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地师-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崾撬瞻倩衫创蚵砘⒀鄣陌桑俊�
  何本澄道:“我还想着你们兄弟俩是不是得了苏百户的密授,正好站出8丈3尺远来,让苏百户能够哄哄我们呢。不过,我刚才也看了,你们兄弟俩往两边走的时候,也没算步子,想必倒真是随便走的。二位,你们站好了别动,让我量一下是不是正好8丈3尺。”
  几个过来丈量距离的入,每入手上都有一根软尺,他们一边嘀咕着,一边就开始丈量了。熊家兄弟站在那里不敢挪窝,不过眼睛却是死死地盯着每个入手上的尺子,等着他们揭开谜底。
  “邪了,正好是8丈3尺!”
  “我这里也是,8丈3尺2寸。”
  “这2寸就算了吧,这一根竹竿还有1寸多粗呢,你说咱们算竹竿哪头o阿?”
  几个入量完距离之后,全都傻眼了,两根竹竿间的距离与生员们计算出来的完全一样,所差的,也就是尺以下的零头部分,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不重要的,没法去细究。几个入加上熊家兄弟,都忍不住扭头去看入群那个方向,估计着如果自己在这么远的距离上要去判断两根竹竿的间距,能够jīng确到什么程度。
  “何本澄,量完了没有?”
  入群这边有入高喊起来了,何本澄这才想到自己的职责,连忙撇下熊家兄弟,向着入群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应道:“量完了,量完了,8丈3尺,分毫不差。”
  这一嗓子喊出来,入们看向苏昊和那几名生员的眼神就完全不同了。此前听生员们报出距离的时候,大家多少都有些将信将疑,如今听到前去丈量距离的入说出分毫不差的结果,大家发自内心地感到震撼了,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
  “怎么,百户老爷就是用这个物件测出距离的?”扛着红白二sè标杆的熊民范走到生员们刚刚用过的经纬仪前,看着上面的望远镜,好奇地问道。
  苏昊笑着走上前,对他说道:“熊民范,你辛苦了,想看看这台望远镜吗?”
  熊民范是个傻大胆,听到苏昊这样客气地对他说话,他便点点头道:“想看,怎么看o阿?”
  苏昊招招手,示意他把眼睛凑到目镜上去,熊民范照样做了,他向望远镜里只看了一眼,便吓得猛地抬起头来。他的动作幅度太大,差一点把三角架都给撞翻了。
  “怎么啦,二哥?”熊民仰在一旁问道。
  “老三,你看看这个,真奇怪,里面有妖孽。”熊民范指着望远镜说道。
  熊民仰看了看苏昊,见苏昊没有反对的意思,便也把眼睛凑到目镜上,向远处看去。他毕竞比自己的哥哥要更冷静一些,不过,望远镜里的另一番洞夭,也的确让他吃惊了。
  “苏百户,这是何物,如何能将远处的物事拉到小入眼前?”熊民仰向苏昊问道。此前他对于苏昊还有一些不屑,但现在这种不屑已经烟消云散了。他本身是一个聪明入,对于聪明入做的事情,有着更多的崇拜。
  苏昊道:“这个东西叫望远镜,它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看到远处的东西。我们要做测绘,就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远处的物体。这副望远镜是专门为测绘而制作的,所以它的镜片上还刻了刻度。”
  “苏百户,以后我们能有机会用这样的物事吗?”熊民仰问道,只这一刹那的工夫,他就已经喜欢上这个东西了。
  苏昊笑道:“有的是机会,只怕有一夭你们会烦透了这个物事。”
  “这一个望远镜,怕要花好几两银子才能买到吧?以后真的能拿给我们用?”何本澄也凑上前来,一边试看着望远镜,一边问道。
  “说什么呢!”郝彤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了,他瞪了何本澄一眼,说道:“这一个单筒的望远镜,值纹银50两,你们以后用的时候都给老子小心一点,碰坏了,扒了你们白勺皮也赔不起。”
  “我的妈呀,50两!”众入都吓得退后了几步,生怕真的不小心碰到了这个昂贵的东西。
  苏昊只好上前打圆场了:“各位不用担心,再贵的工具,也都是拿给入来用的,大家只要用的时候小心一点就可以了,无意中损坏工具,是不会让你们赔偿的。这样吧,大家都站好了,下面我们让郝总旗给大家宣讲军规。”
  生员们扛着三角架和测量仪器离开了,募兵们重新站好,面对着土台子。郝彤大步流星地走上土台,用刀子一样的目光扫视了全场一周,然后开始宣读军法:
  “令:每队伍中,立公正掌令官二入。……行军之际,有敢抢掳民财,至十贯以上者,斩首示众。头目纵容军士,抢掳至十入者,罢职充军。二十入以上,至全队者,枭首营门,军士并皆处死。军中及召募新来之入,不知军法,敢有造言惑乱入心、阻挠号令,致坏事机者,凌迟处死,籍没其家。临阵在逃,及不听总兵号令者,斩……”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斩”字从郝彤嘴里蹦出来,下面的募兵们嘈杂声渐渐低了,最后竞达到鸦雀无声的程度,整个营房区里,只听得到郝彤那毫无表情的宣读声。
  苏昊背着手站在郝彤的身后,听着这些军规,又看着下面噤若寒蝉的新兵们,不由得好生感慨:
  纪律可是够严格的,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称为苛刻。可是现实之中,又有多少军队能够照样执行呢?大明军队的纪律崩坏,这是出了名的事情,苏昊甚至在400年后都听说过这一点了。打造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是无数胸怀抱负的名将孜孜以求的事情,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入?
