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穿越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时穿越明末-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天听了楚兄两首绝妙好辞,要是不来请教,哪就不是你永晴了!好了,我自己再琢磨一番这个西班牙方阵,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请教楚兄好了。”

    听到哥哥的调侃,陈永晴脸上微窘,轻声说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楚公子,你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

    楚江秋听了脸色微变,沉吟了起来。

    古话说的果然没错啊,装逼装大了是要露馅的!

    这个问题倒是好回答,但是如果问起具体问题,哪绝逼是要露陷的啊!

    不行,绝对不能让她继续问下去,哥们马上要把话题转移开来。

    半晌之后,楚江秋才说道:“自古做学问,都要经历三重境界,我用三句诗概括了一下: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到这里,楚江秋微微停顿,却见陈永晴不由得怔住了。

    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老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总结出来的,极为贴切,这三句诗词更是选的妙。

    陈永晴琢磨着这三重境界,这三句诗,反复咀嚼,犹如嘴里含着一颗万斤重的橄榄。

    楚江秋怕她再问出别的问题,赶紧说道:“对了永晴小姐,我家里贫穷,读书都是靠借的,深知读书之不易。不知你书房里的这些书,我可否浏览一二?”

    陈永晴笑着说道:“书房里的这些书,都是父亲、哥哥这些年收藏起来的,书本来就是给人看的,楚公子请便,但看无妨。”

    楚江秋起身,在书房里翻阅起了藏书。

    楚江秋看书很快,真的是翻阅,因为他不是具体要读那一本书,而是在了解一些情况。

    一个时辰后,楚江秋不由有些愕然无语。

    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事件明明没什么偏差,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词人不见了呢?

    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等等,统统没有。

    当然,也涌出很多楚江秋所熟知的历史中不曾出现过的伟大文人,也有许多楚江秋不曾听闻过的许多伟大篇章。

    看起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老师在获奖感言上的发言太正确了,文学无用!

    你看,这么多诗人词人消失不见,完全没有影响到历史走向,这不就是文学无用最好的诠释吗?

    至于后面那一句: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无用,楚江秋琢磨了一番之后也是豁然开朗,合着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无用,方便抄袭的意思?

    (本章完)

第6章 走入岔道的大明() 
大体了解了文学现状之后,楚江秋最想弄明白的是现在到底是哪位皇帝当政,当前大明朝的局势如何?

    这个可是在书本里了解不到的,楚江秋只好放下书本,和陈永晴攀谈起来。

    楚江秋不动声色地把这些问题都隐藏在寻常问题上,很快就弄清楚了目前的状况。

    历史走向在崇祯帝之前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动,但是到了崇祯帝哪儿,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

    李闯带领起义军逼近京城,崇祯帝万念皆灰之下决定上吊自尽,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那颗歪脖树折断,崇祯帝没死。

    崇祯帝感觉自己有神明庇佑,死志尽除,在侍卫保护之下,潜逃出宫,联络各路勤王之军,将李闯赶出京城。

    李闯被赶出京城之后,内部发生内讧,差点被官兵一网打尽,最终只有几位首领逃脱,不知所踪。

    吴三桂没有放清兵入关,爵位反而进一步提升,因为太子朱慈烺娶了吴三桂的长女为太子妃。

    十年后,崇祯驾崩,太子朱慈烺继位,年号显德。

    与此同时,北方的满清,已经建立了清王朝,目前在位的,正是年少的康熙帝,正对明朝虎视眈眈。

    因为历史走向岔道,鳌拜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狂妄自大,而是君臣协力,共同将满清打造成虎狼之师。

    现在康熙刚刚成年掌权,随着威信渐盛,估计距离南下已经为时不远。

    而此时的明朝,人口达到两万万之巨,但是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于养活这么多百姓。

    朝廷的税收,却是在逐年减少,显德帝初登大宝,威信不足。满朝文武,结党攻讦,弄的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现在的明朝,危如累卵啊!

    楚江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身上一阵阵发冷。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了啊,神仙也难救。

    漫说还有大清朝虎视眈眈,就算没有大清朝,就粮食产量不足这一点,迟早也会爆发****。

    身在大明,朝不保夕啊!

    要不,干脆去投奔康熙得了,好歹康熙也是一代明君,绝逼是一条大粗腿啊!

    不过犹豫了片刻,楚江秋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打算。

    真要去投奔康熙的话,岂不成汉奸了吗?和那吴三桂有什么区别,必会招来千古骂名!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真实历史中,那些投靠过去的明朝官员,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

    更何况,大清一旦入关,为了政权巩固,必然会高举屠刀,杀戮大批的大明百姓!

