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小伟结识了一个叫崔新民的村民,就住在林学明家的邻村,据说和林学明还有一层远房亲戚关系。崔新民情况比较严重,已经到了需要定期透析的程度,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林学明问许小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崔新民,许小伟建议可以考虑打官司,向当事方索赔,还好心地给崔新民推荐了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
咨询律师那天,律师首先问崔新民因什么事情打官司,要告谁?
崔新民说:“青山河污水对土地和农作物造成毒害,最终传导给人,市医院的体检已经提供了确凿证据,而他自己就是受害者。”
律师道:“冤有头,债有主,官司可以打,但你准备把谁作为起诉对象?你的被告是谁?”
崔新民回答不上来。
“那么好吧,”律师给崔新民做了详细分析,“第一,你可以起诉市区两级政府,但污水来自青山河上游,东兴市和东升区都是受害者,把市区两级政府当被告,显然错怪了人。”
“是啊,可是?”崔新民满眼的迷茫。
“第二,你也可以起诉青山河上游那些企业,但你得搞清楚,你要起诉哪个或哪几个企业?青山河肯定不是被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污染的,你把谁当做起诉的主体?有什么依据?”律师分析的头头是道。
“这”
“第三,你还可以起诉上游县市,但你能断定青山河污染是哪个市县乡独自造成的吗?你决定起诉哪个市哪个县哪个乡?依据又是什么?”
崔新民哑口无言。
“在这一系列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我劝你不要轻言起诉。”律师告诉崔新民。
“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崔新民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看着律师。
“我可以告诉你,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找到明确的对象,别说你一个乡下人,就算在城里有点背景势力的,其难度也无异于登天。”律师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让崔新民断了起诉打官司的念头。
崔新民哭丧着脸,“请问律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律师告诉崔新民:“是许大夫把你介绍过来的吧?你跟我咨询了一个多小时,我就不收你的咨询费了,你去医院找他,让他给你好好看看病,开点药,回家养病,这就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因为迄今为止,老百姓面对这种事,根本就没有办法,哪来的什么好办法呀!”
再次相聚时,齐明远问许小伟,“体检筛查完了?”
“完了。”
“二百万资助资金够没够?”
“不知道。”
“有什么结果?”
“从筛查结果来看,用被污染的青山河水浇灌的粮食作物,被食用后确实对人体有害。”许小伟道。
“知道结果了,下一步怎么办?”大清集团资助了二百万资金,齐明远当然想知道事情的最终结果。
“工作我们做了,往后领导想怎么办,我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增资扩股()
齐明远正在办公室跟赵宏斌谈一家企业的授信事宜,桌上的座机电话响起了铃声,他顺手接起来,“请问哪位?”
“二哥,我是周军。”
“怎么不打手机?”
“打手机怕影响你在外面谈工作,先打座机试试。”
“哦,往我办公室打座机电话就不影响我工作,是吗?”齐明远有点不高兴。
“我以为你在办公室就不是那么忙,那我想错了。”周军显然很尴尬。
“找我有事吗?”
“我和永贵大哥有点事想跟你商量。”
“等一会儿吧,我现在正在谈工作。”
见董事长有事,谈完企业授信,赵宏斌就告辞了。齐明远又给周军打了回去,“什么事,说吧?”
“你那边工作谈完了?”周军小心问道。
“真是婆婆妈妈,事情没谈完,我能给你回电话吗?说,什么事?”为了消除对方的尴尬,齐明远的语气缓和了很多。
“三源矿业公司转让出去了,你知道我们手里有一笔钱,老万大哥跟我商量,这钱放在手里也不是个事,我们想干点什么。”
“干点什么?哦,手里有钱了,你俩想干什么?”
“不知道啊!”
“不知道你给我打什么电话?”
“这不是想咨询你嘛。”
“咨询我?啥时候我成了你们的投资顾问了?我这个东兴农商银行董事长,也没有义务为你们提供咨询服务呀!”
这几句话,弄得周军无话可说,电话那头沉默了,齐明远意识到刚才的话有点重,他再次缓和语气道:“你俩想干事,自己先得有个初步想法或打算呀!”
“二哥,我们两眼一抹黑,还是想请你给指个方向。”
遇到这样的兄弟,齐明远真是想甩都甩不掉,“好吧,这种事在电话里也说不清楚,咱们抽个时间到一起商量再说。”
第二天傍晚,齐明远和老万及周军又相聚到大清酒店,三人坐定后,齐明远首先说话:“你们怎么想的?”
