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宁进了屋子,蹭到王妃跟前,躬身请安,甜甜的说道:“外祖母早安。”
“哟!我的小宝贝儿,一大早的你跑哪儿去了?刚我还问丫头们呢,说香葛带着你下去了。”王妃见了泓宁,又喜笑颜开的把他抱在怀里,连身后丫头们给梳头都不顾了。
泓宁腆着脸看着王妃,说道:“外祖母,我娘亲今天还来么?”
“你娘亲有事儿呢,她那么忙,哪儿能天天来?今儿跟着外祖母,外祖母叫人给你做好吃的。”
“嗯,”泓宁点点头,有些失望的样子,说道:“好吧。”
周氏因见泓宁腻在王妃的腿上,丫头们梳头都不方便,所以劝道:“小少爷到这边儿来,等王妃梳好了头再跟你玩儿,好不好?”
“不好。”泓宁往王妃的怀里躲了躲.不理周氏。
周氏脸上有些下不来台,讪讪的笑了笑,说道:“这孩子,还真是会粘人呢。”
王妃呵呵的笑着捏着他的小胖脸蛋儿,说道:“你先到你舅母那里去,等我这里收拾好了咱们好吃早饭。”
泓宁乖乖的点头从王妃的腿上跳下来,又蹭到了洛紫董的身边。洛紫堇看到他母性心理泛滥,便拉着他到一边去,叫丫头们端了温水来亲手给他洗脸。
恰好洛紫堇低着头给泓宁卷衣袖的时候,泓宁抬眼看见她耳垂下面脖子处的一道红印,于是便伸出小手去轻轻地摸了摸,乖巧的问道:“舅母,疼么?”
洛紫堇先是没反应过来,便奇怪的问道:“什么?”
泓宁便押着脖子上前去,在那道红印处轻轻地吹了几口气,然后胖乎乎的小手又轻轻地摸了摸那里,叹道:“舅母,不疼了。”
洛紫堇不解,却听见旁边的丫头哧的一声笑了,于是啐道:“小爷不懂事,你们也跟着调皮?”
大丫头彩霞笑着拿了一把菱花小镜过来递给洛紫堇,示意她自己照一照看看。洛紫堇迟疑着接过镜子来一照,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便把镜子使劲的塞进彩霞的怀里,啐道:“有什么好笑的!”
。
泓宁也跟着说道:“就是,舅母都受伤了,你们还笑!”
那边王妃听见说话,便笑着问道:“怎么就受伤了?哪有主子受伤了,丫头们笑得道理?你们夫人也真是太仁慈了些。”
旁边早有嬷嬷悄声上前去在王妃耳边情声回明白了,王妃听了也哧的一声笑了。转过身来说道:“你这小机灵鬼儿,真真是咱们的开心果儿!”
一屋子的丫头婆子听了这话又笑着夸奖泓宁。
泓宁感觉自己似乎又出丑了,于是便忽闪着大眼睛把屋子里的人看了一遍,暗暗地想着,果然大户人家的丫头婆子们都不是好人,一个个儿多在这儿笑话小爷,哼!
王妃此时的心思却没在泓宁这里。她抬头来看着满脸通红的洛紫堇,嘴角上的笑意由之前的敷衍变得真实起来。心里暗暗地叹道,尽管这个儿媳妇有些不尽人意,但这一对冤家终于算是和好了,再过个一年半载的也生个娃娃,自己这颗心才算是放下了。
周氏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僵硬。王爷的大儿子赵玉臹虽然是庶出,但却在北疆建功立业,至今未成家。而这嫡出的世子爷整天游手好闲,招猫逗狗的不务正业,反而让太后赐了婚。原本以为太后随便赐个宫女进门,会让这个家里乱成一团。没想到过了那一阵子,一切又平静下来。如今他们小夫妻和好了,若是先一步生下孙子,这府里哪儿还有自己的活路?
