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各国都处在新教与天主教的内战之中,大义名份更为突出,可以想见,一旦教廷的这个说法传扬开,那些新教徒会在第一时间把异端的名头直接扣在王室头上。
于是各国王室纷纷反对,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奥格斯堡为异端。
富格家族那是传承多么悠久的家族,血统是多么高贵,处事是多么温和,借钱是多么爽快,虽然收利息狠了点,但绝对是再正统不过的好人了。
这种角色,怎么可能是异端。
教廷是昏了头吧。
偏生教廷还不能圣骑士是被奥格斯堡的法师杀掉的这件事情说出来。
要知道当初死掉的刺杀圣骑士尸体还在各新教徒聚集点挂着呢,为了争取大义与同情,教廷可是硬说那些圣骑士其实是去宣扬主的光辉,拯救灾难,结果被新教徒无耻暗害的,这时侯再突然反口说是奥格斯堡杀掉的,也未免太拿人智商不当一回事儿了。
有那相熟的王室还以为是教廷向奥格斯堡借钱失败恼羞成怒,还拍着胸脯打算做和事佬,愿意为教廷搭桥借钱;还有的王室苦口婆心地劝教廷不要在新教风潮正高潮的时候,再坚新敌,难道3P很爽不成?更有甚者直接威胁说要是动奥格斯堡的话,那就要直接扯旗投新教去了。种种表态基本以各国王室与奥格斯堡的关系密切程度和借钱多少为标杆。
教廷只好骚眉搭眼地把刚贴出去的异端标签又收了回去,原本正大光明的圣骑士队伍也变成了秘密行动,当然所谓的秘密行动也就是不公然打出旗号,其实谁也瞒不住,但这国际间的事情也就是这样,大家争的只是个名目,至于实际情况,自是以最后结果来决定,既然教廷铁了心要跟奥格斯堡做对,那只要不用讨伐异端的名目去做,就爱怎么样怎么样吧。奥格斯堡能在欧陆站这么多年,且敢向王室借钱不怕赖账,本身就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一只约千余人的骑士队伍迅速组织起来,向着奥格斯堡进发,打算杀进奥格斯堡,生擒杰克伯二世。
结果这支队伍走了半途就遇了伏击。
突然冲出来的法师,足有三四千,以多打少不说,还个个法术精通,据最后幸存的圣骑士形容整个经过简直就是一场屠杀。
当是时,队伍行进山谷半途,忽听一声号炮,前后各杀出一支队伍,两侧峭壁上站起无数伏兵,一时卷轴如雨点砸下来,只善近战的圣骑士们被打得晕头转向,没等于敌人直接接触,就十停里去了八停,等到近前再一接触,对方更是面对面地往脸上砸卷轴,根本不给你抡剑的机会,剩下的两停也就三下五去二地被解决掉了,幸存下来的圣骑士还是因为被雷法卷轴给砸昏了,被压在尸堆底下才侥幸逃脱幸命。
据幸存者保守估计,光是第一波袭击,对方就使用了至少四五千的卷轴,就算不用法术换成石头,这数千块石头砸下来,也够喝一壶的了。
教廷这才恍然,原来自己正准备对付的这个异端的真实姓名叫财神啊!
尼玛的,没见过这么打仗的,简直就是拿钱在砸人啊!
那年月的卷轴还全靠手工制作,任何一道程序稍有疏忽都会导到前功尽弃,而且级别低一些的法师也根本没有充足的法力来制作卷轴,不像现在全是工业流水化作业,卷轴满天飞,东欧那边都拿卷轴当手榴弹用,随随便便一场小战斗就得用去少说千八百个。那时候的卷轴还是奢侈品,各术法势力都当宝贝般存着,轻易舍不得使用。像奥格斯堡这般一仗用去好几千打法,简直就是疯了。
这一仗下来,不仅教廷震动了,整个欧陆术法界也震动了!
