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穿越之我不是狐狸精
第八章 寄人篱下(3)
寄人篱下篇 第八章 寄人篱下(3) 刘备进驻新野的时候,赵羽不在荆州,他在江东。自从来到荆州后,赵羽除了游玩,其余的心思就用在了生意上。他在刘备来到新野后的第二年春天才来到新野,看着依照过去征税的方式苦苦积累财富的刘备,赵羽悄悄笑了。他找机会通过和简雍聊天,间接告诉了刘备一个方法,如果按照赵羽的方法将新野的地理位置利用的好,就可以得到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能带来巨大的收益?这就要从新野所处的地段说起了。新野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又是抗击曹操的前沿阵地,人口不多,土地不算肥沃,庄稼地里的收入并不高,即便用赵羽所说的耕种方式(关于这个,赵羽早就贡献出去了),粮食的收入也不算高,毕竟人口太少是关键,这个时代又不可能生产出耕种机械来。即无人,又没有多的税收,如何在新野发展壮大就是刘备最伤脑筋的事。到达新野后,刘备也颁布过征收流民垦荒的命令,然而收效却不大,刘备又不能太明目张胆地去其他地方拉人过来,毕竟他只是新野的管理者,不能逾越了刘表,再则,他太明目张胆了,刘表也该让他挪地方了。因此,刘备等人在新野实在是看不出发展前景来。
然而,他们看不出,赵羽却有办法,他给简雍提出了一个以商养民的办法。原来,新野的环境看起来不好,但却是生意人的福天宝地。为啥,这地方四通八达呀!本来宛城是荆州的门户,但自从宛城被张绣贡献给曹操后,新野的地理位置就凸现出来了。目前,它地处荆州、豫州、雍州三界交汇处,是荆州通往中原的门户,具有发达的陆路交通网,是商家必经之地。这个时候,益州的丝绸、荆州的矿产和药材、江东的特产、中原的物产等等,还有各州之间的粮食生意等等,南下北上的商队都可以从这里经过来。如果不经过新野,也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它的成本需要很高,一是要雇佣大量的保镖,路上抢劫事件屡屡发生,一旦守成的军士看不过眼,还能将车队带货物一起扣了,借口是奸细就能要了你的命。二是商队经过的各个城池都会抽取很重的赋税,谁让这个世道的商人不受待见呐!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固定的中心城池能让这些商队建立一个仓储地进行贸易往来,那这些商人可就高兴死了。一是减少了商队的行程,面临的威胁就减少了一半;二是减少了被盘剥的次数。北边的商队不用再南下,南边的商队也不需要再北上,在各自的地盘行走,首先就避免了被指认为奸细的可能,自然少了很大的风险。而兔子不吃窝边草也是古训,商队在自家地盘上行走,那些劫匪怎么都要留三分面子,商队的损失也会减少很多。
赵羽借口聊天,告诉了简雍这个想法,并说,如果刘皇叔愿意给这些商队一个交往贸易的地方,那么,新野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巨大型的全国贸易中心。刘皇叔只需要建立几个大市场,出租一些货栈商行,再派人维持一下市场上的秩序,然后让大家按交易额提点成,收点税,这样不费啥力气就能得到不少的钱财。有了钱,还怕以后招不到兵,弄不到发展的物质?再说,这样下来,你们对时局的把握性也会比以前好很多。
简雍在第一时间里将赵羽的主意告诉了刘备,刘备一听,立马召集众心腹进行商议,糜竺老好人第一个跳起来连说了十来个好字。糜家不愧是富商出身,一下子就从赵羽的主意里看到无穷的商机和收入。他这个大行家连连说好,刘备等人就放心照此而为了。这个时候,给商人便利可不是所谓士族大夫们看得起的,因此,刘备并没有用自己的名义发布招商令,而是让糜竺等人暗中安置一些过路的商队,告诉他们可以在新野建立仓贮进行来往的贸易转换。开始,这些商队还半信半疑,但在看到德裕商队占据了几个最好的仓储之地,并干的热火朝天后,也开始效仿起来,途经商队渐渐地开始了对口的贸易交换,糜竺他们前期修建的三个仓储市场也很快用完,随着进驻新野的商行越来越多,新野也慢慢地成为了中原大地上最热闹的货物仓储之地,更是热闹非凡起来。
随着进出新野的商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给新野带来了无数的商机和人员的流动,还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消息,刘备等人不多久就深刻体会到了这其中的好处,也理解了赵羽那句把握时局的含义了。理解了这些,刘备很想立刻下令让赵羽待在自己身边,做自己的属下。虽说赵羽也能说出不少对他有帮助的事,但赵羽毕竟不算自己的手下,他无法阻止赵羽到处游走,更无法阻止赵羽帮助别人,特别是江东。刘备虽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他对各方势力的情况依然要了解把握,因此,赵羽帮江东人改良生产方式,修建水利设施的情况他还是很清楚的,关于这点,太史慈也没有瞒他,刘备也知道这是赵羽对孙策的承诺。可是,赵羽对他这方面的帮助越多,为新野的建设出的主意越多,他对赵羽跑江东的行为就越发难受,眼看着赵羽暗地里帮江东不少事,他的心像被人揪紧了一般,煎熬异常。然而,已经深知赵羽性情的他,忍了下来,人才是要慢慢用心留下的,不要吓跑了,那才叫得不偿失。再说,他也看出来了,只要有赵云在,就不怕赵羽会离开,只要人在,什么都好办。
