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外。
几个环保和农业等厅的工作人员齐齐等待,没有傻傻的举着牌子,现在又不是以前,兜里是什么?电话,举牌子多喽啊。
“来了。”
“是他们吗?”
“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工作服,我认得。”带队的是环保厅的一位主任,立马拨通了对方负责人的电话,顺着他举着的手走了过来。
“何工,欢迎,我是环保厅的董石。”董石笑眯眯道。
“董主任,你好。”
“。。。”
寒暄过后。
他们带着两个专家上了车。
未来。
亚环保技术公司在新省的业务就是两人负责,为此,市里还专门安排了一次欢迎会,由不得他们不重视,这边经济不发达,环境恶劣是最主要的原因。
戈壁。
沙漠。
占据了这片面积是华夏六分之一的土地。
每年都会刮沙尘暴,这还算好,毕竟不是天天刮,就特定的那么几个月会刮几次,一次几天到一周不等,这就有点让人难受了。
此外。
沙漠化也在加剧。
依靠枯草杆来防风固沙。
效果几近于无。
若是能让这片土地变成绿洲,经济腾飞指日可待,当然,前提是也把缺水问题解决一下,雪山融水和地下水可灌溉不了这么大的土地。
除了重视。
他们也希望这家大型跨国公司来省里投资,去年,全省的gdp才三千多亿人民币,反观这家公司呢?去年销售人就比这高很多。
有钱。
如果‘绿洲’成功。
还会越来越有钱,完全就是个超级大金主。
下午。
董石的车队向着目的地开去。
一小时后。
车队就来到了目的地,就在乌河边,乌河左右均是沙化土质,不时可以看到胡杨和小灌木,毕竟靠河,地下渗水也是有的。
选取地点不在这。
而是距离河岸一点五公里外。
“何工,这就是我们规划的地方,五百平方公里,主要是沙漠土质,另外的五百平方公里在这不远,戈壁土质。”
指着一片望不到头的荒漠,董石介绍道。
“已经勘测好了?”何工道。
“对,这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区域,长二十五公里,宽二十公里,区域内部没有居民,我们的勘测人员在各个角做了标记。”
新省的实验面积有两千五百平凡公里。
占了华夏六分之一。
自然比别的省份要多点。
除了省会周边,其他一千五百平方公里分布在其他几个地区,等勘察完这里,董石还得亲自带队,去地州上其他三个区域勘探。
为了效率最大化。
缅亚环保技术公司建议的是五百平方公里为一个单位。
“那就好。”
“要不要先带你去看看。”
“不了,就在这看吧。”
“这?”
董石疑惑间。
只见何工打开带来的箱子,拿出一个笔记本电脑大小的玩意儿,轻轻一按,四角弹出螺旋桨,几番操作,无人机飞上了天空。
“嗡嗡嗡。”
很快就飞到了数百米高空。
他们在何工手里平板操作屏幕上就看见了他们自己。
“边界点坐标有吗?”
“有,有。”
董石赶紧向地勘要数据,只见何工输入之后,根本没有操作,十几分钟后,竟然看见了其中一个点,那里钉着一根木棍。
“是这个吗?”
“啊?对。”技术人员咂舌。
距离十几公里。
竟然能通过坐标寻址,太牛了。
“嗯。”
说完。
何工在上面点了一下,随后朝着下一个点飞去,在勘测的指导下,很快就标确定了这个规则长方形实验区域的面积数据。
也是面积太大。
足足花了近一个小时。
回来。
换完电池。
接着。
何工输入了一串命令。
就见回来的无人机再次起飞。
“这是?”董石不懂了。
何工解释道:“刚才是确认区域,现在它在做地形扫描,估计半小时就好,之后还会在一些区域进行土质样本采集,它都能自己完成,”
“自己完成?”董石震惊道。
“严格来说,是由我们远程技术人员控制完成,我就是现场数据收集,他们分析和主要操控,这样一来,比人工可以节约至少一周。”
没有无人机。
基本数据采集会有点耗时。
董石无语。
一周?
这都少了说吧。
无人机还真方便。
“多久可以开始?”
