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投资公司。“启”与“德” 分别取自两人的名字。稍后,华商曹善允加盟启德公司。      一战结束,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启德公司于战后次年 (1919年)在九 龙设立一家启德汽车公司,最初只有两辆巴士,对开于九龙城与尖沙咀之 间。生意兴隆,车队迅速增至4辆巴士。      启德公司,开华人创办汽车客运业之先河。但启德的汽车      客运业稍后停滞不前,直至式微转让。为何这般?     何启、区德有了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填海建飞机场!      香港的航空史可追溯到1911年。英国人在香港开办了一家远东飞机公 司。这年3月,飞机从英国运来香港,利用沙田火车站前的一片沙滩做飞机 场 (今为沙田跑马场)。      远东飞机公司定于3月18日举行飞机表演。这一天,阳光明媚。数千洋 人华人坐火车专列去沙田,港督卢押也前往观看,表演场有仪仗队奏乐助 兴。扫兴的是,这架庞然“大鸟”因风力太大而不得“展翅飞翔”。表演改 期,一连数天,都是“风力太大”。一直等到27日,风力才稍平息,飞机在 螺旋桨的推动下,才摇摇晃晃升高。飞行高度只有60英尺,飞行距离约200      多公尺。因数次延期,目睹飞机飞翔的观众仅300余人。沙田远离港九 城区,港民只是从报章获悉这一情景。      飞机表演很不尽人意,却是香港航空史划时代的大事。      在较长的时期,人们都认为飞机只是幻想家与冒险家的玩意。尤其是 第一次飞机表演,给港民的印象很“恶劣”,稍稍起一点风,飞机就飞不起 来,香港差不多天天起海风,飞机有何用?并且,飞机飞得那么低、那么 短,充其量只能让人过过飞天的瘾。其后,飞机一年比一年先进,可出事 频繁,人们认为是最不安全的交通工具。      现在,何启、区德却要填海建飞机场。真叫人不可思议!     何启认为,人类将进入航空时代。香港作为世界自由港,与世界各地 的联系,首选的交通工具将是飞机。     何启对航空史了如指掌。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号飞 机,开创了人类史上第一次飞行。首次飞行仅37米,尔后航距不断增长。1909 年,法国人布勒里奥首次驾机飞越英吉利海峡。      1911年,美国人罗吉斯首次飞越美国东西海岸。一战期间,飞机大量 用于空战。同时,民航机载客运货业务也在逐步拓展。 
… 页面 118…

     何启坚信,飞机性能将会愈来愈优良,实用性会愈来愈大,一定会成 为最快捷、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那么,为迎接航空时代的到来,一定得有 永久性的飞机场与其配套,远不是临时性的简易跑道所能适应的。      何启在提交给港督的信中指出:要使香港成为真正的世界自由港,不 仅要保持世界航海港的地位,还要使香港变成未来的世界航空港。      何启的设想,得到港督史塔士的肯定。      1920年,启德公司在九龙湾北岸正式进行大规模的填海工程。      工程进行到一大半,资金告罄。为获取新的资金,启德公司把一幅新 填地划片拍卖 (新填地产权仍属港府),开发成住宅商业区,建筑限三层以 下。这一片及后来机场附近的填海地,有许多带“启”字的街道:启德道、 启扬道、启达道、启东道 (又有人认为是纪念何东的)、启福道(与何福的 原名何启福相吻)、启华道、启位道、启仁道、启礼道、启乐道,等等。      1924年,共完成新填地120英亩。临海的一片开辟成民用机场。民用机 场经港督批准,命名为启德机场。最先开辟的航线是香港至广州,以后逐 年开辟至上海、新加坡的航线。      最初的机场面积仅现在的1/10。1928年,港府作价收回启德机场,开 始第二期填海工程,并将其改为民用军用混合机场。二战期间,启德机场 的军用飞机、民航机被日军炸成一片残骸。为改成日军在南中国的最大空 军基地,日军指挥中国劳工进行第三期填海工程。为取土石,不惜炸毁香 港最有价值的古迹宋王台。      启德机场又经过战后数次大规模扩建,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 它的正式名称是:香港国际机场。但人们仍习惯叫它启德机场。      启德机场,是香港华人在香港航空史上立下的一块丰碑。 
… 页面 119…