…………………………………………广告时间…………………………………………
《对不起穿错了》,一部精彩的小说,让八卦风在异时空刮得更猛烈些吧,让那些皇家秘密全部成为挣钱的工具。推荐小妹妹罗衣的精彩小说,喜欢的朋友请点击下面的图片链接,收藏、砸票,多多益善!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对不起穿错了
第九章 刘琦的出路(1)
寄人篱下篇 第九章 刘琦的出路(1) 寄人篱下篇之………第九章刘琦的出路
刘备客居荆州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休闲,曹操忙着收拾袁氏兄弟,暂时顾不上刘备了,而刘表不管内心如何猜疑刘备,表面上的爱护和优待还是做足了,从没有少给刘备粮草等物质,当然,[奇+書*网QISuu。cOm]这些物质是按照刘备刚来投靠时的人数配给的。刘备虽说是依附刘表,可在新野这地盘上也是说了就算的人物,加上赵羽出的经商贸易主意,故而物质和钱财上倒也不缺,不仅不缺,还逐渐富裕了起来,这倒也不全是赵羽的功劳,他也就动嘴皮子,具体实施赚钱方略的人嘛,呵呵,刘备手下商人出身的可是不少。
当然,赵羽的商队和商行也没少挣钱,刘备的仓储虽说慢慢多了起来,可毕竟是客居他方,不能太显富,因此刘备的手下都是清廉如水,孤穷之名一时半会儿也摘不下去。相比起来,赵云他们几个的小日子就好过多了,有赵羽每月的供给,家中日常所需也一文不花。不仅他们,连张飞和关羽那里的酒水都是赵羽免费供应,谁让张飞整天就喜欢和典韦混在一起喝酒。
在新野过了两年,刘备喜欢编织工艺品的爱好已经传遍了整个荆州,他这一爱好让四大家族等人有权有势的豪门不屑,却深得士林中人的好感。而刘备也深知司马徽等人的号召力,因此,只要是到襄阳,刘备一定要找时间拜会司马徽,他谦恭受教的姿态深得司马徽的赞赏,认为刘备是贤主不二的人选。司马徽的见识和推崇自然很快在荆州士林中传开,刘备通过自己的谦虚表现,赢得了荆州士林的赞扬,与四大家族不怎么对路的其他家族,比如王、马、向等就很喜欢和刘备交往,他们家中的晚辈子弟经常打着生意的名义前往新野拜见刘备,刘备也时不时地去回访一下他们,美其名曰游览。刘备还非常注意和刘表手下不得志的士人搞好关系,他在襄阳是一幅谦和君子的模样,接见他人从不看门第衣着,因此颇得襄阳寒门士子的推崇。而司马徽等人对刘备的看好,也让荆州士林私下传扬刘备必为荆州之主的说法,渐渐地,在刘备周围就聚集起一部分士族,刘备未来的政治班底在慢慢形成。
而刘备本人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他依然习惯接见各地前来拜见的士子,经常手里编织着草鞋,草帽,雨披等物品,微笑着倾听他们对时局的看法,他很少发言,偶尔也在众人面前表露出对刘表深深的感谢之情。每个从刘备这里离开的士子都很满足,他们找到了一个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能完全表达出自己才能的主人,虽然这个主人不怎么富裕,只能赠送给他们一顿饭和一两样编织品。渐渐地,刘备的议事厅变成了荆州士子的另一处聚会地,众人在这里畅所欲言,刘备和他的心腹们则在这些人的言谈举止中寻找所需的人才。一旦发现了可用之才,刘备就会找机会亲自登门拜访,细细考察,暗中纳为己用,像马良、向朗等人就先后拜刘备为主。
赵羽暗中对刘备的行为进行着观察,他越看越觉得刘备和书中描写的刘皇叔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区别是有名的刘哭几乎不存在。刘备在外人面前永远是微笑而谦和的君子,而平时的刘备几乎不苟言笑,轻易看不到他脸上有别样的表情,似乎他已经经历了数度人世间的沧桑,任何事情都已经不会让他惊奇或感兴趣了。比起书上那名感情丰富,动不动就喜欢哭鼻子的刘皇叔,眼前的刘备更像一个霸主,而不是仁义明君。
近十年的三国游历让赵羽明白了小说与历史存在很大的区别,但面对真实的刘备,赵羽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郁闷,不过细想起来,罗贯中又没说我写的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你赵羽要那么认为,和我罗贯中没啥关系。赵羽的郁闷很快就丢开了,照样四处游玩。
赵羽在游玩的时候也没忘他的职责是赚钱,生意越做越好,夏口的酿酒作坊已经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