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这说法倒也新奇。”朱佑樘见他的想法终于成熟了些,欣慰的说。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哈密已经收回,不如就在哈密开通互市,向西北传播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往哈密售卖粮食换回马匹。只要西北民众知道了和平的好处,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自然不会跟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挑起战争。”

    “说到底,你也不过是泛泛而谈而已。”朱佑樘见他说的一脸激动的模样,忍不住坏心的打击朱厚照。

    “我还只是一个小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朱厚照看朱佑樘一脸笑意满满的模样,知道他是诚心的欺负自己,假装委屈道:“爹爹就知道打击人家。”说完还装模作样的拿着袖子掩着脸哭了两下。

    朱佑樘忙要去哄他,朱厚照拿开袖子对他吐吐舌头说:“叫爹爹欺负我。”

    朱佑樘尴尬一笑,见刘东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教训朱厚照道:“你看刘东比你小好几个月却比你稳重许多。”

    刘东冷不丁被朱佑樘夸一句,不好意思的喃喃说道:“刘东自然比不上太子哥哥的。”

    朱厚照撅起嘴不忿道:“刘东有刘东的好,他是天下第一。可我也有我的好。不懂得欣赏。”

    刘东一听更不好意思了,脸直红到了耳根,声音像蚊子一样嘤嘤道:“微臣没有……天下第一……太子哥哥不要乱说。”

    朱厚照看刘东一副小媳妇的样子,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看这模样,看这人品,如何当不得天下第一?”

    朱佑樘看朱厚照逗得刘东快要成一尾熟透的虾子,也笑道:“你父亲做事决断敢称天下第一,你好好学,以后未尝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

    刘东喃喃称是。朱佑樘又对朱厚照说道:“一个人品行学识,最重要,相貌为末。你又何必拿这个取笑别人。”朱厚照也点头认错。

    朱佑樘又考校了两人的功课,见两人都倒背如流了,才又离开文华殿往养心殿去处理政事。路上看见朱厚照几人堆的雪人,越看越觉得可爱,吩咐蒋琮让宫内诸人也照样在坤宁宫也堆上几个,给不便出门的张氏取乐。

    朱佑樘在路上已经在心内打好了腹稿,准备和马文升细谈哈密重开互市之事。

    朱佑樘大老远的就看见马文升跪在殿外。见朱佑樘过来了,马文升转过身来对他请罪道:“微臣办事不利,请皇上责罚。”

    朱佑樘将他扶起来说笑道:“马爱卿只有大功,何来办事不利之言。”见马文升穿得单薄,嘴唇已经冻得青紫,吩咐蒋琮道:“蒋老儿给马爱卿倒杯姜茶来吧。”

    马文升忙制止道:“蒋公公乃皇上内侍,当不得,当不得。”

    朱佑樘笑道:“你是我大明的栋梁,如何经不得他的一杯茶。”

    蒋琮忙鞠了一躬道:“小人只不过伺候皇上罢了,哪里比得上马大人,小人自然愿意为马大人效劳。”说完忙去泡姜茶去了。

    朱佑樘忙说:“这里冷。我们到里面去说吧。”马文升方跟着朱佑樘往里面去。

    不同于外面的天寒地冻,养心殿西暖阁内温暖如春。朱佑樘本来应该在乾清宫办事的,张氏见今年天气越发寒冷,才叫人把养心殿西暖阁拾掇出来好让朱佑樘本来性寒的身体好过些。

    “虽然陕巴逃了,但是既然他不在,也适合接下来计划的部署。”朱佑樘坐在了特制的暖椅上,感觉整个人都舒坦了起来。

    “不知圣上有什么计划?”马文升见自己出了纰漏,朱佑樘还这般态度,自然明白了朱佑樘还有什么事要靠他。

    “不知马爱卿对重开互市怎么看?”其实不止是朱厚照知道开放贸易,进行交流有大益处。朱佑樘自然也知道,只是以前碍于陕巴和吐鲁番人。如今陕巴不在,吐鲁番人被打败,这件事自然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弘治六年因为阿黑麻率军夜袭哈密,杀害阿木郎,朝廷才封闭嘉峪关。如今阿麻黑已经败逃,重开嘉峪关也无不可。”马文升其实也有重开互市的想法。这一次明朝大军不过一夜就攻破哈密,虽然没有救出陕巴,但是西北众部都震慑不已,重开互市也不会招来祸患。

    “看军报这次夺回的多半也是一座空城,这城弃之也可惜,不如就改造成互市的地点吧。听说许进不仅在带兵上很有一套,在经济上也很不错,是也不是?”朱佑樘要重开互市自然也要找一个可靠的人。有才之人不好无缘无故发配到哈密,去开能不能成功都不好说的互市,谁都不愿意。许进正好,刚刚打了一场算是败仗的仗,发配去哈密开互市正好。

    马文升知道这是许进戴罪立功的好机会,只要互市成功何愁前途无忧,答道:“是。许进乃文臣入武道,于地方治理上也很有一套。”

