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迷醉香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迷醉香江- 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懂剪辑的导演不是好导演() 
“确实,我有看过喋血双雄的碟片,确实如吴先生你所说,很美很浪漫。“比利·克里斯托点了点头:“那么吴导演,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吴语森看着比利·克里斯托点了点头,意思你随便问。

    比利·克里斯托想了下说道:“我们都知道你们香港的导演自主权是很大的,最终剪辑权都在导演的手里。可吴先生你应该知道,在好莱坞,导演是没有剪辑权的,剪辑权在制片手里。你怎么看待导演没有剪辑权这个问题。“

    比利·克里斯托这个问题很尖锐,这也是好莱坞导演和制片之间可以说最大的矛盾点所在。

    导演们都想要有剪辑权,因为只有拥有了剪辑权才能保证剪出来的片子是他们想要的风格,想要表达的内容。

    可这也是制片人或者电影投资人绝不愿意交出的权利。

    因为制片人要的不是什么电影风格,不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制片人作为投资方的全权代表,他们想要的是拍出电影能赚钱。

    只要能赚钱,他们无所谓其他。

    而电影能不能赚钱,制片人自觉他们比希望有自己风格的导演更看得清楚。

    所以,对于总想搞什么自己风格的导演们,制片人联盟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剪辑权的。

    那关于剪辑权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导演和制片难以解开的死结了。

    在好莱坞,导演和制片很大的冲突或者说矛盾都是来源于剪辑权的问题。

    导演想要拍的是他想表达的东西,但制片要的却是能赚票房的电影。

    所以,剪辑权的问题在好莱坞是个挺敏感的问题。

    对于一个新到好莱坞的导演来说,这个敏感问题最好是不要谈的。

    不过,吴语森不担心这个,因为他的老板是乔峰,就算到了好莱坞也有乔峰站在他身后呢。而对于合作多次的乔峰来说,吴语森相信就算入乡随俗,乔峰也不会剥夺自己最终剪辑权的。

    因为,没有剪辑权的吴语森就不是吴语森。

    “关于剪辑权我是这么看的,因为我很重视剪接,我很会剪接,所以我鼓励年轻的朋友,学导演的话,最快的途径,最好的途径,就是先从剪接开始。

    60年代,电影大师大卫·里恩,他原来就是一个很出色的摄影师,他后来拍了《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其他的像是希区柯克,他也是很会剪接的。

    我拍电影的时候,因为剪接师都是老一辈的剪接师,不大习惯没有分镜的镜头,他不知道怎么接起来,不知道怎么剪一场戏,所以就变得这个戏很有趣的,有大部分的戏是我自己剪的。

    我跟我的副导演,他帮我剪。那个时候拍戏比较疯狂,白天拍戏,晚上剪片,剪到快天亮了刷个牙,又去拍戏了。

    我的工作室也是一个剪辑室,我的工作室只有一个牙刷,有一个睡袋,三个椅子拼接在一起,就是我的床。

    这个电影,自己会剪接,喜欢研究剪接,我很相信像一位导演说的,他每一部戏都有一个创新,他每一部戏都创新一个新的技巧。

    所以我也是在我每一个戏里面,希望做出新的技巧,结果有一些剪接的方式,是我想象不到的,那么成功。有些还被一些电影学院,拿来做教材的。

    那些好几个剪接方式,在蛮有趣的情况之下产生的,在拍摄的时候,有一些是曾经已经有过的,就是说一个杀手和一个警探,在不同的窗格出现,他们两个互相之间进入对方的心理状态,那种方式,还有打斗那些剪接,都是我自己剪的。

    另外有一些剪接的方式是蛮巧妙,蛮好玩儿的。所以后来我自己也参与剪接,到最后整个戏剪接完了,拍完了,我的团队才说,原来这个戏是这么浪漫的。

    这个演员们他们以为是拍《英雄本色》第三集,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电影。所以说这个电影,很多在创作上有一些经验,我觉得蛮好玩儿的。到现在值得跟大家聊一下。这个是我拍的最放任,最自由的一个电影。“

    “吴先生,你拍的是放任了,自由了,但我想最后影片要套原底的时候,我觉得套原底,这个剪接得疯了,你想你拍40万尺,而且又没有场地,又没有板,怎么去套,看片编号去套去?“比利·克里斯托一脸为剪辑默哀的搞怪样。

    吴宇森也忍不住笑了,但还是解释道:“我们拍摄是没有录音的。因为在香港拍戏,第一是为了省钱,第二是因为拍动作戏的关系,影片的镜头运用,跟动作的方式,自由度比较大,不受录音设备的影响。

    但是我们配音还是用原来的声音,最早我拍戏的时候也没有监视器,我们从开始就必须训练成高度的记忆能力。

    做场地也好,副导演也好,首先我们对摄影机器镜头都非常熟悉,这个镜头能产生什么样的画面,这个轨道镜头运用,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都很清楚。

