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梅超风,还是算了吧。
“练下去就是,问那么多干嘛。”
杨康已经可以想象梅超风板起脸来说这句话的模样了,他不由得笑了笑,如果有了上册的内功心法,循序渐进便会好上很多。
既然暂时不能练武功,他便考虑起另一件事情来。
年关之后,朝廷上开始议论两件大事,一个是立太子的事情,第二个是迁都。
立太子这件事是老生常谈了,这些年朝中议论便一直没有断过,但这次有些不同。
先是由蓟州的一个官吏上书,这份奏折层层上报,竟然一路顺畅的被送进了尚书省,然后来到了皇帝完颜璟的桌案上,金国的尚书省是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直接归皇帝总览,这是一件透着诡异的事情。
以往完颜璟没有立太子的打算,这种奏章连看都不会看一眼,手下的大臣揣摩圣意,自然不会把这种奏章呈交上去。
这次不仅呈交了上去,完颜璟还打开来看了看,虽然没有发表意见,但从他看的时间上可以看出皇帝对这件事动了心思。
或许这份奏章能够顺利来到龙案,本身便是皇帝的授意。
第二天,大臣们便纷纷上书请求皇帝设立太子,支持完颜洪裕和完颜洪烈的大臣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连养病的杨康都知道这是要变天的节奏了。
至于迁都的事情才刚刚议论。
这两年金国没有战事,有了些太平景象,有人以为北地苦寒,交通不便,不如迁往南京开封,那里原来是北宋的都城,宋朝经营良久,设施完善,地理位置更胜中都。
此时金国设置有五京十九路,分别为东京辽阳府,燕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兴府,南京开封府。
这次便是打算把中京迁移到南京去,去享受一下南方的花花世界。
迁都的事情自不必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想迁便能迁的,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便是立太子一事。
朝野上下莫不关注着完颜璟的动向,这关系到金国的未来。
公元1212年春,皇帝完颜璟下旨立绛王完颜洪裕为太子,改国号为天兴,这一年便是天兴元年。
作为失败的一方,完颜洪烈被派往南京开封任留守一职。
这不是完颜璟老糊涂了,他有着自己的打算,那便是金国目前的处境,是防守还是进攻的问题。
完颜洪裕资质平庸,没有进取之心,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完颜洪烈胸有大志,是个开疆拓土的枭雄人物。
此时金国的国力开始衰退,国内经济上通货膨胀,军队更是散漫懒惰,实在是没有余力持续发动战争。
若是完颜洪烈做了皇帝,肯定是主战派,会把金国拖入战争的泥潭,加速金国的灭亡。
金国的一个弱点便是人少,当初金人挺进中原,打下了大片的土地却发现没有可用之人驻守,只好扶持刘豫的傀儡政权统治着宋朝的领土,刘豫成为了大齐的皇帝,直到七年之后金人才废除了刘豫。
这就是完颜璟担心的问题,他怕完颜洪烈一味的冲杀,即便把南宋灭了,也很难统治这么广阔的疆域,最终导致金国的灭亡。
而守成是减缓这个过程的最好办法,只要给金国数十年休养生息的机会,就会继续存在下去。
不过他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给完颜洪烈留下了一条后路。
这是为了金国的将来着想,若是那一天金国快要灭亡了,完颜洪烈便是可能改变金国命运的那个人,把金国从灭亡中拯救出来,浴火重生。
完颜璟把完颜洪烈召到宫中,谈了一夜,陈述利害,把挽救金国存亡的重任交给了他。
第二天,所有人都看到了完颜洪烈失意的神情,没有人愿意当配角。
留守这个官职是一方大员,军政一把抓,或者说完颜洪烈在开封府就是个土皇帝,这便是完颜璟给这个小儿子所做的补偿。
赵王府除了那些仆役外,其他人都要搬到开封去,在杨康的请求上,这个队伍中多了一个瞎子仆人。
庞大的车队缓缓驶出中都城,骑在马上的完颜洪烈回头看着这座城市,在心里暗暗发誓。
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公元1212年,金天兴元年,赵王完颜洪烈黯然离开中都城。
;
第二章 九阴九阳
开封富丽甲天下,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誉,是个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这里河湖横纵,气候温和,交通便捷,加上曾经是北宋的国都,在城市布局上更显宏大,整个城市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
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姓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兼顾了居住和商业的双重格局。
公元1127年春,金兵攻破汴京城,预示着北宋的灭亡。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开封一直是金兵和南宋军队争夺的重点区域,整个城市遭受战火侵袭,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
