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一身红袍,头上还带着三枝九叶的金花,楚江秋顿时充满了好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夸官?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扎红花好啊,好新鲜!
合着哥们今天也能体验一把夸官的滋味了!
出来府门,众人簇拥着把楚江秋架到了马背上,然后一个小吏牵着马望前走去。
众人直奔承天门而去,到了承天门,外面广场上搭建起了一座彩棚,里面一群人已经等在了那里。内有三名官员,分别牵了一匹神骏的披红挂彩的白马,在棚外等候。
来到棚前,楚江秋被众人接下马来,簇拥着来到第一匹洁白如雪,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的第一匹马前。京兆尹亲递马鞭给纪云,后面榜眼和探花也分别有官员递去马鞭,扶三人上马。
前面是锣鼓乐队开道,左右有‘连中三元’‘状元及第’锦旗各一对,绿扇一对,红伞一柄相随。然后三人出了承天门,直奔中合街而去。
霍,原来夸官就是这么夸的?这种滋味,还真是不错的说!
原本就热闹的街道,此时更是被无数皇城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若非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清道,只怕飞只苍蝇过去都困难。
就在众人无不翘首盼望的等待中,忽然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两名威风凛凛的大内侍卫开道,两位披红挂彩的礼部官员,抬着蟠龙金榜缓缓而出。
金榜由礼部尚书护送,众进士跟随,从午门正中而出,缓缓地行过。
状元夸官仪式正式开始了,三匹神骏的白马载着金科状元,以及榜眼、探花三人,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状元夸官仪式,三年才一次,因此场面是相当火爆的。
皇城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走上街头,争相一睹状元风采。
古代的娱乐项目少啊,就算是皇城之中都不能例外。
又没有手机又不能上网,不能发微博不能看网络小说的,平时的去处也就喝喝花酒,听听小曲儿神马的。
但是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寻常百姓很难消费的起。
因此上,这三年才有一次的状元夸官,就成了无数百姓追捧的节目了。
尤其是金科状元还是这么年轻,这么英俊。整个街道顿时沸腾了,尖叫声喝彩声连番响起,绵绵不绝。
更有无数思春少女,青姑娘,提着装满花瓣的竹篮,迎街撒下花瓣。半空中顿时飘落下花瓣雨,更是把现场气氛迎向了巅峰。
楚江秋任凭花瓣飘落在身上,目光从街上大姑娘小媳妇身上飘过,只觉得无限得意。
“宝儿,看到了吗?当前那个骑白马的就是状元,威风不?顿顿吃肉,天天喝酒,看哪个女人俊就要那个!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也能和他一样!”
“哇!状元公好威风饿!爹,我也要考状元!将来我也要骑着白马夸官!”
……
“婉儿,快看!公子他好威风哦,好帅哦!”
“就是就是!公子真好看,比什么时候都好看!”
人群中,婉儿和入画都是痴痴地看着自家公子,无数小星星在眼前闪现。
钱雨柔和吴纤云也在,不过两人是站在京城最豪华的酒楼天然居里面的包间里看的就是了。
在喧天的喜庆音乐中,大吹大擂的夸官队伍绕着皇城主要街道转了一圈。除了三鼎甲外其余地进士便被引去礼部衙门。准备参加琼林宴。
而楚江秋三人继续经兵部街游行至吏部衙门进去,入文选司、求贤科内地奎星堂上香。
礼毕,复骑马出前门。在观音庙、关帝庙行香,然后才回到礼部衙门。
此时除了本科同年外,历科鼎甲诸君,齐在衙门前。三人向诸位前辈各施三揖。然后至正堂中分次序而坐。御赐琼林宴开始了。
稍坐敬酒之后,诸位前辈起身言别,楚江秋率众同年恭送出去,回来后佳肴罗列,锣鼓喧阗,自是尽情享受今日之荣。
酒宴之中,接连有人过来敬酒,楚江秋推辞不过,喝了好多酒。
虽然明末这会子酒精度数不高,但是喝多了也昏昏沉沉的有些迷糊。
最终,一干进士纷纷表示,要让新科状元当场做一首应景诗。
楚江秋寻思了半晌,最终才终于找出一首应景诗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京城花。
(本章完)
第502章 待诏房()
数日之后,楚江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翰林院修撰,是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
翰林院与宫城距离不远,占地足有数百亩地,围墙高大,门口有亲军把守。
这里可说是整个大明的中枢,地位崇高,足以称得上是圣地。
初到翰林,楚江秋拜见了翰林院学士陈明遇。
翰林院学士乃正五品,官位虽然不高,然则胜在清贵。
新晋的翰林官在这里主要是磨砺和学习,多读多看多学,看的多了,自然能够融会贯通。
陈大人对楚江秋还是颇为照顾的,勉励了楚江秋一番,便让楚江秋近几日多学多看,直接让楚江秋去了待诏房。
陈明遇对楚江秋还真不是一般的照顾,因为修撰一职务,陈明遇可以让你去修国史。
好吧,那些真正醉心于学术的真正学者,是喜欢做这种事情的。
但是对那些想要要求进步,想向上爬的那些人呢?
