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生病的样子对狄仁杰来说是小菜一碟了!

“原来如此!”明白事后,贺兰敏之呵呵笑了起来狄仁杰也跟着开怀大笑

两人又细细商量一番事后,贺兰敏之这才离了狄仁杰的府,并马上进宫向武则天禀报了狄仁杰的病情,已经问询过一番太医的武则天已经确定狄仁杰不是装病推荐,也没再说什么只说身体有点疲乏了,想一个人静静,打发贺兰敏之回府了

贺兰敏之回府时,张柬之和骆宾王及程务挺已经在府上等候他了,他们都是知道了这消息,怕是因贺兰敏之之故才发生的,上门来问询了贺兰敏之也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一番,并叮嘱了一些话,就让他们回去了接下来他又遣下人秘密到其他几名经他举荐在朝中任职,比较信的过的官员府中,告诉了他们大概的情况,让他们不要再往他府上跑,以免惹上麻烦

在明崇俨被刺杀的第二天,朝廷秘密下旨召湖州别院苏无名进京,主领追查明崇俨被刺的案件,在苏无名未抵达之前,由万年县令负主责查此事

过了几天,朝廷下发诏令,追赠明崇俨为侍中,谥曰庄,予以厚葬,拜其子明珪为秘郎

明崇俨今年是三十四岁,他的儿子明珪十八岁了,原本并没在朝中任职,士子一介

谁也不知道这份追赠的诏令出自谁的授意,是李治还是武则天,或者两人共同商量并认可的主意,但无论是谁拿的主意,都可以看出来,这两位主领大唐最高权力的人,对明崇俨确实是另眼相看不过这份追赠也引起了不少官员的不满,许多人私下表示了忿忿

只可惜此事没有朝议,要是朝会时候朝议,有可能会是一边倒的反对

但贺兰敏之知道,明崇俨的影响就至此为止,接下来这个轰动一时的明星人物不会再有影响力残存的,明崇俨的儿子明珪被授秘郎的职只是个象征,基本成不了气候的,苏无名查案也不会有什么让人惊异的发现!他关心的是李贤接下来要采取什么行动,武则天又会如何,这对母子间的争斗会如何持续!

://。。

第八十四章难题交给别人

'··]更新时间:2012121519:40:12本章字数:3910

湖州别驾苏无名接到诏令后火往长安而来

只是湖州距离长安隔着千山万水,苏无名虽然通过驿站的快马疾行,但在抵达长安时已经在诏令下达的十多日后,此时明崇俨已经死去十多天了

因明崇俨的死因没察明,尸体未下葬,春末夏初,天气不冷不热,但死人的尸体还是难以保存长久,放这么多天肯定要腐烂,为避免尸体的腐烂,暂时以冰封储存,待苏无名抵达长安后,再拿出来查验尸体上的伤口情况只是尸体经水泡再冷藏后,已经惨不忍睹,连面目都没办法辨认了,不要说察看伤口情况,及从身体其他地方寻找有用的线索

留给苏无名的是一道很难解的题狄仁杰在知道情况后,也有点感慨,幸好他没接受这个使命,不然有可能一名英名就毁在上面,从现在的痕迹及明崇俨尸首上根本查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要不是他从贺兰敏之嘴里知道当日刺杀的经过,怎么也推断不出来刺杀的过程,不要说擒获真凶他也借病再演戏,趁机在府上休息了多天,连朝会都不去参加

武则天似知道狄仁杰的想法一般,或者有另外想法,在令苏无名进京查办此案后,没再打狄仁杰的主意,即使这位老狐狸身体慢慢康复了,也没令他去过问此案这让狄仁杰放了心,在算着苏无名将抵京后也强撑“病体”去刑部处理事了,并准备接待苏无名

苏无名要到长安做事,肯定要挂另外的名,武则天已经有命令下来了,狄仁杰只要和远道而来的苏无名打个照面,吩咐些事就好,并给他安好刑部的职事就行了

苏无名很低调地抵达了长安,在求见武则天后的第二天,吏部下文,授苏无名兼任邢部主事的职负责查明崇俨被刺的案,他虽然挂着刑部主事的职,但并不需要去刑部报到,直接对武则天负责苏无名开始查案后,作为刑部尚的狄仁杰,也不去过问此事,甚至都没要求苏无名向他禀报事儿,有什么情况让苏无名直接向天皇陛下和天皇娘娘禀报刑部及大理寺的相关官员也没有人去过问大家唯恐避之不迟,谁都不希望参与这案件中去,不想和此案有任何的关联

已经是夏天了,天开始热起来,这段时间,武则天召贺兰敏之进去说事的时候也少去了让他稍稍有点不安不过,武则给他的一项特别权利又让他没太多担心,武则天吩咐,他要所处的事不需要禀报即可自行拿主意,只需要事后向她说一声即可

