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之以剑称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日本之以剑称圣- 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能够进行研究,研究团队负责人要去找人拉投资、要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要对研究进度进行掌控、要对研究经费使用作出规划,这些牵头的研究团队领导者,与其说是研究者,不如说是研究团队的管理者。

    这么多费心费力的工作,费鲁斯教授还得拿自己以往的学术地位来向投资者招揽投资(一个无名之辈,如卡特,想要别人大笔投资他的研究项目,其难度不是一点点大),要是最终成果再归属别人,那谁会肯为别人做嫁衣?

    所以,这些年运行下来,学术界都承认,项目主管者是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产生各项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这并非是剽窃,而是你干不成,我干成了,成果当然应该归我。

    如果项目很大,产生的成果很多,项目主管会把自己名字挂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上,把第一作者位置留出来给某个下属专家学者。

    反正项目主管才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成就者,下面的研究员如果能在论文中挂个名字,都算是做出突出贡献了。

    虽然在世界通行的科研制度下,不能抹杀最初产生灵感那个人的贡献,可就实际来说,灵感这东西也就是智慧的火花迸射一下而已,也许在灵感没迸射出来之前,没人能想到这一点。

    但是等这个人把灵感说出来以后,别人一看,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此时,最初迸发灵感的那个人也就不再重要了。

    (这里说的别人,指的是那些有相当学术基础的同行,你要是没那个学术基础,别人说出来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明白这不是剽窃,呵呵,我也没有指责费鲁斯教授剽窃的意思。只不过我现在有更好的选择——我要去申请加入欲望牧场,拜拜,索洛恩先生。”

    卡特一边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归拢到一个纸箱中,抱起来朝外面走去,走到门口,他想了想,又转了回来,从纸箱中抽出一份打印文档放在空荡荡的办公桌上。

    那是一份《文明贡献度计算方法第二版》的打印版本。

    “索洛恩先生,这份东西您可以看看,我觉得我们这个实验室很可能撑不了多久,您可以早做打算。”

第三百八十章 毁灭现有商业模式() 
。。 。。。。 。。特威集团是大加拿最着名的通讯芯片供应商。

    作为特威集团核心实验室的一员,虽然卡特只是其中一个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做底层研究的小角色,但是各种离职手续和保密协议依然多的惊人,卡特整整走了一个多月的企业流程,才算彻底完成离职程序。

    走出公司大门,卡特转过身,张开双臂,仰起头,看着自己奋斗过四年的大楼,心中百感交集。

    就像是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博士毕业一样,离开一个稳定熟悉的环境,总是会让人有些伤感。

    卡特虽然对自己的点子,最后变成别人的论文心中很有些不满,但实际上卡特自己也知道,这符合规矩,或者说,这符合商业市场的运作规律。

    毕竟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做成了才能算,仅仅是一个灵感说明不了什么——哈里活那边的编剧、赤旗那边的作者,每天不知道脑子里有多少灵感产生,也没见到这些人为科学发展做出多少贡献。

    先不说这些人脑洞是不是合理,就算合理,这些脑洞也是体现在文学、影视方面。

    这些人绝对没有机会在高级实验室里,验证自己的猜想。

    就算在学术界,有资格说出自己的猜想,吸引别人去研究验证的大拿也是凤毛麟角。

    那至少都是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维特勒森奖和泰勒奖,这等世界最重量级学术界奖项获得者,才有如此资格声望,让其他学者对他们凭空提出的猜想感兴趣,并从各自的角度研究验证。

    像卡特这种小博士,在学术界离这种一言九鼎的大佬地位,距离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想让投资人掏钱,为卡特自己的科学猜想买单?那基本上与哈里活的编剧、赤旗的网络作者在同一个难度水平线上。

    所以,卡特并不是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才辞职的。

    真正推动卡特辞去研究员职务的,是老同学德拉克发来的一封邮件,文明贡献度计算方法第二版就是这封邮件的附件。

    卡特的老同学德拉克开设了一个独立工作室。

    当卡特看到老同学邮件上发来的网页链接,点进去看到关于工作室介绍的时候,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这家工作室注册资金五万花旗币。

    说句实话,在花旗开公司很容易,别说五万块注册资金了,就算是注册资金只有一块钱,也照样能开公司。

    可是,老同学开得可是以科研为导向的工作室,这种工作室的经营可不是那种空壳公司可比,人家一个皮包里可以装着各种营业文件拎着就走,开科研工作室却不能这么干。

    没钱你研究个屁啊?先不说人员工资,就算是研究设备,即使不买,你至少也要租用一家实验室吧?五万块钱够干嘛的?买票参观一下吗?

