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前来,正是要邀请诸位同我一起同甘共苦,共同为中国现代国防而努力。诸位都是有识之士,自然要承担更多的重担,还请各位务必奉献你们百分之两百的精力,为国家命运而努力。我知道诸位之中有改良派和革命派之争。但我所秉持的只是利国主义,凡真正利于中国者,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道路,无论是要改良。还是要改革,凡此种种都是要建立更强盛之中国,都是要建立现代国防力量,所以,我想请诸位务必明白这个道理,在我的指挥之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要私设组织,以一时之激情却断我国家之未来。”
蒋雁行诸人当即顿首称是。
宋彪对自己这边的本部将领几乎照抄日军的严格军律,以极其严格的纪律强化全体之精神。大家神情肃严,绝无半点敢于怠慢的地方。
见大家都已经同意他的意见,宋彪继续第二件事,还是先用俄语和布鲁西洛夫上校等人道:“第15军的未来是要以新的方式长久留在东北,维持东北的局势,一方面要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抵御日军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侵占东北领土,另一方面也是要保证俄国的利益。此两点是诸位继续我军效力的原因,考虑长远,我已经计划在日后投建一家本地的兵工厂。生产枪械弹药,保证军需物资的自给。我已经和马德尼道夫将军做过洽谈,远东军同意将位于长岭子的军工厂搬迁到金家屯一带靠近中东铁路的区域,科尔尼洛夫中校,你对长岭子军工厂是最为熟悉的。这件事就交给你来负责,要尽早将搬迁工作完成。并且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包括从法国购买新的设备机床,以及从法俄等国聘请更多的技术工人和技师,最好要就此制定完善的计划,在近期提交给我。”
科尔尼洛夫中校很有把握的答道:“这没有任何问题,我会尽快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就目前来,我们首先还是应该加强炮弹和弹药的生产,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弹药,此后再从生产步枪入手。只是我们需要的火药、钢材和铜材该如何采购?”
宋彪道:“暂时先从国外进口,以后再考虑逐步开设各厂。”
科尔尼洛夫中校道:“那我就先做好这方面的整体计划,想办法先从俄国寻找较为合适的人员筹建各附属工厂。”
宋彪微微颔首,再和蒋方震等人吩咐一番,让他们加紧配合俄方的工作,随着工厂的扩大,最终还是要由本部的人经营,而不是一直依赖外国。
此后,宋彪连续谈了几个新的议题,包括营区的二次修建、骑兵训练和炮兵训练的问题,因为沈阳一带缺乏合适的炮兵训练场地,宋彪打算在蒲河镇和棋盘山区以北的地段寻找一个比较空旷偏僻的地方,将炮兵旅的营区转移过去,在那里进行常规的炮兵训练,骑兵训练场地在此前已经决定设置于团山子和长岭子一带。
宋彪对于东陵卫营区的二次修建投入了一大笔钱,他在这里也是要有长久经营的打算,就算他可能未必会成为东三省总督,但那样又何妨呢,他还是会继续在东陵卫保持强大的军事压迫力。
如果他最终成了东三省总督,他也会将总督衙门迁移到东陵卫,就在这里设置东三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为此,他在东陵卫一带大量购置土地,从后陵前堡到大庙子、砂石场,从马官桥、金家屯到陵前堡,这一大片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他纳入东陵卫军事营区。
在此之前,这里一直是清军八旗营的驻军地,全胜之时也有万余驻军,前堡、后堡、西堡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如今就利用这个基础进行改建,从美国和俄国购入设备修建多栋大浴室。
从宋彪回到沈阳迁入东陵卫驻军,他的人生就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篇章。
【**百度索**由书友高品质手打更新速度超快】
第九十八章 东北软黄金和远东商行
不仅是战争和生意场上需要冒险;种地也是要冒险;宋彪在4月份就于抚顺、通化、浑江等地大规模的种上了东北大豆;此时还没有合适的统一良种;但得益于东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东北大豆在日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后几十年间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随着油脂工业的发展;大豆正在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粮食贸易产业;东北大豆从1904年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此后的销量每年都在激增;到了1930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已经占据了全球大豆出口市场的70;并且是英德法等国的油脂工业的主要支柱。
东北想要致富;大豆是第一件事;其次才是煤铁资源。
不过;东北大豆是春大豆;这和黄河、长江流域的夏大豆不同;所以在5月份之后就无法种植;但为了长期挑淹培育良种;宋彪还是很冒险的在沈阳城南的东岗子一带种了六百垧地的大豆;并且有一半是精心选用了美国豆种。
