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
花钱花顺了手,赵林都忘了十块钱是多少了。边上看着的书店老板心里快后悔死了,这么个土大款,自己居然没狠宰一刀。
有了这么多东西装点,家里才有那么点儿古色古香的意思。而且有这批藏书镇着,也不怕被懂行的人骂了,一屋子赝品也能跟着沾光,不是特别懂行的来看,谁敢说是假的?
就在他在家一人饮酒醉的时候,叶尚志兴奋的跑来找他。
“快跟我回学校。有大喜事!”叶尚志一点也没发现赵林家的变化,拉着赵林就要往外走。
赵林不乐意道“你要结婚啊?等等我包个大红包给你。”
“瞎说什么。诗会!大型诗会!咱们杂志社要出名了!”叶尚志兴奋道。
在赵林鼓捣出来这本以诗为主体的杂志之前,已经有类似的杂志出现了,那就是《今天》。组织那本杂志的人物虽然名气大,但是依然没有正规刊号,奖金情况也不理想,可谓步步维艰。
赵林这边开始只在校园发行,受限很少,后来主动向学校靠拢成功被招安,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今天》杂志的人干的出格事太多,刊号一直没办下来,终于还是被取缔了。
作为仅剩的有影响力的诗文杂志,自然而然的就把这批无处安放的人吸引了来。杂志社里的几个年轻人,听说自己的偶像要借道开诗歌朗诵会,一个个恨不能跳着脚的鼓掌欢迎。
叶尚志更是恨不能让全天下人都知道知道,哪怕校领导拒绝了他的提议也不肯停下。
“学校不批还办个屁啊。”赵林仰慕这些诗人,但是一点也不想参合到他们的生活里去。
“不用管那些老官僚。”叶尚志看来这段时间被祸害的不轻,言语间充满了不满“我们要抗争,要自由。不能被他们束缚了手脚。”
赵林无语,跟一群被停刊的家伙混去吧,能好的了才怪。
“要去也行,不能以杂志社的名义,也不能用京大的场地。”赵林道“你不要自由么?没人拦着你,可是也别给其他人找麻烦。”
叶尚志恨恨道“还以为你脑袋清醒,没想到也是一滩死水。我看错你了。”
为了让诗在国内有一个稳定的发展阵地,赵林把盗版的事儿都干了,结果还落这么一评价,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你可要想清楚,咱们杂志办的这么顺当是因为什么。”赵林警告道“要是也被停刊了,那诗歌的最后一块阵地可就也没了。”
叶尚志跟着赵林在校园内办杂志,一向顺风顺水,心中得意是一回事,对外面那些偶像们干的事羡慕是另一回事。人家都在办诗会,开画展,集会游行,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自己这边却连校门都走不出去,还不如街面上搞盗版的。虽然这些二贩子没有授权,但让杂志社扬名还真是他们的功劳,没有这此人,老百姓谁知道还有这么一本诗文杂志啊。
“那我以个人名义参加可以吧?”叶尚志脑袋还算清醒,不乐意的说道。
“自己想干什么都行,有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去也行。但是别骟动其他同学。”赵林叮嘱道“只要你答应这一条,不管你办什么活动,我帮你拉赞助。”
这种集会,不比后来大歌星开演唱会差,诗人的脑残粉也不少。
叶尚志在学生里的威望还是有的,当真振臂一呼非得闹出大乱子不可。
第六十一章我只()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同样是开篇,屈老夫子的天问就比“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强上无数倍。因为提问比回答更有自由的意味。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羡慕就是来源于此。
赵林叮嘱完还是不放心,不敢再在家里酸腔酸调的欣赏这屋子赝品,跟着叶尚志回到学校的杂志社。
“都谁去,咱们先定一下。”赵林来了之后就卸了叶尚志的权,直接开口道“总人数不要超过十个,人家也是好心提携咱们,去多了不合适。几十人吃饭也要不少钱,能帮他们省一点是一点。”
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跟他们谈其他的都不好使,说不定还会比叶尚志反应还要激烈。赵林这一提钱,屋里人顿时都不吭声了。
虽然嘴上骂着“钱是王八蛋。”可真碰上需要钱才能办的事,谁也硬气不起来。
“去的到叶尚志那里报名。”赵林对大家的反应很满意,他才不管这些热血青年难受不难受,不闹出乱子来就是胜利。
杂志社的几个人有学校发的工资领着,赵林的酒肉吃着,不代表他们不懂人间疾苦。诗人收入有限,没几个富裕的这种事儿还是懂的。想想给这里杂志社投稿的,连稿费都没有就知道了。
叶尚志看士气低落的不像话,赶紧说道“咱们自己带吃的过去,不会给他们添麻烦。”
这才凑够了十个人参加,比之前好多人都蠢蠢欲动强多了。
诗会就算想卖票也卖不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聚会地点连个围墙都没有,就在一幢破破烂烂没人要的楼里面。
赵林几个人到地方的时候,里面已经喝上了。
成桶的啤酒和整只的烧鸡让场面有点尴尬。一群大哥辈的正在那用花生米下两毛钱一斤的散酒,这几个学生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画面也太不协调了。
“欢迎,欢迎!”一个带眼镜的大叔起身打破尴尬道“你们应该就是京大诗社的人吧,真是年青有为!”
