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讲茶具的时候会讲到这些。
【北白…邢窑】
邢窑在今天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唐代为邢州所管辖,囊括了十一个县。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的白瓷和广东肇庆的端砚,非常有名,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人,都在使,可见当时的产量非常大。
邢窑有一种底下写〃盈〃字款的,我一开始喜欢陶瓷的时候,特别注意到这一点。〃盈〃是什么意思呢?是唐代的大盈库。电视剧《大明宫词》看过吧?唐代大明宫的遗址里出过残片,上面就写着〃盈〃,可见当时皇宫都在使用。〃盈〃字款邢窑白瓷是皇家御用瓷器,《旧唐书》中有记载:〃(唐天宝年间)每岁进钱百亿,宝货称是。云非正额租庸,便入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开天盛世〃,国库都比较充盈。大盈库,严格说来不是国库,是皇上的私库,每年这里进来很多钱以及各种宝物。当时这种〃盈〃字款的瓷器,也就入了大盈库。这些东西供皇上赏赐、送人。邢窑中还有翰林院专用的〃翰林〃款白瓷,都是邢窑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这么重要的瓷器,就让我碰上了。20世纪80年代去香港的时候,有个人拿出一个白碗,我一看,底下写着〃盈〃字。我那时记性比现在好,那个〃盈〃字怎么写,我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岁数大了,记性不如年轻时清楚。我看完以后非常激动。但那个人不知道,问:〃这盈字啥意思?〃我当然装作不知,说:〃我也不知道啥意思,爱写什么写什么呗!〃
我当时心里怦怦直跳,特别想买这个东西。然后他就说:〃也没准是个人名,这有什么用?一个素白碗多少钱,写上字的理应贵一点儿。〃我就说:〃贵一点儿行,贵多了不行。〃那个人不知道大盈库这件事,《中国陶瓷史》上专门讲过关于这个〃盈〃字款的事。可这人不读陶瓷史,可能也读了很多书,都是画册,一高兴翻翻就过去了。你要真正了解陶瓷,就要了解陶瓷的历史,我觉得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装作不知,三磨蹭两磨蹭,最后把这个碗便宜地买了,一路唱歌回到北京。
收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有备无患,书要多读。多读一点儿书,你就可能多获得一点儿好处。过去说〃有备无患〃,收藏是〃有备无漏〃,你有这个准备,漏儿就跑不了。收藏的人都喜欢捡漏儿,但当你真碰到漏儿的时候,你的知识会告诉你是不是能够马上决断。
【长沙窑、鲁山花瓷】
邢窑、越窑这两种瓷器,是统领中国唐代瓷器的两支大军。在这两支大军之外,还有很多小部队,比如长沙窑,也叫铜官窑,窑址就在今天的湖南长沙附近。
长沙窑很重要,它开创中国瓷器釉下彩装饰、文字装饰之先河。长沙窑有很多文字装饰,在瓷器上写了很多世俗俚语,比如〃仁义礼智信〃。还有我们在《全唐诗》上都查不到的唐诗,因为长沙窑是唐代的窑口,所以它上面写的诗都可以称之为唐诗。比如:〃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岁人。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这听着像诗,也像顺口溜,很通俗,表明了当时人生活的状态。
唐代的另一种装饰非常强烈的瓷器,叫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窑口在河南。上面装饰很多大色块,明显是有意识地涂上去的,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现代抽象画,不具象。长沙窑往往会画只鸟,画朵花,很具象。
鲁山窑的花鼓非常有名。我一开始喜欢陶瓷的时候,也研究了很长时间。我当时不能想象,一个这么大的瓷鼓背在身上多重啊,也很容易碎,腰鼓要拍来拍去嘛,总觉得不成道理,但古书上记载非常明确。
鲁山花鼓比较罕见,所以当你碰到的时候,你往往不能相信这个东西是真的。
我就碰见过一个,人家从乡下给我背上来,他不知道是什么。这腰鼓没蒙皮子,两头是通的。他说:〃我不知道是什么,这个东西中间细、两头大,也盛不了水,也盛不了粮食,什么都干不了,这干吗的?〃我当然装傻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今天看到东西,有大量书可以去翻,大部分还能猜出来。当时找本书都很困难,根本找不到。信息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资讯,这个东西就得放弃。我就说:〃我也不要,这东西太大了,干吗用啊?〃那个人说:〃你得念我从乡下背上来不容易,你多少也得给我点儿钱。〃后来我就把它买了,至今还在我手里。后来我跟很多人说这事,人家都不相信,说怎么那么好的东西让你碰到了?但事实还就是让我碰上了,一生中遇到这样的事情算是传奇。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一个朝代,其开放的程度不是今天能够想象的,当时有大量的文化交流。中外交流非常多,在长安城里到处都是外国人,有点儿像今天。当时外国人带来了很多外国物品,跟中国人交流,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瓷器。