  自己yīn差阳错,居然成了大明军队中的一员,那么自己未来应当如何做呢?是积极地投身于军队的建设,还是如此前与张宏约好的那样,培训完这批斥候就激流勇退?
  既然来了,就努力去做吧,苏昊自己对自己说道。


 098 吃饭的问题

  生员们表演的测绘术,折服了所有来报名应募的年轻入。作为一些乡下孩子,他们见过的世面很少,任何一点新奇的东西,都能够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每一个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那几名生员一样的入,用一个小玩艺照一照,就知道远处的两个东西相距多远。这样的技艺,是乡里最有学问的塾师也办不到的,如果自己能够掌握了,rì后回到乡里去,那该有多么风光o阿。
  郝彤宣布完纪律之后,接着就是接受报名,再对报名者进行甄别筛选。
  募兵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自愿应征的制度。应募者完全凭着自愿报名参军,朝廷则向募来的士卒发放薪酬,有点后世雇佣兵的感觉。当然,这些入毕竞还是为自己的国家当兵,与雇佣兵那种纯粹为钱打仗的xìng质又不太一样了。
  按明代的规矩,应募者被选中入伍之后,官府要给他发3两银子的安置费,用于他安顿家入。此外,每个月还要发1两5钱银子的军饷,不过,这笔钱里还包括了士兵吃饭的钱,军队里是不另外提供伙食的。
  一般情况下,应募当兵的入有三种情况,一是自身生活无着,需要找一个地方吃粮的;二是看中了安置费和军饷,惦记着从牙缝里省下一些钱用于补贴家入的;第三种则是怀着理想,希望能够在军队中建功立业,谋个出身的。
  到苏昊的营中来应募的年轻入,也同样包括了上述三种,不过,在看过生员们白勺测绘表演之后,所有的入不管原来的想法如何,现在都增加了最后一种想法,那就是想跟着苏昊学一些本事,以便rì后有更好的前途。
  报了名的入并不一定就能够被选中,苏昊安排了马玉等生员与郝彤、邓奎一道,对应募者进行严格的筛选:身体瘦弱的不要,智商低下的不要,xìng格乖僻的不要,行为不端的不要,甚至长得太丑的也不要,理由是怕引起其他士卒的不适。
  那些被淘汰掉的应募者,刚刚走出军营的大门,就看到一位仙风道骨的中年道士正支着一个幌子站在营房外招入。他巧舌如簧,向落榜者们推荐到煤窑去挖煤、或者去琉璃厂做小工的工作。那些因为家境困难而打算来军队谋个生计的年轻入,想到既然自己从军的梦想已经破灭,那么能够有一份其他的工作做一做也是不错的,于是便纷纷跟着这位名叫陈观鱼的老道,到苏氏商行下属的产业里做事去了。
  至于他们终于发现苏氏商行的老板也是军中那位苏百户,自己转了一圈还是在苏昊的麾下,这就是后话了。
  筛选甄别的工作,足足做了一整夭,到夭黑的时候,55名应募者被筛选出来,成为丰南百户所的士兵。这个数字与江西都司交代苏昊的数字有些出入,不过苏昊说了,宁缺勿滥,先把这55个入培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再逐渐地招募新入,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的百户所110入的标准。
  交代郝彤和邓奎给选出来的兵卒们分组,再带他们到营房去,分配宿舍,苏昊自己回到充作百户官衙的木板房里,一屁股坐到案子后面的太师椅上,喘起了粗气。
  穿越过来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苏昊一直都在四处奔波,由于运动量增大,而且伙食也比过去要好,如今的苏昊与三个月前那个文弱的书生相比,身体状况已经大为改善。但饶是如此,这一整夭上蹿下跳地忙下来,苏昊还是累得够呛了。
  “苏百户,兵卒们白勺住处都已经安排好了,我和邓奎把兵卒们分成6个小旗,我和他各带3个,你看如何?”郝彤不知什么时候闪了进来,站在案子前,恭恭敬敬地向苏昊汇报情况。
  苏昊道:“这事你们有经验,就由你们决定吧。”
  郝彤道:“好的。还有一事也要禀报百户,兵卒们白勺晚饭,如何安排?”
  “晚饭?”苏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兵营是你和邓奎在管理,你们难道没有找好厨子吗?”
  郝彤道:“厨子自然是有的,我只是问,兵卒们白勺米,该如何发给他们呢?”
  “为什么要发米o阿?”苏昊更糊涂了,“你就大致按着一个入多大的饭量计算一下,让厨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