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修那几条路,办几家企业,创造万八千的就业这种不可能大规模复制的方式,不如做一个模范新城。”零说出提议。
“模范新城?”
伦达有点蒙。
“对。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个类似于缅亚经济特区的示范区,我记得你们之前有过这类计划,但没钱,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零说道。
这下。
伦达更蒙了。
以前没钱。
现在依旧没钱。
这可是建城,风险很大的。
“能具体说说吗?”伦达问。
坎亲等人也竖起耳朵,零那天马行空的思维,他们都有点跟不上,这种所谓的示范城市,印度是高兴了,可缅的利益在哪里?
“找一个土地容易征收,却又是交通便利之处,修建一座新城,或者是特区,然后想办法建立特区的特色经济,吸引人才。”
“属于我们政府的地很少,更别说交通便利的地方,都是人。”伦达苦笑道。人口大国,好听是好听,但也同样令人头疼。
“是吗?”零轻笑一声,接着道:“我们两国接壤的地方呢?”
一听。
伦达呆了一下。
要这么说,的确,印度主要人口在半岛,靠近缅方的土地多是山区,人口不多,那属于国有的土地就多了,可这也太偏远。
不对。
偏远是针对印度人口分布来说的。
人家廊余县就很繁华,连带着,廊余县对面也印度人多了起来,又是交通要道,只要双方在口岸规划上达成共识,这就都不是问题。
想到这。
伦达心里燃起了希望。
经济特区。
印度弄了很多,可却是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直接划成经济特区,从未从无到有的新建一个,正因为如此,积重难返,几乎都成了摆设。
如果在空白的纸上作画。
可发挥的余地就多了。
“你们能提供新城建设贷款?”
“可以。”
“多少?”
“我们应该还没谈到这一步。”
“贵国想要什么?”
“没什么,只是想要看一看,这是否是一个好的贷款项目。”零说道,非洲的项目贷款,以前主要集中在较为单一的领域。
整城建设项目贷款。
兴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印度。
就当来个实验,做一个示范项目,也就国家级的实力才能玩得起这种实验,做好了,拿着成功案例,兴许会成为项目贷款的一个特色。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不同意,不做就是(求订阅!)()
伦达微微低头。
沉思着
脑子转的飞快,分析此事的利与弊,最后发现,这是一个风险中等的尝试。要在印度人口稠密地区试点,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历史已经证明。
山区没有那么多复杂、强大的当地宗族影响,很容易做通工作。
至于山区能不能发展出城市。这有什么不行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不同意,不做就是(求订阅!)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平板电子书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77nt。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人口规划(求订阅!)()
傍晚。
新闻播出。
三份协议内容正式公布。
喜煞众人。
今天一天,缅亚医药集团又涨了六个百分点,但无数资本相信,有了如此利好消息的支撑,这家巨无霸还有极大的投资空间。
于是。
一笔笔巨额美元、欧元等进入缅亚银行。
换成亚元。
注入一个个投资公司。
相当一部分是个人委托。准备在缅亚医药集团上下重注。看到缅亚环保技术公司今天小跌收尾,唐凯有点痒的手,最终还是放了下来。
“算了,钱是赚不完的。”
看了看淡定的唐青。
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枉活了这么多年。
此刻。
一行人已经到了仰光。
内比都到仰光很近,以前公路有四百多公里,新的八车道高速公路缩短了三十几公里,五六小时的车程,现在三小时多足矣。
进入城区。
他们被堵了好几次。
“好多人。”林佳雪道。
“仰光人口七百来万,超过全缅人口的八分之一,接近七分之一,加上这里没有大规模的高楼大厦和高层住宅,人不不奇怪。”