修国史无异于慢性自杀。
那么想要上进的话,就需要多在领导面前露脸。
在领导面前经常露脸,无过就是功啊。
只要领导记住你了,有什么好事,肯定先想到的就是你了。
更不消说,一旦投了领导的缘,被领导看中的话,提升那是指日可待的事儿。
大明最大的领导,最大的BOSS,无异于就是显德皇帝了。
那么怎么才能在大领导显德皇帝面前露脸呢?
这个机会就是待诏房。
待诏房是什么机构呢?
皇上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忙的时候,可能会下很多旨意,这些旨意可能杂七杂八的,各方各面都有。
什么这儿有灾情需要赈灾,那边有病患需要镇压!谁谁要提升,谁谁要贬谪,谁谁要封赏,还要劝善等等等等。
每日需要发出的敕命、诏书是很多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诏书和敕命到底是谁来书写?难道是皇上亲自书写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工作都是由秘书来做的。
而秘书从哪里来呢?这就是从待诏房里选人了。
楚江秋现在还是新人,当然不可能上来就干,直接就从事皇上秘书的职务。
因为楚江秋恐怕连敕书和诏书的格式用语还没有搞清楚,现在楚江秋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格式,还有一些官方用语。
这种诏书敕书的语言,和文学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并不是说你是大学士,你文学素养很高,上来就能做这种事情。
语言风格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你可以浪漫,可以夸张,可以用种种修辞手法。
而诏书必须要严谨准确。
就拿两句诗来做比方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为文学家,你可以这么写,没什么毛病。
但是如果是诏书的格式的话,就只能写成,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树上鸣叫,七只白鹭排着队飞上青天。
这里面的差异是蛮大的。
待诏房是在宫内设置的,就等着皇上召唤。
今个儿时辰已晚,就去不成了。
陈明遇便让楚江秋先自己熟悉一下。
这一日左右没什么事,楚江秋就自己翻看着各种文本的格式学习起来。
这种工作是十分无聊的,楚江秋要早知道中了状元之后会做这种工作,当初打死他都不会参加科举的。
就算是要参加,也不会考什么劳什子的状元。
当这个翰林院的修撰,还不如外放当一届知县呢!
天天在这里起草什么文件,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慢性自杀啊。
楚江秋琢磨着,怎么着得想个办法外放出去才是。
这一日没什么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日,楚江秋便随跟随几个待诏,去了皇宫之内的待诏房。
原本以为待诏房应该是个颇为辉煌的宫殿,没想到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皇宫内墙根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
和周围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在平地一在天。
紧挨着待诏房的,是和待诏房相去不远的小院子,再往里,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建筑群。
和待诏房比邻的那个小院子,是通政司,其实就是干杂活的。
再往里的那个高大上的建筑群,就是内阁了。
内阁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的政治枢纽,权利中心,多少关乎国计民生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
进了内阁的阁老,可以算是为高而权重,位极人臣。
能进待诏房的,也是年轻官员中的翘楚。
当然了,就算进了待诏房,也未必能够侍驾。
皇上身边的侍驾,只要任务就是拿着一支笔,一个小本,随时记录皇上的言行。
遇到皇上不明白的事儿,随时能够提供信息。
这就要求侍驾之人必须是博学之士。
否则,要是皇上问起你经常答不上来,或者答非所问,恐怕皇上就会对你不满,你就要倒大霉了。
至于让谁去侍驾,这个是要由陈明遇来安排的。
一般情况下,是轮值的。
不过楚江秋刚来,业务上还不熟悉,是不可能轮的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