    可是看了德拉克发过来的其他视频内容以后,卡特陷入了沉思中。

    德拉克的工作室在花旗,与其说是一家工作室,还不如说是个办公室。

    除了一套比较昂贵的三维投影设备之外,其他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办公设备,这些玩意除了那套高清晰三维投影设备之外,其他都是些家用级设备。

    但是,在接入欲望牧场推出的科研平台以后,这间除了面积之外,平平无奇的办公室顿时变成一个科研中心!

    坐在一张小圆桌边,三个人正在讨论一个什么项目,在他们身边、身侧,随着三人的讨论,投影出一幅幅图像并不断产生变化——这都是根据他们讨论的内容,欲望科研平台计算支持,实时构建的各种可行性。

    无数文档、图片,在空气中投影出来,这是世界上已经公开发布的论文中,并被充分验证的公式和数据。

    然后,类似的思路取得成果也被一一演示。

    三个讨论者暂时停止争论,对着空气中投影的一篇关于座椅的文档研究起来。

    不过很快,三个人又开始新一轮争论——原本根据他们讨论内容,周边图像上显示的是座椅,现在却变成的一只鞋。

    快进了一段时间以后,一双跑步鞋的细节视图展现在卡特眼前。

    那是一双利用石墨烯技术,制作的微电容斥力感应跑步鞋。

    用电容产生的电磁场取代传统鞋底的气垫和弹簧,可以将人跑步时,脚步落地的冲击力转化为电能储存进电容,然后在人跃起时,将这些电能以电磁场斥力的形态释放出来。

    这种势能——电能——动能转化方式在理论上,可以几乎无损的将人体落地的势能转化为跃起的动能。

    在卡特看来,这种技术实际上只是一个应用级别的技术,也只有石墨烯超导技术得到实现的现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德拉克发过来的文档末尾,有一张表格列出三位讨论者获得的实际收入和收入产生的由来。

    每个人说的每句话,在最后跑步鞋定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都被一一标示出来。包括提出想法、改进建议、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驳、然后再次改进解决问题的种种发言,并由此评价三人各自分享的利润分成。

    三位讨论者从头到尾,没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写下一个字、敲过一次键盘。

    他们最开始,仅仅是喝咖啡的时候有人提到一句,说电磁场斥力应该也可以当做弹簧来利用,我们做个磁场弹簧吧。

    然后大家围绕这个灵感展开讨论,不到六个小时,从最开始想做一个座椅,到最后的成品变成了一只鞋。

    现在,这只跑步鞋就已经在虚拟影像中成型,据说在成型的一瞬间,某个连这三位始作俑者也不知道的地方,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马上就要投放使用了。

    在这个过程中,压根就没有领导发挥作用的地方——既不需要领导组织生产、也不需要领导安排经费、更不需要领导来分配收入,规矩就在那里明摆着。

    工作室的所有者德拉克同学,好像就是卖出了几杯咖啡?不过,卡特关心的不是德拉克,他关心的是那三位讨论者的最后实际收益。

    对于最后的收益,这三位讨论者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以货币结算形式获得收益。

    选择这种收益形式,第一笔收益会立刻实时到账,这是推动文明进步儿产生的奖金,按照在刚才讨论中,三人的各自贡献,三人奖金分别是一千块到四百块不等;

    后续收益则要看这种鞋在市场上反响如何,每卖出一双鞋,他们三人合起来可以获得纯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五!

    这是何等惊人的收益比例?任何一家企业、公司,都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收益分成给员工。

    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敢这么干,老板都要开始在网上查找,附近那座高楼上风水更好,从楼顶跳下来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感受更胜一筹。

    然而在花旗,在欲望科研平台、欲望制造平台、欲望销售平台三者联合起来以后,制造、销售的所获利润分成被欲望牧场强制规定死了,制造占据纯利润的百分之二十五、而销售仅占据纯利润的百分之五!

    欲望平台占据利润百分之十五。

    其中每个环节,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当然,除了部分有心人,大多数人也不会有那个耐心一一细查。

    可是,这些有心人仔细审查的结果,却是欲望牧场做得非常严谨,整个过程都是人工智能程序操作,根本不存在任何人插手的机会。

    第二种收益方式,则是采用欲望牧场文明贡献度结算形式。

    当然,视频上的三位研究者,最终采用的是现金收益方式,但是视频上也给出了欲望牧场推出的,以贡献度结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