唐凯解释道。
唐青摇下车窗。
仰光。
全缅最大的城市,也是以前的首都,不可为不大,正因为太大,人多,改变很难,所以零一直没有在这边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而是把主要的重心放在内比都、新城以及交通、电力等基建领域,还有新农村。都弄得差不多,再考虑这些现有城市规划。
因此。
仰光的新建建筑不多。
道路交通几乎没动。
整个城市如公园似的,很有特色,和新安市差不多,大量患者的到来,让这里的肤色混杂。起初,这还闹出了不少问题。
新安市。
零绝对掌控。
内比都。
亦是如此。
但这里不一样,作为原先的缅首都,当地势力非常强大,对于这些患者的到来,并不太友好,因为无法从中受益,有人开始了威胁勒索。
坏人跳出来。
当地几次处理不当。
于是。
零直接调了一个战士,成为了仰光省的一把手,加上零对武力的掌控,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关的关,判的判,数千人去了矿场。
一时间。
治安杠杠的,阴阳怪气的声音也没了,都是赞颂。
到现在。
几百号从矿场回来的人,变得相当的安分,那地方,他们是不愿意再去了,只有失去过自由,才能明白它的可贵,再犯,三年起。
走走停停。
车子来到了一处别墅。
也是二叔的资产。
刚买不久。
“唐总,您好。”
刚吃完饭。
就有人上来拜访,一对夫妇。
“老程,正准备找你喝茶,你人就来了。”唐凯大笑着和进来的一个中年男人握手,刚说的是汉语,一听就是广省那边的。
唐青眼前数据一闪。
程光远。
祖籍广省。
缅籍华人。
做旅游相关生意,在仰光有几家酒店,以及唐人街不少铺面,缅亚商会第三批会员,由内比都的苗家举荐,商会会议的时候和二叔认识。
“刚吃完饭散步路过,就看到你们这有车,过来看看。”程光远笑着道,这话当然是假话,昨晚唐凯在苗家吃饭,他也知道唐凯要来仰光。
自然。
不能真等人家上门来。
他程光远又不是什么大人物。
唐凯才是。
缅亚商会第一批会员,也是核心会员。唐凯的地位,也就比苗家差一点,因为苗家的长子现在位高权重,是零的手下重臣。
“进去坐坐。”
“会不会打扰您休息。”
“不会。”
唐凯把程光远夫妇带进了屋。
看到客厅的唐青。
程光远心中不免激动了一下,华夏首富,世界第二富豪,资产千亿美元起,大名鼎鼎的唐万亿,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介绍完。
唐凯带着程光远去了后院。
又不熟。
唐凯没有让唐青陪着。
“佳雪,咱们出去逛逛。”
“好啊。”
随后。
唐青牵着林佳雪的手出门,别墅区并不大,但位于市中心圈,非常抢手,在眼镜的显示下,一半的别墅这几个月成交给了国外富豪。
可惜。
成交价并不高。
因为谁都知道,未来全缅最有潜力的城市是新安市,第二现在是内比都,第三今后还不一定是仰光,缅亚经济特区新城不少。
因此。
仰光的房价涨幅不大,才一倍多点。
“滴滴。”
刚想从正门出去。
一辆黑色宝马跑车从后方冲了出来,门卫赶紧抬杆。跑车发动机的轰鸣过后,消失在了视野里。见状,唐青一笑,有钱了,张扬的人也多了。
有钱了。
不让他们花一花。
肯定心有不甘。
三百万的车,收一百五十万的税,挺好。为此,汽车厂商还来嚷嚷过几次,说这是贸易保护,但见没人搭理他们,也就没了声。
夜晚的仰光还是挺漂亮的。
人来人往。
街道上很多乱摆摊的,没人管。
唐青知道。
不是不想管。
而是暂时无法管,这么大的城市,这些人以此为生,根本不能像新安市和内比都那边一样,可以说,对于仰光,暂时保持就好。
接下来。
主要基建完成。
各个新城竣工。
这边的基础工业就会开始内迁,依靠各种政策,吸引这边的人过去,此外,德林省一期旅游开发完成,也会吸引大量人口过去。
届时。
才会开始对仰光进行重新规划翻建。
而最终。
这里的人口规划是一百五十万左右,不过,这个规划还没有被零提出来,与其画饼给人希望,还不如把饼做好,过去就有饼吃。
正走着。
唐青看到了几个小僧人。
年纪不大。
都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
拿着钵沿路化缘,不管人家给不给,都笑得很有礼貌。这在新安市几乎见不到,以前那地方都种花,地处山区,可没有多少僧人。
缅亚经济特区成立后。
那些少数的僧人就被养了起来,不需要去化缘。
经过唐青。
一个僧人想要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