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东海自开国以来,所有的资源、财富都是向军队倾斜,但常备军至今仍只有不到十万。去除三万海军,两万五千镇戍军,剩下的野战兵就只有十个营总共三万七千人——分别是四个野战营,宣翼、虎翼各两个营,以及两个全火器化的近卫营——这么点兵力,莫说与宋辽金夏相比,就算是比起高丽、日本也逊色不少。

不过,一旦东海王下达动员令,转眼他便能拥有一支多达三十万人的大军。东海国中,有近四十万十六到四十五岁的壮丁,按照两丁抽一的极限动员比例,选出二十万人充入军中并非难事。而且这些签发的壮丁绝不是充数的农兵,若论起他们所受过的军事训练,就算是大宋的禁军,也只有聊聊几支能比得上。当他们在职业化的军官军士的指挥下,发挥出来的战斗力,绝对能算得上是天下有数的精兵。

现在东海军中。除近卫营之外地八支常备营现在都已达到满编。皆为四千人地大营。只要调出超编地军官军士。充实进预备役士兵。组建起两个副营之后。以一正带两副。便是八支各达万人、能执行战略作战任务地方面军——至于直属东海王家地近卫营。由于其中官兵都是从各支部队挑选有功将士充任。类似于轮训地教导队。并不会补充预备役士兵。

此次东海伐倭。赵瑜下达地是二级动员令。征发地预备役是在二十到三十五岁之间。人数仅有五万。所以给出战地七个正营所组建两支地副营都没有满编。不过单单这些副营。就已经在十天内把平安京周围地军事力量全数肃清。

听过指挥使每日惯例地训示。各都阵列便解散去洗漱和用餐。张大牛回到帐中。没有如往日那样卸下了盔甲武器。而是直接拿起铁皮饭盒和洗漱用具。依然是排着队出去解决个人内务——今天。他所属指挥地任务是出外巡视。甲冑和兵器都得随身。

在平安京外已经驻扎了半月。张大牛所在地指挥。每日都是惯例集合操演。然后按着轮值班表出外巡查。期间只有一次奉命攻打一间供奉着倭人神灵地寺庙。斩杀了不少巫婆神汉。

第一次杀人。张大牛并没有传说中地呕吐反胃地感觉。早前在台湾军训时。他多次见识过处决犯法奴工地场面。更有几次为了训练急救技术。被安排去参观了医学中解剖尸体。对于一点血腥。只是觉得心头有些不舒服。

不过当听说隔壁地几个指挥。还有去攻打佛家寺院。解决了不少僧侣尼姑地时候。他却着实念了许多次阿弥陀佛。虽然他并非虔信佛家。也并不在乎冒犯倭族地神灵。但杀戮佛门子弟。却是让他忍不住心惊肉跳。排在队中。依次拿过作为早餐地两块炊饼。张大牛只祈祷着今天地任务不是要杀和尚。

抬眼越过营盘,数里之外便是平安京的正南门罗城门。高耸的城头上是一座飞檐斗拱的敌楼,形制精美,但城门两侧却没连着城墙,只有一圈篱笆,外面抹了泥,大约有一人高。在平安京外围,除了十几座建得像模像样的城门,这圈篱笆墙就是日本都城仅有的一点防卫【注1】。

据说现在平安京中并没有多少军队,张大牛曾不经意听到营中的几个指挥使聚在一起吹嘘,都说只要大王下令,凭手上的五百人就能轻而易举攻进城中。敌情如此虚弱,张大牛想不通为何大王要把八万大军留在城外,而且是连续驻

个月之久,这根本就不符合他以前在军训时被教导过|的说法嘛!

‘到底还要等多久!?’张大牛在低头啃着炊饼时,仍在想着。

“到底还要等多久?”主帐中,朱聪皱眉问道。

“快了!”一个少年恭声回道,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但身上军牌上已经有了一颗银色的弯月,却是刚刚被调回中枢的丁涛,“倭王的勤王令发出有半个月之久。近畿各地已把军队召集完成,约有三万五千人,现在就在一百二十里外。关东一带也在开始征召士兵,大概半个月后就会沿东海道来攻。另外,从这里往西,被称为中国的地方,也有消息说当地倭人正在编组队伍。不过那里人口不多,地力贫瘠,应该召集不到多少兵力。但在日本东北,称为奥羽的地方,由于是对抗虾夷人的前线,驻扎有近万人。除此之外,九州岛的太宰府那里也能召集起两三万士兵,不过,有第二舰队和派驻在对马岛总兵站的驻军,他们恐怕不敢渡海上本岛。



“难道参谋部的战略是准备等倭人勤王军赶来平安京,好以逸待劳,乘势将其一举荡清?”朱聪又问道,这几天,他都在帐中忙着写在辽东半年多的述职报告,对于今次作战的计划却是懵然不知。

“不!”丁涛摇头,“我们的目的仅仅在等倭人把军队召集起来,方便我军把他们全歼罢了。虽然倭人军队的主力绝大多数是征发起来的农民,多是用的竹枪,身上的盔甲也是用竹片打造。但也有少部分是平氏和源氏的武士,其人多有武勇,是日本的中坚力量,要想征服倭国,就先得把他们连根拔起。”

“平氏?源氏?”“这两家都是下放臣籍的宗室。源氏是皇子下放后给予的赐姓,而平氏则是皇孙或血缘更远一点的宗室所得到的赐姓。”

“把宗室下放臣籍?这是什么意思?”朱聪捉摸不透,大宋可从没有这种做法。

“好了!好了!”赵瑜在一边不耐烦道,“没有必要知道那么清楚,管他是皇族还是贵族,很快就都是鬼族了。只要知道倭人的军队开始召集就够了。已经到了我们出动的时候了!”

