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巢城那两对鹅各在池中浮到一起了没有?”小华道:“那是一定的,早晚就会看到喜报了,急什么?”小燕笑道:“真的这么快?那孔、朱和二王真的这么快就和我俩一个样了。”说着不觉就红了脸。小华又笑道:“我还相信,那孔哥和大王皆比我俩早同房哩!”小燕啐道:“你这呆鹅,越说越不中听了!”这一次逗笑,可是自他俩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哩。两个心情倍觉轻松,便商量晚上去南京新街口观春节夜市,小燕道:“就在同庆楼吃一次煮饺。”小华道:“最好。我们好长时间未逛过商场了,也未喝过酒了,今晚也得开个戒吧!”当他俩回到南大时,已经九时了,校园里静悄悄的,就见一个人独自在那里打太极拳哩。两个人进前一看,原来是匡教授。两个人连忙恭恭敬敬地喊:“匡教授春节好!”老教授见是小华、小燕,便收住拳脚笑道:“原来是男状元、女榜眼啊,我正想找你们呢!刚才到男萍寝室,见灯关着,只得在校园散散步,又想舒展舒展手脚,便打打太极拳了。你们知道吗?我平生独衷太极拳啊。当年我到英国留学,后来在日本、瑞士讲学,都坚持早晚打一两套,回国后余兴未泯,每日早晨也要打他几个回合,因此,我的身子骨如今才不见出什么大毛病哩!”两个人就道:“教授身体这样好,原来是太极拳的功劳。”“不错,”匡教授又道,“我看你们年青人也得学学我的样子,打打太极拳,不但舒筋活脉,健身强体,而且可以保持有旺盛精力,去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工作任务。”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小华就问:“教授这么晚来找我们,有什么任务要我们去完成吗?”匡教授笑道:“新春大似年的,有什么任务?我特来邀请你俩:明天中午到我那里吃饭,见见我那孙儿和孙儿媳,他们可早就闻你们名了。”两个人一惊,小燕道:“听说您老孙儿、孙儿媳任巴黎大学教授,怎么知道学生们呢?”匡教授道:“这没什么奇怪的。别忘了:是你们的文章开始引起世界关注了。不说了,不说了,我现在就教你们几招,跟着练练看。”说着他就摆开架式,又边讲边舞了几个招式:“对对,就这么打。”小华、小燕当然很快就掌握了太极拳最基本的二十四式要领了。匡教授十分高兴:“看来你们一学就会了。不过今后要坚持打,尤其在精神感到疲累时,更要打上一两式,才好哩!以后我再找时间教会你们四十八式、八十二式。”临分别时,匡教授道:“可别忘了:明天中午一定到我家。”小华、小燕只得应道:“一定去,一定去。”
第二十一章
伏天火烧火燎,晴时曝热,雨天雷电。南京这地方,夏天是闻名可数的火炉。转眼离暑假只有一周多点时日。小华、小燕商量好了:放假的头一周至十天,就双双回乡探母。他们原想从水路过芜湖,顺便看看方义兰,然后转道芝城(即无城)。后来一想,还是过巢县吧,也好看看那里的同事们、朋友们、同学们,大半年未见了,怪想念的。前次虽接到报喜信,那是吴琼、王英和马芳宜三人写来的,说是任务完成了,两对呆鹅都分别浮到一起了,而且小孔和大王定在中秋节完婚哩。小朱和小王大约要推到明年五月入洞房。但是,哥儿们、姐妹们毕竟分别这么长时间,能一起聚聚多好呢?于是他俩就定下了路线:南京——和县——巢县——无为,在巢县歇两晚,既看望《巢州日报》、广播站的领导和同事,又和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聚聚聊聊,开开心。并给黎则生写了信。
这是小暑节后的第五天7月12日星期三,天气特别热,室外气温三十五摄氏度哩。文精特班的期末笔试也就在这高温中结束了最后一科——文史学纲要。小华、小燕仅花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答题,正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就听见传达室一位值班老大姐喊道:“华男萍、燕秋颖同学,邓教授要你们下了课堂就到她家去一趟哩。”两个人只道有什么重要任务要下达,便急急忙忙奔到邓教授居楼,脸上、身上都渗着汗。一敲门,只听里边邓教授用英语道:“门未插,进来吧!”两个人进门又关门,只见邓教授又用英语道:“快,快!先用毛巾擦干汗,然后坐下来开微扇吹风,凉快、凉快。”小华、小燕两人照办了。歇了一气,小燕也用英语问:“老教授招我们有重要任务?”邓仍用英语道:“傻孩子,后天放假了,还有任务吗?我是要你俩来避避暑,聊聊天,我这里可凉熨多了啊!”小华也用英语道:“谢谢老教授关爱学生。”以下对话当然全都是用英语完成的:“你俩可是我的孙儿、孙女呢,我能不格外关爱?”两个人都愣着,不敢说话。