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王平的书房,听完王平的话,房玄龄拱手说道:“殿下的决定是对的,王氏一族必须救的,如若不然,殿下将背负一身的骂名。”
“没错,防人之口胜于防川啊。”杜如晦也点头说道。
“孤明白,所以孤叫你们过来,是想想该如何救,动兵肯定是不可能的,反而会弄巧成拙,让李唐占尽了便宜。”王平担忧的说道。
王平的话让书房中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沉思之中,忽然房玄龄眼睛一亮,说道:“殿下可知道如今我们手中有多少李唐的俘虏?”
王平闻言也顿时醒悟,但是具体的数字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叫王匡速速去查。
半个时辰之后,王匡回来了,于是说道:“大都督,敦煌之战,俘虏一千余人,正在敦煌劳作,徐世绩在风陵渡俘虏两千余人,一共四千人。”
“才四千人?”王平皱了眉头,心中有些担忧。(。)
第164章 交换的条件()
“是的,大都督,敦煌的一千人还是伤员不能走才被俘获的,风陵渡俘获的都是掉进黄河之中被俘获的,我朝和李唐并没有什么大战,所以只有四千人。”王匡低声说道。
“殿下,四千人并不能打动李唐放入。”房玄龄拱手说道。
王平何尝不明白,四千人?李世民绝对不会为了这四千俘虏将王氏一族交换回来的,但是王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次日一早,在王平的目送之下,一辆马车在数百精锐隋军的护送下离开了大兴城,向太原城行驶而去。
当他们走过河东之时,远处的一千余李唐骑兵急奔而来,瞬间将隋军一行人团团围住,为首的校尉大声的喝到:“你等是何人,来我大唐所谓何事?”
经过风陵渡一战,隋唐两家已经完全不顾和解协议,已经撕破了脸皮,成为了敌国,李唐和西隋的贸易往来也随之断绝了,李唐士兵见到隋军,自然不敢大意。
杜如晦不慌不忙的说道:“在下西隋使者,封雍王殿下之命,出使李唐,要见大唐皇帝。”
校尉闻言,手一挥,士兵都分为两队,左右监视着隋军向太原而去。
。。。。。。。。。。。
五路攻隋,或者秦琼的兵败,李唐并没有损失多少,可以说损失最大的应该是李世民的威信,他掌权的第一次战役都失败了。
太极殿中,李世民的日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过,虽然天下的反王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随着联合的失败,李唐不得不同时防备西隋,郑国,魏国。最近李密在江南新败,势力大损,如果此刻剿灭李密正是好时机,不过就怕西隋进攻大唐。
这个时候,忽然有侍卫禀报:“西隋使者杜如晦到来。”
这让李世民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说道:“请使者前来。”
杜如晦昂首走进了大殿之中,不卑不亢的行礼道:“大隋文渊阁大学士杜如晦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世民冷冷的看着杜如晦,半响,淡淡的说道:“王平让你来做什么?”
杜如晦微微一笑,“大隋还有四千李唐的战俘,难道大唐皇帝会不顾他们的死活吗?”
李世民闻言,顿时心生不满,杜如晦当着众人的面说自己不顾战士的死活,那不是羞辱自己吗?而自己还不能将他怎么样:“你是来谈赎金的吗?”
“不要赎金,我们只想换一些人。”
李世民沉吟一下,马上变明白过来了,好像所有人都忘记了或者不愿提及,王平是太原王氏的人,他的父亲和家族的人都在自己的手上,自己还没来得及处理呢,“你们是想换王氏族人,是吧?”
杜如晦点点头,“就是这个买卖,如果陛下同意,我们把王氏族人带回去,然后四千战俘全部放回,陛下以为如何。”
“哈哈,杜如晦,你未免太小气了,四千战俘就想换回王氏上百口人,简直痴人说梦。”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四千人换百人,大唐并不吃亏。”杜如晦微微笑道。
此刻刘政会出班说道:“陛下,我认为放了王氏一族可以,但是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河东归属李唐,而不是西隋。”
“这不可能?”杜如晦坚定的说道,在他来之前,王平说过,其他的条件都可以酌情答应,但是土地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那就是没得谈了?”李世民微微笑道,他知道刘政会只是狮子大开口,俗话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吗?