“大王,要出兵了?”

“当然。我给了倭王五天的最后期限。明天就是最后一天,谅他们也交不出人来,只会想着拖延时间。不过我可不会再等了。”赵瑜冷笑道,用商人失踪作为开战理由的确很烂,但已经足够了。这个时代,所有战争都是为了利益,只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出兵,不得不找个借口罢了。

当初女真起兵叛辽,其中一条便是辽国收留了其部族逃人完颜阿疏。几次辽金和谈,女真人也有提出交还阿疏的条款。不过由于碍于上国的脸面,辽主天祚始终不肯把其交还。而完颜阿骨打便以此为借口,从混同江畔一直打到了西京大同府。而到了半年前,金人攻破西京,俘获了阿疏,却仅仅是打了他几杖便把他放了。有些金人不认识他,或问为谁,阿疏便说:“我,破辽鬼也。”

赵瑜与女真人一样,并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寻找借口上,随便挑出一条敷衍下面的士兵就行了。在军中高层,无人不知今次作战是即将来临的逐鹿天下的总演习。在出兵前,赵瑜也明确对军政两班说这是大战前的最后一次大考。

而到现在为止,所有人的表现都很不错。从动员令下达开始,东海国中的文官们检索名簿,安抚民众,同时安排奴工去帮助军属,为大军出动解决后顾之忧。参谋部也很出色,只用了十天,便把所有新增编制都安排妥当,八万大军渡海登陆、后勤运输——虽然只是沿着琉球群岛稳步北上——也始终按照计划中顺利进行。

如果让赵瑜来打分,此前的表现绝对是及格了。剩下来他要做得,就是另外一个任务——将日本灭族!

“日本国中,除了公卿王侯,下面庶民都没有姓氏。而即无姓氏,便不知其先祖由来,只如无知禽兽,其人不足虑。只要把识字知礼的上层都清理掉,倭国也就亡了。”丁涛心平气和的说着今次的计划,朱聪听得却汗流浃背——这些年他一直看着赵瑜仁心爱民,都忘了他当初是如何的心狠手辣。

赵瑜接下去解释道:“无意义的杀戮非我所喜,但让全军见一见血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南洋已定,三佛齐覆亡、真腊也在芶延残喘,能动手的也只剩日本和高丽了。不过高丽紧邻女真,消息容易散布,太狠辣的手段也不适合使出来。不比日本,孤悬海外,又多年不知兵事,是再好不过的目标。”

“东海既要崛起,脚下的路少不了用尸山血海来铺垫,交趾如是,辽南如是,南洋如是,当然,今天的日本也如是。就让倭人成为我们的踏脚石罢,接下去的路需要他们的尸体来修建!”

注1:由于日本偏处海外,几乎没有外敌侵扰。所以历代京城,包括平安京都没有城墙。不过因为模仿长安筑城,所以城门却是完备。这种城池,仅仅是建着好看,并没有实用价值。

第三章 灭国上

宋宣和四年十月十九,甲戌。【西元1122年11月19日

北陆道。

为日本五畿七道之一,是其国中北部的行政区划。同时也是日本本岛北海岸,贯通若狭、越前诸国的交通要道的名称。

泰西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而在大宋,以汴京为中心,延伸出来的水陆要道也不计其数。放到日本,也同样如此。除去以南海道为名的四国岛,西海道的九州岛,本岛之上,以平安京为**,修筑起四条官道贯通本岛的东西两面。分别是向西去的山**和山阳道,向东延伸的北陆道和东海道。至于从湖边的近江国,一直把整个东北地区一起囊括进来的东山道,虽然没有大路连接京城,但穿梭在群山中小路也为数不少【注1】。

而这些倭国历代政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造的道路,却恰恰给东海军的四面出击,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张大牛沉默的走在队列中,双脚机械的在北陆道的黄土路面上交错前行。在他的前后左右,一个不满编的指挥,总共三百五十名官兵,都默不作声的紧跟在高高飘扬的军旗之后。身上披着的鱼皮轻甲,挂在腰间的夹钢佩刀,以及背上的双肩油布背包,都是东海军制式配备。虽然他们只是副营,但所有的配备都不比正营差到哪里去,不过同样的,他们身上的负重也绝不比正营的士兵少上一两半钱。

不比正营经过常年累月严格训练的精兵,能背负着近六十斤的兵器装备,在一天之内跋涉四十里后连续投入战斗。像张大牛这样的预备役,在经历了连续四天的行军作战,除了麻木的听从命令,再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