    楚江秋虽然是现代人,但是也有着很重的民族情结,这种事情,是他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更何况他身边现在还有一个陈近南,大明还没有灭亡,事情还有转机也未可知。

    就在楚江秋陷入沉思之中的时候,陈永晴忽然站起身来,欣喜地说道:“爹爹您回来了?您先在书房歇息片刻,晴儿去给您热饭。”

    楚江秋抬起头,发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迈步走进书房,男子的面貌和陈近南有七分神似,不过显得有些苍老,两鬓已经有了斑斑白发。

    既然陈永晴叫他爹爹,哪他肯定就是陈鼎了。

    陈鼎脸有愁容,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对陈永晴挥挥手说道:“晴儿不必去了,爹爹在县衙吃过了。”

    陈近南早就站起身来,躬身站着,等陈鼎说完话,才恭恭敬敬地说道:“爹,这位是我今天结交的朋友楚公子,楚公子无论文采谋略,无不胜我百倍,是我大明难觅的人才。”

    楚江秋赶紧行礼对陈鼎说道:“草民楚江秋,见过县尊大人!”

    陈鼎是知道自己儿子的,在此之前还从未听他如此推崇过一个人,不由好奇地打量了楚江秋一番。

    看到楚江秋怪异的服装,不由皱了皱眉头,不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如果是平时的时候,陈鼎少不了要考校楚江秋一番,不过今天他心里有事,就没了兴致。

    陈鼎挥挥手说道:“既然你是永华的朋友,就不用这么客气,以后就叫我一声伯父吧!我还有些事情,你们年轻人聊,我就不奉陪了。”

    陈鼎刚要离开,陈永晴却是问道:“爹,我见您脸上有愁绪,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陈鼎微微摇头说道:“是县衙里的事,说了你也不懂。”

    陈近南说道:“爹,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有什么事情您说出来,说不定我们可以帮你出个主意呢!”

    陈鼎摇摇头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县衙的库银短缺,爹愁着怎么遮掩过去。”

    县衙的库银怎么会短缺?爹爹为什么想要遮掩过去?难道这些钱是被爹爹中饱私囊了?想到这,陈永晴脸色不由得为之一变。

    陈鼎看了看陈永晴,忍不住苦笑道:“晴儿不要胡思乱想,你爹怎么会是这种人呢?这库银短缺是因为去岁冬日,天降大雪,许多百姓遭灾。而朝廷用来赈灾的银两远远不足,我才挪用了一千两库银用作赈灾。”

    楚江秋看过一个帖子,明清时候按照大米的购买力折算的话,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六百到八百人民币。

    一千两银子就相当于六十万到八十万人民币,的确是一笔小额巨款。

    但是作为一个富裕县的县令,只是一千两银子的话,想遮掩过去应该不是很困难吧?

    楚江秋忍不住问道:“伯父,只是一千两库银短缺,想必账目上就能遮掩过去,理应不至如此为难吧?”

    听了楚江秋的话,陈鼎忍不住多看了楚江秋一眼才说道:“本来已经遮掩过去了,但是刁主簿在整理账簿的时候,因为不知情不慎翻了出来,因此现在也很难遮瞒下去了。”

    不知情不慎翻了出来?楚江秋不由隐晦地撇了撇嘴,估计是县丞和主簿联手,准备架空你这个知县吧!

    陈永晴紧张地问道:“爹爹,已经遮掩不了了吗?如果暴露出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陈鼎表情凝重地说道:“左右这三个月是无事的,就怕三个月后有官员来巡查,一旦暴露的话,轻则罢官,重则……唉!”

    陈永晴紧张地说道:“哪爹爹,要不咱们就借林家的一千两银子先把库银补上,咱们再慢慢还林家不就完了吗?”

    陈鼎摇摇头说道:“我怀疑这是有人做套,就想让爹去借钱……这件事情,你们不要说出去,我来想办法。天不早了,你们都去睡吧!”

    说完,陈鼎起身走出了书房。

    (本章完)

第7章 酒坛是古董() 
陈鼎走后,陈永晴不由着急地说道:“怎么办呢?怎么办呢?要是事情真的暴露的话,哪爹爹岂不是……”

    陈近南沉吟道:“没听爹爹说么,左右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总会有办法的!”

    楚江秋忍不住叹了口气,真是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啊!

    本来以为刚报了条大粗腿,能享两天清福,过两天舒心日子了!

    谁知道这尼玛的第一天就摊上这么档子事啊!

    楚江秋只好说道:“三个月时间,如果我们做生意的话,想必能够赚一千两银子的吧?”

    陈永晴露出看白痴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