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赵林买来的豆浆油条,陈南雁着急去学校报道,虽然再晚两天也来得急,但是赵林怎么说也留不住她。
这一路上怎么疯都是他俩之间的事儿,害羞也未到一定程度。咋晚上,赵林非要和她在别人家里胡闹,虽然没有坚定的拒绝,但是面皮上还是有些受不了。趁着刘大庆还没睡醒,就催着赵林赶紧离开。
赵林没奈何,只能留了个字条让刘大庆以后去京大找他,摩托也留在了这里,毕竟去学校报道还是低调一些的好。
到了华青,陈南雁坚持不让赵林帮忙,让他快点去自己学校报道,让赵林心里挺不是滋味儿,只能默念着“小别胜新婚”来安慰自己。
上学是两世的心愿,如今圆梦在即,反而有了一点惶恐。这里对赵林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全新的世界,怎能不让他惶恐。
迎接新生的旗子插的到处都是,生物学和物理学赵林多少都有些了解,生物物理是个什么鬼就不知道了。他报的是中文系,不过没考上给调剂到这个专业了,当时拿到通知书就蒙了,现在还没缓过神来。
之后赵林想办法去查找资料,还是一无所获。电脑没有普及的年代,想知道点什么东西真的是难比登天。所以到目前为止,赵林对这个生物物理一点头绪都没有。
转了半天,找到生物物理学专业的招生地点之后,赵林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第四十三章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一张桌子一个人,连个旗子都没有,孤零零的桌子上面摆了个纸糊的壳子,上面手写的几个大字“生物物理招新处”。
“报名?”桌子边上那个人看赵林在这里转圈,赶紧站起身来问道“同学,你是不是要今年的新生?”
赵林取出通知书递了过去道“好像是的。”
那人接过通知书看了一眼,居然流泪了,哭着说“太好了,我终于有伴儿了。”
赵林都傻了,这情况不对啊。
“我前年进到咱们系的时候只有我一个学生,去年一个新生都没有,结果还是只有我一个学生。本想着会孤独到毕业,真是没想到。”大三的学长见到亲人了一般,抓着赵林的手不放开道“你可算是来了!”
人多人少,赵林倒是无所谓,专业什么的也无所谓,本来就是为了体验一下大学的氛围才来的。可是这么一个有些疯癫的师哥还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关键还是有且只有一个。
“师哥,说起来我还不知道咱们这个专业是干嘛的,你能不能给我说说?”赵林把手抽出来,诚恳的问道。
“就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学长自豪道“咱们专业当然是为了研究生物规律,阐明生命奥秘而存在。”
“那都要学什么课程呢?”
“这个,恩,这个生物学的课程肯定都要学。”学长有点不自然道“咱们这个专业少不了要用到物理手段,所以物理学的课程也少不了;化学的一些东西做实验要用到,也是要了解的;数学是一切的基础,不学说不过去;国内的文献很缺,外文不精通的话没法做研究;如果你精力足够的话,最好把基础医学、运动学之类课也听一听……”
赵林崩溃道“那专业课呢?”
学长让赵林扶着桌子坐下,这才开口道“这些都是……”
赵林腿一软,差点栽在地上,这命真苦啊。按他的说法,岂不是要比别人多上许多倍的课程?
上辈子留下来的记忆里可没有这些东西,全部都要从头学一遍也太折磨人了,就算赵林对学习颇有些兴趣,听到这话还是挣扎一下才按下想要找块砖头砸死他的念头。
生物物理学这种边缘学科和那些成熟的科系不同,它还处于发展期远远达不到成熟的程度,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也同样如此,更别提八零年这个时候了。而且研究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涉及的问题几乎包括生物学的所有基本问题。
不同与普通生物学那种描述性的研究,生物物理学还要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基本原因,随着生物学的数据逐渐丰富,越来越需要那种作为物理学特点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现代物理学经过不断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用现有的理论几乎能够很好的解释现在已知的一切物理现象。但是在复杂的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面前却显得极其力不从心。
两者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与是有了这个专业。
赵林回想了一下后面几十年科学界的新闻报道,悲哀的发现自己就算再努力,也只能成为这个学科的垫脚石了。
打消了在本专业建功立业的想法之后,赵林终于缓了过来,随便应付一下功课,好好体验一把大学生活也挺好。
“你知道咱们专业的终极目标么?”学长神秘的问道。
“不知道,是什么?”赵林老老实实回答道。
学长凑了过来,鬼鬼祟祟的看了看四周,小声道“用科学手段解释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学这专业的人心也太大了,这事儿不一向是神学和哲学的范畴么?怪不得招不到学生,这么大一坑让谁跳愿意啊!
