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台再次组阁。
其次就是改变了过去的政府土地的招拍模式和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方式。对于炒地炒楼,吴泰乾直接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趁着房市没有牵连过多行业和资本(或者说还在几大商会的控制下),督促政府永久停止了所有二手房交易。房产今后只能由国家按照买入价回购,不得进行私下交易。回购的房屋也将再次进入市场,作为政府房产出售,获利部分都进入了福利房和经济房的基金中,专款专用,杜绝了土地财政的漏洞。高企的房产税让靠几套房子来赚取房租的投资者也变得无利可图,至于城市里的租房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公租房和廉租公寓来解决,反正政府手里的房子多的是。无法通过投资房产来获利,加上更多的民间投资渠道的打通,让房地产业始终跟着市场的刚需来运作,使得中国虽然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超级都市,人均收入更是排在世界前列,但是房产价格却始终在世界的前五十位开外。
另外吴泰乾还对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遗产的税负,此外对于中产阶层的保护和对低收入者的关怀帮助,让中国的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即使是各大家族也都竭力做慈善,搞全民福利,防止资产的过度膨胀。久而久之,依赖父辈的富二代自己在社会上都会抬不起头来,自主创业的风气深入人心,“莫欺少年穷”的思想让中国成为一个对创业者非常宽容的国度。
在国际上,中国外王内圣的形象让世界都渐渐熟悉,在太初二十八年,中国就公开宣布了“核唯一原则”,即为了维护世界对核能的安全利用,防止出现核恐怖或者核战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合法研究利用核能的国家,中国可以有偿的将民用核技术提供给可控制的范围内其他国家使用,但是其他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理由研究、生产、储存、使用核能,否则将视为对人类集体安全的挑衅,将判定违反核唯一原则的国家或者组织为恐怖主义国家或组织,反恐联盟将发动一切手段对其于核研究和发展有关的任何相关人员与物资进行剿灭。直到太初六十年,美国和欧洲医院里使用的核磁共振和其他放射性检查设备还必须从中国进口,而且所有核原料都必须在中国核工业委员会的全程监控下使用,至于核电站更是只有中国才有资格设计与投建,有没有中国核电站也成为这个国家在中国战略体系中所处位置的一个明显标志。
在太初四十年,中国进入航天时代之后,中国虽然没有对太空发展进行垄断,但是在太空技术方面巨大的领先优势让中国在近地轨道上的飞行器占有了95%以上的份额,而和平利用太空国际公约在中国的主导下由联合国发起并邀请各国共同签署,这也断绝了很多国家企图利用太空建立天基武器平台或者反飞弹体系的打算。
中国在卫星通讯和国际互联网等信息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决定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标准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这也成为今后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中国继续自己的一超独霸优势的重要根基。标准系在太初五十年后逐渐构建起了国际互联网架构,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上的独步武林让欧美各国都无奈的很,失去了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在复兴的路上依然要摸索数十年才能有机会找到新的突破点。
中国在太初五十年进入了吴泰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皇室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还政于议会,但是在整个中华世界里,皇室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而获得组阁权利的执政党也必须经过皇帝的下诏认可。全民对于皇室的敬仰并没有随着皇室的淡出而衰退,中国皇室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存在,虽然他们从未远离百姓的视线之外,不仅仅皇室成员都在民间工作学习,而且他们还经常和百姓一起活动,甚至经常邀请各个人群的代表参加皇室的宴请与娱乐活动,与中国老百姓进皇宫的轻松愉快相对的是,吴氏皇室很少邀请外国政要和贵族访问,即使是中华共同体的成员国的元首,也不乏没有受到邀请访问珍珠泉的例子。
中国一枝独秀的地位在吴泰乾时代更加稳固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的全面领先,让中国一直在被模仿,却再无人敢提超越。十年之后,吴泰乾也以身体原因提出禅让,由自己的次女,一位聪慧善良的公主吴少颖继位,成为第一位中华民主帝国女皇。虽然到此时,皇帝在政治方面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尊三不管大佛,但是六十年的帝国生涯让吴氏皇族享有了崇高的地位,超然物外的皇室除了保留了四大皇室产业,移交给国家的产业总值高达1。45万亿中元,不过即使这样,在德国人搞的路德维希富豪榜上,中国吴氏皇族依然以3。6万亿中元排名第一,而这个第一甚至可以完爆从第二名到第一百名富豪家族资产总额之和,而此时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的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才不过3。32万亿中元。
