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为侄女试戴头钗,看着镜中明艳的姑娘,不住地夸赞道:“喃喃的模样定是随了嫂嫂了。”
看着镜中的自己,李言蹊试图想象着娘亲的容貌,然而始终模糊,随即透过镜子看着身后的姑姑:“姑姑见过娘亲?”
李氏淡笑摇头:“你娘过门的时候,姑姑已经嫁入国公府了,未曾见过你娘。”
哥哥成亲时她刚刚生下知微,不便行动,等知微已经七岁懂事时,再听到的便是嫂嫂病重离世的消息,她回淮南祭拜嫂嫂,终于见到阔别已久的兄长,兄长虽无悲痛之色,但清俊的面容却染上了霜华,鬓发苍白,她几乎认不出,下人告知她,兄长的头发是嫂嫂去世那晚一夜变白的。
轻轻一叹,李氏似羡慕似惆怅:“姑姑虽然没见过你娘亲,但知道你娘亲定是个极讨人喜欢的女子,让你爹爹当年不惜翻墙头去瞧呢。”她的兄长早早丧妻,却再未续弦,除了看着喃喃,其他时候总是失神发呆,她那个嫂嫂定然讨人喜欢,否则怎会连兄长的心也一并带走了。
听到这话,李言蹊也想到了爹爹,在她还小时,爹爹总会醉醺醺的归来,因她床气极重,他总会伏在她床边,小心翼翼的握着她还胖胖的手,希翼不打扰到睡着的她。
但他还是扰醒了她,用他刻意压低却仍旧很大的声音在她耳边哭嚎:“婉娘啊,我们女儿五岁了,好看极了,胖手胖脚胖脑袋啊,婉娘啊,女儿就是没有脖子啊,但真的很像你啊,呜呜呜呜呜呜。”
那是她第一次从爹爹口中听到娘亲的名讳,因着那时她还小,回应她爹的不是属于贴心小棉袄的一个抱抱,而是不耐烦的一脚。
呃。
李言蹊突然涌起一丝愧疚,她似乎从来都没有尽到小棉袄的义务,在府中也从来都是横耍来着。
在姑姑院中用过饭,李言蹊如以往那般离开了院子。
走在回院的小路上,李言蹊眼眸有些湿润,那个即便她一脚踹去也会大笑着握着她的小脚亲吻的爹爹坏透了,将她宠坏了却早早离开,她再也不喜欢他了。
李言蹊这厢刚刚离开李氏的院子,那厢虞应朗便去问安。
此时,李氏正与嬷嬷挑选过些日探春宴上各院应穿的衣袍,见到儿子进来便笑着唤人:“知微快过来看看,喜欢哪个。”
心里装着事,虞应朗随意指了件黑纹锦袍,一侧侍奉的嬷嬷面色迟疑的看了眼自家夫人,然而李氏却不看那嬷嬷,上前拿过那袍子:“这件好,快试试。”
李氏上前为儿子换外袍,虞应朗却心思不在,看着满脸喜悦的娘亲,踌躇之下开了口:“娘,倘若我不娶表妹,表妹会如何?”
李氏忙活的手一顿,复又继续为儿子整理:“你若不想娶,娘自然要将喃喃送回去,这次唤喃喃过来,娘便是想看看你的意思。”
娘亲的话并没有让虞应朗松口气,反而心头沉闷,这些天娘亲对待表妹极好,他以为他若提出不娶表妹的话定会被呵斥,然而娘亲的这番话却出乎他的意料,闷声道:“娘不担心会伤害表妹吗?”
其实对于儿子娶侄女,李氏也拿不定主意,既不想辜负了兄长,又不甘儿子娶个对他仕途无用的女子,她儿子是那样优秀,倘若娶个门当户对的才是锦上添花。
她总劝着自己该知足些,可到了这个位置,看到了侯门中的繁华,还是有些不甘,人从来都是往上走的,水才是往下流的。
轻轻一叹,李氏拍打了两下儿子的衣袍:“你是我的儿子,何人都越不过你去,娘听你的。”
虞应朗沉默不语,试过了衣袍便从娘亲院中离开。
这国公府的人对待表妹似乎人人热情,但真正在乎她的却没有,他们一句轻飘飘的话,随时都可能葬送表妹的未来,可哪里又有人在意呢,表妹不过是一个无父无母并无依靠的女子,即便他当真退亲,她也只能独自咽下所有的委屈。
心头莫名酸楚,为那个曾被舅舅放在手心中呵护的人酸楚。
舅舅若是知道了昔日珍爱的宝贝任人欺负定会亲自上门打他吧。
想到常常护在表妹身后柔声唤着:“喃喃。”的舅舅,想到幼时总喜欢牵着他手的小姑娘,他忽然心头明朗了,因着表妹的笑,他不敢多瞧,因着旁人轻慢,他会心生怒意出言维护,心疼表妹的处境,想要对她好这些都是郑雨眠不曾给他的感受。
这是不是喜欢?