赵林本来就不想让自己的同学被他们影响太多,这才弄了一顿超规格的聚餐标准。这群傻孩子还以为赵林也是被人格感召才这么办,根本没想过他会包藏其他心思。
“各位前辈辛苦,我们是来学习的。所以带了一点儿吃的,就当是我们的学费了。”赵林笑呵呵地接话道。
叶尚志在偶像面前,腼腆的像个孩子,也不敢说话只是把带来的东西一样一样摆出来,和同学一起挨个敬酒。
酒肉下肚,气氛才重回热烈。
现场作诗那是开玩笑,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是神话,大家还是以朗读现有的诗作为主,偶尔一两个把自己的新作品拿出来就能掀起一阵小高潮了。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适合嘶吼的诗作一大把,适合低吟的也不在少数。
“冬天的废墟,缅怀着逝去的光芒。你靠着残存的阶梯,在生锈的栏杆上,调出一个个单调的声响。”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估计是看在这顿大餐的面子上,这群狂的没边儿的诗人对赵林一行人还算客气。言谈间也没损他们的杂志上的臭诗。
《今天》办了两年才出九期,赵林倒好俩月就出了四、五期出来,可想而知上面的内容质量有多差,现代诗都快写成顺口溜了,也怪不得叶尚志受到邀请会这么激动,能被偶像们认可,那真是天大的荣耀。
有夸的就有骂的,叶尚志度过前期办杂志的激动之后,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骂声。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要是把这些人拉进来,那杂志社的地位一下子就能拔高许多,再有人开口骂他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在这里混了大半夜,赵林基本放下心来,这些人的思想还没那么激进,理性还是有的。再说有学校的审查管着,不怕他们把自己的杂志搞乱掉。
赵林对他们手里的一些资料很感兴趣,主动提出帮他们保存,居然还得到了同意,让赵林大感意外。
六七十年代的文学资料散失的厉害,很多文人在那个时代的作品自己都找不到了,在这里居然还有备份,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惊喜。
褚振华那里正缺人,赵林三言两语就勾上了两个没工作没收入的,这种高级知识份子可不好找,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酒喝到一定程度,大家也就不再谈诗了,天南海北的瞎说,思想之自由把赵林听的直往下淌汗。还好几个学生给大家挨着敬酒,早早喝趴下了。
捞了一批绝版资料,还拐来两个高级排版工,赵林对这次的诗会非常满意。
叶尚志发的投稿邀请也都被接受,兴奋的白酒啤酒混着喝都没醉倒,只是嘴里的话已经不能句子了,谁也听不懂他说的话什么意思。
杂志社也在大家一致怂恿下,准备改名为《明天》,算是对《今天》杂志社的继承和发扬。赵林对这个倒没什么意见,原来那个名字太不响亮了,改一改也好。
赵林羡慕他们的理想主义,羡慕他们的狂放不羁,羡慕他们的没头没脑自由快乐。
不过在酒足饭饱,篝火点起来,舞会跳起来之后,混乱的场面让赵林十分庆幸自己没带女同学过来,不然非被这群家伙糟蹋了不可。
“仅我腐朽的一面,就足够你享用一生。”
打架做爱喝酒唱歌,他们就是欲望和才华的集合体,和他们比起来,赵林活的一点也不精彩。不过这种癫狂太过夸张,赵林宁愿自己的杂志被辱骂也不愿在癫狂中燃烧,变成一堆灰烬。
接触过了才知道,这些人用不着赵林的关怀,也不屑于被人关怀。能偷偷捞两个到手上帮忙做做排版就不错了,力挽狂澜拯救世界本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狂想。
诗歌就是没有旋律的摇滚,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赵林非常赞同。别的不说,它们对女生的非凡吸引力这一条就够年青人为之疯狂了。
不然赵林为什么还要搞支乐队,再披件诗人的外皮呢?崇高的理想和才华咱没有,跟着蹭点热度享受一下女生的崇拜,还是必要的。
第六十二章民间奇人()
诗会回来,杂志社立马就出了一期新刊,有主力军的加盟,投稿立马从全国各地飞来,把叶尚志乐的不行。只是杂志社影响力越大,赵林越不放心,当即立下三条规矩“不立山头,不拉帮结派,不谈政治。”
热血和才华不能浪费在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