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可真是风波诡谲,一点都让人放松不下来。
幼薇回到府里的时候,徐嬷嬷还没回来,她很想要从徐嬷嬷这里再听到些消息,可惜却未能如愿,归来的徐嬷嬷神色沉重,一副不想要多说话的模样。
“姑娘,这些天你在府里安心养伤吧,若是觉得无聊就去小厨房做点点心吃。”言下之意,最近这些天还是不要离开府里的好。
幼薇看着那似乎苍老了一点的人,怀着疑问应了下来。
只是她就算是不出门,却还是不断地有人前来探望。
“姑娘早前好端端的一点事都没有,没见到这些人邀请你出去玩,这会儿受伤了一个个来嘘寒问暖,好像姑娘你是她们的女儿姊妹似的,可真是虚伪。”翠珠对这些探病的贵女们做出了总结,脸上满是不屑。
“胡说什么,就算是想说那也给我憋着。”这些话是能乱说的吗?即便是在梧桐苑,那也得小心隔墙有耳。
翠珠不怎么害怕幼薇,可是对徐嬷嬷那是心怀畏惧,听到这话不由瑟缩了一下肩膀,低头不敢看徐嬷嬷神色。
“嬷嬷,翠珠只是最近迎来送往的累了些,您别跟她一般见识。”
徐嬷嬷何尝不知道,她最近也是烦恼的很。
班家的事情似乎又起了波澜,她不知道这次献王带着世子进京是不是要把当年卫皇后订的婚事给取消,若真是这样的话,只怕是京城里可就是一番风雨,到那时候李府能不能平安度过呢?
这个问题,徐嬷嬷也回答不来,现在的帝王不再是当初那个初登大宝的年轻帝王,他遥坐长春殿却还是能把朝政牢牢掌控在手中,只是兄弟阋于墙,一旦献王反对,一场风波那是不可避免的。
徐嬷嬷忧心,看着正在跟幼薇小声说话的翠珠,主仆两个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脸上的笑意很是开怀,让徐嬷嬷却是越发忧虑。
她退了出去,翠珠看了眼,也是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姑娘,徐嬷嬷最近是不是总这样?”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让人看着就是觉得她那身子都快被压垮了。
“大概是吧。”徐嬷嬷若是想要自己知道,那肯定会告诉自己,现在看来,她根本就不想要自己知道。
幼薇也只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等到时机合适的那一天,也许自己就会知道全部的真相。
翠珠觉得主子也跟之前不同了,原本是一心讨好夫人,后来不想着讨好夫人了,只关注自己吃什么,而这会儿呢,姑娘好像也是有了心事,她无意中就会看到姑娘低声叹息,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事。
只不过她只是一个小丫环,没办法帮姑娘出谋划策。
“姑娘,你说今年圣上的万寿节,咱们会进宫贺寿吗?”
这还真问住了幼薇,武定帝后宫空虚,内外命妇进宫又是去朝贺谁?总不能直接去面圣吧,只怕是这几十上百人的朝贺能把武定帝气得不想要办万寿节。
幼薇觉得应该不会有她什么事,哪怕是自己身份复杂了些,可她直觉,武定帝的万寿节跟自己是没关系的。
“宫里头规矩多,还不如在家老实呆着呢,咱们不用去。”
翠珠对这话半信半疑,用不用去可不是自个儿能说了算的吧?到最后,还不是得看宫里头的意思吗?
主仆正议论着,礼部衙门那里也是吵得不可开交,“由康王妃主持内外命妇朝拜,朱大人你可真敢想,你怎么不直接说让圣上传位给康王殿下好了?”
