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帝也被他们的设想勾起了兴致,补充道:“按照军队的制度给他们职务。设伍长,什长,队正,校尉,屯田点配备兵器,这样的话乡里的治安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过上了好日子,也就没有那么多人拿起锄头造反!”
卢森道:“如裴大人所说,给他们相应的奖励,甚至出力最大的人可以折算军功。若是某个屯田点的产量位居首位,那这个屯田点的所有壮丁每个人家里都赏赐五亩勋田,不必缴纳赋税,这样一来产生攀比之心,不愁壮丁们不出十分力。”
刘凌皱了下眉头,欲言又止。
孝帝注意到了他的表情,笑着问道:“老九,你觉得怎么样?”
刘凌嗯了一声说道:“勋田可以给,只要把粮田种好为大汉真正的出了力,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若是给他们军功的话,只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战场拼命刀头舔血,军功反而不如种地来的便宜,只怕到时候人人都想去种地了。”
孝帝愣了一下道:“说的对啊,折算军功这事就算了吧。前阵子我还和老九商量过,把咱们大汉的官制,爵制,勋制都改一改,改动后爵位勋功受赏都会变得比原来苛刻一些,官制品轶也会相应的降低一些。毕竟咱们大汉现在的官制太混乱了,光是二品武将,一品文官加在一起就有百十个,说出去都是笑谈,就好像咱们大汉的官位来得多容易似的。”
“我想恢复唐制,结束官制混乱的局面”
孝帝神情坚毅的说道。
话题一转眼就从屯田到了官制上,转化之快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只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老宰相卢森之前提到的自己领头出征的事。也不知道是大家都忘记了,还是选择了刻意的回避。
孝帝是不愿意在提那个话题的,他不愿意看着为国操劳了将近二十年的老老臣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裴浩和候申也不愿意提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在和老宰相卢森比起来,都显得那么渺小而自私。刘凌更不愿意提起来,不说为国家为卢森考虑,就单单考虑卢森是自己未来的岳丈他就必须阻止卢森那样去做。
而卢森,似乎也不想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缠下去,因为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卢森看了看孝帝望过来的热切目光笑着说道:“陛下,议题是不是换的太快了?屯田的事还没有具体细化,官制勋功的事不如稍微放一放。”
孝帝笑了笑道:“是朕太心急了,总想着把事情一股脑都解决掉才好。”
他情绪平复下来,笑着坐了回去。
“卢老继续说关于屯田的事吧,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办好了,咱们大汉不愁强大不起来。”
卢森点了点头道:“其实这个想法还是王爷最先跟老臣提出来的,还是王爷在南下平叛之前。王爷当时跟老臣说咱们大汉一直想富国强兵,但是现在却搞错了顺序。”
孝帝道:“哦?老九,你说说怎么搞错了顺序?”
刘凌让卢森提这件事的本意就是不想自己过多的搀和进来,毕竟那些武将们都把他看成主心骨,真要是裁兵减员,指不定有多少人到他这里来叫屈呢。若这件事再是自己提出来的,说不好那些将领们会不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本来想做个好人,现在看了卢森显然是不想自己做恶人,非得拉着刘凌一起下油锅不成。
刘凌苦笑,正看见卢森投过来的目光,那视线中有那么一点得意洋洋。刘凌回瞪了一眼,心说果然人老奸树老滑。卢森毫不客气的回瞪一眼,那意思是别想让我一个人背黑锅。
刘凌施礼道:“陛下,这只不过是臣弟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而已,想不到卢老有心,竟然从中想到了这么多。”
先把暗器挡回去再说,刘凌在心里得意的笑了笑。
“富国强兵,这就是顺序。而咱们大汉现在做的却要颠倒过来,是强兵富国。”
他遁了一下道:“富国而强兵,说的是国力富足之后,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来打造一支强兵。一切补给,供应,全都充足。以强大的国力来武装军队,扩充军队,若是国力强大的话有百万雄师也不是梦想。如西夏大辽皆拥兵百万确实令人艳羡,臣弟是一介武夫,自然也希望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但是,西夏和大辽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和之前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不无关系。”
“西夏李家,自唐以来一直深受中原皇室的隆恩,不管是谁来做皇帝,李家都会第一时间宣誓效忠。数百年的韬光养晦才有今日的崛起,其这百余年间步步蚕食周围的部族,领地之大其实早已经超过了大周,比之于我大汉更是要庞大太多了。而北方的契丹人,则是抓住了突厥王族迅速衰落的机会,逐步的将整个草原控制在手里,再加上石敬瑭把富饶的燕云十六州拱手相送,实力为诸国之最。”
“而我大汉却没有那么辽阔的领土,也没有那么充足的兵源,为了自保而大力的提倡武备,反而让国力逐渐的衰落。大汉自先帝时期执行的政策就是强兵富国,想先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然后开疆拓土,却忽略了大汉本身根本就支撑不起二十万大军的消耗!”
