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时候的经验,未必就适合现代的情况。”
“老祖宗最好用的还是象形文字呢,为什么现在不用了呢?就因为太繁琐了,很难掌握,所以就用更简单的字体来替代。考试也是一样,既然八股文章做的再好,也未必就能当个好官,那干嘛不用更简单的方式来替代呢?”
“再者说了,八股取士,要饱读四书五经,一个读书人往往要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甚至白头童子都比比皆是,这不是在祸害人吗?”
听了楚江秋的话,李岩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晌之后,李岩才说道:“皇上说的固然不错,但是贸然如此做的话,只怕会引起非议,引起动乱,此时还是要徐徐图之得为好。”
楚江秋不由笑道:“李公你多虑了,你所提出的问题,我早就考虑过了,可是我觉得,现在才是最好的时候。”
“现在天下初平,人心惶惶,那些读书人都如惊弓之鸟一般,不会有太多人敢跳出来出头。毕竟,真正有骨气的读书人固然是有,但是不会太多。”
“再者说,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出将入相吗?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考试方式而已,在没有尝试失败之前,他们会什么会抱怨呢?”
听了楚江秋的话,李岩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很快的,恩科得事情就此敲定,然后就是考试的试题问题了。
试题倒是让楚江秋大费了一番周折,最终还是决定用现代考公务员的题目来。
当然了,里面还是有一些四书五经的题目的,只不过并不是作文题,仅仅作为填空题而已。
并且用现代考公务员的题目,楚江秋也不敢出太难的,只用相对简单的题目。
毕竟此次的恩科,楚江秋并没有存了难为人的意思,只是想挑选出一批可用之人而已。
其实在楚江秋看来,考的如何还在其次,其实做官嘛,只要调教好了,差不多人人可做,只看你把他放在什么位置就是了。
再者,挑选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挑选出来之后还要进行一次再培训,然后根据品行能力,再行定夺需要放到什么岗位去。
忙活到现在,实在是忙的楚江秋焦头烂额得,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处理。
当个皇上,还真不是人干的活。
(本章完)
第560章 百废待兴()
恩科定在半年后举行,这也是无可奈何得事情。
按照楚江秋的心意,恨不得马上举办恩科才好,这样一来,就能够选举出合格的人才为国所用。
但是恩科是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就算用八百里加急将消息还有试题发放下去,时间上都极为紧张。
一些偏远地区的考生,都有赶不及得可能。
半年时间,已经是最短时间了。
与此同时,楚江秋还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取消农业税。
这个决定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臣子都坚决反对。
要知道,税收是一个国家收入的根本,而农业税可是国家税收的重中之重。
你免除了农业税,国家的税收一下子锐减,万一有个天灾人祸的,需要赈灾,你从什么地方掏银子?
万一满清入侵,你打动大军,军需银子从哪里来?
你军队需要花钱吧?文武百官需要发工资吧?
宫殿需要维修吧,皇宫里得吃穿用度需要花银子吧?
要是取消了农业税,这些银子从什么地方来?
历朝历代一来,这是从未有过得事情。
其实前朝大明朝的税赋已经很低了,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以来税赋最低的一个朝代。
只要能够继续保持前朝大明朝的税赋,对百姓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但是免除农业税,是万万不可的。
不过楚江秋力排众议,最终还是将这个命令推行了下去。
免除掉农业税,国家税收就锐减,持续不下去了?
真是天大的笑话!
你知不知道在后世不但免除了农业税,农民种个小麦还有小麦补贴?
六十岁的老人每月还发放养老金?(农村的老人,每月大概六十元左右,不是退休金)
当然了,现在的大华,还没办法和后世相提并论。
但是楚江秋现在可是有整个扶桑啊,扶桑哪里金矿银矿是很丰富的,就是这些矿产,就足以支撑大华十年的开支。
而十年的时间来发展商业,楚江秋不相信到时候商业税还不能盘活整个大华。
而楚江秋给自己留下稳定发展的时间,最多也就只有十年的时间。
最多十年发展时间,然后就要开启地球村计划了。
向外侵略扩张,额,不应当叫侵略,应该叫解放。
挽救全世界的人民与水火之中,世界一家,世界大同,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澎湃。
当然了,打天下的过程果然艰难,但是并非不能实现。
有十年的发展时间,楚江秋相信大华的军事力量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力量所能够抗衡的。
但是打下来之后需要怎么治理的事情,就非常让人为之头疼了。
地域太大了,首先要解决交通和通讯的问题,还要解决掌控能力的问题。
相隔千山万水,十万八千里这么远,时间长了,下属根本不听你掌控要怎么解决?