越想心越通畅。
他迷茫疑惑的心变得坚定,他想要娶表妹,他想要代替舅舅好好照顾她。
儿子走后,李氏没了摆弄衣袍的兴致,叹息的坐下,倘若儿子不想娶侄女,那她定是要好好弥补的,总不能亏了那孩子去,只是对不住哥哥了。
一侧的嬷嬷将刚刚二公子试穿的袍子重新叠整齐,有些不确定的上前:“夫人,这袍子原是给大爷定做的,倘若给了二爷还要去锦绣坊改改。”
李氏揉着头靠坐在软塌上,不耐的摆了摆手:“知微喜欢便拿去给他吧,到时候给大公子换件别的送去,不用拿出去改了,让府里的绣娘改吧。”
第42章()
购买未达到比例;此章为随即显示章节,补全订购可看最新章节。茂密的针叶林中阴风阵阵,四周的枯叶随风旋起,小径上的几人勒马停下;为首身着黑甲的男人眼眸倏然凌厉;下一刻四下随行的将士侍卫纷纷拔剑而起;踏马迎上从两侧林中跃出的黑衣刺客。
刺客虽多但无需马上端坐的男人动手;顷刻之间便已被随行的将士斩杀毙命。
处理了尸首,一人上前拜礼:“将军;又是死士。”
马上身着曜黑铠甲内衬枣红黑纹长袍的男人轻抬下颌;俊美绝伦的面容在光阴下若隐若现,波澜不惊的黑眸寂寞如夜;周身散着一如往常的森寒,薄唇微启:“赶路吧。”
这是今日第二拨死士;虽然将军没有多言;但跟在四下的将士却面色沉沉:“究竟是何人要害将军?”他们回京并非秘密;往日与将军有恩怨的都有可能下手;所以这话说了也寻不出个结果;只能回京再查。
一行人继续前行;不久便看到前去送信的高昭一策马归来。
高昭一快马折返,赶了一夜只想快些与将军汇合,看到高头大马上的将军;便迅速落马;上前跪拜:“末将不辱使命已将信送到老夫人手中。”
马上的虞应战轻轻颔首;见高昭一并未起身上马而是为难的站在原地,眉头不可察觉的一皱,“说。”
高昭一得令,骚了骚脑袋起身,“将军,末将本该快些回来,但在国公府听了些消息耽搁了些时候,末将觉得这事还是挺重要的,总该说与将军知晓。”
抬眼看了眼将军的神色,见他并无不悦便继续道:“国公夫人好似要为您相看妻室,似乎是本家的侄女,现已经住在府上了。”
四下的声音寂静一瞬,下一刻有几人压抑低笑,“前个儿我们还说国公府怎地一点都不着急,原是已经相看好了。”
“就是,咱们将军也该娶妻了,哪能总往战场跑呢,需得找个能伺候将军温柔贤惠的女子。”
众人打趣推搡,马蹄也跟着原地乱踏,那为首坐在黑马上的人始终未曾言语,墨眉却蹙了一蹙。
虞应战侧眸扫了众人一眼,率先打马奔驰离开,众人因那一眼轻瞥神色讪讪,见自家将军策马离开则互相捶了半晌才跟着驾马追赶。
打趣归打趣,但他们心中京中还没有哪个女子能配得上将军,更无人能左右将军的婚事,不说将军是皇上最宠爱的外甥,现在的将军单凭实力皇上也要给三分面子。
一路快马加鞭,比计划的早了一个时辰到了京中。因为有皇上特赦,一行人驾马直接进了宫中。
看到一年不见的外甥,议政殿中端坐在龙椅上的晋元帝面露喜色,一时激动的起身,大步上前:“这几年在外可好?”
虞应战做礼:“舅舅。”
眼睛温热,皇帝急忙将外甥扶起,捶打了两下外甥的肩:“倒是好样的。”
虞应战此次回京除了战胜受赏还是三年一次的回京述职,但晋元帝显然关心的不是外甥如何力挫敌军的勇猛而是这三年多的惦记,君臣之言便成了舅甥闲谈,殿内候着的其他朝臣无不闻声迎合,直到日头渐落,晋元帝才怅然若失的放人。
从议政殿出来,虞应战又恢复以往的凌然疏离,即便四下的朝臣想搭话一二也被这骇人的气势吓退了去。
众人之间一身着白玉夹青竹纹袍,腰携明珏玉,头戴青松冠的俊逸男子拜别了几个同僚,神色飞扬的折身的向虞应战走近:“知渊兄!”
虞应战回身,看到来人冥想片刻才颔首:“定海兄。”
薛定洲笑容凝固:“”知渊他脑子不好你要原谅他,不记得你很正常,虽然你们一起长大,虽然上个月你还随兄长去边关看过他
真是心口闷了一口血,薛定洲实在纳罕,这人脑子不好使咋还能摆出如此高贵的姿态呢?
做了一番心里建树,薛定洲深吸一口气:“兄长让我问你最近头还痛吗?”
英眉一皱,虞应战了然自己认错了人却并无尬色,见属下牵过马来,翻身上马,神色淡淡道:“药无用了。”话罢便利落而去。
看着那疾驶离去的人,薛定洲不由叹气,药无用了大概等于头还痛着吧,枉费兄长狂喜这次的药能抑制知渊头痛这么久。
因为早接到了信,知道虞应战要到皇上跟前说话须得些时候,所以虞国公府推迟了用膳的时辰,国公府上下三房皆坐在正堂,连带着刚刚住进国公府一日的李言蹊也随着府中各房的小姐等在堂中。
虽然有丫鬟仆从伺候,但到底受了颠簸之苦,一直紧绷的娇身子前一日还好,得了舒坦的休息懒劲就犯了,早上起的晚了便错过了向表哥献殷勤的时机,又被徐嬷嬷念了一个上午,李言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