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颜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颜娇-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管家你下去忙吧,这里有我,我带我小舅舅去见祖父。”

    一声吩咐,管家揖身退下。

    “小六爷。”身后的小芽儿行礼。

    林沪生喃喃自语了一句,“一个两个长得都不认识了。”

    颜含玉抿嘴笑道,“小舅舅也一样,少年英姿不减,玉树临风郎君!”

    彼时少年郎,如今已是及冠的翩翩公子。

    林沪生得意一笑,却突然抬手扣了她一个脑门,“别跟小舅舅我文绉绉的。”

    颜含玉未恼,只觉得亲切无比。

    “外祖母和外祖父身体好吗?”引路的同时,颜含玉问着。

    “都好,娘说让你别担心,还交代我告诉大姐别忧心他们,他们都好得很。”

    “小舅舅怎会来汴京?”

    “我娘听说了大姐的事情,整日里惦念,就怕大姐胡思乱想。”

    苏州消息滞后,外祖母知道的时候怕是已经在过了年之后。

    听到这里,颜含玉垂下眼睑,母亲的身世外祖母和外祖父怕是再清楚不过了吧,可依旧把母亲当做亲生,也把她当做亲人庇佑,颜含玉心中百味陈杂。

    这种恩情盖过生养之恩,林家就是母亲的外家。

    “嘣”一声,脑门又被敲了一下。

    颜含玉抚额抬眸。

    “小侄女,我可是你的小舅舅,别总在你舅舅面前装深沉。”

    这句话却是直接就告诉她林家还是会把她们母女当做亲人,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但是说她装深沉?她有吗?她一向如此,不是吗?

    “本来三姐和三姐夫想来的,可三姐怀了二胎,人走不了,趁此机会我就自荐,终于能离开苏州了。”

    林沪生刚说完,又凑过来小声的问道,“太傅大人长什么样啊?”

    “等会儿就见到了,小舅舅急什么?难不成你还会怕我祖父?”

    “一品大官,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心里紧张嘛!”。

第三百一十八章 掷金() 
万花争出粉墙头,细柳斜笼绮陌上。s

    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

    春试在即,汴京城中有关春试的话题自然少不了。

    各地游子从东南西北四方奔来,哪些人文采出众,哪些人出身名门,哪些人是贫寒子弟,只要到了这汴京城,无人不知他们的家底门楣。就连他们哪一日入了汴梁,租住在城里城外的哪个坊巷,满京城的人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汴京城是流传话题最快的地方。

    从蜀川远道而来的祁祥,江南的柳泓澈,远从岭南而来的娄子居,皆在去年当地的秋闱中崭露头角。

    今年参加科考的新人颇多,代代皆有新人出,京城好几个公子哥出身世家,各个都是聪敏过人,才学出众。

    又如谢家的谢仪名声最盛,亦有陆相的嫡长孙陆佑涵,还有开国县公陈老爷的嫡长孙陈博源,皆是少年英才,凭借各自的文章声动京城。

    而身处京城的官家子弟皆有优待,被皇上选为皇子伴读的,可以跟皇子共同在国子监授课,学问出众的都可以免了秋闱,经过官员的担保举荐直接参加春试,如若被举荐的应试者能进入殿试,就算不是魁首状元郎,举荐的官员也都有荣耀。

    不比各州各府前来应试的文人墨客,想要参加春试,必须先过了秋闱,中了举才能进行春试。s

    除了新晋科考学生,自然还有另一种读书人,有声名却几次三番落榜的读书人。

    就拿一个屡次三番落榜的庄景回来说,此人是福建人,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时学诗词,少年时自己题词,颇有成就,在当地就有声名。

    后来到汴京赶考,庄景回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皇帝有诏,属辞浮靡,受到严厉谴责,初试落第。

    庄景回愤慨之下四处游乐,从江淮到江南,到了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州城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中。

    再后来进行的两次春试,庄景回皆落榜。

    彼时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汴京风情,纸醉金迷,庄景回流连于歌楼坊曲,给那些歌伎填词。

    从青年入壮年,今年已经是庄景回第四次参加会试,满京城的人都因此押注,庄景回这次是落第还是进士及第。

    在汴梁城中,不论是风雅儒士,还是白丁俗客,都偏爱小赌。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押注谁能成为今年的魁甲,若是押对了,到时结果出来自然收获颇丰。

    其中押注最多的便是谢仪,谢仪有当年颜素公子之名,如此认为谢仪能成为魁甲的自然不少。当然也有押注陆相家的嫡长孙,陆佑涵也是大家关注的对象。

    偏偏今日也不知是哪家的主子,拿了百金押注陈家的公子是状元郎。如此一来不少人为之捏了一把冷汗,百金不是个小数目,哪个人会投掷百金去押一个没有把握的人?

    小芽儿为此着急不已,跑到颜含玉跟前,“大小姐,您真的要选陈家公子是魁首啊?”