开完军事例会;宋彪先去远东士官学校的场地查看宿舍的营建情况;又抽时间和马德尼道夫将军就俄国推荐他担任东三省总督的事情进行了第二次的磋商;直到下午才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去浑河对面的东岗子查看田地的种植情况;在这个天气最为炎热的夏季;春大豆已经长的有小半人高。
虽然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农牧学专家。老郭头就在这里临时管着庄稼地。他家的老三郭立夏一直在家里务农;除了管米行的事;也在这里打点庄稼;选了十里八乡的庄稼能手在这里伺候六百垧地的东北大豆。
宋彪非常喜欢做一个军人;也只喜欢做军人;他骑着马带着自己的警卫营百余名骑兵在田埂里漫步轻行;一眼望去;无垠的大豆田里碧鸀葱葱;令人心情愉悦。
在这里;他所能感觉到的是整个东北的未来。
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通常在每吨40英镑左右。比小麦价格高出2。3倍;这种价格差取决于很多因素;直到21世纪也保持着这种价差。
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东北;春小麦的亩产量和春大豆的亩产量相差并不大。前者亩产在150斤至400斤之间(清制;596克);后者亩产在120斤至250斤之间;因为在种植技术上的差距相对20世纪后期更大;既有小麦亩产600斤这样的例子;也有亩产不足百斤;甚至更低的情况。
在种植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对技术水平普遍都较高的地主和富农而言;种大豆所能得到的收益会好很多;也更稳定。还能换来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的外汇。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菜篮子工程一样;对于大豆、花生、蔬菜这种经济类种植物;决定利润的通常不是产量;而是稳定的销路和低廉的运输成本。
随着日本生丝产业和印度茶叶的迅速发展;中国能够换取外汇;能够让白银、黄金流入国内的支柱产业已经非常之少;全国各地几乎都是以外汇流出和贸易逆差为主流;唯独东北在此后几十年间一直保持着外汇流入的顺差;这是东北经济在民国时期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日治时期。满洲国迅速工业化的根本。
在鼎盛时期;也就是日治之时;东北大豆每年出口三百万吨;在全球国际大豆市场曾经雄踞80的市场份额。
现在就算是想要重新将中国的生丝和茶叶产业重新扶持起来;一是耗时日久。二是也难以再夺回多少国际市场;中国的新希望就只能是大豆和煤铁资源。通过短时期的出口大豆和煤铁资源换取外汇;增加国内资金和财富;这才是富国的一个根本之道。
宋彪骑在马背上仰望着天空;心中有着太多的感慨;这些本该不是他的工作;他也不喜欢去做这些事;可除了他之外;他也找不到哪个中国人还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他并不懂经济;对此也没有幸福;可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一贯能将问题化繁为简;他相信要发展经济无非就是一句话的问题——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贸易逆差转向贸易顺差;让白银和黄金流入中国。
对一个金本位时代而言;衡量一个国家是穷是富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看你的黄金储备总量到底有多少。
大豆就是中国和东北未来的软黄金。
宋彪眼前的这一片实验田就是他的希望之所在。
田园里的风光是如此漂亮;东北又是如此之富饶;大片的良田一望无垠;不像江南直隶那样一寸田都要分为几家;这里具备大规模农业发展的根基。
宋彪在心里感叹着;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感;悄然一牵马缰回头;和身边陪同而行的舒方德道:“回去之后蘣我安排去青泥洼的行程;我准备去租界一趟;提前给米久诺夫和容星桥发电;让他们准备在洋行接我。”
舒方德微微点头;又问道:“军座;您这一次要去几天;如今各项军务都很紧急;还有俄国人推荐您出任东三省总督之事;我看近期也要是有结果了吧;您恐怕是不适合长去青泥洼啊?”
宋彪抬手示意舒方德不用担心;道:“没关系;我不会去几天。至于我是否会成为东三省总督之事;这倒是急不得的;俄国人现在的野心还是太高;明摆着是要我当傀儡;蘣他们分割东北做准备;他们想的倒是很美。我要是真的太着急了;那就会上了俄国人的当。我现在手里有兵权。也有钱和弟兄。枪炮弹药充足;就算当不上东三省总督;照样能够在东北坐稳江山;怕什么呢?”
舒方德笑道:“军座果然高见。”
宋彪稍加思量;道:“回去吧;正好让蒋雁行也过来一趟;我有事要吩咐给他办理。”
舒方德继续点头;这就跟着宋彪一起返回东陵卫营区。
此时的舒方德虽然只有24岁;跟在宋彪身边已经是和蒋方震一样的重要参谋;蒋方震负责军务。舒方德则负责各方面的杂务;这两人的优势都是出身较好;国学功底相比蒋雁行等人都高出一截;特别是舒方德。家中本就是江浙宁波的富绅名门。
舒方德之父舒高立在江南制造局翻译管任职三十年;也算是国内科技领域的翻译大师;精通英法两国外语;家中子女大多都有在国外深造的机会;甚至连舒方德的姐姐舒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