,随时准备敲打日本一下。
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关于战争的指导,现在有时也引申为基本国策。菩萨心肠也好,霹雳手段也罢,不能一概地说谁优谁劣,一切以时间、地点、对象为转移。历史上的中国汉朝和亲的故事史不绝书,但汉朝也留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心霸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交往中,一味地“霹雳手段”不一定好,但在弱肉强食依然大行其道的世界上,仅仅有“菩萨心肠”肯定行不通。从这一点说,二战以前中国对日战略,大有可检讨之处,而苏联(俄)的霹雳手段,以及曾经历史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先刚后柔刚主柔辅的对日战略,特别是当时中国对日本研究细致入微对症下药的做法,颇多借鉴。中国人爱讲谋略,但没有胆勇做后盾,任何谋略都不过是枉费心机。
尊严只能靠强大来捍卫,这个强大不仅指实力本身,还包括展现实力的决心和勇气。有别于上一个历史位面蒋大头等旧中国对日本的软弱,中华民主帝国在吴宸轩的一贯主张下,对周边不友好的国家不吝使用强硬手段,树立了一个有威严的黑面大佬的形象,这也是中国成立中华共同体的时候,原本的我大清属国纷纷顿首归来,连原本毫无关系的克什米尔、拉贾特、孟加拉等邦国都纷纷入同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位老大看起来真靠得住啊。
英国战略家富勒说:“除非历史能教给我们如何去展望未来,否则军事史只是一部人类的血腥浪漫史。”在今天某些美国右翼分子嚣张之至,南美一些白人至上主义者也摇旗呐喊的时候,回顾二战那一段历史往事,及此前旧中国和新中华民主帝国的战略决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负正效益,不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按照很多殖民主义者过去的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民主帝国是十足的傻瓜,舍近求远,放着印度半岛这块肥肉,偏要找那些费劲的事去做。或许还有人会认为,印度土邦大多数本来也是中国的小兄弟和傀儡,对于中国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如果从这个角度说,印度各邦人应该饱受中国人欺负才对呀。那你随便找一个印度人问问,哪个中国人曾经奴役过你,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和外交哪一点上面吃了大亏了的?包括属国在内,中国人奴役过任何一个属国的人吗(每年上千万到中国打工的菲律宾佣人不算的话)?国与国之间为了商业利益难免会产生冲突,那是商人之间的事情,就像是日本进口中国牛肉和农产品问题,估计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也会有,最终人们是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解决的。没听说美国因为贸易上的问题拿着轰炸机来威胁别人的,也没听说某个国家是因为没有战略空军而在商业谈判上面失利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核武器的国家,但是在商业上面有时候也会钻到欧美商人设的圈套当中,从来没听说中国拿原*子弹吓唬人家一下就把局面给扳回来的。况且,即便是拿原*子弹来威胁成功了,贸易上损失的是钱,生产原*子弹本身也要钱,或许发展武器的成本要更高一些。中国在世界上维持自己唯一超级大国的手段其实并不是一味依靠武力,而更多的是通过经济手段。
“因此,其实在印度各邦国有很多的概念都是被政府误导的。真正坏的印度人才是真正拥护独裁政府的呢。因为这样他们只要是搞定(或者是耍弄)独裁政府就足够了,这样只需要对付一头,由这个独裁政府再去奴役本国的人民,岂不是更加方便了。就拿我们的产业政策和外汇政策来讲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印度人这些年来给中国充当了廉价劳动力,中国人没有打进印度来奴役印度人民,而是印度自己人奴役我们自己人。每一个外贸公司一对一地和中国人贸易谈判都是当仁不让,没有让中国人占便宜,这并不是我们手里有什么战略轰炸机,而是自由贸易中中国人不能强迫任何人做生意。但到了国家宏观层面呢,我们在国家的大帐上面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