    “平安都已经去下了注,不要多想。”

    那可不是三五两银子的事情,而是百金啊!让她如何不去多想?

    “谢家的公子今年也参加会试,还有陆家公子……”

    陈家公子都不满二十,还未行冠礼,如若真的成了状元郎,岂不是打破了五十年以来的第一个少年状元之名。

    颜含玉有的时候也觉得是不是自己记错了,可她又确定自己没记错。

    谢仪因“第一公子”遗风,相貌和文采都是绝顶的好,也因此更多人都觉得谢仪能得魁首。

    陆佑涵是陆相长孙,自是高门士族,还曾是楚王伴读,幼时就得卢相称赞,文章完美,文辞锦绣。

    陈家的公子只听说为人冷漠低调,谢仪和陆佑涵的名声自然就是盖过陈家的公子,也因此谁都没想到陈家公子在这次科考当中突颖而出,皇上钦点了状元郎。

    颜含玉第一次赌,就是想玩个大的。就算这一世许多事的轨迹都已经改变,母亲还好好活着,四叔回来了,二叔也好好的,因为她努力过,所以才会改变。

    可她感觉陈博源的结局没变,她的手伸不了那么长,还无法掌控朝堂,她就是要赌这个结果。如若她赢了,她便是盆满钵盈,以后她的命运就由自己掌控。

    如若输了,朝局就是大改,而她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说不管她是赢是输,她都有机会。

    满京城在围绕春试的话题中,又听秦州那边传来消息,有人在秦凤路凤翔府见过秦王赵贤,可后来又不得去处。

    而寻找秦王的齐王生了恶疾,在凤翔府养病。

    皇帝听闻,连派了两个太医前往凤翔府,专门给齐王看诊。

    此事不提,再说太傅府。

    颜学武常年在外,无拘无束,如今呆在府上半个月,如困囹圄,自然憋闷无比。

    颜老爷就给他安排了个差事,在军巡捕房当差。

    军巡捕的职责,既在灭火,又在防火。

    汴京城繁华,各种店铺多不胜数,供娱乐的勾栏瓦舍比比皆是,宫殿民房鳞次栉比,毗连无隙。

    正因为城内屋宇接栋连檐,风烛之患甚多,每有不甚发生火灾时,蔓延难灭,遗患无穷,因此军巡捕早在太祖皇帝在时就已经建立,且有很严谨的制度。

    汴梁城内外每坊巷三百步许,就有军巡捕房一所,捕兵五人。

    颜学武在城南厢的红柳坊当差,坊内尽是街铺,后面连着的就是民舍。

    在颜学武巡夜的第二天,就听说跟当夜一同值班的巡捕张东打起来,原因是张东偷偷去赌坊里赌博,他独自一人巡了一夜。后来在赌场找到张东,颜学武一不做二不休就把人给打了。到了天明,颜学武更是把张东懈怠的事情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告诉巡捕长。张东最后被解职。

    他做的干脆直接,听着倒是大快人心,弄的满街坊都知道了这件事,事情甚至还在蔓延开来。

    在执行公差上,颜学武更认真些,第一天学了在军巡捕房所做的事情之后就对这份差事上了心,是护民为民的差事,对他来说就要认真对待。

    他自然认为所作之事毫无过错。

    可回府之后却被颜老爷一番训斥,认为他不懂人情世故,得罪了人以后难跟同行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行,怎能轻易明着解决,不给对方留一点颜面?

    颜学武是个直性子,认为自己所作乃人之常情,他觉得自己无错。身在公职,就算是一个小吏,当为民效力,不能懈怠。他在江湖上当侠士惯了,可官场上哪里知道猛冲就会得罪了许多人。

    颜老爷的一番教导,颜学武似懂非懂,最终还是虚心受教。

    后来汴京城就开始慢慢传,从少林寺学艺的颜太傅四子终于回来了。。

第三百二十章() 
太傅大人比林沪生想象中要善意一些,虽说言语之中看不出多亲切,可到底官威犹在,觉得持稳的同时却也没感觉到身处高官的矜傲,仅这一点就让林沪生对太傅大人增加了不少好感,至少面对他这个晚辈没一副傲视睥睨的表情。s

    温温浅浅的问了几句话,林沪生一一回答,句句都很得体。

    颜含玉心想小舅舅这两年的书总算是没白读,听着就很有长进。

    几句寻常的对话说完,颜含玉知道小舅舅一直呆着也不自在,母亲还急着见小舅舅,就道,“祖父还有事就先忙着,我带小舅舅去见我娘。”

    “去吧,好好招待。”

    出了客厅,林沪生四下看了看,周围无人。

    “小侄女你等等!”

    颜含玉刚站定,脑门儿又被敲了一下!

    “做什么?”美目瞪着,不跟他计较,他还得寸进尺了?

    “我刚才跟太傅大人说话的时候感觉你在背后说我坏话!”

    “你这是紧张吧?”颜含玉不以为然,她才不信他有读心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