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建议总行大班约翰森姆投靠港府。 这个建议为约翰森姆所采纳,确定为在港发展之根本。以后,凡是港督重 视的公益慈善事业,太古必有表示。港府的方针政策只要未严重损及太古
… 页面 53…
的利益,太古总是投赞成 莫仕扬、约翰森姆都是极有眼力的人。他们深知,太古不可能像渣甸 那样,以其雄厚的实力使得历任港督不敢怠慢。太古只有谨小慎微,才能 博得港府的好感。这种感情投资,在数十年后才得到巨大的回报,使太古 成为香港的超级商业帝国。 1872年,约翰森姆力主投资航运业。不少股东表示疑虑,航运业日趋 饱和,竞争激烈。约翰森姆例举世界航运史,世界贸易总是在不断扩大, 航运也就会随之而繁忙。 太古同时开办两家轮船公奇。一家叫黑烟囱轮船公司,开辟中国沿海 航线,并涉足长江内河航运;另一家叫蓝烟囱轮船公司,大股东不是太古, 太古代理其在中国的航运业务,蓝烟囱轮船公司跑中国至海外的航线。 在中国的各轮船公司,分别在香港等商埠设立分公司,其中以香港分 公司实力最强。在此之前,香港已有:香港广州轮船公司开辟的省港线, 铁行轮船公司的上海香港定期航班,旗昌洋行的日夜行驶的省港线,法国 邮轮公司的欧洲香港定期航线,省港澳轮船公司的省港澳航线,太平洋轮 船公司的旧金山香港航线,等等。 面对着众多强大的对于,大古把策略定在优质服务上。它从英国购置 豪华汽船,加入上海香港、香港广州航线。太古汽船的服务有口皆碑,票 价虽定得稍高,有钱的乘客都乐意乘太古汽船。 太古船队的船长,均是高薪从英国聘请来的,他们经过现代航海培训, 海洋气象是他们的必修科目。那时,中国还没有海洋气象站,众多的海难, 皆是恶劣天气造成的。太古船队,在历次热带飓风中,遭受的损失最小。 1881年7月,太古在鲗鱼涌购置土地,创办了太古糖厂。鲗鱼涌所在的 东区,当时是港岛的荒凉之地。由于太古先后在鲗鱼涌开办多处实业,带 旺了东区,使东区渐成为港岛的繁华之地。 在太古涉足糖业的前一年,东角糖业公司兼并了其他糖厂,一举成为 香港糖业的巨无霸。东角糖业从珠江三角洲运来红糖,精炼成白砂糖后, 除供应港岛外,主要返销珠江三角洲。 太古糖厂尽可避免与东角糖业正面交锋。它从古巴、澳州、毛里求斯、 台湾等地运入红糖,加工成的白砂糖及方糖,主要销往非产糖国家和地区。 据曾任大古买办的莫应桂先生回忆,“太古糖厂有两套炼糖设备,每日可溶 糖100吨,每月可生产精糖12。5万担。这个糖厂成立之初,曾一度独占远东 精糖市场。” 到19世纪末,珠江三角洲白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外来白糖销量锐减。 东角糖业式微,太古糖厂后来居上,成为香港糖业的巨无霸。 尽管太古洋行在香港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约翰森姆仍不看好香港, 始终把发展重点放在上海。 约翰森姆说:“香港与上海,都可成为沟通世界的纽带,若说对中国的 辐射力,香港只能辐射南中国的两广,而上海,其辐射面差不多覆盖整个 中国。” 北业南移 在中国的英商,有一类像香港电业世家嘉道理一样,整个家族都定居
… 页面 54…
香港,彻底扎下根来;有一类仍把家安在国内,只把中国当作生意场,这 一类以施怀雅家族最典型,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仍居住在约克郡等地,并另 有家族事业。 施怀雅家族的年轻一代,均在英国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与父辈一道 参加贵族社交圈的活动。在香港的英商中,施怀雅家族贵族气最依,其男 性成员,均被英王授予爵士衔。 1898年,约翰森姆爵士病逝在家族的庄园宅邸。他临终前对儿子约翰 和华伦说:“香港虽是英殖民地,可大地太小,家族事业的重点只能放在上 海。” 施怀雅兄弟来到万里迢迢的远东。他们与父亲一样,先滞留香港,然 后再沿海北上,一路巡视太古设在厦门、福州、宁波的分行和办事处。施 怀雅兄弟进了上海的太古商馆,听取代理大班和买办的汇报。 太古的轮船公司,已成了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最具实力的航运公司。 但是,太古的海外贸易却遇到空前的挫折。中国的茶叶受到印度茶叶的猛 烈冲击,印度茶更符合欧洲人的口味,现在中国的茶叶输出业务每况愈下。 中国的丝绸输出也基本处于这种情况。日本缫丝业崛起,它的现代工 厂作业的成本,远低于中国的古老作坊。横滨的分行的丝绸业务,受到日 本商社的有力挑战。所以,太古的丝绸业务已是无利可图。 现在,摆在施怀雅兄弟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缩小贸易,增强实业。太 古的实业,有以上海为中心的航运业,还有香港的糖业和冷藏业。 施怀雅兄弟决定投资造船业。首选地点是上海。上海已成大远东最大 的造船中心,虽有许多造船的便利,竞争也是很激烈。