杜如晦笑了笑,他也明白,双方只是交谈之中,于是说道:“我家殿下说了,只要让在下带走王氏一族,不仅放了李唐四千战俘,而且我大隋的大军将为李唐拖住杜伏威的大军三个月,让李唐能够击败李密,夺取中原,这是我们的底线。”
李世民闻言大吃一惊,王平有这么好,李密和杜伏威唇齿相依,如果拖住了杜伏威,那李密就不是他的对手。
“请唐使去驿馆休息。”李世民挥手说道,然后自己来到后殿,让人把王珪和王基二人带来了,李世民在后殿来回踱步,其实他要的答案就在他心中,王世充,王平,李密这三者中最有利可图的就是李密了,李密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拿下李密,他就拥有中原的大片土地,这样就能和西隋一争高下了。
片刻,王珪父子来到了后殿之中,自从李建成失败,王氏家族成为阶下之囚,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但是王珪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几岁了,头发全白了,为了王氏一族的荣耀,他铤而走险,不料却成了灭门之祸,此刻的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怕了,家族已经完了,这次可能是李世民最后一次召见自己,看来自己家族要人头落地了。
“王家主似乎不明白如今王氏的处境啊,哎,只叫你王氏家族命好,出了一个王平,你们不久就可以走了。”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王珪闻言,顿时一愣,什么?王平?放了我们?李世民见他们还不明白,于是说道:“王平派人来赎你们回去了。”
王珪回过头来,说道:“不知道交换条件是什么?”
“四千战俘,加上。。。。整个中原。”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什么?四千战俘,加上整个中原,糊涂,糊涂啊。”王珪闻言,大声说道。他是王氏的家主,他明白整个中原意味着什么,想不到王平居然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来换自己等人,他瞬间老泪纵横,然后他忽然呵呵笑了,他轻蔑的看了一眼李世民,“大唐皇帝陛下,你可以不用放我们回去,放我离开你多没面子啊,老朽觉得用那四千人给王家陪葬这样更有意义,陛下,你说是不是?”
李世民冷哼一声,不理睬王珪,对人说道:“带他去杜如晦那里,派人接受战俘,告诉王平,别忘了他的承诺。”
对于王珪的讽刺,他不会在意的,能笑道最后的才是胜利着,只要他得到了中原,那胜负之数就不可预料了,先让他趁口实之块吧。
王珪的意图也很清楚,只要王平还在,那王氏家族就不会灭,他是激怒李世民杀了他,就算王氏家族的一百口性命都比不上中原大地,只要李世民杀了他,王平就不会损失太多了,可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第165章 父子相见()
王珪父子走进了驿馆,一名随从认识王珪,连忙跟杜如晦说了一句,杜如晦上前拱手说道:“大隋文渊阁大学士参见王使君。”
王珪眼睛眯了起来,“你是平儿派来的。”
“下官是殿下派来,特地来接王氏一族回大兴城的。”
“哎,平儿的条件太厚了,不值得,不值得啊。”王珪感慨道。
杜如晦闻言,“大都督说了,他的心是肉长的,不是铁石心肠,做不到六亲不认。”
他们回来的非常的顺利,数日之后,杜如晦带着王氏一族返回大兴城,望着眼前的黄河之水,王珪眼睛湿润了,他本以为自己的家族会死在太原,却没有想到,他当年排斥,殴打的孙子却将他接了回来,用四千战俘和整个中原战役作为筹码赎回了他们一家人。
四千战俘那是一笔财富,而中原战役的重要性更是关乎他的江山,可是王平却毫不犹豫的拿了出来,甚至没有讨价还价,这让王珪的心感到一种久违的亲情。
王基一路上都没有说话,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当初的自己还要杀了他,现在他却以德报怨,来救自己,并没有冷酷到只要江山和利益的程度,想到这里,他不由的一阵惭愧。
在大兴城外十里,一队骑兵飞驰而来,有士兵认了出来,大喊道:“杜阁老,是安郡王和凉郡王来了。”
片刻,骑兵进了,杜如晦看见了,王平没有来,只有王通和王阳来了,他转头对着王珪笑道:“王使君,是安郡王和凉郡王来接你了。”
王珪也看见了,但是没有看见王平,眼中不免有些失望,但是他也笑道:“王通是我儿子,王阳是我孙子,他不来接我谁来接我啊。”
王通快速来到王珪身边,他看见了王珪,心中大喜,上前激动道:“父亲,你来了。”王通也已经多少年没见过王珪了,于是也流下了泪水,一旁的王阳也拜道,“拜见祖父,拜见大伯。”
杜如晦也上前拜道:“拜见安郡王,凉郡王。”
“杜阁老客气了,怎敢受杜阁老大礼。”说完也回礼道,杜如晦可是王平的重臣,而自己只是他的亲人,不能在这里装大的。
来到雍王府,王珪父子不禁唏嘘不已,转眼十年已过,何曾想过,如今的王平却是手握大半天下的枭雄,未来还是皇帝。
在仆人的引导下,他们来到了大厅,大厅中没有多少人,除了谢紫馨外,王平和谢进都没在,王通为了避免王珪等人的尴尬,于是说道:“父亲,平儿可能一时间还接受不了,但是既然他把王氏一族接回了了,那说明他还是会原谅你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