“上亿的资金放在手里,第一不安全,第二不产生效益,时间长了这也不是个办法,我们还是想把钱利用起来。”老万道。
“存在银行很保险呀!这些钱每年产生的利息足够你们全家一年的花销。”齐明远漫不经心地说。
“明远,你是做金融的,存银行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谁都希望让利益最大化呀!”老万道。
“你们是嫌存银行获利太少吧?那你可以买基金理财产品,不过这种投资虽然获利较高,但风险也大。”
“基金理财我们一窍不通,对这种高风险投资,利润再高也不敢贸然出手。”周军道。
“那就做实业,从新开发新项目。”
“刚从实业退出来,马上又回去,让人觉得无法理解。再说做实业选择项目很关键,我们都不知道什么行业可干,什么行业不可干。”
“说的也是,不过这可有点不好办呐!”齐明远也陷入了沉默。
“二哥,我们几人合伙的那个易融小额贷款公司不是做的很好吗?”
“怎么,你们还惦记着小额贷款公司?你们在那里面不是已经有投资了吗?”齐明远吃惊地看着对面的老万和周军。
“我们手里这些钱,能不能再投进去?”
“不知道,我又不是那里面的股东。不过根据股份制章程,增资扩股需要经董事会集体讨论通过,据我所知,虽然易融公司没有设立董事会,但它确实具有股份制性质,总经理老谢就代行董事长的职责。你们这样的要求,谁知道其他股东能不能同意。”
“照理说,我们增资后,易融公司的实力更强了,这不是很好吗?”
“实力是更强了,但是股权结构也改变了,引起的后果不好预料,也许会扰乱原有的经营管理秩序。如果管理混乱了,平台挣不到钱,你们把资金放到哪里还有什么意义?”
“二哥,你是不是认为我们的资金进入后,我们的股权份额增大,你怕我们对经营管理权提出要求?”
“难道不是吗?”
“你放心,我们两个对金融业务一窍不通,你就是让我们管理,我们也不敢沾边。人家老谢现在干的好好的,我们一个外行有啥资格上前指手画脚?我们把上亿资金放进去,目的就是挣钱,对经营管理既不懂,又无兴趣,老谢干得好,我们就支持他继续做下去。”周军向消除齐明远的疑虑。
“你们要是这个意思,那我可以跟他们商量。不过管理的资金规模扩大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工作量也将随之扩大,他们的薪酬”
“不知道其他投资人什么意思,我们两个同意增加管理人员的薪酬。”
其实,老万和周军的想法也提醒了齐明远,因为大清集团从转让三源矿业公司中变现的一亿多资金,现在也趴在账上,没有利用起来,如果把这笔资金注入易融公司,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投资去处。“那我先谈谈,看他们几个有没有意见。”齐明远说。
现有股东中,齐明远最需要征求的,就是谢云祥的意见,一来老谢是现今的第二大股东,二来老谢是总经理,虽然易融小额贷款公司的幕后操作人是齐明远,起码在名义上,老谢既是公司总经理,又是老大哥,好朋友,齐明远对老谢一直表现出了足够的信任与尊重。
“还记得我沙河屯镇那几个朋友吗?”齐明远问。
“记得,他们都是咱们易融公司的股东呢。”老谢说。
“那个老万和周军,他们不是把自己的三源矿业公司转让出去了吗?手里有几个钱,想投资。”
“哦,想投资,他们想做什么?”
“现在还想不起来做什么。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个小额贷款平台是资金适度好呢?还是资金宽松一些更好?”
老谢是个多么聪明的人!他一听齐明远说完,就知道话里有话,“你是不是想说什么?有事不妨直说,咱们俩这关系,你用不着遮掩。”
“好,我就直说吧,这两个朋友想把钱放在易融公司。”
“多少钱?”
“加在一起有两三个亿。”
“嗬!这笔钱不少。从原则上说,我不反对吸收更多资金进入平台,毕竟做贷款业务,资金越多,说明实力越雄厚,但咱们目前的业务量就这么大,你是老金融,这方面知识比我懂得多,如果大量资金趴在账上闲置,这对经营是不是一种压力?”老谢分析道。
“大哥说的有道理,别说这小小的易融公司,即使我们银行,大量资金贷不出去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呃,现在易融公司的资本构成中,一部分需要付利息,另外一些是不需要付利息的,是不是这样?”
“股东们投入的资金不付利息,只等年底分红;对外吸收的存款需要支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