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未都说收藏-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贸易瓷】

哥德堡号上装的重要商品之一就是瓷器,这类瓷器有两个专门的名称,一个叫〃外销瓷〃,一个叫〃贸易瓷〃。外销瓷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认为我这个瓷器是向外销售的一种独特的瓷器。而欧洲人认为,我是跟你贸易,我是公平的一个交换,我拿钱买的瓷器,所以他称之为贸易瓷。我们从汉唐起,中国就开始了对海上对外贸易。那么,宋代也是陶瓷贸易的一个非常繁盛的时期。我们前一段看新闻,打捞〃南海一号〃,那就是南宋时期的沉船。包括后来的元朝、明朝,中国的海上贸易一直没有间断。但是清朝是中国海上贸易最大时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允许浙江、福建、广州沿海对外开展贸易,从此中国的瓷器开始大量出口,主要销往欧洲。据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的统计,说这一地每年运往欧洲的瓷器就达三百万件。

我们对外销瓷的了解非常少,有相当的一批外销瓷中国人自己见了都不认得。外销瓷可以简单分成三类。第一类,中国式样,中国题材,但属于外国风格。第二类是中国式样,外国题材;外国式样,中国题材。第三类就是外国式样,外国题材。这听着有点像绕口令。按今天的说法,这都属于来样加工。

【满大人】

康熙时期海禁大开,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东西文化发生碰撞,交流频繁,所以我们的瓷器,尤其外销的瓷器就呈现了另一副样子。为了适合西方人的审美,中国工匠就出现了一类讨西方人好的纹样。它主要表现为曲线增加。中国人过去的传统美学是希望直线来表达美的,而欧洲洛可可式的典型特征就是曲线表达美。当我们曲线增多的时候,实际上是向西方的审美靠拢的时候。当时的工匠使很多瓷器的纹样向西方文化靠拢,进行改良。

到了雍正、乾隆以后,他偶尔画满族的纹样,画满族服装。这个在国内非常少见。西方人就把这种画满族人的这种图案起了一个名字,叫〃满大人〃,英文就叫〃满大人〃。因为西方人到中国时候发现,中国的官员都称之为〃大人〃。我们看电视剧都看得到,就是大人怎么样怎么样,那就是官职的一种称谓。那么,满族的官员就称之为〃满大人〃。 这种瓷器在中国的传统瓷器中反而少见,博物馆里都难得一见,欧洲反而多见。

有一次在美国的拍卖,有一个五彩加粉彩的〃大将军罐〃,画的就是〃满大人狩猎图〃,非常重要。

我当时就打电话让我一个朋友,我说:〃你去参加竞拍,无论多少钱,你都应该把它买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物。〃然后,他听了我的话,他就去买了。买完了以后,没花多少钱,大概花了,我印象中花了五六万美金,就把它买到了,非常大的一件瓷器。然后,他就问我,他说:〃这东西有多重要?〃我告诉他:〃文物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特殊性。〃它因为纹样非常特殊,但是它这种特殊,有时候会被我们忽略,不像我们想像那么强烈。就是你有时候不是专业的,你看到这个画面觉得这画面一般,不就是画一个满族人打猎的图吗?但是对于文化的,尤其文化证物的一个搜集的时候,这种信号比我们常见的信号就更为重要。所以我就劝他把它买下。

这种〃满大人〃的图案,它实际上表达了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一个关系。为什么外国人喜欢它呢?是因为外国人当时进入中国的时候看到满街都是这种满大人,所以他对这样的纹样特别感兴趣。而我们自己画的瓷器反而不画当今。你比如今天的很多的新创烧的瓷器,今天的也不画我们穿着西装什么的,都没有,画起来还是清朝的人。他还是这种态度。没有人画今天人的生活,尤其画在瓷器上。

【中西结合的瓷器】

外销瓷的第二类就是中国式样、外国题材或者是外国式样、中国题材。就是它在文化上有一个结合点,有一个碰撞点。比如一件康乾盛世为外国人特制的盘子,描绘的是一对西洋夫妻生活的画面。如果我不说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这个盘子是中国人制造的。这个盘子从颜色到纹样跟我们好像无关,但你仔细看就可以看到,他屋中的陈设,包括窗户,包括手中抱的瓶子,都是中国的纹样。这说明当时很少有欧洲人在中国定居。欧洲人勾勒出一个田园风光,是他想像的一种田园生活,就是丈夫、孩子或者说老婆、孩子,家里摆的有瓶瓶罐罐。他非常想过一种到理想化的中国式的生活。这就是这个盘子所能传达的信息。

还有一个盘子,是大家熟悉的青花,上面却画了圣经的故事。基督教在明代晚期,大量的传教士把它带入中国,迅速普及。那么,到了康乾盛世,由于有很多西方人在中国朝廷做官,又由于很多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所以基督教在中国就开始流行。这个盘子就画的是年轻的基督站在河里给人家施洗。前景画有鸽子象征圣灵。中国工匠当时画这种瓷器已经非常地熟练了,已经跟画我们的瓷器一样,非常地熟练,画面控制气氛非常地好。

