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朝-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修听得,连忙朝着刘义真拱了拱手道:“郎君英明,臣受教了。”

    刘义真看着恭敬的王修,笑道:“这点儿驭人之术,在令君面前献丑了。我想啊,令君早就想到了差不多的办法,只不过不好说而已。毕竟,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交换,实在有些情非得已啊。”

    说着,刘义真看了看天上出现的一抹彩虹,笑道:“走令君,再陪我逛逛这秦国公府。”

    “诺!”

    君臣二人走在长长的回廊上,聊得到是其乐融融。

    突然,刘义真又停下脚步,看了眼王修道:“这两日,你就找出姚秦时期的田亩账本,然后和这四家人核对清楚。”

    “另外就是派人去核对佃农人数,然后和各地太守一起安排那些回归故乡的百姓,他们的田亩数。这些关乎关中稳定,可出不得错。”

    “诺!”

    王修朝着刘义真躬身道:“这点请郎君放心,臣一定处理好!”

    “嗯!”

    刘义真点了点头道:“这个我对令君相当放心。还有一件事儿!”

    说着,刘义真正色道:“就是各地招募新兵之事,这个令君要多多的盯着,不能出岔子。特别是神机营,令君有时间去看看,等洛阳的事结束,我也该准备进攻仇池的事情了。”

    “诺!臣定不负重托!”

    听得王修斩钉截铁的回话,刘义真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又道:“那我就这几日准备下去洛阳了!关中的事,不论招募新兵,清查田亩,佃农,还有各地屯田,就全权委托给令君了。”

    “诺!”

    接下来的几日,刘义真一直在准备着去洛阳的各项事宜,毕竟此去洛阳是为了彻底解决司马家的后患,所以得准备周全了。

    至于裴王韦杜四家人,还真就在那日到长安和刘义真见面之后,回去的第二天就再次来到秦国公府,答应了刘义真归还姚秦时期所占田亩,和关中收复后买卖的所有佃农。

    高兴之余的刘义真不忘赞美他们几句,还在秦国公府摆了酒宴答谢他们,更是当日像关中其他郡望大族下令说,让他们学习裴王韦杜四家人的高风亮节,也加入到清查田亩和佃农的计划中来。

    一时间整个关中境内,谈论的都是田亩,佃农之事。

    那些原本抱团的郡望,在听说不仅可以获得员外郎的官职,名字还能被刻到石碑上供天下人敬仰,族中子弟还能在取士时被优先录取时,那种所谓的联盟关系一时间都有着土崩瓦解的趋势。

    这一日,天气阴沉沉的,地上一点风都没有,闷得厉害。

    长安城秦国公府内,千余身着甲胄的军士早已列队整齐。

    随着骑在马背上打头的刘乞和许久一声令下,千余名士兵,护卫着一辆八匹骏马拉着的豪华宽大的马车,浩浩荡荡的出了秦国公府,出长安城清明门直往东而去。

    马车内,穿着身单衣,身前的几案上放着冰镇西瓜的刘义真,挑开帘子望着车外田间地头那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粱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郎君因何发笑?”

    一旁给刘义真摇着扇子的柳月娥,看着刘义真脸上那迷人的笑容,忍不住开口好奇的问道。

    “哈哈!”

    刘义真笑着看了眼柳月娥,道:“庄稼长势喜人,没有因为六月的大雨而受到太多的影响,今年必是一个丰收年。”

    “丰收年,粮食充足,百姓安定,我呀当然高兴。记得,前年年底之时,去霸营,一路所见,皆是残垣断壁,百姓更是食不果腹。你看看!”

    说着,刘义真高兴的朝着窗外指了指,道:“你看那边,又有了一个新的村庄,我记得前年出长安城时,那里可是一片废墟。”

    “不管这一年多关中还有所少事情亟待解决,但是关中上下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值得表扬的。”

    柳月娥听得点了点头,深有感触的道:“小郎君说的极是。上月初,我父亲和母亲回了趟老家,说老家的亲戚都有田种了,朝廷还免了今明两年的赋税,过日子很有盼头。”

    “要知道,去年之前,我们那边好多人家因为兵荒马乱的都跑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又有很多回来了。”

    “哈哈。。。”

    刘义真听得高兴的笑道:“这就好啊,百姓过日子有盼头了,说明是日子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再过个两三年,关中会更好!”

    “嗯!”

    柳月娥听得很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崇拜的看着刘义真道:“这一切都要感谢小郎君了,没有小郎君,关中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了。”

    “呵呵。。。”

    刘义真笑着在柳月娥的鼻尖上刮了刮道:“你也学会拍马屁了!”然后笑着顿了顿道:“告诉刘乞和许久,让马车停下,我要看看庄稼!”

    “诺!”