太初六十三年十一月二日,在济南西南郊的798秘密基地里,马上就要迎来百岁寿辰的吴宸轩静静的躺在基地的维生舱里,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邓芷媛最后一次检查了他的心跳和呼吸,轻轻的把一副中华民主帝国的国旗覆盖在他的身上。当维生舱缓缓沉入地下的隧道,一段百年传奇就此落下了帷幕。当第二天全世界醒来时,他们才会知道中华民主帝国的始皇帝陛下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无论他们如何反应,是哀恸还是庆幸,是悲伤还是诅咒,是敬慕还是叹息,这个属于他的时代都已经结束了。不过在帝都西郊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年轻的夫妻俩却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位太上皇的逝世,因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才刚刚诞生,这是一个精致的小生命,让这对夫妻欣喜若狂,不过他们唯一疑惑的就是从出生起这个孩子就没有哭过一生,反而经常用他灵活的黑眼珠到处巡视,含着手指头不时地笑出声来。
无论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民间对于一超独霸的中国多有微词腹诽,但是却没有人敢于公开挑战中国的权威地位。欧美乃至世界各国都要仰仗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出口要靠中国的庞大市场,资源要靠中国占据的众多资源富集地,生产生活都要受制于中国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专利,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的产品、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资本甚至是中国的风范都成为世界各国从上到下竞相模仿追逐的目标。移民中国成为很多国家精英们的最终选择,而他们最终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文明的信仰与尊崇。
而在另一条方面,华人移民正逐步在国家的强力支撑下遍及全球,成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坚力量,与当地的原住居民形成良好的社区关系,一个中华文明为主体的时代,一个和平团结共存为主流的时代,一个世界各民族、各宗教、各种肤色大融合的时代已经悄然开始了。这正是
试看龙鳞耀金乌,普天何处不中华!
第五百九十九节 传奇时代百姓观()
太初五十年,中国已经在战后确立了世界领袖的地位,任何国家对于中华民主帝国都需要仰视,那么在这个天朝上国里生存的百姓究竟生活的如何呢?如果按照收入的高低,中国民众的收入大致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人年收入1…3万中元以下属于贫困或低收入人口;
中国全职工作人员年收入在1万中元以下的人总计有435万人,占全职工作人员的1。5%。中国个人年收入在1万至2万中元以下的人有2397万,占全职工作人员的8。5%。个人年收入在2万至3万中元以下的人有4672万,占全职工作人员的15。8%。
第二:收入在3…5万中元的中位收入群体
年收入3万至5万中元以下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8876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31%。其中年收入3万至4万中元以下的人有4733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16。9%。年收入4万至5万中元以下的人有4143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14。1%。
第三:年收入5…8万的中产阶级
个人年收入5万中元以上,是中国进入中产阶级的一个门槛,如果夫妻都有类似水平的工作,家庭收入到10万以上,那就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了。在太初五十年,中国年收入5万中元以上的个人占全职工作人员的43%。
第四:年收入8万以上的富裕阶层
年收入8万至10万中元以下的人在中国可谓是中上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626万人,占中国全职工作人数的6。7%。而年收入10万中元以上的人自然是中国高收入的个人,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3101万人,占中国全职工作人数的11。5%。
从以上统计分析来看,收入在3…8万中元中等收入的群体占到了全职工作人数总数的近四分之三,而低收入和高收入阶层都只有一成多一点。这样整个社会的收入呈橄榄型分配,是社会学家公认的比较理想的社会分配模式。
以上都是一些宏观统计数据,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社会一些典型岗位的真实收入情况,可以更具体直观了解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收入状况。为了保护个人**,不列出这些受访者的真实姓名。
中国高校在读博士生a:来自西北著名高校,目前是中国某理工大学博士三年级学生,年收入2。2万中元,主要是奖学金,学校免去大部分学费,但每年还是需要交纳3000…4000中元。最后收入18000…19000中元。如果他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在中国的二线城市以上稳定下来,估计可以在工作三到五年后达到每年5…7万中元的收入水平,这也是很多一般老百姓家庭的孩子成为中产阶级上层的最为稳定的途径。
某物理实验室负责清洁工b:来自日本熊本的移民,年收入2。6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