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电车公司的电车用电最初靠自行发电,成本极高,公司与遮打洽商, 希望港灯提供电力。      1914年,遮打购入北角一幅12。5万平方英尺地皮,兴建当时中国最大 的电厂。      电力改变了香港,在香港经济发展史上,遮打功不可没。                                     辉煌人生      遮打爵士是个极幸运之人。他的一生,求财得财,求名得名,求寿得 
… 页面 50…

寿。      他是当时香港屈指可数的大富翁,他为后人留下九龙仓、置地、港灯 等三大实业;他的名气,在本世纪初如雷贯耳,到今天,自然会有人不知 遮打,但不会不知遮打道与遮打公园;他是活过两个世纪的人,他在耄耋 之年,仍活跃在香港的社交场遮打不是那种执着事业而把人生兴趣都牺牲 掉的商人。遮打兴趣广泛,交际亦广泛,当时的西人圈子里,有诸多遮打 的闲闻趣事。      香港的电报,始于1871年,那还是有线电报时期,电缆与上海接通, 然后经俄罗斯到欧洲大陆,寄过英吉利海峡直通伦敦。那时的电报收费十 分昂贵,没有大事要事急事,就不打电报。晓士去上海接一笔贷款,刚下 轮船,就有电报在等他。晓士吓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展纸一看, 仅仅“你好”两个字,晓士哭笑不得。      香港的电话的出现,整整要晚10年,最初全港才15门,8年后增至65 门。装讥收费不菲,用户均是政府、银行、商行、遮打是最早的电话用户 之一。那时是手摇机,通话需人工接线,通话多限于公事商事。遮打是香 港“电话煲粥”开山鼻祖,与女士小姐通话没完没了,甜言蜜语,害得监 听的接线小姐醋意大发,扬言不再给遮打接线。遮打急忙赔礼道歉,说:“我 爱你,我的小天使,今晚我带你出席男爵家庭舞会。”      传闻有鼻子有眼,真实性如何,无稽可考,有一点是时人有目共睹的, 遮打爵士是上流舞会风头最劲的人物。与他伴舞的女性,下是身份极显的 贵妇人,就是美得像天仙似的小姐。      遮打晚年,兴趣渐移至收藏上来。遮打年青时搜罗古董,是出干好玩 或生意;他晚年的收藏,则偏重收藏物的历史价值。遮打聘请通晓中西历 史的学者奥朗基做他收藏物的代理人。奥朗基一知道有价值的画出售,就 告之遮打出钱买下。      1924年,奥朗基将遮打的藏画编辑成册出版,中文画册名是《中国通 商图》,内有260余幅画。这些画为来中国旅游或谋生的西洋画家所作,以 照相的手法真实地描摹下当时中国的图景。如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广 州的洋人商行、鸦片战争的海战场面、早期香港街景,等等。      遮打共收藏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画430幅、西入关于中国的早期著作54 种、还有众多香港澳门的历史照片。      遮打收藏的早年香港地图,有三幅是港岛北海岸地形图。第一幅绘于 1845年;第二幅绘于1862年;第三幅绘于1923年。透过这三幅海岸图,便 可勾勒出香港早期填海的大致轮廓。      遮打爵士留于后世的有三样东西:收藏、街名、实业。      遮打的收藏,是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早期通商史、香港发展史的珍贵资 料。      遮打数十年坚持不懈,促成了香港首次大规模填海造地,在新填地上 留下遮打道这一街名。      遮打创建九龙仓、置地公司和港灯公司,这三家公司现在仍是香港的 大型公司。在近10多年的香港商战中,它们均扮演重要角色或成为争夺的 焦点。      香港的金市十分活跃。 
… 页面 51…