    “那就这样吧,你下去将在哈密重开互市的事写成折子,过两天呈上来吧。”朱佑樘想了想又说,“开互市的钱也可以不由国库出。听说关闭嘉峪关后,西北商人被断了财路怨声载道,如今重开互市也是他们也能得利,这开互市的钱就让他们募捐吧。”

    马文升听了朱佑樘的话,觉得不妥,“圣上,此乃国事,如何能让哪些商贾介入。”

    “国事自然轮不到他们插手,但是哈密如今近似空城,修路,建屋样样都要钱,他们要在哈密做生意,自然要有所付出,不如就让他们认领这些东西吧。”这个办法也是朱佑樘从朱厚照那里听来的。朝廷如果只付出军队的费用,自然能够轻省许多。

    马文升无法只能点头称是。这时蒋琮把姜茶端来了。

    “最近兵部军务繁忙,朕也不留你了,你把这杯姜茶喝了就去吧。”马文升见朱佑樘一副赶人的模样,一口将姜茶饮进告辞退出去了。

    其实朱佑樘也明白这样朝廷面上不好看,但是西北军务要钱,冬季雪灾也要钱,新年各国朝贺也要钱,都是要钱要钱,让朱佑樘如何不愁。而且朱佑樘明年还准备做一件大事:开海禁。

    其实明朝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是两回事。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明朝的海禁主要是遏制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

    在明朝的海禁期间,贸易主要还是通过朝贡和官办来进行,对外交往还在继续。而且从永乐到嘉靖时期,因为海防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民间的交往也日渐增多。

    现在是弘治年间,倭寇还未盛行,海疆还安稳,朱佑樘想要通过解除海禁,来增加财政收入。

    在朝贡中,番邦只需要进贡一些不那么贵重的东西,朝廷就必须赏下几倍的财物。在这方面,朝廷完全赔钱。再说官办,在官办中垄断的大商人,官员,太监往往互相勾结,中饱私囊,朝廷能够收到的钱往往只是应收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朱佑樘算了一笔账,开了海禁,贸易增加,虽然收税难度增加,但是基数也增大,朝廷能得到的税收比例也在增加,怎么算都是挣钱的。而且开了海禁,朱佑樘自然就有理由多花钱去发展海军了。

第二十九章 弘治八年() 
弘治八年在是否在哈密恢复互市的讨论中匆匆过去。京城内自然是年味渐浓,哈密城内却没有这种轻松热闹的气氛。

    哈密城主府内,许进急忙将京中来的八百里加急信件打开。定睛一看却是恩师马文升的亲笔信,简略的说了让自己常驻哈密的任命,又说了朝廷准备在哈密开设互市的计划,让他先不要班师回甘肃,静等朝廷的旨意。

    军师覃林超见许进变了脸色,急忙问道:“将军信中说了什么?“

    许进苦笑:“青溪,咱们少不得要在哈密过年了。”青溪是覃林超的字。许进将薄薄的信纸递给他看。

    他自己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是自己出师不利,这相当是变相降职罢了。虽然说办好了互市还有转机,但是互市办不办得成不说,阿麻黑出逃在外,互市办起来了,他真的甘心拱手让出哈密吗?

    “王龙标之诗,我唯爱塞下曲一首。整首中又有最未两句最得我心。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青溪,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是这塞外累累白骨中的一抔黄土。”许进虽然是一位将军,但他实际上是一位文生。知道了沙场的残酷,让他更能理解古人诗句中原本模模糊糊的那些部分。

    “将军,何出此言。此事大有可为。自从嘉裕关关闭后,群情激愤。关外没了茶米,关内骏马难得。那阿麻黑虽然逃了,可是我们的大军只有四千人就打得他们落花流水。阿麻黑实不可惧。”覃林超不同于许进这种正统文人,中国的文人们总觉得征服他人要的是道德是礼教,不知道对于穷人而言,其实半斗米也是可以折腰的。

    “如今朝廷下了旨意要开办互市,又让大人驻扎在这里。可见朝廷重视程度,大人要是能做好了,一定是大功一件。”

    覃林超在讲的是开办互市的可能性,许进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徐阁老等为首的文官一直主张的是放弃西北,把主力放在鞑靼上。而自己的恩师马文升也不主张现在开设互市。既然两方都不赞同这件事,这件事却做成了,那么到底是谁要做这件事就不言而喻。

    既然是圣上的旨意……一想到这件事到底是谁的意思,许进又感觉充满了活力。

    对于哈密人来说,羊,马是最重要的财产。可是每一次的战争都会让哈密人丢失这些珍贵的财产,又或者丢失最珍贵的生命。

    “奶奶,阿娘,羊回来了,羊回来了。”克里木赶着属于自家的五头羊欢快地往家里跑,连自己破旧的鞋掉了也不管。

    克里木的奶奶看到眼前虽然有些瘦却健壮的羊,想也不想就给了他一个耳光。“小克里木,你阿爹去了,你大哥去了,你现在是库尔班家的独苗苗。你为什么要去招惹朝廷的军队,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要奶奶,你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