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看了眼王修,话锋一转道:“在彭城,我了曾给父亲说了我攻打仇池的计划,就在今年底或明年初。”
“回来长安之时,我就已经让韦祖兴,在神机营原有的两千人的基础上,再招募五千人。半年的训练,加上再从霸营征调一万三千人,用两万人攻打仇池,应该够了。”
说着,刘义真边走边瞅了眼王修,道:“长史,你觉得了?”
王修听得,微微拱了拱手道:“霸营,加上神机营,够是够了。只是,如今这杨盛,虽然只占着武都,阴平二郡。但这两地,皆是易守难攻。特别是那仇池山,更是险峻异常,不可等闲视之。”
“而且如今的仇池,虽不置郡县,可杨盛成了仇池公后,分诸氐、羌二十部护军,镇戍武都,阴平两地,将这两个地方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杨盛的两个儿子,杨玄,杨难当都不是泛泛之辈,要攻打他必须要有万全准备。”
刘义真听得点了点头,道:“这个吾清楚,所以吾才令神机营,早早的派出密探去往武都,阴平两地。”
“可是再难攻,也要将这武都,阴平拿下。这氐人太过反复无常,虽说是因为地方小,造就他们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可是今天你强我跟你,后天他强就跟他,不时找到机会还得咬上你一口,这样的族氏留不得。”
王修听得,也是点了点头,道:“郎君说的也极是,这氐族杨氏的确反复无常。可是攻打仇池总得有个借口啊,不然师出无名。”
“长史这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刘义真听得看了眼王修,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自打父亲灭蜀时,杨盛上表臣服,这些年来的确没做过什么让人抓到把柄的事儿,很难挑出点儿问题来。虽说不一定要什么太好的借口,可总得有啊。这样吧。。。”
说到这,刘义真顿了顿道:“等此次选才过后,叫上弘先,度世,还有毛将军,右司马,咱们君臣几人好好的议一议。找不到问题,就制造点儿事端嘛,反正仇池打定了。”
王修听得看了眼脸上突然露出些无赖样子的刘义真,会心一笑,道:“行,这个到时候和两位将军,还有弘先,度世谈一谈。”
“哈哈。。。”
看着王修脸上也露出的奸猾样子,刘义真也笑道:“还是长史懂我呀!”
说着,刘义真抬起头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也不早了,长史就留在将军府吃完午饭在回去吧!”
“诺!”
亲们,看到此章的朋友不妨留个言,看看攻打仇池找个什么借口,也请喜欢《重生南朝》的朋友,多多砸票,多多支持!作者君再三拜谢!来票票,来票票!
(本章完)
第149章 上位者的烦恼()
诺大的关中,事情千头万绪。
留下王修吃完晌午饭后,刘义真便独自一人在许久的护卫下去到了暖阁,他还有许多的公文要批阅。
把关中各郡有关选才这块儿的公文翻了个便,刘义真的脸上就一直挂着笑容。
自打去年关中英雄碑落成后,他一直关心的那些战死疆场的子女读书一事,各地都已开始落实。
长安所在的京兆自不用说,那些牺牲将士的子女早已入了学堂。周边如咸阳,池阳,扶风,冯翊。远的如河东的蒲阪,平阳。西边如平凉,略阳,天水,也都开始统计人数,想来再过个一两月,那些孩子都可以入学了吧!
想到此刘义真自是高兴。
如今唯一让他担心的不是进攻仇池,也不是现下的选才和惩治关中大族。毕竟这些,不论是进攻仇池,就算其地势再险,真要打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选才了,有王修,沈庆之,杜骥三人把关,出不了什么问题。
至于关中那些大族,虽然在关中之地势力根深,可毕竟是臣子,他们也没有江左那些门阀在朝中的影响力。所以后面想要瓦解他们的一部分势力,也只是花精力,花时间而已。
最最让刘义真担心的,还是来自于西秦,胡夏,和魏国的威胁。
如今的西秦开始进攻吐谷浑,一旦吐谷浑战败,西秦的势力又将上升一个台阶,到时候保不准,西秦会从西边威胁天水和平凉。
而胡夏了,虽然自去年战败后,大部分退守到了他们原有的势力范围,但不过就是军事意义上的战略撤退而已,一旦有机会他们随时会反扑。
至于魏国,虽然在黄河岸被父亲用却月阵打败,可魏国一直都在找机会吞关中。如今魏国就在太原,上党,河内三郡屯兵不下七万,直面自己的平阳,河东,和河北三郡。
这三个才是现下刘义真最大的威胁,这也是刘义真一直想要尽快稳定关中局势,打击关中豪强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能使自己内部稳定,一旦出现什么变化,这三个说不定会群起而攻之,到时候,就算自己手中在握有秘密武器,也架不住三个打一个啊。
想到此,刘义真脸上的笑容隐了下去,他有时候再想,自己又是选才,又是招兵,又是打仗,又是安抚人心,又是打击豪强,这些一起做会不会过于着急了。
特别是在面对西秦,胡夏,魏国这三个庞然大物虎视眈眈的时候,自己在关中内部做如此多的事情,会不会让这些家伙有机可乘。
虽然攘外必先安内,可太过于急于内部求稳的时候,是不是自己的内部已经出现了问题了。
就拿此次打击关中豪强来说,这些家伙一旦真的联合起来,抵制自己在关中的变革,自己是不是真的敢举起手中的屠刀,来个浑然不顾了。毕竟这些个豪强,如今虽是臣,可联合起来的势力也是不能小觑啊。
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刘义真微微的眯着眼。
看来要对这些豪强动手之前,还是得联合韦杜裴柳这些个杜陵邑的世家聊一聊才是,大不了给这这家人多让点儿利吧。
“哎!”