总之,难题太多,又没有任何经验可是适用,楚江秋现在就开始头疼起来。
不过如果从长远看起来,真的能够建立一个地球村的话,对整个地球,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这样一来,没有这么多国家存在,各个地区就不需要军备,白白地消耗人力物力。
这样不存在战争,就不会死伤那么多无辜。
统一调度,资源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可以集中所有的优秀人才,进行对民生有利的研究。
对地球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杜绝污染等问题,不会把地球搞到千疮百孔得地步。
而不是像后世一样,科技越发达,人类在作死的道路上就走的越远。
……
总之这个问题太过复杂,需要群策群力。
或者这只是楚江秋的一个空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就算实现了,也未必能够长久。
但是至少要试过了才知道,万一要是真的有解决的办法了呢?
楚江秋始终认为,人类应该团结一致,人类的共同敌人是环境问题,是怎么走出地球,探索无限广阔的宇宙。
而不是窝里斗,不是将自己的家园破坏的千疮百孔。
……
很快,新皇要召开恩科,还有从现在开始大华将不再招收农业税,也不再有杂役。
这道圣旨一下,天下百姓无不奔走欢呼,纷纷跪地高呼圣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不过天下的官吏还有一些士子却是不禁担忧起来,新皇的确是仁慈,但是要想当一个好皇上,并不是仅仅仁慈就能够做到的啊。
别的不说,没有了农业税,下面的这些官吏的工资怎么解决啊?
要知道以前那些小官吏的工资可都是在这些税赋里面拿出来的啊!
并且远远不止这些工资啊,他们需要养活的人还有很多!
大华刚刚建国,工资制度还没有调整,仍然是延续明朝的工资制度。
而众所周知,明朝官员的工资是整个古代皇朝之中最低的,没有之一。
明朝官员的那点子工资,如果没有灰色收入的话,就连一家老小恐怕都很难养活。
现在新皇脑子一热,居然就将农业税给免了,这样一来,无数官吏的灰色收入就断了。
你让这些官吏的一家老小都喝西北风去啊?
这尼玛得西北风一年才只刮一个冬天呢?春天、夏天、秋天,连西北风都没得喝好不好?
一时间,所有的官吏都悲观失望起来,甚至很多官吏都闹情绪要辞职不干。
实在是这官当得太没前途了,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呢!
幸好朝廷及时调整了官员的工资,同之前相比,工资整整上调了五倍。
就这一下,所有官吏的干劲就又回来了。
……
不过户部尚书马士英却是不干了,跑到皇宫里面找楚江秋诉苦。
马士英这个人历史风评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无论功过如何评说,此人是真心爱国之人。
楚江秋也重用此人担任户部尚书。
因为楚江秋给大明的官员工资上调了五倍,上调五倍之后,工资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
楚江秋也是想用高薪养廉得办法来治理贪污,当然后面还要有很多路要走,不过暂时急不来,只能一步步做。
而马士英跑来诉苦的原因,正是因为发完这次工资之后,户部得库银已经所剩不多了,现在农业税又一下子免了,马士英这个户部尚书直接不干了。
如果皇上弄不来银子的话,这个户部尚书都要撂挑子走人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银子这个户部尚书还怎么当?
当然,楚江秋也明白,马士英主要原因还是想劝诫他,重新征收农业税。
楚江秋微笑不语,声称三日之后便有银子到帐,让马士英稍安勿躁。
果然,三日之后便有船只抵达,运来了整整一千万两银子,一下子就将财政问题解决掉了。
(本章完)
第561章 大婚()
实际上,运送过来的,不止是银子,还有黄金。
全部兑换成银子的话,要远远超出一千万两,至少一千二三百万两是有的。
到了明末,朝廷的税收锐减,一年有个四五百万两银子就算是不错了。
现在楚江秋一下子给送来了以前两三百万两,差不多是那时候两三年得税收总额了。
看到这些银子,原本愁眉苦脸一副生无可恋模样的马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