“怎么?不愿做我的孙儿、孙女?”小燕道:“这太……”小华抢道:“这恐怕太高攀了。”“不高攀,是正合适哩!我今年七十了,是教文学的;我的孙女、孙女婿也都在伦敦教文学,都已三十了,一个在剑桥、一个在牛津;你俩是学文学的。可见都和文学打交道,岂不是正相宜?相宜就不存在高攀、低攀了。况你二人前途无量哩!”两个人还是发愣,不敢多言。邓教授笑道:“想必你们有难言之语。不过我是想要你俩做我的干孙儿、干孙女啊,虽比不上亲的,却也是亲哩。你俩就呼我‘奶奶’、‘干奶奶’或‘祖母’、‘干祖母’都行。”小华、小燕听这么说,就忙站起来,走到邓教授前跪下叩了头:“孙儿、孙女给奶奶叩头了!”喜得邓教授大声畅笑:“啊嗬嗬嗬嗬!快起来,快起来!”待小华、小燕重新坐下后:“我已给你俩各准备一份礼物了。”说着就进卧室打开保险柜,拿出两个特别的小本本,出来送给小华、小燕:“这是英、法两国讲学通用居留证,你俩日后自会用得着的。我当年在伦敦、巴黎讲学期间受到优待,回国时,两国最高教育机构特地各赠给我这份谢礼,欢迎我再去讲学,或推荐其他学者去讲学。你俩看清了?这一份上边印着我的英文名字‘邓光瑗教授’,下边印着被推荐学者(当然由我填写英文名字了),这是英国赠我的;这一份上边印着我的法文名字‘邓光瑗教授’,下边印着推荐学者(当然由我填写法文名字了),这是法国赠我的。我已分别填好英文华男萍和法文燕颖颖了,反正在两国通用哩,不用担心会分开。明白了?”小燕就问:“奶奶,您以前怎么不将这贵重礼物送给亲孙女和孙女婿呢?”“问的好。我那孙女是在英国留学后永久任教的,现在已入英国籍了;孙女婿是英国人。他俩要这居留证干什么呢?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于是两个人都站起来道:“谢奶奶厚赠。”邓教授又道:“如果你俩想到香港讲学就更容易了,我有个英国学生叫艾斯查,现在香港大学身居要职,只要对他说是我介绍的,就必被重用……”
不觉天色已暗,客厅里的银光灯也就亮起来了。邓教授就笑嗬嗬对在厨间忙着的中年保姆道(这时用汉语说了):“丁嫂,今晚我和孙儿、孙女共餐,你炒两个可口的菜,熬点冬瓜火腿汤,再到教师餐厅搞几个合味菜,带一瓶红酒。”那丁嫂答应一声照办了。这里三人又用英语聊天了。不禁意中,小燕说了一句:“奶奶,您的性格倒象一个人哩!”“谁?”“我宋妈的母亲,也就是我的祖母……”“姓甚名谁?”“宋涛洁。”“哎哟哟,你原来是宋涛洁的孙女!不错我们性情是相似。她比我长两岁,当年我们在上海还一起提倡女权,一起搞教育救国、实业兴国。可惜我后来就单一从事教育了,没有她实力大、名声振啊!谁知她就早走了呢?真可惜啊!”“原来您和我奶奶志同道合。”小华也不禁意地说了一句。“岂止志同道合!我后来在英法讲学时还经常念叨她,可惜失去联系了。直到上海《大公报》刊登她去世的消息,又发表了周恩来、邓颖超的唁电,我才知道。那时我已在南大任教好几年了。我也就连忙发去一付挽联,深切悼念她。这副联后来也刊在《大公报》上:‘克己毕生,勤培志士兴家国;利人一世,尽献诚心造福民。’我知道她的墓不在上海,在哪里呢?”小燕道:“明天我给奶奶送两份报纸来,您就知道了。”“我猜想你俩不是宋依珠的亲生儿女。”小华道:“我俩是她的一对干儿女,不过现在已胜似亲生儿女了。”“哈哈哈!那宋依珠能认准了你俩,一是她的不凡慧眼,二也是你俩的不凡才智啊!好,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终于又分在一群之中了。难道真有天意?”邓教授欢喜不迭,情不自禁地唠唠叨叨起来。说着,菜已备齐,三个人就坐上桌了。“哎,丁嫂,你也坐吧!一家人不分彼此嘛。”邓教授用汉语招呼丁嫂。
晚餐后,小华、小燕告别了邓教授,悠步往寝室走,不约而同地想:“春节期间到匡教授家吃饭,也被他认作了干孙儿、干孙女,还与他从法国归来探亲的孙儿、孙儿媳结成了干兄弟、干姐妹。这次又被邓教授收作了孙儿、孙女,怎么这样巧合?这真是我俩的造化啊!”想到这里,都不禁笑起来了。两个人当然都猜中对方心事,也不愿明言。只是都心情十分看好。不过两个人也觉累了,需要早早休息了,于是就相别各向自己寝室走去了。深夜,一场雷暴大雨袭击南京城,流水堵塞,车辆不兴,到处是积水如湖。还好是在夜晚,人车稀少,要是在白天,可能会人灾不断哩。这场雨一直下到天明,时骤时狂,骤时雨倾盆,狂时风卷树。气温随着雨势也激降了三四度。小华、小燕可能连日天热难入眠,这夜正好在落雨时就睡沉了,一直睡到早餐以后,还觉睡意沉沉,不愿起床。后来小燕就被傅娇吵醒了:“哎呀,校园里积了好深水呀,能划船了啊!”小燕答:“你糊诌了,水从哪里来的?”“不骗你,不信你来瞧!你恐怕睡糊涂了吧?昨夜又是风、又是雨、又是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