刘凌总结道:“所以,以大汉目前的国力来说,养活五万到六万的常备军队尚可,再多反而会拖了国家发展的后退。就好像一个有一双粗重拳头的巨人,就算力气再大,若是每天都吃不上饭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所以先富国而后强兵,对外不妨示之以弱换取时间,对内则不能放松加快前进的脚步。”
他看了卢森一眼道:“所以卢老想领兵殉国而活百姓的想法还是收起来的好,这样做治标而不治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天卢老以自己的牺牲为解脱搪塞大辽,那明日换谁来为国捐躯?”
听刘凌将话题又撤回来,卢森心里没来由的一热。
“是老臣考虑不周,老臣也是唉只是王爷,若是一味的示人以弱的话,会不会找来兵祸?”
刘凌笑了笑道:“那就看咱们大汉周围的几个巨人,是不是能踏实下来了。若是他们之间和平共处的话,难保不会有人闲极无聊对我大汉的领土生出觊觎之心。而若是大周,大夏,大辽这三个巨人总是无法共存的话,咱们就有的是时间来壮大自身,从而具备与他们一争高低的实力!”
他笑的很随意,很淡然,却透着一股自信。
笑的很漂亮,很狡猾,就好像一只善于迷惑猎物的豹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使辽
“关于屯田,可以先在庆州建立几个试点。庆州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百姓们的心还没有踏实下来,若是屯田的效果好也能让他们安生下来。欧阳专一家在庆州就占了上万亩好地,除去赏赐有功将士和分给灾民的,现在还空着三千多亩荒地。以五百亩为一点,可以先在庆州建立六个屯田点,拨两千壮丁过去开荒,还可以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干,没有工钱但朝廷负责一天两顿饱饭,估计着应该有不少人愿意跟着,这样也能稍微缓解一下灾民的情况。”
卢森将刘凌的话题揭开不说,再次将议题回到屯田上来。
“还可以用劳动换粮食和种子,只要那些壮丁的家人干活卖力气,可以根据表现按出工多少来换给他们食物和粮种,表现出色的还可以给他们一块私人的田产,有了饭吃有了自己的地,这就是有了希望,能带动百姓们安居乐业。”
候审补充道。
裴浩接着说道:“朝廷可以大力的扶持这几个作为榜样的屯田点,即使即使他们没有做出太好的成绩来,朝廷也可以给他们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只要能带动新军中那些打算赖在军队里混饭吃的人,朝廷就算多付出一点也值得。”
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也算是对卢森和候申两个人所说的补充。
孝帝点了点头道:“裴浩这点提的好,百姓都有盲从性,大家都说好,即便他没有见过也会跟着说好。正如前阵子欧阳专的叛乱,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造反是怎么回事,光凭着欧阳专开出来的一个口头承诺就就跟着谋逆。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一旦失败了自己有可能死无全尸,光幻想着推翻了朕就能过上好日子!”
孝帝说到这里语气有些硬,显然对百姓的无知感到无奈和气愤。
刘凌说道:“陛下,百姓们不傻,他们只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而已。”
他不同意孝帝的看法,因为他比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的知道,历朝历代五千年历史,凡是将百姓看做傻瓜的统治者最终都会走向覆灭。靠世家大户的支持或许能谋江山,可是没了百姓的支持拿什么来守江山?
“陛下,百姓们之所以反,不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出路。欧阳专紧紧靠着一个空头许诺就能顷刻间聚集十数万的人马,其原因不过是他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而已。不管这希望是否能变成现实,他们都愿意用付出自己的生命去争取。《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简而言之,即是七个字,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凌叹道:“正如裴大人刚才说的,朝廷只要让百姓们看到希望,哪怕这希望实现起来十分的艰难,百姓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能吃饱饭而已!”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孝帝喃喃的复述着刘凌说的话,然后对刘凌歉意的笑了笑道:“是朕太自以为是了,总觉得朕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百姓的事,而百姓却做出对不起朕的事,虽然朕没有计较他们但是心里还是觉得错在百姓而不在朕,朕原谅了他们是朕的宽宏。现在想想,朕真是自欺欺人。若是朕给了百姓们安稳康宁,谁又愿意颠沛流离?”
刘凌等一揖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