                      第十七章 张氏家族 同居共财人财旺      张祝珊家族是很奇怪的家族。全家大小一道辛勤劳动,赚到的钱聚集 到一起。一家四房30余口人,挤在一幢住宅,吃一锅饭,穿一样贵的衣, 后代上同一家书馆 (学校)。家族靠西药起家,财富超逾百亿,同居共财, 过着极简朴、极单一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这在十里洋场的香港,真让人 不可思议。                                    香港的收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其时,驻港日军对向谁投 降未得到国内的任何指令。      英政府捷足先登,在得知日天皇发表投降诏书的前一天,指令英驻华 大使通知中国国民政府,英军将重新占领香港。8月23日,囚于香港赤柱集 中营的前港府辅政司金逊接到英政府指令,即以最高行政长官的身份代理 总督职务。      8月30日,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夏悫,率领由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舰队 驶入维多利亚港。9月1日,香港军政府成立,夏悫任代理总督。      中国国民政府对香港归属持何态度呢?      在日本投降前,国民政府曾多次表示要收回香港。在开罗会议、雅尔 塔会议上,中国方面明白提出战后归还香港问题。美国总统向蒋介石表示 支持中国这一立场。英国首相邱吉尔声称决不放弃对香港的管辖。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直到8月31日,才命令当时结集在广西梧州的13军 前往接收香港。而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已登陆香港。种种事实表明,蒋 介石不打算借日军投降之机,收回香港。原因何在?      首先,蒋介石急于派兵与共产党抢占地盘,把接收重点放在东北、华 北、华东、东南的大中城市;其次,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理,对中国的经 济有益处;再次,他不愿在香港的问题上与老牌帝国英国破裂,如与共产 党发生内战,英国肯定会站在国民政府一边。      因此,蒋介石只是口头声明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而无任何接收的行 动。      张祝珊家族,是香港最具封建色彩的大家族。家族的最大特点是“同 居共财”。      该家族于30年代末迁居香港,靠摆小摊为生。到80年代,家族财产超 逾100亿港元。这应验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这句老话,更是“同居共 财”这句家训带来的业果。      张家虽是巨富,却保持低调,新一代香港居民对其知悉甚少。80年代 初,家族财产纠纷酿成一场官司,张氏家族名声大噪。80年代末,该家族 一口气抛售21幢大厦物业,套现16亿港元,顿时轰动港九,成为人们街谈 巷议之话题。      在十里洋场的香港,中西文化的撞击最激烈,殖民文化氤氲不散。在 这种背景下,张祝珊家族能格守同居公财的国粹古风,既令人费解,又让 人惊叹。 
… 页面 120…

                                  胼手胝足      张氏家族原籍广东新会县。张祝珊生于1882年,娶妻郭庚。长子张玉 阶生于1914年,往下的顺序是:二子张玉麒、长女张银爱、三子张玉麟、 四子张玉良、次女张美好。两位女儿均早殇。那时中国盛行早婚,张祝珊32 岁时才得贵子。是何原因,现已无从考证。      30年代初,张祝珊携家小前往广州谋生,一家人住在九曲行的一层老 屋里。张祝珊是个编织匠,最初的生活来源,是一家人在租屋的空地编织 草席、藤席、竹席、菜篮、藤椅之类东西,交给上杂行销售。场地狭小, 连床上都堆满材料和制品,晚上再搬下来,腾空睡觉。      张家的编织品质量上乘,销路颇畅,张家便积累一笔小资金,开了一 家张锦记,自产自销,收益渐丰。      不久,张家有了自己的住宅和铺位。不幸的是,张祝珊积劳成疾,于1936 年逝世,阳寿仅54岁。      生活重担落在遗孀郭庚及长子张玉阶肩上。郭庚成了一家的主心骨, 她召集儿子训话:“爹爹过身,你们兄弟间要齐心,齐心才能活下去,才不 会遭外人欺。”      其时,最小的儿子已有10岁。张家的4个儿子,从三四岁起就要帮父母 做编织活。张玉阶回忆道:“那时我们几兄弟,天天跟藤条篾丝打交道,满 手的血泡和老茧。我的弟弟,常常痛得流眼泪。”      父亲死时,张玉阶有22岁。他是个极具生意头脑的人,他知道光靠手 工业,累死都发达不起来。他打理张锦记,开始突破自产自销的窠臼,进 各种各样的编织品及山货卖。生意愈做愈红火,马上就扩充分号。仅两年 功夫,赚到的钱超过父亲一辈子的积蓄。      1938年,广州沦陷,街头高悬太阳旗。张家只得忍痛抛弃物业,带着 辛苦赚来的3千块大洋逃往香港。那时珠江口,常有海盗打劫逃港的富家。 为防万一,张家买了一船马蹄 (荸荠),把银元埋在下面,一家人穿得破破 烂烂,含泪离开广州。一路惶恐不安,船抵香港中区码头,一家人才松一 口气。郭庚忍不住哭起来,她对儿子说:“佛祖保佑,一家人平安无事。到 了香港,兄弟间更要齐心,这是鬼佬(洋人)的地盘。”      广东人纷纷逃港,香港吉屋 (空屋)奇缺,一家人好不容易在上环苏 杭街觅到栖身之处。巴掌大的地方,显然无法从事编织业。郭庚、张玉阶 分头去拢档口 (铺位)。郭庚寻找了两天毫无结果,就在中环三十间的街边 摆地摊,卖小杂货。张玉阶足足寻访了5天,才在永吉街找到一家铺位,开 一家张锦记洋杂货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