另一类瓷器好像跟我们的生活无关,不是搞专业的一定不知道这块盘子是中国人烧造的。比如一块画着一艘外国船的盘子,上面写着一行荷兰文字,翻译过来就是〃威里堡号的大副,在1756年(就是乾隆二十一年)驶入中国海域。〃

这一句话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船的所属、船的主人、时间、地点构成了新闻的全部要素。我们今天看依然像一条新闻。把一个新闻画在了这个盘子上,可见西方人对这艘船驶入中国海域多么重视,对他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

西方人的档案观念非常重,比我们重视。我们很多东西随手就丢掉了。西方很多档案,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哥德堡〃号的所有的启程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做一件事,就希望通过这样的证物能够流传下去,让后人知道前辈的不易。这块盘子我们今天来看仍像一条新闻。这就表明了一个文物的重要性。这块盘子不是我收藏的,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

【纹章瓷】

有一种西方人酷爱的瓷器,叫纹章瓷,也叫徽章瓷。就是把他们家族的徽章画在盘子中央,定烧的。所有能定烧这样瓷器的人都是当时欧洲的贵族。比如有个盘子,中间是一个家族徽章,周圈是两条龙、两条凤龙凤纹,显然这个盘子的主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盘子主人是巴森和他夫人克劳莉,巴森后来曾任伦敦市市长。

中国的历史是一个交替执政的历史。汉朝姓刘,唐朝姓李,宋朝姓赵,明朝姓朱,清朝姓爱新觉罗。它是一个交替执政的历史,所以我们没有贵族概念。没有贵族世袭概念。欧洲的封建君主以分封制,分封贵族的等级。我们都比较清楚了,《小说下载|wRsHu。CoM》一般来说是〃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它分为世袭的和终身的。所谓世袭的就是可以继承,终身就是你个人的。

【带缺口的盘子】

早年我去荷兰阿姆斯特丹,逛了所有的古玩店,我非常喜欢那些地方,因为有大量我没见过的瓷器。一开始我真的是不知道很多东西是我们祖先烧造的。荷兰人向我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早年我们祖上从中国贩过来的。我才知道我们的文化还有这样强有力的一支。你逛了这样的店和博物馆以后,你才知道中国的文化是真丰富。

有块盘子,形状非常怪,边上缺了一个月牙形的口子,不是破损,就是一个标准造型。我第一次看见这个盘子的时候,我就不知道干嘛用的。我问了一个人,那个说,外国人喝汤的。然后,我就盯了一下这盘子,我觉得这盘子特别浅,外国人就是再爱喝汤,也不能把它卡在脖子底下喝汤呀。我到了欧洲,我才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的。是过去男人剃须用的,搁在脖子下。这么讲究的盘子就是为他刮脸用的。欧洲人的胡子,一般来说都比亚洲人重,所以他在胡子上就下功夫。他在胡子上就能获得很多乐趣,刮胡子是一个乐趣,尤其把这么漂亮的盘子搁在脖子底下,那就更是一个乐趣。

我们有时候胡子不重没有这个乐趣,不能想像别人的乐趣,但我们能想像我们理发的乐趣,我们剃头的乐趣。我们今天坐在发廊里让人家给你洗头的乐趣,当时欧洲的贵族把这种乐趣做得如此精致。你知道,这样一块盘子在当时的价格不是今天能想像的。搁在脖子底下是很危险的,稍微一动就可能打碎。

【温盘】

我还见过一种外销瓷的餐具,叫温盘。这么大,这么厚,中间空的,两边有一个孔可以注入热水。我很好奇,我试过。大约能注入500毫升热水,那么这个盘子一旦注入热水以后,这个盘子长达一个多小时都不会凉。欧洲人吃奶油,我们都很清楚,喝过奶油汤。咱那凉盘子往上一搁就成奶酪了,硬了。这么聪明的餐具是中国人做的。我在国内就买过一块,回家老在那里灌热水,特别高兴,试过很多次。我就想:这样的餐具我们为什么自己不使用呢?有的东西怕凉,比如面条,炸酱面凉了就不好吃了,夏天吃凉面另说。

【马克杯】

有一种很流行的杯子,叫马克杯。马克杯是从英文mug而来,意为〃有柄的杯子〃。中国过去用的杯子都是无柄的,那么这种有柄的杯子非常适合端。17世纪以前,欧洲人只能生产釉陶,强度非常低。一旦他使用这个把的时候,很容易端着端着这杯子就掉下来了。于是,欧洲人发明了另外一个办法,做金属套。过去在北京的莫斯科餐厅吃过饭的时候,所有的杯具上都带有一个金属套。这个金属套不是他早期的奢华,是他的一种无奈,他那杯子端不起来。后来欧洲人发现中国优良的高岭土强度非常高,不要说端着端着掉下来,掰都掰不下来,所以欧洲在中国大量地定制这种马克杯。

尽管欧洲人定了这么多的马克杯,但中国人固守自己这块阵地,不是这种带柄的杯子,就喜欢摸着那烫杯子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