    我不需要在摄影机旁边看,我只要看到这个镜头应用,跟演员的演出配合,我就马上可以看出,他们所拍摄的镜头,是行还是不行。

    不行,马上重来。

    当你运动到一半的时候,还没到一半的时候,走动了一下,赶快再来。还有构图什么的,都是很清楚的。

    所以对镜头熟悉,要对剪接熟悉,要掌握和把握,再加上音乐感,对导演帮助很大。“

    “能具体说说是怎么剪的吗?我想观众们也很好奇,这样一部影片是怎么剪出来的。“比利·克里斯托问完问题还和现场的观众互动了一把。

    现场的观众也很给面子的喊想知道。

    观众想知道,吴语森心里很高兴,这说明他讲的这些东西大家还是喜欢听的,他笑道:“说到这个戏的剪接,那个时候我们都剪毛片,很好玩儿。

    那个毛片,我们会把它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一条一条的挂在上面,然后一格一格的放,然后去剪,有的时候剪到满地都是碎片,那么我的副导演梁柏坚导演,他在旁边,通常把我所需要的镜头,先发给我序号,先帮我拼在一起,先周闰发进来,然后那个杀手埋伏。。。。。。他把排上序号,我稍微调动一下,然后把每一个镜头头跟尾,那些都剪掉,拼在一起,就是一个画面。。。。。“

    

第七百九十九章 教堂与白鸽() 
“喋血双雄都是吴先生你剪辑的吗?“比利克里斯托好奇的问。

    “不是。“吴语森摇了摇头道:“很多我有亲自剪辑,但更多的是我掌握风格就好。“

    “那吴先生你都是怎么掌握的,是你告诉剪辑师怎么剪吗?“比利克里斯托又问。

    吴语森再次摇头:“风格我在拍的时候就掌握好了,我只要保证剪辑师剪出我的想法就行。“

    “你是怎么做到的?“比利克里斯托有些不明白吴语森的意思。

    吴语森只好详细解释道:“比如当剪辑周闰发转身开枪,我拍的时候就拍了三个角度,一个是高的角度俯拍下来,他一转身跳起来,机器的第一角度,看他又是一个转身开枪,另外一个侧面的角度,也是一个转身开枪,三个角度。

    如果你把每一个片段的头跟尾去掉,这是一个连续的动作,这三个不同的角度,但是仅有一个转身的动作。但是把这三个拼在一起的时候,我一放,头跟尾没有去掉的时候,变成三个是重复的动作,转一下,俯拍转一下,这块转一下,我说这样很好看,还很潇洒,我说就这样了,不用剪了,结果这个镜头运用,这样的剪接方式,成为经典,这就是我的风格,我的剪辑方式。

    喋血双雄之后很多电影都开始模仿,用这个技巧。“

    比利克里斯托很是惊讶的说:“这么一个被大家跟风模仿的技巧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弄出来的?“

    吴语森有些自豪的点头:“是的。我们拍电影的很多创新的技巧,你往往都是在不经意当中,或是这样一些试验当中,会跳出来。曰本,韩国有一些电影学院要解析这样的运用,怎么来的?或者是有什么意义?在一些活动中,他们有导演问过我,我说你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义。“

    “吴先生你说你拍电影都是很感性的,很多经典的镜头都是不经意拍出来的。那你是怎么看待灵感这个东西的,你又是怎么把握你想要的感觉的呢?“随着谈话深入,比利克里斯托对吴语森这个来自香港的大导演的兴趣真正的起来了。

    他虽然也是圈内人,但对于电影制作剪辑这么深入的了解,和这么一位大导演这么面对面的探讨这还是第一次。

    “对于灵感我是这么觉得的,作为导演在你不经意间想到一个点的时候你一定要去试一下,也许结果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可能就是这么一个点就会成为你这个电影真正的唯一的闪光点。

    就拿我来说,我很注重现场的灵感和感觉,喋血双雄里有一场戏是周闰发的,在龙舟竞赛,下来一个人,他开船去到一个海滩,他作为一个杀手,有高度的警觉性。

    那场戏就是有一个杀手在埋伏,他想打他。那个时候我老是在想,如果他一上岸,抬头一看,那个杀手在那边那就可以了吧,通常都是这样拍的。

    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够神采,这样拍周闰发好像太普通了。后来我就想,如果对方拿着那个枪,有一个瞄准器,如果有反射的话,它应该反光出来,但是这个杀手,为了让对方知道,怎么样发现有人埋伏在上面,有没有什么惊讶表情,故作虚惊这样子。

    后来我一想,给他戴个墨镜,然后他就把那个墨镜一拿下来,往旁边一对,那个杀手在山上面,拿枪的那个瞭望器,那个反光,反影到他的眼睛里面,那个镜头一拍,又能显出这个杀手的精明。这些灵感都是在现场想出来的。

    所以我跟我的团队说,你们要擦亮眼睛。我忽然间刚才路过的地方有一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