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所有的灾民都到并州去。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并州的灾民会越来越多。按照每月大约涌入十万灾民来计算,到今年年底并州人口可能突破四百万。假如今年还有灾害,或看青徐兖等地的灾民渡河北上,他们在冀州杨大人的号召和帮助下,将会蜂拥而入并州,并州将因此成为大汉国最大的流民聚集地,而北疆的形势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危急。”李弘激动地挥手说道,“并州不堪重负,随时都有暴乱的可能。为了化解这个危机,如今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打仗,不停地打仗。”
“打仗可以夺取土地,可以损耗人口,可以掳掠财富,可以让大汉国以最少的代价安置灾民,稳定北疆,甚至可以平息因为流民过多而造成的连续叛乱,可以彻底铲除这些叛乱的根源。这是大汉国化多少钱都无法做到的事。”
“目前并州几处可以屯田的地方都已经人满为患,太原、上党、西河的黄河两岸,雁门郡的平城,唯独还剩下河南之地。河南之地现在是匈奴人的领地,为了把这块地方夺回来安置灾民屯田,我们就要尽快出塞作战。”
“出塞作战不仅仅是收复边郡,还要诛杀大批的胡人,更要让长城以外的水草丰茂之地都成为我大汉子民的牧场,以便尽可能安置越来越多的人口。但塞外的四个边郡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土地和疆域,我们要打到阴山以北去,我们要趁着鲜卑内乱,拓跋锋实力巨损的时候,占据北部鲜卑的所有疆域。”
“夺取了阴山以北的疆域后,鲜卑人就被我们赶到了大草原深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匈奴人迁到阴山南北,河南一带就可以屯田,而西凉北地郡也因为胡人的远去从此将免遭侵袭,北地郡的黄河两岸就可以屯田。灵州一带在武皇帝时期曾经有八十万人屯田,那可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臣恳请陛下,立即下旨命令北疆诸军出塞作战,收复边郡,远征大草原,为大汉国再拓疆土。”
天子和大臣们骇然心惊。征北大将军还要远征阴山以北?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五节
李弘说完之后,朝堂上一片静穆,无人说话。
天子笑道:“看样子,爱卿不把朕的万金堂折腾个精光是誓不罢休了。”
李弘躬身奏道:“陛下,北疆流民成灾,要想妥善安置,只有把他们迁到西凉的北地郡和并州的河南一带屯田,舍此以外别无他徒。而要想在这两地屯田,那务必就要把匈奴人迁到阴山南北和把鲜卑人赶进大草原深处。因此,远征阴山以北占据北部鲜卑的大片疆域应该是这次出塞作战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收复边郡。臣恳请陛下……”
“朕知道爱卿说得都是实情。”天子挥手打断李弘的奏禀,郑重说道,“大军如果要远征阴山以北,首先就要收复边郡,其次要看爱卿何时收复边郡。爱卿如果能在八月之前收复边郡,那远征阴山以北还有可能,但如果收复边郡的战事拖延到九月或者十月结束,那么今年远征阴山以北就没有可能了。所以,依朕看,爱卿还是先把边郡拿下来吧,至于是否远征阴山以北,容后再议。”
李弘闻言大喜,急忙追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同意臣率军远征阴山以北了?”
天子摇摇头,指着李弘笑道:“爱卿这么有把握在八月结束收复边郡的战事?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只要陛下同意臣远征大草原,臣将不惜一切代价在八月结束边郡战事。”李弘信心十足地说道,“臣恳请陛下下旨再议远征之事,尽早定下北疆大战的完整策略,以免将来延误战机。”
天子盯着他好半天,然后又看看三公大臣。
太尉马日磾奏道:“大将军的考虑非常有道理。为了妥善安置灾民,解决北疆日益严重的危机,远征大草原还是必要的。朝廷如果等到大将军八月收复边郡之后再议远征之事,时间上肯定要耽误。所以臣同意大将军的提议,还是趁着大将军在朝的时候尽早把完整的北疆之策定下来为好。”
司徒丁宫跟着出奏,他也极力主张早定北疆策略,“大将军即使今年不能远征,明年还是要率军翻越阴山北上,所以及早定策非常必要,可以为明年的远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天子考虑了一下,然后对李弘说道:“那就依爱卿所奏吧。爱卿和尚书台的诸位大人们及早定策,不要耽误了出塞攻击的时间。”
李弘没有想到事情这样顺利,他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激动地问道:“陛下同意大军四月中出塞?”
“爱卿现在为北疆数百万灾民所困,既要收复边郡,又要开拓疆土,朕怎能不体谅你的难处。”天子笑道,“只是北疆的连番大战定要掏空朕的万金堂,朕很心痛啊。”
众臣齐齐跪下,高呼万岁。
李弘带着小雨在黄昏时分告辞天子和太后,出宫回驿馆。太后非常喜欢小雨,赏赐了许多衣饰绢帛。李弘离开不久,太后问天子,现在征北大将军回京了,皇统的事何时解决?天子说,不着急,等征北大将军离京以后再说。
太后诧异地问道:“皇帝把征北大将军从北疆征召回京,难道不是为了皇统的事?”