南宋朝廷组织了多次北伐,其中以岳飞的功绩最为卓著,他一度收复了洛阳等地,甚至喊着要直捣黄龙府,灭掉金国。
岳飞和完颜兀术在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完颜兀术不敌,无奈放弃开封退回河北。
然而一切结束于公元1142年,这一年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等北伐诸将,并和金国议和,放弃了江北地区的统治权,换来了在江南的苟延残喘。
从此开封成了金国在中原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阻挡着南宋之后的数次北伐战役,只要开封不失守,便对金国没有致命的影响。
完颜璟把完颜洪烈派到这里来,是想让他成为一道保护金国的屏障,把南宋挡在国门之外,可他没想到是金国的危险不是来自南边,而是正潜伏在漠北的那头凶狠的草原野狼。
杨康看着这座千古名都,想着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战役,不禁有些悠然神往。
在中都的时候他曾翻查过朝廷的记录,想要找出秦桧是金国歼细的证据,却一无所获,当然金国的记录很多是经过删减或者美化的。
比如完颜兀术的失败被描述成战略姓撤退,岳飞被描述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等等,这只是一种宣传手段。
杨康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都要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
这样也好,在中都的时候他太过引人注目,还要参加没完没了的宴会,根本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完颜洪烈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自然没有人再关注杨康的行踪,一个未来的太子和一个未来的王爷之间的差距绝对是天壤之别。
没有人再来讨好他,没有人再对他露出笑容,这并没有让他失落,反而有种轻松的感觉,至少不用再强装笑颜了,活的真实一点没什么不好。
杨康见到梅超风的时候她正在挖洞,到新的王府要挖新的洞,这样才好继续练功,他只好拿起铲子帮着梅超风加快挖洞的进度。
这段时间他和梅超风的关系进展迅速,特别是他把从古墓中盗出来的经文和梅超风相互印证之后,更是获得了这位梅姨的信任。
至于真经的来历,杨康解释说那是他在重阳宫从王重阳撰写的手稿中偶然发现的,看着有些武功和梅姨练得相似,便抄来看看。
他这是借鉴了《九阳真经》的存放方法。
《九阳真经》正是放在了少林寺藏经阁内达摩手书《楞伽经》的夹缝中,如此《九阴真经》在王重阳的手稿中被发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梅超风知道《九阴真经》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之时,王重阳击败其他四位绝世高手获得的武功秘籍,那么在王重阳的手稿中发现一些真经中的武功也情有可原。
她略微奇怪的是王重阳的手稿对全真教来说应该是极为珍贵的事物,如何能让一个小孩子随意翻阅,不过她想想杨康小王爷的身份便释然了。
或许那些道士根本不知道手稿中存有绝世武功,这个孩子的运气真是好,想当初她和陈玄风为了偷取经书可是冒着死亡的危险。
既然杨康如此大方的分享了真经,梅超风觉得自己不能藏私,便把那块贴身收藏的人皮拿了出来,反正杨康刚刚说的那些武学包涵了下册大部分的内容。
她眼睛瞎了,看不到人皮上的文字,只能靠着摸索来辨识,这几年可谓是辛苦之极,此时好容易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便想知道经文的全部内容,以往陈玄风从不把真经给梅超风看。
这样杨康才得以见到真经下册的真容,可见小孩子在取得信任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挖洞的工作告一段落,挖出的泥土需要慢慢运送到外边去,两个人坐在一起交流武功心得,说着说着又回到了内功上面,没有上册的内功基础,下册的武功像是无源之水,怎么练都觉得别扭。
想要解决这种瓶颈,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找到另外一种高深的内功代替,杨康想到了《九阳真经》。
如果说《九阴真经》融合了天下所有的武功绝学,那么《九阳真经》则融合了天下所有的内功心法。
但是他不确定《九阳真经》有没有在少林寺内,他记得《九阳真经》是由一位奇人所创,当初王重阳曾把《九阴真经》给那位奇人看过,那位奇人看了之后觉得《九阴真经》太过阴柔,便躲到少林寺内开始撰写《九阳真经》,后来把真经藏在《楞伽经》的夹缝之中。
杨康不知道那位奇人创作《九阳真经》需要多少年,或许那个人到现在还没完稿也说不定,拖稿是所有写手的职业病。
第二个办法自然是去寻找《九阴真经》的上册了。
“经文的上册在师傅那里。”梅超风淡淡说道,“怕是没机会得到了。”
这是梅超风第一次在杨康面前提到黄药师。
当初她和陈玄风偷走了真经的下册,练了之后感觉练不通,便又回到桃花岛想偷上册,没想到正看到黄药师和周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