    大队的人马停在了官道上,两边麦浪滚滚,大片的高粱映红了天际。田间地头,已经有不少的农民百姓,顶着头上的烈日,收割着这一年来的成果。

    在刘乞,柳月娥,许久及十余名腰悬长刀的侍卫的护卫下,刘义真满面笑容的走在田垄之上。

    伸手抚摸着那丰硕的麦穗,刘义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古老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百姓都是耕田养殖为生,只有粮食丰收,百姓吃饱了,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望着不远处顶着烈日,埋头苦干,忙的不亦乐乎的百姓,刘义真本想过去问问,但是想想算了,他怕人太多吓到他们,他还是觉得微服私访的好,那样可以看到更多真实的东西。

    大队人马再次启程,在金黄和火红映衬的天地间,越去越远。

    (本章完)

第165章 筹谋()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因地处黄河中游,在洛河之阳而得名(注:古人将水的北面称之为阳)。

    又因为洛阳自古山川拱戴,形胜甲于天下,故而自夏始,无论商周,东汉,曹魏亦或是本朝衣冠南渡前,皆是定都于此。世人所谓逐鹿中原,定鼎天下,洛阳皆是必争之地。

    经过小半月的路程,大队人马护送着刘义真已经可以远远的望见洛阳城了。

    这算是刘义真穿越以来,第二次来这洛阳城了。第一次,就是年初回彭城,探望王康及其母亲。这一次,刘义真来此,却有着剿灭司马余孽的重要使命。

    大队人马在这一日的午时,终于行至洛阳城西的长分沟,还未到达长分桥,就听得刘乞在马车外禀报道:“郎君,乡侯和河南郡太守王康,率领洛阳大小官员和文武臣工在长分桥迎候。”

    马车内的刘义真,放下手中的书简,示意柳月娥将马车的窗帘挑开。然后探头看了眼马车外打马行在边上的刘乞,吩咐道:“告诉乡侯和王康,就说我是来接谢家娘子和谢夫人的,无需如此兴师动众。”

    “让乡侯和王太守告诉底下官员,就说本公一路车马劳顿,晚上再在华林园见他们。另外就是,等到了华林园,让乡侯和王太守单独来见。”

    “诺!”

    随着刘乞将刘义真的话传达给刘遵考和王康,洛阳城大批在长分桥迎候的官员才有些依依不舍的离开。

    没办法,他们都想一睹如今这位秦公的风采,毕竟司州已经归秦公管辖,他们可都是秦公的下属,都想着在自己的顶头上司面前露露脸了。如今这机会没了,这些官员能不觉得失望吗。

    大队人马过长分桥,入承明门,由金庸城的南面直抵华林园。

    这华林园本名芳林园,为东汉所建。曹魏时为避齐王芳讳,遂改名华林园。

    华林园在整个洛阳城的最北端,紧邻洛阳城北邙山下的大夏门。西面便是倚着邙山而建的金庸城。南面是洛阳北宫和南宫,东面无他乃洛阳城,东城墙。

    此地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一直为皇家御用园林。在历次战火中,损毁不大,所以刘义真来洛阳之前,就已经派人先来洛阳安排,就选了华林园为行辕。

    华林园瑶华宫内,一路车马劳顿了小半月的刘义真,刚刚在柳月娥和两名小侍女的伺候下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的紫袍,就听得许久在房外禀报道:“郎君,乡侯和王太守到了。”

    闻言,刘义真将腰间的玉带轻轻扣好,吩咐道:“让他们到瑶华殿等我!”

    “诺!”

    瑶华殿,瑶华宫正殿,位于瑶华宫北侧,算不上大,但却胜在建筑风格独特,是历代少有的双重殿宇结构。据说,当年魏帝经常在此办公和接见大臣。

    在许久护卫下进得瑶华殿的刘义真,看着站在殿中朝自己行礼的刘遵考和王康,轻轻挥了挥衣袖算是免礼了,然后才坐到上首的主位,看了眼两人,笑道:“乡侯,王太守,今日就你我君臣三人,不用太过拘礼,坐吧!”

    “诺!”

    微微笑着看了眼坐定的二人,刘义真笑道:“来了洛阳几次,每一次都觉得洛阳的变化挺大。路上还见到了从西域不远万里,来与我朝做生意的波斯人,看来洛阳商贸恢复得挺快呀!这还得感谢乡侯和王太守啊!”

    “臣等不敢当!”

    刘遵考和王康赶忙朝着刘义真谦恭的行礼道。

    “呵呵。。。”

    刘义真笑了笑道:“两位爱卿不用谦虚,这洛阳能从战乱的废墟中那么快的重建起来,两位爱卿功不可没。”

    “臣等实在不敢当,这都乃宋王之功!”

    哈哈。。。

    看着谦虚谨慎的二人,刘义真心中挺是满意的,不骄不躁这才是为官者应有的修养,有这样的官员,地方上才能稳定哦!

    想着,刘义真也不在夸赞,而是看着二人,良久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些。而后明知故问道:“来时,我发现在金庸城西,城南,还有那宫中曹魏所建三台的凌云台,可是驻了不少军队,这不是两位爱卿的军队吧!”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