“这里条件不错,不远就可以取水,而改造沙漠最重要的是‘绿洲’,现在也已经在路上,三天后就可抵达这里,正式开始工作。”
“还需要我们如何配合?”
“主要还是油料的供应,我们的喷灌车是烧油的。”
“电呢?”
“日常用电,可以靠柴油发电。我们的配套车有全套生活设施,你们的派驻人员如果不超过五人的话,也是够住的。”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工作站(求订阅!)()
接下来两天。
在董石的带领下。
以极快的速度,他们完成了其他三处的荒漠勘测,本想慢点,可这些人的工作效率是在太高。一个地方测完,立马赶去下一处。
好在。
到一处,只需要原地等就行,无需到处跑,也不累人。
十四日。
绕了一圈。
他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那片荒漠,按照何工所说,今天设备车队就会抵达,他们吃完早饭就往这里赶,找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
十点一刻。
董石看到一个车队。
正拖着长长的烟尘赶来,一看就是大家伙,不一会儿,车队在他们眼前一字排开,董石简单地数了数,足足有十五辆。
停下后。
一辆车上走来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人。
递给何工一份文件。
“h342运送任务,请签收。”
“嗯。”
何工接过文件。
开始一个个对照,检查箱号,这有点多此一举,但流程还是要走的,董石跟在后面,迷惑地看着这一排车队拉的东西。
集装箱。
集装箱。
还是集装箱。
最后两个不是集装箱的东西,也被雨布裹着,看不清,但可以肯定,这是两个大家伙,论体型,比集装箱还大那么一圈。
看完。
何工签字。
“按照图,卸载吧。”
“好。”
接着。
董石就见这些车把集装箱卸下,很有规律地围成了一个。。。方形?而在方形的中间,有两个集装箱,这让董石摸不着头脑。
这是要做什么?
看着他们。
董石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
不能问。
不能问。
要是问了,显得自己多没见过世面。
可是。
十分钟后。
董石不自觉长大了嘴巴。
只见。
在长方形各个角的集装箱外壳被卸掉,露出了里面的模样,那是方形墨黑色磨砂表面立方体,接着,他明白了这是什么。
一个方形的卷材。
卷扬机帮助下。
整个‘卷材’向两个方向,垂直展开,很快就拉长了近二十米,四个角的集装箱,直接围出了一个将近一亩的方形区域。
中间被展开的集装箱也是这些板子。
摊开之后。
机械连接。
液压制平。
这完全就是一个平地。
“。。。”
就在董石以为结束的时候。
一个安装人员来到‘平地’的边缘。
“哗。”
手一拉。
一片长长的透明板材从里面拔了出来,足足两米多长,接着,使劲一抬,板子垂直于地面,只听咔嚓一声,那人松开后,并没有倒下。
直直的立在那里。
接着。
“哗。”
“咔嚓。”
一个个这样的透明板被拉出来。
没多久。
整个平台就被高两米多的透明挡板围了起来,每一面挡板上都印着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logo,除了墙,四面有四扇门。
董石上去推了一下,发现非常牢固,全力才能微微推动。
平台地面踩着也没有丝毫空心感。
更没有吱吱呀呀的响声。
“何工,这是什么?”
“g3…4型工作站,我们公司的定制产品。”何工,全名何本善,华夏人,原先在缅亚环保公司华夏分公司工作,最近才被调来‘绿洲’项目。
实话。
他也是第一次见到。
“定制?不是你们公司制造的?”董石惊讶道。
“不是。”
随后。
其他集装箱打开。
在地面各个预留孔洞上开始组装起来,一根根合金立杆固定好,一片片挡板从上扣入,形成了墙,形成了屋顶,有的还是两层。
一间间功能房屋被模块化的组装起来。
宿舍。
食堂。
会议室。
仓库。
。。。
桌椅。
电脑。
电视。
空调。
一应俱全。
刚到中午。
就几乎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活区。
干净。
整洁。
董石之前还以为他们会像工地一样,搭建个什么彩钢板房,毕竟这里是戈壁,对方也没说要修建房屋,可没想到,人家竟然自带移动工作区。
我滴乖乖。
这才半天。
一个能容纳二十人左右的人生活的完善区域就出现了轮廓。
下午四点。
电力。
水。
全都通了。
线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