得亏赵林本意也不是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不然这一句话听完非得想办法转专业不可。课业重也就算了,还挖这么大一个坑让人往里跳,能不能再坑一点?
接到赵林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这迎新工作真轻松。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赵林这个唯一学长叫梁爽,之前一个人就霸占了一个两人间,日子过的逍遥无比,现在赵林来了,两人住一间依然宽绰。想想那些六人、八人挤一间的同学们,赵林心里舒服多了。
俩人去后街上一人灌一肚子啤酒,就算是开迎新晚会了。
系里一共八个老师,都是这个领域内的大神,个个身上都带着国家级的研究项目,教两个学生太奢侈了。
可能是怕学生太少浪费资源,所以赵林和梁爽两个人基本上不在本系上课,物理、生物、数学、外语等等专业的教室都是常客,只有偶尔哪个老师有空了才会把两个人找出来教训一番。
校园生活繁忙而自由,让赵林着迷,一不小心就过去了两个月。如果不是刘大庆找来,他都要忘了乐队的事了。
“你丫心可真大。和黄成我们两个都快累死了,你倒好,两个月都不见露面。”刘大庆在图书馆找到赵林之后不满道“还有你这什么破专业啊,我特么的快把京大翻一遍了才找到你人在哪,问一个没听说过,问两个还没听说过。我还以为你逗我玩呢。”
赵林合上书道“我们专业一共俩学生,你这么快能找到我算是运气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别磨叽了,乐队第一次公开演出,你说什么也得去露个面。”刘大庆拉着他就要往外走。
赵林无奈,只能跟他出了图书馆,半路上问道“乐队叫什么名字?”
“城墙根儿!”刘大庆得意道“这名字怎么样,有中国范儿吧。”
赵林建议乐队要有中国特色,取个这名字算不错了。赵林敷衍道“不错,不错,有文化。”
上了摩托,赵林才想起来这东西还是自己的。怪不得两个月不露面,这个小子还能把自己想起来。千把块钱的东西扔在那儿也不去取,这样的人不管对谁来说都是值得一交的。
两个月把乐队组起来,并且创作出了主打歌,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第四十四章趁着年轻()
“记得小时候,城墙根儿下有棵大树。大树的边儿上,还有一棵大树。我喜欢蹲在大树的下面望着天,用树枝把天上的云彩绞成碎片。城墙根儿下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渐行渐远。只有我一个人,还蹲在城墙根儿前。”曲子是不是原创不知道,这歌词一听就知道是的。
台下的观众都是歪果人,对汉语的博大精深深怀敬意没人敢说自己精通了这门语言,所以歌词一出来,都拍手称赞非常礼貌。
赵林听了一会儿,感觉唱的太颓了气氛燃不起来,这几个人年龄有点偏大,估计是在受限制的年代长起来的,顾虑太多。可是玩摇滚不愤怒像个什么样子,人生想做的事情太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限制让我们什么都不能做?
等他们一曲歌毕,赵林抢上台去,抢过惊愕的黄成的吉他嘶吼起来,去你的剽窃,创作这首歌的人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先唱一回算什么剽窃。
“我没有什么资格,我缺乏必要的能力,我从小盲目冲动,可我还是能等。你不让我摇滚,迟早让你知道我的狠!”
简单几句歌词,把内心的压抑表现的淋漓尽致,没有软绵绵,没有无病呻吟,就是愤怒。
乐队愣了一会,在赵林的第二遍嘶吼起来时,随性的配乐就起来了,这些词句点燃了大家心底的那些沉渣,也掀起了隐藏许久的风暴。
台下那些矜持假笑的外国人对这个跳上台来的年轻人,先是不满不解,然后也癫狂起来。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度,本来只是为了体验一把这里的神秘和内心的高高在上。赵林的声音让他们忘了一切,跟着怒吼起来,台上台下一片嘶吼“迟早让你知道我的狠!迟早让你知道我的狠!”
没了顾虑之后,再唱其他经典就顺理成章多了,只是苦了乐队的几个,跟着赵林现编配乐,脑细胞不知道死了多少。
洋大爷们被赵林一顿洗脑,个人个都解开领带,脱掉外套,捋起袖子原地乱蹦,好好的京城大饭店彻底变成了鬼窟魔窑。
也不知道刘大庆收了多少演出费,要是收少了,还真对不起赵林忍着良心的指责抄来这么多首歌。
黄成被抢了主唱的位置,本来还满腔怒火,结果还没听完第一首,就变成了赵林的粉丝,还是脑残粉的那种。
这俩月赵林还真不是故意窝在学校里不出来,只不过中间去找了陈南雁几次,都被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