浦东有大片稻田蔬 菜地可资办厂,由于洋商均看好上海,土地价格并不菲。 施怀雅兄弟沿海南下,几个通商港埠都不甚理想。到香港,没想土地 竟这么快解决。太古以每平方英尺3仙的价格,向港府租赁了53英亩的荒地, 其地点就在今日鲗鱼涌的太古城。 太古船坞花费了9年时间,于1909年才建成,为筹措资金,太古不得不 把冷藏库卖给温逊医生创办的牛奶公司。 当时香港最大的造船公司,仍是历史最悠久的黄埔船坞。为与其竞争, 太古船厂从英国聘请造船师和工匠。船坞的岸边,还设有太古机器公司, 与造船相配套,并开发制造纺织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大型船厂转入制造军舰。一贯依赖欧洲 造船业的远东船商,不得不在远东购置新船。远东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 太古船厂趁机扩大规模,工人达4000之多,与香港造船业者大黄埔船坞并 驾齐驱了。 1916年,黄埔船坞造出万吨级海轮。1917年3月,太古船厂造的爱图里 加士号下水,远航旧金山。该船为太古参股的蓝烟囱轮船公司所有,是当 时吨级最大的商船。 约翰、华伦无意违背先父遗嘱,洋行总部仍设在上海。但实际上,已 造成重点逐步向香港转移的既成事实。 崭露头角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偃旗息鼓。施怀雅家族派施怀雅四世施约克
… 页面 55…
赴远东,以香港为大本营主理远东业务。 施约克毕业于英国名校——牛津大学法学院,时年27岁。在英期间, 他担任施怀雅家族的法律专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世家弟子。 在此之前,香港太古洋行大班,都是家族外的成员担任。施氏太子专 驻香港,意味着家族对香港的重视。几年后,施约克升任大班,成为施怀 雅家族任香港太古大班的第一人。以后,香港太古洋行大班均由家族成员 担任。 施约克上任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把总行从上海迁到香港,而 香港大古的控股公司却是在英国的家族公司。 施约克认为:上海虽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但毕竟不是英殖民地。中国 大陆政局多变,还是以香港为大本营安全。上海太古以贸易航运为主,即 使放弃,也仅是商馆货仓之类的物业。 女性进公司做职员在英国早已不稀奇。在香港,女性只能从事服务行 业之类的“下等职业”。施约克提倡尊重女性,男女平等。他聘用英籍的5 小姐任他的秘书,打破众洋商认为在香港不宜启用女性做职员的偏见。 施约克还认为,既然是英殖民地,职员的待遇就应与国内看齐。太古 洋行管理层的年薪为400英镑到1800英镑,为香港台洋行年薪之冠。 施约克的高薪制,使投靠太古的人趋之若骛,施约克也由此而网罗了 不少经营与技术精英。 施约克主张,不论英人华人,一视同仁。他这一主张,最初在白领阶 层推行。但要在蓝领阶层推行时,就发现不那么容易,公司无力负担浩大 的薪金开支。即便如此,太古的产业工人,薪金仍高于别的洋行。 施约克是施怀雅家族最杰出的大班。他寿命很长,在本世纪70年代, 仍主理太古。正是他在漫长岁月的不懈努力下,最初默默无闻的太古,成 为现在港埠家喻户晓的超级商业帝国。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经营举办各种大型式商展览,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 家。
… 页面 56…
第八章执着电业 嘉道理终身不渝 香港有两大电力公司:港灯与中力。而电力世家,唯有嘉道理家族一 家。嘉道理家族的艾利,并非香港电业的创始人,在香港初装电灯之时, 一家人还为装一盏电灯的费用犹豫不决。正是这个艾利,身无分文来到香 港,没多年,竟然一掷万金,购入中电的股份,随后入主中电,成为“电 王”。 港督的任命、任期、权力、译名及薪金 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总督的任命名义上归英王,实际决定任命 的是内阁外交大臣(1968年前为殖民大臣)。程序是,外交大臣上报,英王 批准。总督是英王派驻殖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港督的任期通常为4年至5年。最长的为麦理浩,任期11年,因其治港 有功,香港人士写信要求英王延长其任期;最短的为首任港督钵甸乍,他 因与驻港皇家海军意见不和,结果被“撵”下台。 港督总揽香港行政、立法大权,并兼名义上的驻港英军总司令。港督 的主要权力有:制定治港法律;委任法官及部分行政官员;批准土地转让; 对罪犯给予特赦;组织行政局、立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