想到此刘义真心中也是无奈。
虽然他可以做到无所谓,大不了就是在关中搞一次大规模的血洗嘛,可他要的毕竟不是以武力来治理关中,更不是要在关中使用暴政。
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这天下,大多的百姓还是依附于这些个豪强大族的,一个处理不慎,恐怕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这也是他自己为什么不出面,而让王修出面的原因。毕竟王修就是这京兆人,虽出身寒门,可架不住如今名气大,不少士族还是服他的。
由他出面去讲理,总比自己一下子憋不住就来个大屠杀要强。做事情嘛,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武力,尽可能的还是以德服人的好。
想到这些,刘义真才感慨,这作为上位者,做事情还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有时候想想还真不如做个小兵,百姓来得痛快。
“许久!”
“在!”
“走,叫上几名侍卫,随我出趟城,去渭河岸散散心!在这将军府憋久了,都有些阴郁了!”
“诺!”
看着突然从主位上走下的刘义真,再听着刘义真说的一句话,许久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家这小郎君怎么会突然说这样的话,难道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让小郎君不开心了。
刘义真了刚才想了那么多,心情的确有些差,也懒得理会许久那一脸疑惑的神情,只道:“不要多想了,就是陪我出去走走,看看这关中大好河山。”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出了暖阁。
不到一刻钟,刘义真便在许久和十余名亲卫的护卫下,骑着马儿出了卫将军府,从横门处出了长安城,来到了渭河岸。
此时已是日近黄昏,天边已经出现了大片的红霞。宽阔的渭河上,波涛滚滚,波光粼粼。
刘义真一行人,打马来到一处茅草搭建的四角凉亭前,翻身下马,坐在亭中望着十余丈外,那汹涌的渭河水,刘义真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慢慢的平静下来。
“许久,不远处就是横门桥吧!”
坐了一会儿的刘义真,站起身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一座石桥道。
“是的!”
许久也是顺着刘义真的目光望去,道:“据说此桥乃当年始皇所建,只是后来汉时因为战乱,屡被毁弃,不过因为是长安连接渭北的要道,故而屡毁屡建。”
“哈哈。。。”
刘义真听得笑着看了眼许久道:“想不到,你对这些到是挺了解的。那你说说,此次我打击关中豪强的决策到底是对是错?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了?”
许久听得微微一愣,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他没有想到刘义真会突然问他这个问题,毕竟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了。
看了眼脸上有些纠结,似乎是在考虑着要如何回答的许久,刘义真微微笑着道:“不用顾忌,想到什么说什么。毕竟你也跟在我身边不少时日了,说说你的看法吧!”
听得刘义真如此说,许久心中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便拱了拱手道:“臣到是觉得小郎君这样做是对的!也没有什么操之过急之说。”
“因为,如今的关中,正如小郎君经常说的那样,是大乱之后需要大治,需要用重点。虽然这样做了,肯定会引起关中豪强的反弹,甚至于这些人会在背后诋毁小郎君。”
“但是如果不做,任由这些豪强为所欲为,那对关中也是有害无利。我师父曾经给我说过,做事情就是要快刀斩乱麻,一旦决定就不能犹豫,否则会影响到以后的决策。”
刘义真听得忍不住低着头,便沉思边点头,可是听着听着,突然间许久就没了声音。抬起头,就见得许久已经合上嘴不再说了。
“嘿,怎么停了,继续说呀!”
刘义真看了眼许久,正听得觉得有理了,还想听听他的其他见解,却突然间停了,这不是吊人胃口嘛。
许久闻言,愣了愣然后看着刘义真道:“没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