被折子甩了一脸的礼部侍郎身子瑟缩了一下,“先皇后驾崩后,圣上从未庆贺万寿节,可这内外命妇总是得进宫才是,而且藩王也纷纷回京,卑职这也是按照秋狝时候的规矩办事的。”
高阁老听到这话顿时笑了起来,“按照秋狝时的规矩办事,秋狝能跟万寿节相提并论?我看朱大人你可真是猪肉蒙了心,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重新去拟定一个章程,不然的话,咱们整个礼部都等着吃板子吧。”
朱侍郎听到这话有些无奈,“阁老,并非是卑职有意怠慢,只是您也知道,咱们素来都是按照祖宗家法行事,实在不行还能仿照旧例,可现在例子都没有,卑职只能出此下策。”
“哼。”高阁老冷笑一声,“你也知道那是下策,那就去想个上策出来,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别总是拿钱不干事,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回家种地去。”
朱侍郎没想到素来脾气温和的高阁老这会儿竟然是这般直接,更是接二连三地拿话来怼他,他一时间语塞,看着扬长离去的人,脸上带着几分无奈。
他被这朝贺之事折腾的头大,这会儿还真想挂印离去。
可正是帝王万寿节之际,真要是挂印离开,他怕不是要先被抄了家。
最近圣上喜怒不定,谁都瞧不出他的心思,自己还是小心应对好了。
高阁老直接离开了礼部衙门,他是礼部尚书入阁,在内阁之中地位不上不小,说不上话,平日里也基本上见不到帝王,可是帝王的万寿节绝对不能在他这一关出现问题。
熬一熬也许自己还有机会,可一旦出现了纰漏,他想要打翻身仗,可就难了。
“大人,咱们回府还是去”
“去吏部衙门,找李侍郎。”
高阁老略微思忖,还是打算去找自己的弟子好好说说,李朔最近颇受帝宠,御史台雪花似的参本飞来,一个个参李朔官商勾结,与宁波府阴家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可那些奏本都是被黄公公给带走了,而让御史台失望的是,李朔并没有得到任何处置,就好像他的事情根本不值得一提似的。
高阁老却是清楚的很,帝王是有心在袒护李朔。
可是这帝王的恩宠又能有几时呢?李朔现在在京城根基不稳,若是有朝一日没了帝王的庇护,往后他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伴君如伴虎,不外乎如是。
当然,这会儿徒弟蒙受君恩也是好的,起码高阁老还能去吏部衙门那里探探口风,看李朔能不能知道帝王的心思,这样的话,他也就不用再这么提心吊胆的了。
只不过让高阁老失望的是,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待在吏部衙门的人,这会儿并不在衙门里。
“李侍郎收到了请柬,所以今天便是早点离开了。”
高阁老听到这话心中一动,“那请柬是谁下的,你们可知道?”还在为找不到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第八十三章 狠心()
李朔是前往了驿站,宫里传来消息;献王一行已经到了京城;并没有进宫;而是住到了驿站之中。
而宫里传来消息的同时;献王身边的人来到了吏部衙门,请李朔过去。
京官与藩王之间有联系绝对不是什么好事,然而想起刚才黄公公说的那些话,李朔到底还是跟着这献王府的侍卫离开了吏部衙门。
去的是青云居,京城里名气不大不小的酒楼,有一道红烧狮子头做的极好。
献王与武定帝兄弟神容间有三两分相像,李朔看着端坐在那里的献王时;恍惚了一下竟是觉得自己回到了当年殿试时;他在朝堂上看到威严的帝王;哪怕是早就被徐嬷嬷提点,却还是有微微的紧张。
“李侍郎不必多礼,没想到一别多年;当年的李探花风采依旧。”
藩王特意请自己来着青云居;自然不是为了无关痛痒的夸赞自己这么几句。
“王爷谬赞,李朔愧不敢当。”
“没什么敢不敢当的,你是皇兄心腹,多年来镇守宁波府,谁不知道你是他的钱袋子;这天底下别人也就罢了;你确实是当得起的。”
他的身份;或者说他的升迁的确是被不少同僚议论,从探花郎到县丞再到县令,外放为官二十年,回到京城时成为了三品吏部侍郎,这样的升官速度说不上快,却也绝对不慢。
朝廷里有高阁老这个恩师,又是帝王的心腹大臣,谁都知道,李朔哪怕是没有入翰林院,将来却也少不得入了阁。
然而这也只是私底下的议论而已,起码当着李朔的面还没人会这么说。
献王还是第一个,他有这样的资本——帝王的同胞兄弟,这天下又有谁是他说不得的?
“李侍郎很好奇本王为什么叫你过来吧?”献王顿了顿,“朝臣不得与藩王有私,李侍郎怎么就敢赴本王的约?”
献王到底是皇室贵胄,哪怕是就藩靖州多年,说这话时却依旧气势沉沉。
李朔看着眼前这位藩王,“李朔此番前来,只是想要知道一件事,无关朝堂。”
“天子家事又怎么可能与朝堂无关?”献王笑了起来,“李侍郎可真是会开玩笑。”
李朔却是神色严肃,他看着脸上带着几分戏谑笑意的献王,“那王爷让人去掳走小女,也是玩笑嘛?”
献王脸色顿时一变,“李朔,你胡说八道什么!”
被厉声呵斥的人缓缓站起身来,朝着献王拱了拱手,“王爷,臣大胆了,只是臣实在想不到,除了王爷还会有谁会对小女下手。”他直直地看着坐在那里的藩王,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惧色,“臣不知道,是因为小女与二公子走得太近惹得王爷嫌弃,又或者是王爷为了维护灵思皇后的名声所以才对小女痛下杀手。”
“住嘴!”
献王忽然间站起身来,他意识到自己的愤怒,缓缓又是坐了下来,“这般诋毁皇室,看来李侍郎有我皇兄庇护,果然是无所畏惧。”
“李朔不敢,本是同根生,王爷又何必对小女这般狠毒,当年临阳长公主舍弃名声护她娘亲,后来圣上又是苦心安排,王爷为何单单容不下她?”
原本还只是猜测,李朔并不知道会是谁下的毒手,可是他锁定了几个人,而试探献王,也是他这次前来赴约的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