这样贺兰敏之就把朝议通过后的兵制改革方案具体敲定出来准备在年内实施

除忙着准备实话兵制改革之事外,贺兰敏之也时刻关注着苏无名查案的情况,同时也关注着宫内包括东宫的异常动静李贤身边有他安插的人,虽然不能提供非常绝密的情况,但一般的消息还是能提供的,还有宁则成提供的一些情况从那些看似一般的消息上贺兰敏之能找到有用的东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后一切当然不会那么平静,包括东宫及大明宫内

这段时间李贤显得很忙碌,不时地召集一些亲个的大臣如张大安、太子洗马刘讷言、太子曲膳丞高真行之子高政商议事情

据贺兰敏之安在宫内的内线报告,这些天东宫主管宁则成时常出入武则天所居的仙居殿,但不清楚他们商量什么事儿,连武团儿都没办法打探到情况,只是其他大臣武则天并没频繁召见!

从这些情况推断,贺兰敏之相信接下来朝中会有大的波澜起来到底会如何,会牵连到哪些人,他不知道,不过他相信肯定是武则天和李贤之间的,而且争斗会非常激烈,结果呢李贤会倒霉,而武则天会简单地取胜因此他也令那些引为自己亲信的人,让他们少说话,不发表意见,闭门谢客,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有什么情况他会使人通传的,尽量不要牵连进去贺兰敏之想着武则天既然不希望他现在参与进去,那他和他的亲信就不需要表明立场,采取中立最好

武则天应该有她自己的特别考虑,贺兰敏之觉得她已经有了最对付李贤的计划,可能只是简单的计谋就可以打倒李贤,因此一点都不着急不过贺兰敏之倒是希望手上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一切是李贤指使的,到时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这地,因此也令手下抓紧时间查案!

柳乘风带人追查当日刺杀明崇俨之人至今没有很大的收获,他们曾经捕获到过一个挺有用处的人,但那人在被捕后一会就咬毒自杀了,没问出任何口供此人自杀后,线索也因此断了,让柳乘风和贺兰敏之都很是沮丧贺兰敏之也令柳乘风继续追查,不将此事查清誓不罢休

被誉为“名探”的苏无名查案也没什么进展

距明崇俨被刺时间过去太久了,明崇俨死后泡在水池中一整夜,全身皆浮肿,连创口都不可辨,再加上刺杀之人又非常有经验,在明崇俨遇刺地方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问询明府的下人也没问到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府上的财物也没少去,一切情况都很让人费脑筋,让苏无名找不到突破口他不得不向以断案如神的狄仁杰请教,只不过狄仁杰也没能给他以什么有用的东西,苏无名只能硬着头皮查下去,身体力行,加细致地查探案发现场,以便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在将明崇俨的情况及这段时间宫内的情况了解清楚后,苏无名也断定这可能是太子李贤派人下的手,不过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向太子李贤,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在没有直接证据前,即使给苏无名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怀疑到李贤头上,不可能到东宫去探查

明崇俨的案情没有任何进展,也没办法证明一切出自李贤的授意,武则天不可能将罪名按到李贤头上,她和李贤间的直接冲突暂时还不会发生,并且李贤行事也变得低调,尽量避免与武则天起直接冲突,朝中倒显得平静了随着明崇俨的死期渐远,因他而生的波澜慢慢平息,朝事如常进行,大唐的国家机器依然照旧运转,各官员的生活如初,该忙什么还是要忙什么

贺兰敏之虽然令人继续追查凶手之事,但他将大部精力放在兵部的事务上,即将颁布的兵制改革制度上这是他担任兵部尚以来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关系他威望与名声的非常重要的事,当然决定以后大唐军队战斗力的大事这件事做成功了,那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功绩越过所有前任的兵部尚,至少能开创了大唐军事的制度

一直以来,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兵部尚主管全中军务的首脑,兵部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军官选拔、军训讲武、兵防、情报、武器制作、马政、舟桥之务全**队之征讨、镇戍、训练等皆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行军大总管和总管,发给印信,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驻防地要是没有皇帝诏令,兵部尚是不能调动军队的,这一点贺兰敏之在兵制改革方案中没有去触及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在多事之秋,贺兰敏之不可能也不敢去动这一点他发起的兵制改革方案其实只是一个初步的改动,并没对现行的大唐军事制度进行伤筋动骨的改变,一切都是要慢慢来

他在起草的兵制改革中推行的只是军制的改革,全面推行募兵制,逐步建立以募兵所得常备军为基础的大唐武装力量,这一点并不改变大唐皇帝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又被贺兰敏之说成可以让大唐军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战斗力倍增的措施,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先后同意了

朝议时候还是遇到了阻力,不少大臣反对此案,主要是文臣,贺兰敏之联合裴行俭、刘仁轨、郝处俊等几位领过军出过征的宰相,及李义琰、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等被贺兰敏之视作亲信的大臣,还有如黑齿常之、程务挺、李谨行、李多祚等军中武将的支持,通过了兵制改革的方案,并简单地通过了政事堂的再议,最终得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