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盛楠之后,确实姜晨记忆中的那么漂亮,这李盛楠可是到了江城大学之后,迅速成为女神的人。只见李盛楠,一头如丝缎般的黑发飞瀑般飘洒下来,浓淡适宜的峨眉,一双美目细长明媚,娇俏的瑶鼻,玉腮含羞,点绛般的朱唇,如雪的瓜子脸甚是美艳,如玉脂般的肌肤如冰似雪,身形纤弱,清丽绝俗。
李盛楠的美,是一种国色天香的美,彷佛如一朵极美的国花牡丹一般。
“你好。”李盛楠看着姜晨的眼神和表情,有些疑惑。姜晨好像是认识她一般,可是姜晨明明是第一次见他,然后礼貌性的问了好。
姜天明看到李盛楠,有种说不出的言语,要不是李家退婚,这个李盛楠就是他们姜家的儿媳妇了,“盛楠,也去江城大学?”
李兴邦看多姜晨之后,觉得姜晨其实也不错,很踏实正直忠厚的一个年轻人,听到姜天明的问题就回到道,“恩,盛楠昨天正式去学校办理过手续了,周一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盛楠也要去江城大学上学么,这是。”赵秀明并指导李盛楠的详细情况于是随口问了一句。
“我们家盛楠,可不是去江城大学当学校上学的,而是而去当老师和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的。我们家盛楠现在已经是哈佛大学博士后毕业了,而且还是高科技的核物理方面的。”看到赵秀明误会自己女儿,周桂琴马上拿李盛楠的之前天才的辉煌的过往。
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自己女儿辉煌的过去,周桂琴是如数家珍,迅速从李盛楠幼儿团的天明行为开始讲起。
“我们家楠楠从小就非常聪明,三岁就上了幼儿园,5岁上小学,还有中间跳了一级,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考入初中。高中也是在最好的学校上的,14岁以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科大,之后前往美国留学,去年博士毕业,这才回国了。老王极力邀请来江城大学领导创立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加上他爸正好来江城市做市长,这才来江城大学了,要不是我们家楠楠有更好的去处呢。”周桂琴说完,骄傲自豪的申请,表现的淋漓尽致。
“妈――”李盛楠显然有点怪她妈拿自己要炫耀。
“妈不说了,还不行。我们家楠楠,虽然是个女儿身,但是绝对可以胜过很多男儿。”周桂琴说话非常直接把她刚才的话意说了出来。
赵秀明当然知道周桂琴在自己前面夸耀女儿的意思,她们年轻那会虽然主席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比较重的,周桂琴这样说无非在向她示威,说她女儿虽然是女儿却胜过自己的儿子。
“盛楠是真不错,我们家晨晨也挺好的,确如你说的一表人才,而且晨晨前不久还申请下来两个电脑软件的专利,还卖了不少钱呢。虽然我读书少,文化低,但是我还是知道现在互联网发展的很快,以后将会是信息时代,我们家晨晨等毕业了,也会在互联网大潮成为弄潮儿的。”赵秀明,不但把姜晨夸耀的一番,还故意把最后的弄潮儿说的很重。
赵秀明虽然对周桂琴这样的大院公主并不感冒,也不想结为亲家,可是被周桂琴主动提出退婚,感觉伤了面子。同样,周桂琴对赵秀明也不感冒,尤其觉得自己女儿如果真的下嫁给赵秀明的儿子,简直就是天鹅被癞蛤蟆吃了。
虽然她之前就反对荒唐的娃娃亲,无奈李兴邦强势,说话向来一言九鼎,一直没有成功。最后女儿从美国回来之后,亲自表示自己将要把一生献给科学,终身不嫁。最后,在她们一家来江城之前,一向强势的李兴邦终于在老婆女儿的夹攻之后,同意了退婚,并艰难的给姜天明打了电话,开了口。
“好了,好了,晨晨,去叔叔阿姨再添点热水。”姜天明自然两个人在说什么东西,于是转移话题,“兴邦,我刚才听弟妹提了一句,说你现在江城市做市长?”
