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回忆-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456…

                               《我的回忆》第三册  

    他进而强调不能拿过去的眼光来看张学良和东北军,他指出张学良过去是一个染有烟癖 
的花花公子,现在却奋发有为。东北人都希望打回老家去,东北军就是体现这种愿望的部队。 
东北军中的青年军官最大多数是热情反日的,东北的青年,尤其是东北大学的学生,都群集 
到西安来,高唱流亡三部曲,这确是动人心弦,张学良本人便成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抗日的号 
手。东北军中一些亲日派是失势了,老派将领如王以哲等支持青年军人抗日,即较保守的何 
柱国于学忠等也只得随声附和。  

    周恩来说到他与张学良接头的时候,张学良的态度很坦率诚恳,张以“停止剿共,一致 
抗日”这八个字作为我们联合的基础。至于西北抗日局面这个概念,还是相当模糊,没有确 
定的纲领和做法,连这个“西北抗日联合政府”的名词,也只是我们方面提出来,张未置可 
否。  

    不过他相信张学良是有办法的,会联络由山西四川两广一带的实力派,也会根据各方的 
意见,拟定办法出来。譬如说张与杨虎城同处一地,本易发生摩擦,却彼此相处得很好,可 
以一致行动,就是一个显明的例子。  

    我自从一九三一年踏进鄂豫皖区之后,老在偏僻地区打游击,与世隔离,已达五年半之 
久,时代的推演,简直使我成为一个孤陋寡闻的乡下人了。周恩来从偏僻的保安,通过西安 
这个小窗口,吸取了外来的阳光,他所知道的虽仍很少,所告诉我们的,也不免有些抽象, 
但已使我们觉得世界是真的变了,而他又确已得风气之先,我须急起学习,赶紧拍去满身游 
击的征尘,换上知识分子的道袍,以适应城市生活。  

    当时,西路军的败象已经显露出来,我们在同心城时即接到徐陈电告,谓我第九军在古 
浪为马步芳骑兵所袭击,损失惨重,伤亡在一千以上,他们说明这次失败的原因是指挥的将 
领们不谙对骑兵作战的战术,第九军的主力布置在古浪县两旁的高地上。大路上的防御工事 
做得不够坚强,防守的兵力也单薄。敌骑因为冲进古浪县内的街道上,大肆蹂躏,损失最惨 
重的是西路军总指挥部各直属机构,参谋谍报人员死伤甚多,侦查电台和其他通讯器材,散 
失殆尽,这简直是使西路军丧失了作战不可或缺的听觉视觉、以及一部份的神经系统。  

    我们到达河连湾时,西路军告急的电报接踵而来,其主要内容是马步芳的骑兵得着古浪 
胜利的鼓励,到处展开对我军的袭击,使我军防不胜防,骑兵行动的迅速,又抵消了我军的 
游击专长。胡宗南部杨腾蛟旅已先我占据武威这个军事要地,阻梗我们向西发展的道路,西 
南军正拟由小路绕过武威,占领武威以西的永昌、山丹、张掖、酒泉等地。徐陈等所冀望于 
我们的是经常供给他们情报(因他们的侦查电台已丧失了),如有可能,自然希望给予其他军 
事上的协助。  

    西路军的处境,使我们大感忧虑,我和朱德周恩来曾再三商讨,想不出应援的办法。马 
步芳是效忠于蒋介石的,我们不能通过张学良去影响他。在军事上,我们自顾不暇,无法策 
应,我们只有暂时停留在河连湾,将我们的通讯电台,临时改为侦查电台,供给西路军一些 
必要的情报,并令电保安军委会侦查电台,尽可能将情报供给西路军。  

    我们本身的军事情况也很紧张,当我军由同心城经豫旺县向山城堡撤退时,胡宗南第一 
军的主力即衔尾追击我军,正向山城堡压迫,我方的对策是实行坚壁清野,使敌军因粮食缺 
乏不能在这里久留。我们估计敌军有占领山城堡、河连湾、洪德城、环县、曲子镇以至通庆 
阳这条线的企图,那里是陕北苏区产粮食较多的地方,我们自然要在这里牵制敌军,不让他 
们实现这种企图,否则就连保安也要受到威胁了。  

    河连湾一带在陕北苏区看来,是较富庶的地方,实际上仍人烟稀少,粮产有限,不易长 
期供应我们这支大军。这里的河水虽已不苦,但仍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份,稀疏的村落,粮 

                                   120/166 

… Page 457…

                               《我的回忆》第三册  

食生产只有一些小米,畜牧以绵羊为主,运输多赖驴子。同志们大多认为这里的粮产,还不 
及西康地区,甚至有人设想到,如果在一年前我军果真全部自毛儿盖去到陕北,恐怕早就要 
饿死人了。  