天子笑道:“当然是为了皇统的事。朕要借着确立皇统的机会把许多棘手问题一次解决掉。比如大将军何进、皇后,还有那些母后非常仇恨的中官,还有朝堂上那批居心叵测的士人,朕要把他们全部解决掉,免得将来给小董侯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但征北大将军是个更大的麻烦,母后难道没有看出来?”
“如果让征北大将军率军南下以武力解决何进,朕就没有把握控制洛阳的局势。李弘仇恨中官,假如他和京城的士人串通一气谋诛中官,朕将如何应对?李弘的铁骑都是蛮胡,步卒都是蚁贼,没有人会听朕的。那时李弘手握重兵在洛阳可以为所欲为,连朕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你想朕如何控制局势?这天下除了母后朕能相信谁?”
“既然皇帝不信任征北大桂军,那皇帝把他征召回京干什么?”
“朕叫征北大将军回京,就和朕放言废除皇后一样,目的都是为了逼反何进。”天子耐心地解释道,“要把洛阳的问题一次解决掉,需要找一个机会让何进,这宫内的老中官,还有朝堂上的那帮士人互相残杀。等他们互相杀得奄奄一息了,朕就出来收拾残局,轻而易举地解决一切,而这个机会就是何进造反。”
“何进要反,要拥立史侯为太子,要让天下人信服,他就要有造反的借口,要有士人的支持。何进造反的借口是什么?士人支持何进造反的条件又是什么?诛杀中官而已。何进进了京城之后,所有帮助何进进京的士人也就暴露无疑了。剩下的事就很简单。朕答应何进和士人的要求,响应天下的呼声,把老中官诛杀了事。朕杀了中官之后,立即下诏赦免所以参予造反的士人和北军将士的性命,唯独不赦何进。何进会像当年的窦武一样死得很惨。何进天真地以为朕控制不了北军,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朕控制不了李弘的边军将士,但要控制北军,一封话书足矣。”
“中官死了,何进死了,剩下就是那些居心叵测的士人了。母后知道为什么朕要逼着他们上策同意废嫡立庶吗?朕就是要逼着他们坚决支持何进造反。没有这些士人的坚决支持,何进哪敢造反?士人们如果不支持何进造反就无法诛杀中官,而中官不除,中官的权势在何进死后会象过去一样强大。士人们经历了两次党锢之祸,对昔日的仇恨刻骨铭心,他们怎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等何进造反了,杀了中官,他们立即就会再杀何进。否则,就是朕杀他们了。这些士人既然已经同意朕废嫡立庶,他们岂敢出尔反尔?出尔反尔就是欺君之罪,何况那时朕已下旨赦免,谁敢再助何进?”
“皇帝不是说还要诛杀士人吗?”
“董侯继承皇统还需要他们出力。”天子笑道,“等皇统确立,董侯做了太子,朕就该杀的杀,该免的免,把他们统统赶出朝堂。”
“那何进何时会反?”
“征北大将军离京返回北疆后,何进只要听到他率军出塞的消息,立即就会反。”天子忽然脸显痛苦之色,双手用力抵住胸腹,龇牙咧嘴地说道,“何进要是迟疑不决,朕就再帮他一下,谅他不敢不反。”
太后看到天子痛苦不堪,惊惶失措地问道:“皇帝还是找医匠来看看吧,这样硬撑着也不是事。”
天子从怀内掏出两颗金丹吞了下去,神态坚决地摇摇头,“此时要是传出朕身染疾病的消息,何进不但不会反,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害死朕。母后你还记得王美人是怎么死得吗?朕搬到嘉德殿,就是防备此事。皇后既然敢下毒杀死王美人,也就敢下毒杀死朕。”
“那皇帝这病怎么办?要拖到什么时候?”太后爱怜地伸手摸摸天子的额头,忧心忡忡地说道,“皇帝又发热了。这病越来越重,靠吃金丹能行吗?”
“吃两颗就可以解痛。”天子安慰太后道,“朕没事,没什么大病。过去这肚子也痛过,吃金丹就好了,没事。”
太后十分担心地看着他,小声说道:“皇帝,这皇统的事还是早点解决为好,免得夜长梦多出意外。皇帝可以趁着征北大将军在朝的时候,一边下旨赐死皇后和何进,一边下旨册封太子,这皇统的事不就解决了。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把事情弄得这么复杂?”
天子一手抵住腹部,一手揉着太阳穴,黯然长叹道:“现在朝中有大将军何进、中官,还有士人这三股权势,他们互相掣肘,勉强维持着朝中权势的平衡。一旦大将军死去,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中官和士人会再次陷入权势纷争,其结果不言而喻。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大汉社稷有可能因此而分崩离析。朕只有趁此机会把他们的权势削弱,这样才能维持社稷的稳定。”
“母后,不是朕要把事情弄得这么复杂,而是大汉社稷急需稳定,不这么干不行啊。如果任其发展,我大汉国可能败亡在即。母后,皇统其实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