第三十三章 国企问题()
姜晨听到他爸姜天明的话,马上拿起暖瓶,给李兴邦等人杯子添水。
就坐在病床旁边的李兴邦听到姜天明的话后,微微一笑道,“桂琴说的对,我前天来江城上任的。现在确切应该说是江城市代市长,要等人代会过下程序,才能取掉代字。”
“恭喜啊,兴邦你这也算得偿所愿了。记得当初插队的时候,你的理想就是成为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姜天明彷佛想起了当初一起在赵家庄的岁月。
“天明,兴邦是市长了,我们自行车厂的问题正好给他反应反应,正好解决一下啊。”赵秀明听到这里,随即反应了过来。
“兴邦刚当上市长,一切千头万绪的,现在给兴邦说话,不是给他添麻烦么?”姜天明并不想急于把自行车厂的事情,反应给李兴邦。
“话不能这么说,虽然现在刚上任,但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你们自行车厂到底什么情况呢?效益不好?”李兴邦听到自行车,就想到了眼下各地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
“我们自行车厂,属于江城市市属国有企业,在80年代那是辉煌无比啊,有两人厂长还被提拔成到了政府部门呢。可是90年代后期就开始衰落了,现在效益差的已经发不出工资来了。”姜天明简单说了下自行车的概况。
李兴邦一听这情况,心里就有些明了了,“当初自行车可是结婚的三大件呢,你们自行车自然辉煌,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早已不复当年的情况了。不过,现在广大农村,还有城市工人中,自行车的市场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吧?”
“你话说的对,虽然自行车没有当初的地位了,可是市场还是不小的。咳,可是我们竞争不过那些私营自行车厂啊。人家早就根据市场变化,推出了各种受市场欢迎的新型自行车,而我们厂二十年如一日,只生产那两款车型。”姜天明说完,叹了一口气。
“很多国企的通病,跟不上市场变化,被市场所淘汰。老姜,我没在国企呆过,所以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你给我说说。很多国企都有政策优势,有信贷资金优势,有技术优势,但是就偏偏就竞争不过很多私营企业呢?从你的经验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真的像很多专家说的那样是平均主义和负担太重的问题么?”李兴邦突然问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姜天明没有想到李兴邦给他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想了下才缓缓说道,“其实国企有很多问题,比如正式工坐着、合同工站着、临时工看着这种境况,负担重也算,但是以我们自行车厂的情况来说,这些问题虽然也都存在,但是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虽然国企的工人待遇养老等方面好,负担重些,但是同样我们厂很多都是老工人,老技术员,经验丰富,生产效率其实更好一些。尤其是这几年,大家都已经看到下岗后的惨状,真正的发挥着主人翁的热情,一心想把厂子效益弄上去,避免成为下岗职工,所以很多专家说的问题我觉得都不是关键问题。”
姜天明拿起了水杯,喝了一口水,才说道,“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问题。说白了国企很多领导,尤其最顶层的领导,都是在做官而不是在做企业。比如我们厂两任厂长都掉到市政府了,现在常务副市长欧阳国栋就曾经是我们的厂长。我们厂之所以现在这样,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厂领导在勾心斗角,各个都在一向往政治上发展,根本不关心厂里的效益如何。有些国企领导更可恶,利用国企,中饱私囊,甚至会开个私人工厂,把国企的原料市场等白拿到自己的私营厂里,最后国企倒了,他个人的厂子发展起来了,摇身一变他成了资本家。这样的领导根本无心企业效益,企业又谈何发展呢?比如车型的问题,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技术改良的问题,我自己都向厂长反应过多次,但是全部没有任何结果。关键还是领导问题,如果领导想把厂子搞上去,调动工人积极性,增加企业竞争力,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而私企老板,企业效益好,他就赚钱多,效益差,他就赔钱,自然想尽办法提高企业效益了。”
姜天明咬了下牙,彷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具体到我们自行车的来说吧,其实从欧阳国栋起三任厂长全都没有把心思放到企业经营上。欧阳国栋当厂长时候,为了谋取政治资本,好升官。利用他和上官兴华的关系,从省里的几大银行贷了很多款,把自行车的生产量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自行车从一个几百人的厂子一下子成为一个职工近万人的大厂。当时国家物资紧缺,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愁销售,自行车更是紧俏商品,当时项目上马时候就有提出,盲目的把生产规模怎么大幅度的扩大不妥当,但是声音直接被淹没掉。等新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其实自行车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利润率就下降了很多。但是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那两年的利税成长超过200%,欧阳国栋一时间风头无两,没多久就调到平原区当区长。之后那任厂长,一直是当官的,来做自行车厂长,更是来镀金的。解决行政级别的。现在的宇文天成,是欧阳国栋的嫡系,一直想走欧阳国栋的道路,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宇文天成,无心经营厂子,加上市场早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于是就成现在的模样了。”
“爸你说的意思,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很多国企虽然是艘巨轮,但是船长却无心乘风破浪,而是随时想着坐船上的直升飞机飞走,所以船是不是往前走,是不是触礁沉没,在他们心中根本不在意;而很多私企虽然是小船,但是船长却完全抱着与船共存亡的心思,来指挥架势着船乘风破浪?”姜晨听父亲说的时候,他自己也思考,于是说有些不礼貌的插了句嘴。
“晨晨,我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你的比方更形象些。”姜天明夸赞了下自己的儿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