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晨见到邹老爷子彻底的改变了,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厌恶他。虽然有事还是不和他商量,不过到底还是能和平相处了。
八月的螃蟹又为邹家创了一笔收入。等到宛丘张记酒馆张管事将螃蟹全部拉走后算了一下帐,这些螃蟹总共一千二百只左右,赚了一百八十贯左右,除去金小乙的工钱还有螃蟹吃的饲料什么的,纯收入也在一百贯以上。
邹家老老小小坐在东院里看着这象小山一般高的一百八十贯,乐的个个后牙槽都是酸的。
“祖父,二伯,阿爹,咱家得添头驴,这天天磨豆腐怪累人的。”邹晨站在铜钱小山旁说道。
“买!”邹正达眼放金光。
“得再买头牛!”
“买!”邹正业双眼全是小星星。
“要是有闲田,还得买田呢。”
“买!”邹老爷子一听要买田,立刻答应。
“买个大活人!”邹晨揶揄道。
“买!”
“瞎说啥呢?”柳氏和黄丽娘白了邹晨一眼。
邹晨听了这话笑嘻嘻的倒在黄丽娘的怀里。
“买驴的钱,我和姐出一半。”邹晨又说道。
邹正达连忙说道:“哪能让你们出钱,家里又不是没有钱。”
“家里的钱那是家里的,说好这豆腐坊有我和姐一半利润呢,我和姐还出得起。”邹晨笑道。
“哟,我倒忘了,如今咱家这两个小娘子都是小富婆了啊。”黄丽娘打趣道。
美娘听了这话,笑道:“对,我们出一半,既然有我们一半的生意,买驴理应我们也出一半。”
邹正业看着这小山般的铜钱用力咬了一下牙,感觉到了一丝咸味,扭头问邹晨道:“小晨儿,这钱,咱咋花?”
邹晨考虑了一下,“第一,咱先留下一笔钱做活便钱,家里有了啥事可以及时把钱给留出来;第二,若是村子里有往外卖地的咱就买地,若是柳林集有往外卖的咱也得买;第三,把咱家院门口那块地给买回来盖上宅子,做一个杂货铺。暂时只想到这三条,你们可以补充一下。”
邹老爷子不解的问道:“这杂货铺要来做甚?这稻田活物我看可是能挣不老少钱呢,何必再费那个心?”
邹晨笑道:“祖父,此言差矣!稻田活物,明年起便不值几个钱了。官家说要大面积的在全国推广,这一推广,肯定养的人多,养的多自然便不值钱。咱家明年的钱怕是还得从林蛙身上下工夫呢!”
“这林蛙若是养好,日进斗金不成问题。这可是仅次于燕窝的大补之物呢!燕窝是天然生成的,需要采燕人爬到深山峭壁之上用命去采。而雪蛤油则是可以人工炼出来。咱们只需要将这门手艺的秘密保护好不让其外传,年年都可以为家里带来收入。更何况,咱家免了十年的瑶役和赋税,若是不用来做生意实在是太可惜了。”
邹老爷子听了这番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而且以后来咱庄子里会有人来进货,也会有人来游玩,甚至会远路而来学习的,若是咱家弄一个杂货铺再加一个小茶棚,每天招待一些南北客商,不说赚的多,也能赚一个养家糊口的钱。纵是咱家不开这个铺子。也会有别人来开,别人来开不如咱们来开。”
“只是这铺子若是盖好,咱家里无人看着啊?”邹正达紧锁眉头。
“人选我都想好了。就是马太婆家的重孙女,邹萍。你们看怎么样?”邹晨说道。
家里人听到邹萍的名字,都认可的点下头,这个小妮子性子沉稳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来跟着邹晨来学盘帐,倒也学会了不少。
邹老爷子终究是不放心。他开口道:“我看这样吧,平时老二家和老三家的无事之时,在铺子里看着,若是有事再离开,银钱方面不让她管,只让她收钱既可。”
邹晨从身后拿出一个帐薄。念道:“今年陈知州来之时吃的那道羊肉瓠茄我后来打听了一下,居然在宛丘能卖到二三十贯一对呢。我和姐便托了人带着我们跑到宛丘把菜地里的瓠和茄子全部给卖了,前后一共卖了十对。卖了一百来贯。大青菜、菠菜、莴笋、胡瓜(黄瓜)、荆芥、丝瓜等青菜,我们这一个春夏一共是卖了十二贯。”
家里人听到这个帐都惊呆了,种菜也能赚这么多?门口不就是几分地吗?怎么就赚了一百多贯?
邹晨得意地看着家里人笑笑,“我和姐商量了一下,准备向家里购买两亩菜地。咱家里的菜地是一亩600文是吧,我准备明年种半亩的瓠茄。剩下一亩半种上秣和各类青菜。对了,我还顺便打听了一下,秣秸亩产能够达到三石左右,可是不知为何,咱们这里居然没有几家愿意种。”
“小晨儿?”邹正达搓着手嘿嘿直笑,“你看你二伯也种了几亩菜地,你给瞅瞅能卖几个钱?”