比如唐代的龙柄凤首壶,除了龙柄和凤首是中国人的概念外,壶的造型以及壶身凸起的人物装饰,都是受西域影响的。这件东西现在故宫,定为国宝。它在解放前就出土了,在一个大古董商的手里。解放后,政府跟这个古董商商量,希望把这个壶匀给国家。古董商贪,想卖高价,国家当然不高兴他卖高价,他也知趣,想了想没什么办法,最后归了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里常年展出。这种龙柄凤首壶,如此精美的可能就故宫这一件,后来陆陆续续又出土过一些,但都没这件精美。
【法门寺秘色瓷】
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瓷器,对中国瓷器影响非常大,叫秘色瓷。秘色,意为秘密之色,充满神秘感。实际上,秘色瓷算是越窑的改进版。今天很多商品都是一代代地改进,历史上的越窑也是这样不停地改进。我们讲过,最早的越窑颜色叫糖黄色,有点儿像红糖的黄色。黄色肯定不如绿色好看,于是它就向绿色慢慢过渡,要追求这个绿色。秘色瓷的颜色就非常青绿了。
目前为止,明确发现秘色瓷的就是陕西法门寺。法门寺的物品入库有单,上面写着〃秘色瓷〃多少件。因为有了法门寺这批东西的出土,才把我们传了一千多年的秘色瓷的谜底揭开。原来谁也不知道〃秘色〃到底是什么色,它是一个秘密的颜色,是一个你甭想看到的颜色。
法门寺在陕西扶风法门镇,系唐高祖李渊定名,寺中供奉佛指舍利。这枚舍利是佛教的至宝,由七个函套装着,一个套一个,最里面的函装着舍利。因为法门寺的塔突然塌陷,国家在抢救性挖掘时,发现塔下有个地宫。这个地宫从埋好到发现,中间没有任何人骚扰过,埋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所有的物品都是当时埋下,文字写得清清楚楚,一共出土了2499件文物。其中,对中国陶瓷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明确了秘色瓷是什么样子。因为法门寺秘色瓷的出现,民间很多过去不能解释的事全都迎刃而解了。唐代的法门寺在做佛事的时候非常隆重,所有人都顶礼膜拜,皇上亲自主持仪式,所以法门寺里埋的一定都是最高等级的东西,比如大量的金银器。
那么,秘色瓷一共埋进多少呢?14件。门口搁着1件八棱瓶,剩下13件都搁在一个大盒子里。地宫里的《衣物账》上注明:〃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写得很清楚,每一件都对得上。
我最早喜欢瓷器的时候碰见过很多秘色瓷,但当时不知道。法门寺不出土,谁也不知道什么叫秘色瓷。我就总觉得这个瓷器的颜色跟越窑有区别,按照越窑的标准,这个绿色不正。这种秘色瓷的价钱也忽高忽低,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有人告诉我,说这个绿色的瓷器可能是龙泉地区烧的,窑口也不明。那时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不像现在。我记得有一次,有个人拿来很多,我挑一两件买了,剩下的都放弃了,现在想起来特别可惜,当时应该把它们都买了。
到了秘色瓷的时候,瓷器开始有了宫廷特征。后来说的〃官窑〃的概念是宋代形成的,宋代以前没有这个概念。惟独秘色瓷,开始有了官窑的雏形。比如唐代诗人徐夤,写过一首诗《贡余秘色茶盏》,〃贡〃是上贡,说明秘色瓷不是专门为皇帝烧的,但要为皇帝上贡,所以它带有官窑的一些特征,是官窑的一个前奏。诗是这么写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他就描绘这个瓷器有多么漂亮,说它像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都是溢美之词。但我们注意到,诗里表明这种秘色瓷的颜色已经不是黄,而是绿了。
【五代秘色】
五代时期,吴越王国的钱氏政权也烧造了不少秘色瓷。当时吴越王国在杭州地区,正好是秘色瓷生产的区域,所以有大量秘色瓷。当时秘色瓷不停地上贡给北宋皇帝。五代后期,吴越国跟北宋达成协议:吴越要上贡。钱氏政权不愿意去打仗,也觉得自己跟赵匡胤根本打不了这仗,于是就投降了。
历史上记载了很多这个时期的故事。当年赵匡胤叫吴越王到北宋首都开封去,他不敢不去,因为前面有南唐李煜的例子嘛。李煜就是不去,最后让宋太祖灭掉了。灭南唐的时候,吴越王帮了很大的忙,换句话说就是出动了军队。南唐灭掉以后,皇上要招待吴越王,叫他去开封,他就不敢不去了。到了开封以后,皇上招待他,送了一份大礼。最后临走的时候,给他一个包,说:〃这个包,你现在别看,路上也别看,到家以后再看。〃当时从开封回杭州,要走很长时间。吴越王路上就嘀咕,忍不住把这包打开看了,包里是什么呢?全是大臣上的奏折,要皇帝宰了他,或者把他留在开封,不让他回去。换句话说,就是赵匡胤的那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当时南方睡着七八个这样的人呢,北宋就要一个一个收拾。到了吴越王这儿,赵匡胤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