    我们在河连湾山城堡一带与胡宗南部相持了近一个月,胡部终因食粮不济,向豫旺撤退。 
当胡部撤退时,我军乘势袭击,截掉他们一段尾子,颇有斩获,俘获人枪各千余,河连湾的 
战事至此告一段落。周恩来将这次胜利的情形电告张学良,这对不久以后西安事变的发生, 
也许不无影响。  

    这次战争的胜利,周恩来的贡献最多,他熟习当地情况,实施坚壁清野的工作。他一面 
调度人力兽力来运输粮食,供应我军前线,有时要从几百里路的远方运粮食来,另一方面他 
组织游击队赤卫军,到接近敌人地区去活动,将所有的粮食运出,并拉空那里的人力兽力, 
使敌人困于给养。敌人主要就是为了这一点,不能不向豫旺退却,俾能接近公路线,获取补 
给。  

    当前战事告一段落后,我和朱德周恩来即举行会议,检讨局势。由于我的提议,我和朱 
德率红军学校学生驰往保安,与毛泽东等会商今后工作,前线军队(包括我们率领的第四军 
及第三十一军)暂交彭德怀指挥,从此,总司令部便不直接指挥部队了。周恩来则预先赴各 
县,料理这次战争所未了的事务,然后再返保安。  

    从这时起,所有红军又开始合二为一了,为了这件事,我曾向红军学校的学生发表演说, 
解答他们的一些疑问。我向他们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情形,西路军的不幸遭遇以及 
党内团结的经过。我说明我到保安去,主要是促进党内团结,并设法供应西路军的情报,并 
呼吁一般同志,化除以往有过的歧见,与来自各处的同志精诚合作。党内问题自可由党内的 
会议解决,而红军则是一体的,不应由任何界限。  

    红四方面军自毛儿盖与一方面军分手,以迄现在我们北上再度会合,期间经过,大致即 
如上述。事实如此,是非得失,唯读者察之。  

   ① 见《Red Star Over China。by E。Snow》亦遇译,激流出版社。一九四九年版第二二七页至二三二页。  

   ② 戴继英,湖北籍,系鄂豫皖区的省委员,任红二十七军的政治委员。  

   ③ 蒋鸿钧也是湖北籍的同志,似是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  

                            第二十篇 国共和解  

    第一章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使整个时局为之改观:在国民党和南京政 
府说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转变为“团结内部,一致抗日”;在中共和红军方面说来, 
九年的苏维埃运动从此结束,中共成了一个特殊的在野党,红军及其所占领的区域,至少在 
名义上成为国民党政府属下的一部分。这期间的经过,已有不少历史文献可供研究,这里仅 
就我个人所接触到的,略述一二。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日①我和朱德率总司令部直属机构人员到达保安。保安的红军学校 
校长林彪率领学生队伍到郊外欢迎我们,毛泽东等中共中央要人也和在懋功初会时一样,站 
在学生们行列的前面迎候。在一个预先布置好的讲台上,我们都发表演说,互致祝贺。我的 
演词是强调对外抗日内内团结。那时我们所谈论的,不是那些过去了的事,而是策划未来。  

    保安是我所见到的线程中最荒凉的一个。它的规模不及长江下游的一个集镇,而且经过 

                                   121/166 

… Page 458…

                               《我的回忆》第三册  

历年的天灾人祸,房屋多已倒塌,我们来后立即发生住屋不敷分配的现象;我和朱德都分得 
了山边的一个窑洞,与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林伯渠等结邻而居。这些窑洞的前面,原 
有一条由商店住房所组成的街道,但那时房屋已是荡然无存。在废墟之上,已种满了各形各 
色的菜蔬。总司令部人员就只有各按工作单位性质,分别挤住在同类的机关里。我们所带来 
的红军学校学生,就合并在林彪所主持的红军学校里。  

    保安的荒凉和落后是特别引人注目的。这里几乎没有读书的人,满清的时候,保安的定 
额秀才,多是不识字的。直到那时,全县很难找出一个中学毕业生,这件事是我们谈论保安 
文化落后时所常提到的。这里人烟稀少,街上通常都是红军战士多于老百姓。据说这里的粮 
食,只要一年丰收,就够吃三年。可是这样的好年,却是难逢难遇。主持经济财政的林伯渠 
同志,就像周恩来在河连湾一样,聚精会神在那儿解决供应上的困难。  

    陕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造反者和土匪啸聚之所,它的各种条件,像大海中的一个避风港, 
似乎所有西北方面的造反者,不管他们最初的目的何在,当他们处在逆境的时候,不是南走 
汉中巴山山脉,便是北走陕北,以待时机。这主要是地里的形势使然。  

    我在保安会见了林育英(我到时他因事他往,继闻我来保安,即忙赶回来)。他仍是和从 
前那样热忱朴实,说话的时候,全身各部都在用劲,似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