                      第七章太古洋行 南辕北辙港为营      太古洋行是1866年来远东发展的,最初总部设在上海,香港太古仅是 一家分行。施怀雅家族的先辈力主发展重点放在上海,但后来,却出现香 港太古一枝独秀的既成事实。是家族的后代有意违逆先人遗嘱,还是别的 原因?太古在香港创办一系列实业,终成为香港赫赫有名的大洋行。     这是全长2。2公里的香港青马大桥。大桥两条吊索的钢丝长约16万公 里,可环绕地球四圈。     今日港人,不知太古洋行者,可谓没有,它是现在港埠的最大英资财 团之一。然而在上世纪后半叶,太古还默默无闻。      太古是施怀雅家族的产业。它下像早期的许多洋行公司,易帜改号, 创始人的后代早已排斥在外。百余年来,施怀雅家族一直牢牢控制着太古。      施怀雅家族经商史源远流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商人的地位大大 提高。殖民扩张,是以武力与贸易力战略的。在18世纪,施怀雅家族的先 人,就去当时最大的英殖民地北美从事贸易。      1816年,老约翰成立约翰·施怀雅父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英格兰中 部的约克郡。公司业务主要是棉花贸易与成衣制作。美国南部是世界最大 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质上乘,价格低廉。老约翰常常往返十美国萨凡纳与 英国的赫尔港之间,英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小小的约克市就有好 些间纺织厂。老约翰不想脐身竞争激烈的纺织业,他在约克郡开办了一家 制衣厂,由家族成员打理。     老约翰有两个儿子,长子约翰森姆·施怀雅出生于1825年,3年后,其 次子威廉克逊·施怀雅出生。他们均在约克郡的贵族学校读书。      1847年,老约翰离世。年仅22岁的约翰森姆与不到20岁的威廉克逊继 承父业。约翰森姆关闭了盈利甚微的制衣业,专门从事棉花贸易,盈利颇 丰,销售渠道遍布西欧各国。      美国的棉花主要靠黑奴种植。1861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固守 蓄奴制的庄园主爆发南北战争。施怀雅家族的棉仓毁干大火。战争期间, 棉花种植停顿,海疆被封锁,棉花出口中断。南北战争,一直延续到1865 年才结束。      家族事业遭受沉重打击,施怀雅兄弟束手无策。                                   译名之误     这时,一位叫罗拔·贝达费德的商人,怂恿施怀雅到远东去发展。贝 达费德曾到过中国,他和众多初到中国的商人一样,把赌注押在鸦片上, 但很快发现,鸦片生意并不好做,基本给大洋行垄断,小商小贩,只能吃 他们剩下的残羹。贝达费德转而做其他生意,待他回家乡娶妻,已是令人 企羡的小富翁。      贝达费德以中国通的身份,向施怀雅兄弟介绍远东掘金的神话。其时 正是远东热,而美国南北战争不知会打到什么时候,约翰森姆透过传媒, 洞悉出远东贸易确实前景远大,遂答应了贝达费德的建议。      1864年,贝达费德及施怀雅公司成立。贝达费德任董事长,约翰森姆 
… 页面 52…

任总经理。次年,两人来远东作商贸考察。他们先达香港,贝达费德认为 香港的天地大小,除了转口贸易,本地市场太小。他们沿海北上,在厦门、 福州、宁波短暂停留,认为不甚理想。最后到达上海,立即为上海蓬勃的 发展势头所吸引,决定在上海扎营。      1867年,贝达费德及施怀雅公司在上海开业,中文译名为太古洋行。 关于这个译名,历来有两种说法。贝达费德请一位英国的通译翻成中文名, 通译认为,公司设在中国,中国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古国,便叫大古。 另一种说法,约翰森姆在上海城隍庙游览,见中国人的红包和灯笼上有大 吉二字。回公司后,照葫芦画瓢歪歪扭扭写下大古二字,殊不知记错了, 就将错就错,作为洋行之名。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就是施怀雅家族的后代都说不清楚。对他们来 说,考证行名已无任何意义,太古早已是香港响当当的公司名,大古就是 施怀雅家族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贝达费德与太古仅有一年的缘份。他虽然吃过走私鸦片的亏,但欲借 鸦片暴富的梦始终索绕心中。他认为现在财力雄厚,有上海的商馆为据点, 正好跟赚得忘乎所以的大鸦片商竞一日之长。      约翰森姆却不苟同,他已靠棉花掘到第一桶金,不愿去冒这个风险。 约翰森姆并不认为走私鸦片是罪恶,他只是认为若要在一个地方落脚,必 须做正途生意,中国人仇视鸦片贩子,做这种偏门生意不会长久。      两人意见悸逆,常常闹得脸红脖子粗。贝达费德见公司的正途生意分 外萧条,提出退股,与施怀雅兄弟分道扬镰。贝达费德说,没有他,太古 洋行将难以维系。      贝达费德退股,大古洋行的确陷入困境。施怀雅兄弟到在沪的英商中 招股,维持住洋行的生存。在以后的岁月,太古洋行还组建成股份有限公 司,不断增资扩股。最大的股东,仍是施怀雅家族。      兄弟俩惨淡经营,洋行渐有起色。老大约翰森姆不待洋行实力雄厚就 积极向沪外扩张。他向股东这样解释道:“必须吸取棉花贸易的教训,不能 把公司困在一个业种,困在一个地方。”                                     涉足香港      1869年,太古洋行在日本横滨和香港设立分行。其业务仍是商品贸易, 把英国的工业品运至远东,又把远东的初级产品输往国内。      香港分行的经理由施怀雅家族外的人担任。施怀雅兄弟。一个坐镇上 海总行,一个常年在海外巡视。      香港太古很快成为各分行中的明星。这首先得助于香港得天独厚的地 理位置以及港府奉行的自由港政策;其次,是约翰森姆物色了一位出色的 买办,鼎助分行业务。      这位买办就是莫仕扬。当时他往返于省 (广州)港做洋货生意,与各 国商人交际甚广,精通英语。约翰森姆聘他为太古买办,莫氏家族也由此 而成为省港有名的买办世家,先后有10多人任太古洋行的买办。      莫什扬根据他对港埠英商的恫察,建议总行大班约翰森姆投靠港府。 这个建议为约翰森姆所采纳,确定为在港发展之根本。以后,凡是港督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