王妃心里高兴,周氏心里不自在,这种事情在所难免。屋子里所有的奴才都心知肚明,大家都只是陪着说笑粉饰太平。洛紫堇被众人笑得满脸通红,却沉着性子拿了湿手巾给泓宁擦了小手,再情不自禁的想起昨夜的缠绵,便对这个小孩儿更加喜爱了几分。
近日来京城特别的繁华.不仅仅是因为春闱过后诸多新科进士进京面圣的缘故,而且还恰逢太后寿辰。各地封疆大吏均有孝敬送到京城,一些富豪商人也趁此机会把手中的稀世珍宝奉献出来,或卖给王公贵族,或转给宰相将军,不过都是为了博太后一笑罢了。
柳裴元选捧近日进京一来也是要打点太后寿辰所用的丝帛绸缎,二来也要趁杨博云一家进京给太后贺寿的机会把杨博云三女和柳明澈的婚事办了。如此,以后柳明澈在京为官,也有个家眷在身边照料,柳裴元也不用再挂念于他。
柳明澈虽然在兵部为官,但在柳家依然是庶子。柳裴元给他准备婚事的规格自然也是比着当时给柳皓波娶亲时一样。所谓门当户对,柳皓波一直以来都帮着父亲经商,所以娶了苏州丝绸世家的李小姐为妻。
而柳明澈走的是入仕之路,而且杨博云很久之前便有心把他的三女儿许给柳明澈,如今也正好是个时机。于是两家在江淅的时候便放了定,只等进京后再择个好日子把二人的婚事办了,正好也可以宴请一下两家在京城的世交故友。
太后寿宴这日,皇宫之内空前的热闹。后宫是各内命妇进宫朝贺,为太后拜寿,琼林苑里则是新科进士们齐聚一堂,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吟诗颂词,称颂皇上仁政孝化,感受皇上的隆盛恩泽。
这日,不仅仅是太后的寿宴,更是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及诸位进士及第的新贵们的盛宴。有著名诗人文天祥的《琼林宴》一诗为证,可见琼林宴之胜景。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而在这琼林宴上,卢峻熙纵然有心收敛,低调行事,无奈十七岁的探花郎本身就是古往今来科举史上的一大亮点,再加上皇上又喜欢他,身穿大红新袍,帽插新制宫花的卢峻熙一表人才风流倜傥,真真是赚足了新贵们艳羡的目光,把状元榜眼的风头再次压下去,成为琼林苑里的风光第一人。
因太后寿宴,皇上命诸人做诗词为太后祝寿。又把孔德昊,乔志云和卢峻熙三人叫到跟前,说道:“联知道你们三人的文采是这上百名进士中最好的。所以今儿你们三人可不许给联丢脸。若是压不倒下面那些人,联可不会饶了你们。”
三人都忙称是,下面的诸位新贵更是挖空心思,拨索辞藻典故,遣词造句,把自己看家的本事都要发挥出来。
毕竟都是文人墨客,不待多时大家都有了。
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一一把这些诗词收上来,放到皇上的面前。英宗皇帝微微一笑,对坐在下首的太傅王明举说道:“联在诗词上一向欠缺,还是请太傅代朕点评一下吧。”
王明举忙起身谢了英宗陛下的夸奖,又道了声:“老臣僭越。”方接过那一叠诗稿,分开来大致测览了一遍。之后又笑道:“陛下请恕臣护犊,老臣还是觉得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的诗词好。另外,还有两位新科进士的文采也很不错。老臣选出这五篇来,请皇上御览。”
英宗皇帝笑道:“太傅乃我朝第一大文豪,太傅说好,自然是好的。快拿来给朕瞧瞧。”
总管太监秦义又从王明举的手里接过那五篇诗稿送至英宗的面前。
英宗皇帝细细看时,脸上便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龙颜甚悦,下面诸人便如沐春风,一个个暗暗地欣喜。
皇帝看了第一篇时便笑道:“这位也是直隶省的才子了,这首七言律诗着实华丽的紧,朕最喜欢这两句:沧桑变幻人不老,福荫后辈永安康,人间天伦举国兴,只愿年年摆寿堂。太后抚育朕三十余载,历经两朝更替,也算是沧桑变幻了,如今她老人家五十五岁寿辰,能有今天这百名新科进士为她祝寿,也算是‘人间天伦举国兴’了。好,秦义,赏直隶省才子刘楷德琼酿
三杯,以示嘉奖。”
直隶省新科进士刘楷德忙上前来磕头领酒,谢恩。
皇上含笑命其回宴席归坐之后,又拿起第二篇,看了一遍,笑了笑,说道:“这一首也是极好的,秦义,赏河南省才子陈煜琼酿三杯,以示嘉奖。”
河南才子陈煜也上前来领酒,谢恩,之后归坐。
皇帝再看下面的诗稿时,乃是孔德昊的。此乃敦厚之人,读书人的天性带着一种耿直,拍马屁的话不怎么会说,但所作之诗词却不在前面二人之下。皇上赏了一方宝砚.盒新制的松烟墨,赐琼酿三杯。
再看下一首时,却是乔汉云的。乔汉云被皇上誉为活通史.自然要在这文史上做点功夫。一首七言律诗却列举了古来六名贞烈女子,从孟母说起,一直到当朝的太后,排律也是非常的气势,辞藻虽然不算华丽,但却透着浑厚之气。皇上甚喜,叹道:“到底是乔汉云哪,果然与众不同。秦义,赐玉如意一柄,琼酿三杯。”
乔汉云忙上前来磕头谢恩。后面宴席之中众人便纷纷议论,说着新科榜眼就是厉害,一首七言律诗写下来竟是如此荡气回肠。皇上的赏赐也与众不同,真是皇恩浩荡。
最后一首方是卢峻熙的。
皇上心知,这诗词的排列顺序是王明举依次排开的,如此看下去自然是越来越好。原本皇上以为在诗词方面怎么也是乔汉云最好,不想这次却让卢峻熙占了先。不过皇上本来就喜欢卢峻熙这个翩然少年,此时见王明举也把他放在最后,心想这首诗定然是极好的。
不料,皇上看了第一句,脸上的笑容便渐渐地淡了。众人都细细的察言观色,忍不住把心揪到了嗓子眼儿。
卢峻熙的诗也是一首七言律诗,辞藻并不华丽,也没有引经据典,却让皇上看完之后,长叹一口气,面色凄然,叹道:“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伟大。联今日不单单要给太后祝寿,更要替天下学子们竟天下母亲一杯酒口。”说着,英宗陛下便缓缓起身,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遥望远处,深深一拜后,说道:“来!你们都跟朕一起,敬你们远方的慈母一杯酒!”
此言一出,众人皆咽喉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