制作卷轴可不光是有钱买材料就行,而是需要足够高级的法师,像奥格斯堡这般,如果不是掌握了简便的卷轴制作方法,那就是高级法师够多,多到令人生畏的地步。
一时间,被教廷压制已久的欧陆各术法势力纷纷蠢蠢欲动,便有性子急的悄悄前往奥格斯堡进行联络。
这一回,奥格斯堡不再遮遮掩掩了。
都开始跟教廷见真章了,再不打明旗号,那就真容易输红眼的教廷给扣上异端的帽子,这帽子在当时的欧陆还是相当有用的。
于是在这场战斗结束后不久,奥格斯堡通文欧陆各国术法势力,公开打出了GelbHalstch隐修会的旗号,自称是传承悠久的术法家族,原本一直隐居在威尼斯以东的某个秘密山谷中,后来才出世行走人间,最初的血统可以追述到天堂地狱在人间混战争夺霸权的年月。
那堪称华丽的卷轴一战,就是奥格斯堡实力的最佳证明,各大术法势力立刻接受了GelbHalstch隐修会的身份,并且承认了他为欧陆术法界的一员。
奥格斯堡的迅速动作让教廷如哑巴吞黄莲般有苦说不出。
第六十四章又云匣中剑犹寒(中)
既然奥格斯堡正大光明的变成了GelbHalstch隐修会,成为欧陆术法界中的一员,那接下来的斗争就是术法界内部的事情了,即使强势如教廷者也得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那顶异端的帽子可就扣不下去了。教廷要是硬要往下扣的那话,那依他那个标准,随便捡出个欧陆术法势力来,都能戴上,到时候是不是说你教廷看谁不顺眼就扣一异端帽子然后发动世俗势力征伐?这可是关系到各大势力安危的原则性问题。
教廷原本能稳占欧陆霸主的位置,那是因为其他各大术法势力之间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共对应对教廷的挑战,而教廷也有意识地不去做那种赶尽杀绝的事情,以免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乱咬人。
可乱扣帽子这种事情就已经触及了各大术法势力的底线,一旦让教廷造成事实,那以后教廷真就是想搞谁就谁了。
教廷也很清楚这一点。教廷更清楚,各大势力这么容易就接受GelbHalstch隐修会的存在,也是为了给教廷添堵。
面对GelbHalstch隐修会的步步紧逼,教廷别无选择,必须应对挑战,否则别说霸主地位不保,能不能在欧陆立足还不一定。
杰克伯二世既然能为儿子的死策划如此狂猛的报复,那么他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教廷也未偿可知,从他大力扶持新教这一点就显得很有这种苗头。
教廷立刻组织了第二支圣战军。
这一次共有三千圣骑士外加五百神父参加,并且一改第一次的轻视,不仅对作战计划高度保密,而且派出大量间谍深入奥格斯堡周边地区打探消息。
不过这支圣战军并没能出发。
奥格斯堡从来没有想过一直被动挨打,在歼灭第一支来犯之敌后,便立刻展开了反击。
这种反击是立体的多层面的。
最低层面的,就是扫荡教廷位于各处的教堂。
新教徒们一改以往因对上帝的敬畏而面对教堂的克制,开始有组织冲击当地教堂,驱逐神父,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堂。
从中级层面,各地主教纷纷遭遇袭击,新教与教廷之间的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些神秘的人物,使得天主教支持方的军方高级将领屡遭刺杀,致使天主教军队在各个阵线不停溃败。
在高级层面上,诸多小国王室开始率先反水,改为信奉新教,抛弃了天主教,并且宣布在本国境内天主教为非法,从官方角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教兴起运动。、
而这一连串的反击终于在大进军行动中达成了高潮。
在王室贵族中堪称新教徒最坚定支持者的韦罗纳大公在击败了当面的天主教军队后,突然将矛头直指教廷,声称罪恶之源就在梵蒂冈,上帝虔诚信徒的忠诚与鲜血被那些意图掩盖上帝真正声音的野心家为了个人的私欲肆意挥霍,无论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都是上帝的子民,为什么会在这里留血死亡,这一切都是梵蒂冈的阴谋!并号召全体新教徒开展向梵蒂冈进军行动,驱逐尸位素餐的教廷,让上帝的荣光重新无遮挡的照耀在欧陆大地上。
韦罗纳大公身体力行,率领自己军队和领地内的新教徒,不顾虎视在侧的天主教徒军队,毅然离开领地,率先向梵蒂冈进军。
各地新教徒纷纷响应,一路加入,最后聚集数十万人马,声势浩大惊人,沿途各国均不敢阻拦。
教廷哪还顾得上对付奥格斯堡,连忙将各地圣骑士撤回,拱卫梵蒂冈。
如果这场行军真能进行到底,抵达梵蒂冈的话,或许历史就此会改写也说不定。
有GelbHalstch隐修会法师的暗中帮助,就算教廷想要半路拦截也做不到。
不过关键时刻,一个消息却传到了奥格斯堡。
是关于当年那场造成杰克伯二世独子死亡惨案的消息。
消息来源于布洛肯恩山顶的女巫。
当GelbHalstch隐修会与教廷斗得整个欧陆死去活来的时候,却似乎忘记了,当时除了教廷的圣骑士和奥格斯堡的贵族少年们两方势力,还有第三方的两个人,即来自于布洛肯恩山顶的女巫克拉拉和伊丽莎白。
整个事件如果认真来说,全都是由这两个女巫而起。
如果不是她们突然跑到奥格斯堡,并且消息在事前就泄露给教廷的话,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或许奥格斯堡的法师们依旧继续他们的隐世生活,或许就不会有这场波及整个欧陆,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黑死病,或许就不会有现在这席卷各国的新教与天主教之战。
不过在消息传来之前,确实是没有人在意这两个女巫。
确实,同教廷和奥格斯堡比起来,即使是布洛肯恩山顶的女巫们全都加起来,也不及这两大势力一根小指头,无论是教廷还是奥格斯堡都把这件事情的起因视为了一场意外,甚至都没有人想去找这两个女巫的麻烦,一方面是因为女巫们在猎巫大潮中行踪隐密不定,另一方面却是奥格斯堡在全力以付准备对付教廷,而教廷的注意力则放在主持猎巫运动压制新教崛起,谁也没有把视线多在这两名女巫身上停留一刻。
但从布洛肯恩山顶传回来的消息却证明奥格格斯堡犯了严重的错误,至少在他们全力对付教廷的时候,却忽视了真正罪魁祸首——布洛肯恩山顶的女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