邹晨把头一扬,“二伯,这都得怪你。当初我和你说过,让你随着我们一起种地,你偏不听,种些萝卜白菘,小葱生姜啥的,这家家户户都有的青菜谁会来买?”
二郎这时也凑上来谄媚地说道:“小妹,那块地,你二哥我也下了几锄头力气呢,你看,嘿嘿……”
旁边四郎五郎和六郎头点的如同小鸡啄米,纷纷示意自己也是下过力气的。
“你们是愿意把钱放在我这里吃利息呢,还是把钱给你们?”邹晨问道。
六郎立刻说道:“要钱!”旁边兄弟几个纷纷伸手掐他,二郎瞪了他一眼,“往常都说你比五郎聪明,怎么临到事儿这么笨?要啥钱?自然要把钱存着放利息啊!”
听了这话,兄弟几个纷纷点头。
邹晨又拿出一个新的帐薄,在上面添上几笔,然后念道:“今有二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愿意一人放五贯在我这里做为本金,待到一年之后连本带利一起归还。你们觉得怎么样?”
“极好!极好!”兄弟几个又是一阵点头。
“那个小晨儿啊,我和你娘手里也有几个活便钱,不如我们也放进去吧?”柳氏趁势说道。
“成啊!二婶娘,您和我娘放多少呢?”
“一人十贯吧!”黄丽娘就说道。
“成!”邹晨便又添了几笔,“只是菜地你们须得下力气去种,若是不仔细种菜,我会扣钱哦!”
几个人听了之后齐齐点头,连说应该的。
邹正达和邹正业见状也连忙往前凑,被柳氏给制止,她挑眉道:“我们娘几个挣点脂粉钱和书本钱,你们大老爷们跟着瞎掺合做甚?你们养你们的活物,我们种我们的菜,咱们两不耽误。”
黄丽娘抿嘴笑道:“正是!两不耽误。”一席话说得他们哑口无言,只得息了跟着邹晨种菜的心思。
邹老爷子坐一旁看着儿孙们说说笑笑,热闹的盘帐对帐,含笑颌首,这才是兴家之兆啊。
PS:
从明天的章节开始便是每天码的了,有时可能会隔几天我上来修一下,如果有觉得前后对不上的,可以从明天的章节重新看一下。因为没有存稿,全部是当天码当天放出,来不及修稿了,我的习惯性又是放几天才修文,因为几天后会有新的想法出来。
正文 第九十二章 至和元年夏记事
这两年,邹家所有的亲戚都跟着一起发了家,象柳氏的娘家,原来只是四等户,当初穷的嫁女儿只能拿出十亩地来,嫁妆全是溜金的,这还是厚嫁呢。可是现在豆腐坊开了两个,稻田里也养起了活物,每年只需要将活物交给姑爷就只等着数钱吧。
邹家的小姑娘邹青华,现如今手中也有一个豆腐坊,每日和丁启起早贪黑的打些豆腐和凉粉去卖,一年下来也挣了百来贯,又养了两亩的活物,现如今家中正准备盖火烧砖宅子呢。
黄家是受益最大的,黄里正如愿以偿的辞职了,在家做起了田舍翁,黄家坪的户长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了新的黄里正。黄里正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叫做‘文林郎
’官位从九品下,没有俸禄,也没有品阶,只是拥有了可以直入县衙府衙不须通报的权利。
他的称号是黄天青在帝前为他求来的,黄天青在皇佑五年秋闱之时中了举人,至和元年正月参加殿试,圣人早就对他耳熟能详,见到真人如何不仔细观看。又见他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殿试之时侃侃而谈竟是面无难色,引得圣人赞叹不已,又得知他乃先贤张咏之孙婿,更是高看了他一眼,当场点了他三甲榜眼。
琼苑赐宴之时,官家突然想起自家还欠他一个赏赐,便问他想要何物。黄天青沉吟了一会禀道,想要为家父求一个散官名号。言道家父望子登科已盼了数十年,如今自己如愿以偿,只求官家能将赏赐让给父亲。官家一听高兴啊,这天子门生没白收啊!孝顺,而且还知道感恩,当即赐给了黄里正文林郎之职。
至和元年春季,邹家庄和黄家坪还有柳林集的人纷纷随着邹家一起在稻田养活物。一家一户交了一贯钱的学习费之后。邹正达、邹正业和金小乙三个人分别赶赴三个地方,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统一教授养活物技术。
金小乙由于得了这个教授之职,对邹家感激涕零,恨不得把心都掏给邹家去。自己一个区区贱籍渔民,连五等户都算不上,往常别人看到自己只是称呼一声‘兀那汉子’或是‘那打渔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金教习。村中的人见到自己纷纷侧身避让,给足了面子,如何不让他感激呢?邹家又在去年八月给他涨了工钱。由750文一个月涨到了五贯,并言明若是做到五十五岁,以后邹家为他养老一直到死都可以领工钱。现如今。他已经在邹家庄买了一处空宅,将浑家和孩子们都接了过来,在邹家庄安家落户了。
他的浑家,无事之时便会去邹家帮忙看家,做些粗重的活计。邹家也不亏待她,每月总会付她几百文的辛苦费,逢年过节的还有红包可拿。小闺女天天跟在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